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加压冷疗法在踝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韩鑫平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在踝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1例踝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冷疗法,观察组采用循环加压冷疗法.对比...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在踝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1例踝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冷疗法,观察组采用循环加压冷疗法.对比2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循环加压冷疗法,可有效减轻骨折部位疼痛,消除肿胀,加快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循环加压冷疗法 冰敷 软组织肿胀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霜 王荣荣 +2 位作者 钟艳霞 董淑琴 杨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5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信封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冰敷,观察组术...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信封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冰敷,观察组术后给予循环加压冷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术后1 h、48 h引流量、肢体肿胀值,术后6 h、48 h疼痛评分,术后1 d、14 d后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张力性水泡、下肢静脉血栓、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肢体肿胀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加压冷疗能有效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组织肿胀及疼痛感,有效减少张力性水泡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 胫骨平台骨折 肢体肿胀 满意度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对踝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袁亚敏 罗爱兰 邓长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在踝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早期软组织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抚州妇幼保健院外科收治的62例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在踝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早期软组织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抚州妇幼保健院外科收治的62例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及术前等待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1、3 d的踝关节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1、3 d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前张力性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干预应用于踝部患者护理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踝关节肿胀程度,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加快患者手术治疗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法 消肿止痛膏外敷 踝部骨折 早期软组织肿胀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阮小燕 乔继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加压循环冷疗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管理和自制传统冰袋冰敷治疗;另选取38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术后加... 目的探讨加压循环冷疗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管理和自制传统冰袋冰敷治疗;另选取38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术后加速康复管理和循环加压冷疗冰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功能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持续降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均持续增高,并且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1周时,实验组VAS评分、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有优势(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环加压冷疗运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快速康复管理中,可以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循环加压冷疗 肿胀 疼痛 快速康复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赵欣茹 和晖 孟红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8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10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后立即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对患肢术区加压冷疗48 h。比...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10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后立即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对患肢术区加压冷疗48 h。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程度及引流血量。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 h的局部疼痛和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6、24、48 h术区引流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及关节肿胀度,达到有效止血、减少渗出的目的 ,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 膝关节置换术 效果
下载PDF
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和冰敷冷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田润溪 郝玉芳 郭红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1期10-13,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和冰敷冷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11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符合要求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循环加压冷疗组和冰敷冷疗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于术后每8 h进行冷疗,常规进行功能锻炼。疼痛采用视觉...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和冰敷冷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11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符合要求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循环加压冷疗组和冰敷冷疗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于术后每8 h进行冷疗,常规进行功能锻炼。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肿胀情况用患侧、健侧肢体大腿周径的差值来评估。分别在术后24 h和48 h对两组进行疼痛和肿胀程度的评估,在术后48 h评估膝关节功能和舒适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基线资料可比(P>0.05)。两组研究对象术后24 h和48 h疼痛和肿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术后48 h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冰敷冷疗相比较,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对于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缓解更具优势,更易为患者所接受,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冷冻疗法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 冰敷 疼痛 肿胀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邓祎 姜道新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B12期228-229,共2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10-2015.3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冰袋冰敷,实验组术后予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冷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疼痛、...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10-2015.3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冰袋冰敷,实验组术后予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冷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后24h、48h、72h局部的疼痛、肿胀较对照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可有效缓解患者局部疼痛、肿胀度,有效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 胫骨平台骨折 VAS评分 围径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海霞 张慧枝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12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循环加压冷疗,对照组采用间断冰袋冷敷,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胀值、引流液、VAS评分...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12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循环加压冷疗,对照组采用间断冰袋冷敷,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胀值、引流液、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 h肿胀值及引流液分别为(1.24±0.08) cm、(1.05±0.07) cm和(234.56±5.60) mL、(319.45±11.48) mL,均低于对照组(P<0.05);(2)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分别为(2.53±0.50)分、(2.02±0.47)分及(2.10±0.30)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均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 h及1周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47.07±5.47)°、(47.48±2.48)°及(86.13±4.36)°,均优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术后48 h、1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分别为(74.53±2.16)分和(83.46±2.2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环加压冷疗运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管理中,有利于更好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轻关节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 循环加压冷疗 间断冰袋冷敷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与常规冰敷治疗在TKA术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高莉 吴萌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6期147-149,共3页
目的评价循环加压冷疗与常规冰敷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行TKA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TKA术后采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处理,B组患者TKA术后采用常... 目的评价循环加压冷疗与常规冰敷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行TKA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TKA术后采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处理,B组患者TKA术后采用常规冰敷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天、3天和7天时的VAS值和肿胀情况、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和出院时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在TKA术后1天、3天的VAS评分、患肢肿胀值、患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优于B组(P<0.05)。结论与常规冰敷治疗相比较,循环加压冷疗对于TKA术后早期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缓解更具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 常规冰敷治疗 TKA术后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艳霞 《天津护理》 2015年第6期524-525,共2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chat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Aircast循环加压冷疗系统进行冰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毛巾包裹冰袋进行冰敷治疗。对两...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chat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Aircast循环加压冷疗系统进行冰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毛巾包裹冰袋进行冰敷治疗。对两组患者伤口引流量、疼痛程度、患肢肿胀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第1天、第3天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程度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循环加压冷疗系统与传统冰敷治疗相比,能够明显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出血,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 胫骨平台骨折 冰敷 护理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方法对于膝关节镜患者术后肿胀与疼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素芳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7期103-105,109,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方法对于膝关节镜患者术后肿胀与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该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共计98例。以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术后应用冰袋进行护理,研究组术后...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方法对于膝关节镜患者术后肿胀与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该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共计98例。以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术后应用冰袋进行护理,研究组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术后24 h、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肢肿胀值,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48 h时的VAS评分(2.55±1.54)分、(1.05±0.82)分均低于对照组(3.68±1.85)分、(1.86±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6、3.793,P<0.001)。研究组术后24 h、48 h时患肢肿胀值(0.66±0.32)、(1.45±0.82)cm均低于对照组(1.05±0.52)、(2.38±0.7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1、5.752,P<0.001)。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HSS膝关节评分(82.21±1.52)分高于对照组(78.52±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1,P<0.001)。研究组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5)。结论循环加压冷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镜患者术后肿胀与疼痛情况,保障患者的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 膝关节 术后 肿胀 疼痛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急性踝关节扭伤48h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翠芬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1380-1382,共3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扭伤48 h内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传统冰块冰敷,实验组则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的治疗,观察4... 目的探讨踝关节扭伤48 h内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传统冰块冰敷,实验组则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的治疗,观察48 h内两组的VAS评分情况和肿胀程度。结果通过观察治疗48 h后两组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加压冷疗系统更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肿胀程度,达到了有效止血和减少渗出的目的。促进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 急性踝关节扭伤 VAS评分
下载PDF
深井循环加压对养殖塘蓝藻控制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越 丛海兵 +3 位作者 鄢琪 任翱 徐湖 徐亚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0-524,共5页
为控制养殖业中蓝藻泛滥现象,通过生产性实验研究深井循环加压对罗氏沼虾养殖塘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深井循环使藻类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降低60.5%,藻细胞总量降低77.8%;养殖塘水深1.60~2.00m,处理塘在水深≤1.00m时藻类净生长,>1.... 为控制养殖业中蓝藻泛滥现象,通过生产性实验研究深井循环加压对罗氏沼虾养殖塘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深井循环使藻类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降低60.5%,藻细胞总量降低77.8%;养殖塘水深1.60~2.00m,处理塘在水深≤1.00m时藻类净生长,>1.00m则净衰亡;深井循环加压法只能控制微囊藻(Microcystis sp.)生长。该法控制蓝藻繁殖的机制是,蓝藻细胞内的气囊在深井底部受到水压作用而破裂,失去气囊浮力的蓝藻回到养殖塘后不能悬浮于水面生长,而是下沉到水底,从而减少了藻细胞总量,有效降低繁殖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养殖塘 深井循环加压 蓝藻
下载PDF
长水平段水平井砂桥卡钻反循环加压处理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发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2,共3页
随着大牛地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水平井逐渐增多,长水平段水平井数量也不断增加。由于该气田目的层水平段夹层较多,施工过程中井壁失稳问题突出,易形成砂桥卡钻。与直井相比,水平井砂桥卡钻的处理方法较少,处理成本高,且不能彻底有效解... 随着大牛地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水平井逐渐增多,长水平段水平井数量也不断增加。由于该气田目的层水平段夹层较多,施工过程中井壁失稳问题突出,易形成砂桥卡钻。与直井相比,水平井砂桥卡钻的处理方法较少,处理成本高,且不能彻底有效解除事故。针对砂桥卡钻的特点和难点,分析了大牛地气田长水平井中砂桥卡钻的形成原因及处理难点,提出了解卡新方法——反循环加压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利用该方法时常见的2种情况、实施条件及注意事项。该方法在大牛地气田DP16井、DP22井和DP17井等水平井砂桥卡钻处理中进行了应用,均取得成功,且效果良好,逐渐形成为适合大牛地气田的快速有效的卡钻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砂桥 卡钻 循环加压 解卡 大牛地气田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敷系统于PLIF手术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京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敷系统(Cryf/cuff Systems)对腰椎PLIF手术后患者手术切口疼痛、伤口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腰椎PLIF手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术后按照骨科护理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敷系统(Cryf/cuff Systems)对腰椎PLIF手术后患者手术切口疼痛、伤口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腰椎PLIF手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术后按照骨科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术后即开始应用循环加压冷敷系统处理,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切口VAS疼痛评分、伤口引流量、患者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于术后6小时的VAS评分和伤口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在术后12、24、48小时的VAS评分和伤口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伤口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循环加压冷敷系统能显著降低腰椎PLIF手术术后手术切口疼痛、伤口引流量,且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敷系统 PLIF手术 VAS评分 伤口引流量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法结合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敏 武聪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8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结合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结合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循环加压冷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自我护理能力、应对方式及髋关节功能变。结果观察组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实施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隐性失血量,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应对方式,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法 行为改变理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肩关节镜术中循环加压冷疗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丽霞 陈雄 梅彩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9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术中患者加压冷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122例肩关节镜术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消毒、铺巾后开始冷疗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处理。分别在术毕、术后1 d、2 d、30 d,采...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术中患者加压冷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122例肩关节镜术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消毒、铺巾后开始冷疗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处理。分别在术毕、术后1 d、2 d、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评估疼痛,用3个固定位置点(即以外上髁为起点15 cm处的上臂围周径、外上髁为起点20 cm处周径及腋窝周径)的肿胀值评估肿胀。结果术毕、术后1 d、2 d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实验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1 d、2 d实验组肿胀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冻伤病例。结论肩关节镜术中应用加压冷疗装置能够减轻患肢术后早期的疼痛和肿胀,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肩关节功能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循环加压冷疗 疼痛管理 疗效 快速康复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结合罗伊适应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晓艳 李威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究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结合罗伊适应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结合罗伊适应模式)。比... 目的探究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结合罗伊适应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结合罗伊适应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P物质(SP)、多巴胺(DA)、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6、9 d,观察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结合罗伊适应模式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可有效调节患者疼痛介质指标水平,改善肿胀程度及疾病应对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 罗伊适应模式 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信息支持结合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干预对下肢开放性骨折钢板外固定术后患者下肢功能、血清疼痛介质及健康知信行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车艳 郭真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期178-181,185,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信息支持结合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干预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钢板外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我院接收的80例行钢板外固定术的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信息支持结合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干预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钢板外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我院接收的80例行钢板外固定术的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信息支持结合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干预。比较两组的下肢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健康知信行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的下肢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血清SP、PGE2、β-EP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下肢康复锻炼、定期复查、遵医服药、术后防护技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信息支持结合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干预用于下肢开放性骨折钢板外固定术后患者护理中,可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程度,提高其健康知信行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信息支持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 下肢开放性骨折 钢板外固定术 下肢功能
下载PDF
体外循环加压灌注重建肢体微循环的力学与化学信号传导机制
20
作者 高磊 秦新愿 +2 位作者 聂鑫 王雷 王江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34-1340,共7页
背景:前期工作应用体外循环加压灌注治疗缺血病变,建立下肢侧支循环的同时,通过增多下肢血流灌注量改善肢体远端微循环,该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目的:通过设计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动物模型,从力学与化学信号传导机制来阐述体... 背景:前期工作应用体外循环加压灌注治疗缺血病变,建立下肢侧支循环的同时,通过增多下肢血流灌注量改善肢体远端微循环,该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目的:通过设计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动物模型,从力学与化学信号传导机制来阐述体外循环加压灌注技术重建肢体微循环的作用原理。方法:24只巴马小型猪(均建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体外循环灌注治疗组(正常肢体平均动脉压灌注)(常压灌注组)、体外循环加压灌注治疗组(2倍平均动脉压灌注)(加压灌注组),分别于模型建立成功、灌注30 min,1 h,2 h,5 h,7 h等6个时间点测定4组实验动物的肢体血流量,抽取实验动物动脉血运用ELISA法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含量测定;实验结束2周后,取右后肢胫前肌组织,于病理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毛细血管密度;实验结束后取4组实验动物右后肢胫前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加压灌注组在灌注7 h后,其皮肤血流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标本中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标本中内皮素1值高于模型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常压灌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标本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高于模型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常压灌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实验结束2周后,加压灌注组胫前肌组织标本病理学检测显示微血管密度计数为(18.33±1.51)条/mm2,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加压灌注组胫前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体外循环加压灌注技术通过提高灌注压,增大血液流动过程中血流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剪切力,启动复杂的力学与化学信号转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进而有效改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 体外循环加压灌注 循环 剪切力 毛细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