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船山与二程在“性即理”命题上的基本分歧——兼与张武同志商榷
1
作者 乔卫平 《船山学报》 1988年第2期17-19,共3页
读了张武同志《船山与二程在“性即理”命题上的基本分歧》一文(以下简称《分歧》①,颇受启发。但文中的某些看法值得商榷。兹陈浅见于后,以就正于《分歧》作者和学界同人。(一) 船山与二程对“理”的不同解释《分歧》认为:二程之理,“... 读了张武同志《船山与二程在“性即理”命题上的基本分歧》一文(以下简称《分歧》①,颇受启发。但文中的某些看法值得商榷。兹陈浅见于后,以就正于《分歧》作者和学界同人。(一) 船山与二程对“理”的不同解释《分歧》认为:二程之理,“是脱离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非物质性的独立存在”。这是不全面的。二程的理包括两部分含义:一是“天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即理 天命之 陈浅 程之 人类社会 如来藏 自然万物
下载PDF
“复性说”源流及其内在生命的本原形态分析
2
作者 吴正荣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15-19,共5页
《复性书》"灭情复性"、"情性不容"的思想,是一种活泼泼的"性"的生命境界。从"复性说"的源流入手,以禅宗的语言对所复之"性"进行分析发现,可以从圆融、内在超越、生命的圆满几个角... 《复性书》"灭情复性"、"情性不容"的思想,是一种活泼泼的"性"的生命境界。从"复性说"的源流入手,以禅宗的语言对所复之"性"进行分析发现,可以从圆融、内在超越、生命的圆满几个角度契入这种能让人忘尽凡情的生命的本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圆融
下载PDF
“此心惟觉性天通”——薛瑄的心性论和复性说(上)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元庆 《运城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50-56,共7页
(一)“心为天下之大本”的心本体论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是指作为理学两大主要流派之一的陆王心学而言,而且,心学也是作为程朱理学体系自身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部分。心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含有“心理”、“心物... (一)“心为天下之大本”的心本体论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是指作为理学两大主要流派之一的陆王心学而言,而且,心学也是作为程朱理学体系自身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部分。心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含有“心理”、“心物”、“心性”等多层关系,归根结蒂是主观与客观或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涉及到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等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瑄 天命之 天地万物 朱子 程朱理学 心物 太极图说解
下载PDF
对唐代美学范畴“情”的诗性阐释
4
作者 王文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5,共2页
借助诗性生命美学的视角对唐代美学范畴"情"的丰富内涵加以阐释。通过对"情"的字义的探寻,对其去蔽过程的解释以及在艺术世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探析,得出正是因为情的存在,人的内在生命才显得完整而没有缺憾的结论。
关键词 遮藏 去蔽
下载PDF
“此心惟觉性天通”——薛瑄的心性论和复性说(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元庆 《运城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37-43,共7页
三、“以复性为宗”的心性修养论。 薛瑄赋予性以如此至高无尚和广泛普遍的涵义,这是薛瑄性论的出发点,而不是归宿。薛瑄的性论,作为其天人合一说的中介环节,是以追求“复性则可以入尧舜之道”(《续录》卷八)的所谓“圣人之气象”(《录... 三、“以复性为宗”的心性修养论。 薛瑄赋予性以如此至高无尚和广泛普遍的涵义,这是薛瑄性论的出发点,而不是归宿。薛瑄的性论,作为其天人合一说的中介环节,是以追求“复性则可以入尧舜之道”(《续录》卷八)的所谓“圣人之气象”(《录》卷六)为最高理想的,也就是说,是为他的“复性”说制造理论根据的。 薛瑄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在于“天命之性具有圣人之心,率性之道由于圣人之身”(《录》卷六),“是以圣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圣人意之所为,与天无毫忽之差爽”(《录》卷二)。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瑄 天命之 本然之 天地之 中介环节 存理 复礼
下载PDF
薛瑄的宇宙观、认识论与复性说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树帜 《运城学院学报》 1990年第S1期40-46,共7页
在我国唯物主义思想史中,薛瑄是承前启后者之一。就我国明清两代反对空谈心性倡行务实以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来说,薛瑄又处于先导地位。这都与薛瑄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薛瑄 阴阳二气 唯物主义思想 河东学派 之知 先导地位 阎禹锡 实学思潮 所知
下载PDF
宋代人性论的源起与发展
7
作者 黄开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3-38,共6页
在中国人性论史上,宋代理学家们建立起了包容并超越前代的人性学说。研究中国古代人性学说,宋代的人性理论具有特别值得重视的价值。本文试对宋代人性理论的源起与发展,勾勒一条粗略的线索,从一个侧面来审视宋代的人性理论。
关键词 气质之 天地之 李翱 源起 天命之 朱熹 理论 学说
下载PDF
李翱复性思想在理学中的逻辑演进
8
作者 邵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理学家面对李翱“复性说”中遗留下来的“性善如何生出不善之恶”的人性论矛盾问题,自觉地批判吸收隋唐以来儒学复兴的成果,并仍以“复性”的模式对心、性、情的逻辑结构进行塑造。张载引“气”入“性”,完成了对人性善恶问题的初步改造... 理学家面对李翱“复性说”中遗留下来的“性善如何生出不善之恶”的人性论矛盾问题,自觉地批判吸收隋唐以来儒学复兴的成果,并仍以“复性”的模式对心、性、情的逻辑结构进行塑造。张载引“气”入“性”,完成了对人性善恶问题的初步改造;程、朱则在继承张载理论构造的同时,将具有本体意义的“气”定义为形而下之物,援“理”释“性”,提出“理”本体论。特别到朱熹这里,通过“理气”这一理学范畴有力地综合了以往儒学人性善恶问题的分歧,确定了性之理气两个层面和心对性情的主宰作用,使“性善”有了形而上明确的依据——“理”,也为“不善之恶”寻找到合理的安顿之处——“心”,而“心”同时又是“性善”到“不善之恶”过程的中枢,既体现了先天道德性,又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从而在理学视域下有效地解决了李翱所留下的“性善如何生出不善之恶”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翱 理学思想 理气说
下载PDF
建构于理气观上的朱熹教育覃思
9
作者 阮慧玲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朱熹的教育教学思想建构在其理气观的哲学思辨上,恢复人的天地之性的德育理论、文道合一的道本文末教育指导思想、格物穷理的分阶教育和循序渐进教育原则、理一分殊的因材施教方略,放之今日看仍有重要的现代教育启示意义。
关键词 文道合一 格物穷理 理一分殊
下载PDF
韩愈、李翱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3,共7页
韩愈是唐代反佛斗争的一个积极人物,他以孔孟之道作为反佛斗争的武器,提出了道统说和性情三品对应论,对宋明理学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李翱继承了韩愈的性发为情的观点,扬弃了性情三品的思维模式,对心性情的关系作了新的解释。李翱把... 韩愈是唐代反佛斗争的一个积极人物,他以孔孟之道作为反佛斗争的武器,提出了道统说和性情三品对应论,对宋明理学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李翱继承了韩愈的性发为情的观点,扬弃了性情三品的思维模式,对心性情的关系作了新的解释。李翱把《中庸》的“天命之谓性”与孟子的性善论、《易传》的寂感神通和《大学》的“格物致知”融合在一起,吸取了玄学的“圣人有情亦无情”和佛教的“自性清静心”,提出了心寂、性静、情动和复性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李翱 道统说 宋明理学
下载PDF
薛瑄思想在河东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元庆 《运城学院学报》 1990年第S1期34-39,共6页
薛瑄无疑是河东文化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究竟该怎样评价薛瑄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呢?笔者的基本看法是,从总体上讲,薛瑄思想的出现在河东文化史上具有某种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可以说薛瑄的思想和王通的思想存在很大... 薛瑄无疑是河东文化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究竟该怎样评价薛瑄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呢?笔者的基本看法是,从总体上讲,薛瑄思想的出现在河东文化史上具有某种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可以说薛瑄的思想和王通的思想存在很大程度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瑄 朱熹理学 三原学派 明代理学 可比 宋代理学 理气观 存天理 程朱
下载PDF
论“韩李”之学与理学滥觞
12
作者 许宁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22期185-186,共2页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溯其源头可至唐中叶的韩愈和李翱。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痛斥佛老,力图重振儒学,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其道统思想上承孔孟、下...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溯其源头可至唐中叶的韩愈和李翱。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痛斥佛老,力图重振儒学,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其道统思想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开宋代理学道统论之先河,是承前启后,联结两端的中间环节。与韩愈亦师亦友的李翱修正了韩愈的"性三品"说,提出了"性善情恶"的"复性"说,这不仅开启了理学心性论的先河,也为宋代理学融合三教做出了表率。据此而言,以韩愈和李翱为代表的儒学复兴运动,可以算是宋代理学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道统”论 李翱 三品”说 “复”说
下载PDF
分类总目录
13
《运城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分类总目录 王连昌 景克宁 类氢原子 资产阶级共和国 李元庆 谐音歇后语 孙功炎 李健吾
下载PDF
愿就教职 以卒所学——薛瑄教育思想研究
14
作者 毅敏 天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1年第4期35-36,共2页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祖父薛仲义“通经史,值无乱,教授乡里,不求仕进”。(《薛文清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父亲薛贞从事儒学教喻宫三十四年,教绩卓著,后人有“教喻公”之尊称。由于出身于教育世家,他有矢...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祖父薛仲义“通经史,值无乱,教授乡里,不求仕进”。(《薛文清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父亲薛贞从事儒学教喻宫三十四年,教绩卓著,后人有“教喻公”之尊称。由于出身于教育世家,他有矢志于教育事业的强烈志趣。据《年谱》和《行状》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瑄 儒学思想 教职 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事业 居敬穷理 白鹿洞规 理学思想 德温
下载PDF
"My Name Is Sorrow": The Literary-Fantastic Manifestations of Grief and Grieving in Toni Morrison's Fiction
15
作者 Grzegorz Kotecki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4期300-308,共9页
It may be argued that one of the recurring themes in the fiction of Toni Morrison is the problem of emotional suffering. Indeed, a line of her characters endure a series of traumatic past experiences, the consequences... It may be argued that one of the recurring themes in the fiction of Toni Morrison is the problem of emotional suffering. Indeed, a line of her characters endure a series of traumatic past experiences, the consequences of which are strongly echoed in their present lives and often foreshadow their future. Th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 literary-fantastic manifestations of grief and grieving in Morrison's novels, seen 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xpressions of the protagonists' mental pain. First, the text outlines the major grief-generating conditions for Morrison's heroes in general, and then it focuses on the various modes in which their feelings of grief and grieving are communicated. Second, the study exposes the characters' psychological strife and the influence it exerts both on themselve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Third and last,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attempt to establish some typical patterns of grief and grieving common to Morrison's fictional figures. In order to reflect a variety of grief-stricken individuals populating Morrison's world, the analysis examines a group of three female characters. Taken all together, the selected examples serve to exhibit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blem in question, as well a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shades of human sorr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EF grieving loss MORRISON SORROW
下载PDF
繼成的人性論:道體論的論點
16
作者 楊儒賓 《中国文化》 2019年第2期19-38,共20页
現實的人性之外尚有超越層的人性,這超越的人性被視爲真正的人性,而且被視爲人的原初狀態,這是主流理學家常見的主張.但現實之人限於感性與智性的生命分化作用,必然會偏離本性,所以學者需要透過逆覺的過程以“復其初”,這種“復性”的... 現實的人性之外尚有超越層的人性,這超越的人性被視爲真正的人性,而且被視爲人的原初狀態,這是主流理學家常見的主張.但現實之人限於感性與智性的生命分化作用,必然會偏離本性,所以學者需要透過逆覺的過程以“復其初”,這種“復性”的主張也是理學工夫論常見的主張.理學家這種人性論一方面提升了“人”這個概念的高度,但一方面也造成理念與現實的矛盾.理學的道體論可視爲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之外的第三系,道體論儒者,反對復性說,但也反對自然主義儒學去除超越性的主張.道體論儒者的代表人物有張載、方以智、王夫之,他們主張繼成的人性論,也可說是體用互涵的人性論.他們主張人性具有無限性的本體之義,但作爲本體的本心需要在時間中展現,也就是在“繼”的活動中增加新的內容以完成本心,它也需要在空間性的對偶性中增加他者性的內容以完成本心.繼成的人性論具矛盾性的自我統一的構造,它是理學人性論發展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體論 復性說 公因反因 一在二中 矛盾的自我統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