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闷黄工艺对“御金香”夏暑茶品质及理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雷玉萍 吴根玲 +4 位作者 梁慧玲 杨晋良 张小虎 黄海涛 敖存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2期20-23,共4页
采摘7月28日、8月23日两个批次的"御金香"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第一批设茶坯初始含水量32.65%、19.80%、14.39%3个处理,在35℃下闷黄5 h;第二批茶坯初始含水量34.00%,设35℃下闷黄时间3 h、5 h、7 h 3个处理。经理化分析表明,... 采摘7月28日、8月23日两个批次的"御金香"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第一批设茶坯初始含水量32.65%、19.80%、14.39%3个处理,在35℃下闷黄5 h;第二批茶坯初始含水量34.00%,设35℃下闷黄时间3 h、5 h、7 h 3个处理。经理化分析表明,经闷黄处理的茶叶,与对照相比,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下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闷黄加工后的茶叶黄汤黄叶,嫩栗香、甜香浓郁,滋味醇厚回甘;闷黄初始含水量以32.65%的处理香气、滋味、叶底得分最高;闷黄7 h与闷黄5 h相比,除香气分数略高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值相同。综合认为:温度35℃,茶坯含水量32.65%,闷黄时间5 h是较佳的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作用 御金香 理化成分 闷黄 夏暑茶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与加工工艺对黄茶香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伊冉 黄晓琴 +2 位作者 姜忠磊 杨小青 于敏 《茶叶通讯》 2023年第1期83-95,共13页
为探究黄茶香气形成的影响因素,本试验对采用不同茶树品种加工、不同摇青时间和不同焙火温度加工而成的黄茶进行香气物质测定。结果发现:同一工艺条件下,四个不同茶树品种的香气物质中均以醛类和醇类含量较高,但其主要香气物质含量和组... 为探究黄茶香气形成的影响因素,本试验对采用不同茶树品种加工、不同摇青时间和不同焙火温度加工而成的黄茶进行香气物质测定。结果发现:同一工艺条件下,四个不同茶树品种的香气物质中均以醛类和醇类含量较高,但其主要香气物质含量和组成有一定差异进而造成最终香型的差异;此外,‘御金香’品种黄茶的含氮化合物高于其他茶树品种,达23.17%,是其他品种的三倍,这可能与该品种春季氨基酸含量高相关。以‘御金香’品种鲜叶为试材,对其进行摇青和焙火处理,发现不同摇青时间处理的‘御金香’黄茶也是以呈现“花果香”的醇、醛类和烃类物质为主,其中烃类(14.51%、17.02%、18.71%)会随摇青时间增加呈增长趋势,醇类(14.66%、14.00%、10.43%)、醛类(49.93%、41.06%、42.24%)会有一定程度下降。而经过焙火后的‘御金香’黄茶,烃类含量大幅增加,均值达到40%左右,而对该茶样起主要贡献作用的含氮化合物(4.46%、6.02%、7.15%、8.70%)与含氧化合物(13.99%、15.00%、18.58%、14.54%)也随焙火温度上升呈现不同幅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气成分 茶树品种 加工工艺 摇青 御金香
下载PDF
北仑区引种黄色系白化茶树试验初报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震 李新标 +2 位作者 姜燕华 王冬梅 鲁孟君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29-31,共3页
从浙江安吉、福建福安、浙江余姚、浙江新昌和浙江龙游引种6个无性系黄色系白化茶树品种(品系),进行了新梢物候期、芽叶性状、主要生化成分和适制性的初步试验。御金香、中黄3号和福建优系3个品种茶树性状优异。御金香制作的绿茶品质最... 从浙江安吉、福建福安、浙江余姚、浙江新昌和浙江龙游引种6个无性系黄色系白化茶树品种(品系),进行了新梢物候期、芽叶性状、主要生化成分和适制性的初步试验。御金香、中黄3号和福建优系3个品种茶树性状优异。御金香制作的绿茶品质最佳;福建优系开采时间早,白化程度黄色表现最佳;中黄3号生长势强,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系白化茶树 御金香 中黄3号 福建优系 北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