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肾移植后FSGS复发二例报告并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的应用
1
作者
李敛
涂亚芳
+2 位作者
廖雯靚
王娟
吴雄飞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复发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探讨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对FSGS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总结2例肾移植术后FSGS复发受者的术前及术后临床病史、肾穿刺活检病理、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复发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探讨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对FSGS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总结2例肾移植术后FSGS复发受者的术前及术后临床病史、肾穿刺活检病理、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与FSGS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2例受者原发病均为原发性FSGS,24 h尿蛋白定量超过10 g,经移植肾活检确诊FSGS复发,术前的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均为高风险。经过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辅以雷公藤多甙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全身水肿减轻,肾功能稳定。结论:肾移植术后复发FSGS经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对预测FSGS复发风险可能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复发
循环渗透因子
风险等级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敏月
兰平
+1 位作者
宫惠琳
郑瑾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复发及新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经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确诊为FSGS的受者34例,根据自体肾原发病及循环渗透因子检测,将34例受者分为复发FSGS组(12例)和新发FSGS组(22例)...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复发及新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经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确诊为FSGS的受者34例,根据自体肾原发病及循环渗透因子检测,将34例受者分为复发FSGS组(12例)和新发FSGS组(22例)。比较复发与新发两组间受者在临床指标及移植肾病理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受者系膜增生评分、肾小球球性硬化率、肾小管萎缩评分、间质纤维化评分和足细胞增生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复发FSGS组受者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率为0.10(0.08,0.27),低于新发FSGS组受者的0.19(0.13,0.33)(P<0.05)。两组受者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药物性肾小管损伤、BK病毒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复发FSGS组受者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7%,低于新发FSGS组受者的55%(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移植肾组织内浸润炎症细胞主要为T细胞;复发FSGS组和新发FSGS组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阳性率分别为33%(4/12)和32%(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多数病例移植肾肾小球节段性硬化区IgM团块状沉积,电子显微镜显示移植肾肾小球均存在足突广泛融合或节段性分布。结论复发FSGS组肾损伤程度和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新发FSGS组。综合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复发和新发FSG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循环渗透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肾小管
系膜增生
足细胞增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肾移植后FSGS复发二例报告并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的应用
1
作者
李敛
涂亚芳
廖雯靚
王娟
吴雄飞
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病与透析移植中心
出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78,共4页
文摘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复发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探讨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对FSGS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总结2例肾移植术后FSGS复发受者的术前及术后临床病史、肾穿刺活检病理、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与FSGS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2例受者原发病均为原发性FSGS,24 h尿蛋白定量超过10 g,经移植肾活检确诊FSGS复发,术前的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均为高风险。经过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辅以雷公藤多甙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全身水肿减轻,肾功能稳定。结论:肾移植术后复发FSGS经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对预测FSGS复发风险可能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肾移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复发
循环渗透因子
风险等级
Keywords
Kidney transplantation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Recurrent
Circulating permeating factor
Risk grade
分类号
R69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肾移植术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敏月
兰平
宫惠琳
郑瑾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出处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0768)。
文摘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复发及新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经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确诊为FSGS的受者34例,根据自体肾原发病及循环渗透因子检测,将34例受者分为复发FSGS组(12例)和新发FSGS组(22例)。比较复发与新发两组间受者在临床指标及移植肾病理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受者系膜增生评分、肾小球球性硬化率、肾小管萎缩评分、间质纤维化评分和足细胞增生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复发FSGS组受者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率为0.10(0.08,0.27),低于新发FSGS组受者的0.19(0.13,0.33)(P<0.05)。两组受者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药物性肾小管损伤、BK病毒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复发FSGS组受者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7%,低于新发FSGS组受者的55%(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移植肾组织内浸润炎症细胞主要为T细胞;复发FSGS组和新发FSGS组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阳性率分别为33%(4/12)和32%(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多数病例移植肾肾小球节段性硬化区IgM团块状沉积,电子显微镜显示移植肾肾小球均存在足突广泛融合或节段性分布。结论复发FSGS组肾损伤程度和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新发FSGS组。综合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复发和新发FSG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肾移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循环渗透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肾小管
系膜增生
足细胞增生
Keywords
Kidney transplantation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Circulating permeability facto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
Renal tubule
Mesangial hyperplasia
Podocyte proliferation
分类号
R617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肾移植后FSGS复发二例报告并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的应用
李敛
涂亚芳
廖雯靚
王娟
吴雄飞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2
肾移植术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张敏月
兰平
宫惠琳
郑瑾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