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轮效应预测及其循环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旭 焦荣 田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棘轮应变累积广泛存在于压力容器和管道、轮轨接触疲劳、紧固连接和密封技术等工程问题中,是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棘轮可以表现为单轴棘轮效应或多轴棘轮效应,材料的棘轮效应或结构的棘轮效应.本文介绍近年来棘轮效应的最新研... 棘轮应变累积广泛存在于压力容器和管道、轮轨接触疲劳、紧固连接和密封技术等工程问题中,是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棘轮可以表现为单轴棘轮效应或多轴棘轮效应,材料的棘轮效应或结构的棘轮效应.本文介绍近年来棘轮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近年提出的描述材料棘轮效应的循环本构理论作了较详细的评述,对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轮效应 棘轮应变 塑性理论 循环本构模型 随动强化律 压力容器 工程设计
下载PDF
LZ50车轴钢的概率循环本构模型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永翔 杨冰 +1 位作者 孙亚芳 高庆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8-53,共6页
试验研究了LZ50车轴钢随机循环本构模型。验证了先前在焊缝金属试验中的发现与推断,即工程材料的循环本构存在随机性,与广泛所认识的循环应变一寿命关系的随机性一样,是固有的疲劳现象。同时考虑数据分散性规律和数据量对概率评价的影响... 试验研究了LZ50车轴钢随机循环本构模型。验证了先前在焊缝金属试验中的发现与推断,即工程材料的循环本构存在随机性,与广泛所认识的循环应变一寿命关系的随机性一样,是固有的疲劳现象。同时考虑数据分散性规律和数据量对概率评价的影响,基于Ramberg—Osgood方程及其修正形式,提出了任意存活概率和置信度的随机循环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的求解方法。LZ50车轴钢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Z50车轴钢 随机循环本构模型 修正Ramberg-Osgood方程
下载PDF
砂土液化大变形的弹塑性循环本构模型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刚 张建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9,共9页
循环剪切过程中饱和砂土的3个体积应变分量(有效球应力变化引起的体变、剪切引起的可逆性体变和不可逆性体变)的变化规律决定了液化后剪应变的发展。基于上述机理、对剪切引起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体变的数学描述、体积相容性条件以及边... 循环剪切过程中饱和砂土的3个体积应变分量(有效球应力变化引起的体变、剪切引起的可逆性体变和不可逆性体变)的变化规律决定了液化后剪应变的发展。基于上述机理、对剪切引起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体变的数学描述、体积相容性条件以及边界面本构理论框架,建立了一个可描述饱和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的弹塑性循环本构模型。通过对饱和砂土排水和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结果的模拟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合理地模拟饱和砂土循环加载条件下从液化前到液化后、从小剪应变到大剪应变的变形发展过程,而且可以合理地模拟饱和砂土液化后再固结大体变的累积特性。本文的研究为定量描述砂土液化后大变形提供了一条合理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液化后大变形 往返荷载 弹塑性 循环本构模型
下载PDF
0Cr18Ni10Ti管道钢的随机循环本构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永翔 杨冰 李朋州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63,共6页
通过完成增量步应变控制疲劳试验,研究了新管道钢0Cr18Ni10Ti的随机循环本构关系。试验验证了以前在焊缝金属试验中的发现与推断,即工程材料的循环本构存在随机性,与循环应变-寿命关系的随机性一样,是固有的疲劳现象。拓展以前赵等人的... 通过完成增量步应变控制疲劳试验,研究了新管道钢0Cr18Ni10Ti的随机循环本构关系。试验验证了以前在焊缝金属试验中的发现与推断,即工程材料的循环本构存在随机性,与循环应变-寿命关系的随机性一样,是固有的疲劳现象。拓展以前赵等人的工作(Nucl. Eng. Des., 2000, 199(3): 315-326),基于Ramberg-Osgood方程及其修正形式,提出了任意存活概率和置信度的随机循环本构模型及参数的求解方法。模型包括存活概率-应变-寿命曲线、置信度-应变-寿命曲线和存活概率-置信度-应变-寿命曲线。试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0Cr18Ni10Ti钢 随机循环本构模型 Ramberg-Osgood方程 疲劳试验 反应堆
下载PDF
基于黏塑性本构理论的SiCp/2009Al循环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蒋鹏琛 徐颖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1年第3期95-98,117,共5页
针对SiCp/2009Al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建立,开展其室温单轴拉伸试验以及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得到其单轴拉伸曲线、稳态滞回曲线。基于Chaboche以及Bodner-Partom两类黏塑性本构理论建立其循环本构模型,并将二者对于稳态滞回响应的预测结果... 针对SiCp/2009Al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建立,开展其室温单轴拉伸试验以及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得到其单轴拉伸曲线、稳态滞回曲线。基于Chaboche以及Bodner-Partom两类黏塑性本构理论建立其循环本构模型,并将二者对于稳态滞回响应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haboche本构理论对于其稳态滞回曲线整体走势的描述更加准确,预测误差更小,针对该材料所建立的循环本构模型更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应变控制试验 循环本构模型
下载PDF
锈蚀后Q235钢的滞回性能与循环本构模型研究
6
作者 郭琪 赵贇 +1 位作者 李海旺 王宇清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1-480,共10页
对大气腐蚀33年的Q235钢开展了循环加载试验,重点分析了锈蚀后钢材的断裂模式、耗能能力和骨架曲线随腐蚀程度的变化关系;对比分析了静力与循环加载作用下,腐蚀钢材的力学性能变化;阐明了腐蚀程度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腐蚀钢材... 对大气腐蚀33年的Q235钢开展了循环加载试验,重点分析了锈蚀后钢材的断裂模式、耗能能力和骨架曲线随腐蚀程度的变化关系;对比分析了静力与循环加载作用下,腐蚀钢材的力学性能变化;阐明了腐蚀程度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腐蚀钢材的循环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锈蚀后钢材的滞回曲线仍较饱满,但耗能能力随质量损失线性降低,最高降幅达15.51%;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质量损失使耗能能力及塑性变形能力降低得越来越多,当质量损失率大于0.12时,试件受压向的骨架曲线硬化点应变由0.6%缩短至0.3%,降幅高达50%;受拉也有类似的情况;同时,受蚀坑影响循环加载下钢材的变形能力会显著降低(极限应变与伸长率分别降低36.47%和8.88%),但对极限强度和断裂强度的影响甚微.考虑到传统的Ramberg-Osgood模型不包含钢材的屈服阶段且无法准确判断钢材的屈服荷载,引入了包含弹性、屈服以及强化阶段的三段式骨架曲线.钢材的卸载阶段根据试验确定为线性,并建立了卸载刚度随循环应变与质量损失率的定量关系.最后,考虑腐蚀损伤与循环应变明确了重加载阶段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质量损失下的锈蚀钢材滞回本构模型,并且通过与试验值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为工程中评估腐蚀钢材的滞回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腐蚀 锈蚀钢材 循环加载 循环本构模型 滞回性能
下载PDF
基于反双曲正弦函数的循环本构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一林 王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2,共11页
为改善本构模型对循环变形应力应变滞回环的预测能力,基于反双曲正弦函数提出了一个新的随动硬化律。在该硬化律中,背应力分为长程、中程和短程3部分,并且每部分都符合“A F”硬化律的演化形式(即包含线性项和动态恢复项)。在长程和中... 为改善本构模型对循环变形应力应变滞回环的预测能力,基于反双曲正弦函数提出了一个新的随动硬化律。在该硬化律中,背应力分为长程、中程和短程3部分,并且每部分都符合“A F”硬化律的演化形式(即包含线性项和动态恢复项)。在长程和中程背应力中,动态恢复系数逐渐演化以描述大变形瞬态包辛格效应,并且系数中引入了棘轮系数以描述材料的棘轮行为;在短程背应力中,线性项和动态恢复项分别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只在反向屈服发生时起作用以描述小变形下反向屈服塑性模量降低的行为。在单调加载时,该随动硬化律可以积分为一个反双曲正弦函数,并且调控单调加载响应、棘轮变形演化和滞回环形状的参数互不耦合。基于该随动硬化律,在次弹性大变形框架下建立了循环本构模型,并考察了其对棘轮变形和应力应变滞回环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本构模型 棘轮效应 滞回环 大变形 对数应力率
下载PDF
基于规范的混凝土单轴循环本构模型的开发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正 朱炳寅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26-730,共5页
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建议的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曲线作为骨架曲线与Yassin提出的滞回规则相结合,从而组成了一个能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作用下非线性分析的循环本构模型。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 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建议的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曲线作为骨架曲线与Yassin提出的滞回规则相结合,从而组成了一个能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作用下非线性分析的循环本构模型。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分析平台,通过软件提供的用户材料子程序二次开发接口VUMAT嵌入到ABAQUS中。验证了模型在多种典型工况下的性能,并对一钢筋混凝土四层平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给出的混凝土单轴循环模型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纤维单元 单轴循环本构模型 地震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ABAQUS的白砂岩损伤的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
9
作者 王永岩 侯顺正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9期2837-2841,共5页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岩土力学方面的功能很强大,但是ABAQUS软件的材料库中没有白砂岩酸性条件下不同干湿循环处理下的本构模型,因此论文将在ABAQUS的平台上对此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将模型编译成UMAT子程序,并对子程序进行验证。通过UMA...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岩土力学方面的功能很强大,但是ABAQUS软件的材料库中没有白砂岩酸性条件下不同干湿循环处理下的本构模型,因此论文将在ABAQUS的平台上对此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将模型编译成UMAT子程序,并对子程序进行验证。通过UMAT二次开发的子程序进行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的数据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AT 白砂岩 酸性条件下不同干湿循环处理下的本构模型 ABAQUS软件
下载PDF
高温合金超薄板循环塑性本构模型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彦菊 李神龙 +4 位作者 贺炜林 沙爱学 贾崇林 孟宝 万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155,共9页
高温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航空发动机高性能构件的首选材料。由于高温合金带材屈服强度高、壁厚超薄、回弹明显、构件成形精度难以控制,因此研究现有循环本构模型对于高温合金带材变形预测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循环剪切实验... 高温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航空发动机高性能构件的首选材料。由于高温合金带材屈服强度高、壁厚超薄、回弹明显、构件成形精度难以控制,因此研究现有循环本构模型对于高温合金带材变形预测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循环剪切实验,研究了不同循环塑性本构模型(Armstrong-Frederick(A-F)模型、Yoshida-Uemori(Y-U)模型和the anisotropic nonlinear kinematic(ANK)模型)对高温合金超薄带材循环塑性变形响应的表征效果。同时,通过U形弯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不同屈服准则(Hill48,Barlat89和YLD2000-2d)结合不同循环塑性模型对于回弹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Y-U模型对高温合金超薄板循环塑性变形行为的表征能力最好,A-F和ANK模型次之。采用Y-U模型对回弹的预测精度高于各向同性模型和A-F模型,而屈服准则对回弹预测精度的影响不大,采用基于Hill48和YLD2000-2d屈服准则的Y-U模型,回弹预测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循环塑性本构模型 循环剪切实验 回弹预测 Y-U模型
下载PDF
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港口沉箱码头抗震理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野 唐小微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港口抗震中采用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对港工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进行数值分析与振动台实验。选取在港口建设中最常见的沉箱码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FD-FE耦合方法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地基土液化导致的沉箱码头岸壁的... 在港口抗震中采用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对港工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进行数值分析与振动台实验。选取在港口建设中最常见的沉箱码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FD-FE耦合方法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地基土液化导致的沉箱码头岸壁的整体失稳。然后通过水下大型振动台的模型实验进行验证。数值分析与模型试验破坏趋势基本吻合。结论表明: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港口工程抗震理论研究中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为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港口建设实际工程中的推广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 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 FD-FE耦合方法 沉箱码头岸壁 数值分析 振动台
下载PDF
引入内结构张量的非比例循环塑性本构模型
12
作者 张艺潇 赵社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8-1011,1016,共5页
考虑非比例加载情况下金属材料塑性循环强化特性的本构描述,为反映由于非比例加载而引起材料的附加等向强化及异向强化效应,提出在Valanis的塑性内时响应方程中引入与加载路径几何性质有关的内结构张量,建立了新的非比例循环塑性本构模... 考虑非比例加载情况下金属材料塑性循环强化特性的本构描述,为反映由于非比例加载而引起材料的附加等向强化及异向强化效应,提出在Valanis的塑性内时响应方程中引入与加载路径几何性质有关的内结构张量,建立了新的非比例循环塑性本构模型.其中,材料强化程度采用沿路径法线方向的塑性应变分量描述.用所建模型对304不锈钢材料在一些典型非比例循环加载路径下的响应进行了理论预测,并与相关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循环加载 内结张量 循环塑性本构模型
下载PDF
建筑钢筋动态试验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73
13
作者 李敏 李宏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5,共6页
利用MTS New 810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对不同强度的建筑钢筋在地震作用应变率范围(2.5×10-4/s~0.1/s)内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单调拉伸、常幅值循环和变幅值循环三种加载方式,加载过程由应变控制并保持应变率恒定。试验... 利用MTS New 810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对不同强度的建筑钢筋在地震作用应变率范围(2.5×10-4/s~0.1/s)内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单调拉伸、常幅值循环和变幅值循环三种加载方式,加载过程由应变控制并保持应变率恒定。试验结果表明,钢筋的力学和变形性能在不同加载方式下均有应变率敏感性,应变率敏感性的大小与准静态屈服强度密切相关,相同应变率下循环加载的骨架曲线与单调加载的拉伸曲线基本重合。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钢筋的力学性能特征值和变形性能特征值随应变率变化的规律,进而结合Hoehler模型提出了一种钢筋动态循环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钢筋的动态行为,建议的钢筋动态本构模型可以应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 地震作用 应变率 动态循环本构模型
下载PDF
软黏土循环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验证及分析
14
作者 杨海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5期63-64,共2页
借助ABAQUS软件的UMAT用户子程序接口实现了简化后的循环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对三轴剪切试验和循环三轴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简化后的循环黏弹塑性本构模型能够正确反映软黏土的剪切性状和循环荷载下的变形特性。
关键词 ABAQUS 循环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循环荷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钢材本构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萌 石永久 +1 位作者 王元清 施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2-218,共7页
为进一步验证循环荷载下钢材本构模型的适用性及广泛性,分别从材料及构件层次选取了国内外典型的循环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包括钢材循环低周疲劳试验、钢构件循环加载试验、钢节点以及组合节点循环加载试验。并通过对比分析循环... 为进一步验证循环荷载下钢材本构模型的适用性及广泛性,分别从材料及构件层次选取了国内外典型的循环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包括钢材循环低周疲劳试验、钢构件循环加载试验、钢节点以及组合节点循环加载试验。并通过对比分析循环荷载下钢材本构模型与常用的两折线模型在构件及体系层次应用效果,充分说明了循环特性显著影响抗震性能,在今后的设计计算中需要引起重视。在此基础上,将钢材循环本构模型应用于一个十层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之中,验证了其用于钢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时的可行性,为钢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本构模型 骨架曲线 滞回准则 ABAQUS(UMAT) 弹塑性时程分析
原文传递
汽轮机部件多轴蠕变-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16
作者 陈钢 冯淼林 《热力透平》 2024年第2期71-75,101,共6页
汽轮机汽缸、转子等高温部件运行中受到疲劳损伤和蠕变损伤,二者的损伤机制会互相影响,有必要对疲劳损伤和蠕变损伤以及二者的耦合作用进行评估。在Ohno-Wang循环塑性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一种统一黏弹塑性循环材料本构模型,在AB... 汽轮机汽缸、转子等高温部件运行中受到疲劳损伤和蠕变损伤,二者的损伤机制会互相影响,有必要对疲劳损伤和蠕变损伤以及二者的耦合作用进行评估。在Ohno-Wang循环塑性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一种统一黏弹塑性循环材料本构模型,在ABAQUS平台上采用UMAT用户子程序开发了多轴蠕变-疲劳耦合分析程序。采用该程序对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高温转子进行了多轴蠕变-疲劳寿命评估,结果显示损伤最大的位置出现在第1级动叶叶根轮槽位置。研究成果可为汽轮机高温部件的寿命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汽轮机 多轴蠕变 疲劳损伤 黏弹塑性循环本构模型 用户子程序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损伤退化控制指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萌 石永久 +1 位作者 杨维国 王元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73-279,共7页
为定量表达累积损伤对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的影响以及对结构变形的增大作用,建立5层、10层和15层的钢框架整体结构,分别采用考虑损伤的等效本构模型和不考虑损伤的循环本构模型,选取8条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地震波作用... 为定量表达累积损伤对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的影响以及对结构变形的增大作用,建立5层、10层和15层的钢框架整体结构,分别采用考虑损伤的等效本构模型和不考虑损伤的循环本构模型,选取8条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考虑损伤与否计算得到的结构层间位移角,获得损伤退化对不同层数钢框架抗震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提出用于损伤破坏控制的退化指数预测曲线,对考虑损伤退化的钢框架抗震性能评价方法进行初探。分析结果表明:3种结构考虑损伤退化影响的计算变形会明显大于不考虑损伤模型的计算结果。随着楼层的增加,考虑损伤和不考虑损伤的层间位移角差异逐步减小。3种层高模型的薄弱层出现位置均为0.4~0.5倍的层高,在设计中应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等效本构模型 循环本构模型 损伤退化控制指数 弹塑性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THE KINEMATIC HARDENING RULES UNDER NONPROPORTIONAL CYCLIC LOADING
18
作者 陈旭 许爽燕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1996年第2期76+72-75,共5页
A discussion of several kinematic hardening rules based on nonproportional cyclic experiments of 42CrMo steel is presented. They include Prager, Ziegler, Chaboche, Mroz and Tseng Lee hardenin... A discussion of several kinematic hardening rules based on nonproportional cyclic experiments of 42CrMo steel is presented. They include Prager, Ziegler, Chaboche, Mroz and Tseng Lee hardening rules. It shows that Mroz and Tseng Lee rule related to a two surface model has the latent potentiality to describe the nonproportional cyclic hardening behaviors, and a simple two surface model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matic hardening rule nonproportional cyclic loading constitutive model
下载PDF
TA17合金薄片材料毫小试样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涛 蔡力勋 +1 位作者 陈辉 姚迪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6-215,共10页
关键工程结构、小尺寸零部件和焊接区的疲劳寿命评估中往往无法采用传统大试样进行疲劳试验,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毫米级别薄片试样获取材料循环本构关系和低周疲劳寿命的新方法。在Care原位试验机上完成毫米级别薄片漏斗试样的加载... 关键工程结构、小尺寸零部件和焊接区的疲劳寿命评估中往往无法采用传统大试样进行疲劳试验,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毫米级别薄片试样获取材料循环本构关系和低周疲劳寿命的新方法。在Care原位试验机上完成毫米级别薄片漏斗试样的加载工装和低周疲劳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变幅对称循环试验和等辐循环试验分别实现了材料循环本构关系和低周疲劳性能的获取。该文提出了一种对不同幂律材料和不同几何尺寸构型均具有良好普适性的材料循环本构关系预测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实现了模型准确性的正反向预测验证。将循环本构关系用于有限元计算中,给出了薄片漏斗试样漏斗两侧名义应力、名义应变和漏斗根部真实应力、真实应变的转换方程,进而预测材料的低周疲劳寿命。该文完成了TA17合金等直圆棒试样和1.2 mm厚度薄片漏斗试样的对称变幅循环试验和多级等辐循环试验。由模型预测获得的TA17合金循环本构关系与等直圆棒试样的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两种曲线的弹性段和0.009 mm/mm^0.011 mm/mm应变段吻合良好,在弹塑性过渡段(0.004 mm/mm^0.009 mm/mm)模型预测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小于9%。根据两组应力和应变转换方程获得的漏斗试样材料代表性体积单元疲劳寿命和Manson-Coffin寿命预测模型与等直圆棒试样试验结果均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7合金 薄片半圆弧漏斗试样 低周疲劳试验 应变能分离函数 循环本关系预测模型 应力-应变转换方程 疲劳寿命
下载PDF
Constitutive Model of Saturated Soft Clay with Cyclic Loads under Unconsolidated Undrained Condition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书兆 王建华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3年第4期260-266,共7页
An equivalent visco-elastic model of saturated soft clay was studied under unconsolidated undrained (UU) condi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ocean foundation. Cyclic triaxial compression and exte... An equivalent visco-elastic model of saturated soft clay was studied under unconsolidated undrained (UU) condi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ocean foundation. Cyclic triaxial compression and exten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damping ratio and the octahedral shear modulus with the octahedral cyclic shear strain were nearly unique, when the initial octahedral shear stress ratios of specimens were equal to 0.3, 0.5 and 0.7.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damping ratio and the octahedral shear modulus with the octahedral cyclic shear strain determined from the cyclic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ose determined from the cyclic triaxial extension tests.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s were not related to the initial stress condition, the test stress state and the octahedral cyclic shear stress ratio. The relationships determined from the cyclic triaxial tests under no deviatoric stres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ose determined from the cyclic triaxial tests under deviatoric stress. The change of the octahedral cyclic accumulative strain with the number of cycles was unique under different tests stress states. An equivalent 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saturated soft clay under UU condition was initially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damping ratio octahedral cyclic shear modulus octahedral cyclic shear strain octahedral cyclic accumulative strain cyclic triaxial te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