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浓度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用于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 被引量:9
1
作者 姚云清 张定凤 +3 位作者 黄爱龙 周卫平 任 红 罗 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01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探索高效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方法:改进并建立低浓度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比较肝细胞产量、存活率以及胶原酶用量等.结果:低浓度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肝细胞产量为1.584±0.525×108/100g大鼠体重,存活率达95.2... 目的:探索高效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方法:改进并建立低浓度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比较肝细胞产量、存活率以及胶原酶用量等.结果:低浓度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肝细胞产量为1.584±0.525×108/100g大鼠体重,存活率达95.2±2.9%,肝细胞纯度>95%,胶原酶用量减少为4.5 mg/100g大鼠体重.而非循环门脉灌流法肝细胞产量为0.508±0.456×108/100g大鼠体重,存活率为84±8%,胶原酶用量10mg/100g大鼠体重.结论:低浓度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为一经济、高效、实用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分离 原代大鼠 低浓度胶原酶 原位循环灌流法
下载PDF
采用胶原酶Ⅱ循环灌流消化法急性分离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活性及瞬时外向钾电流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水静 徐瀚哲 +5 位作者 胡棣文 孟宪睍 李辛一 王腾 胡丹 黄燕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采用胶原酶Ⅱ循环灌流消化法急性分离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活性及瞬时外向钾电流,以验证胶原酶Ⅱ循环灌流消化法对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的效果。方法利用自制Langerdorff灌流装置进行主动脉逆行灌流,胶原酶Ⅱ循环灌流消化,... 目的通过观察采用胶原酶Ⅱ循环灌流消化法急性分离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活性及瞬时外向钾电流,以验证胶原酶Ⅱ循环灌流消化法对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的效果。方法利用自制Langerdorff灌流装置进行主动脉逆行灌流,胶原酶Ⅱ循环灌流消化,分离成年大鼠单个心肌细胞;利用逐步梯度复钙法选出耐钙心肌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单个心肌细胞的形态、舒缩能力,并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结果胶原酶Ⅱ循环灌流消化法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可获取90%质量良好的细胞,分离出来的心肌细胞边缘锐利、横纹清晰,折光性强,舒缩规律;复钙后仍有60%质量良好的活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可记录到标准的瞬时外向钾电流。结论采用胶原酶Ⅱ循环灌流消化法急性分离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活性较好且耐钙,可记录到标准的瞬时外向钾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分离术 细胞急性分离术 胶原酶Ⅱ循环消化 心肌细胞 细胞活性 钾电
下载PDF
体循环肠灌流法研究红禾麻提取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莹 康宁芳 +2 位作者 巩仔鹏 陈思颖 兰燕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6-1906,共11页
比较红禾麻提取物在AA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实验采用体循环肠灌流法,建立大鼠RA模型,应用UPLC-MS/MS检测肠灌流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苷的含量,探究各成分... 比较红禾麻提取物在AA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实验采用体循环肠灌流法,建立大鼠RA模型,应用UPLC-MS/MS检测肠灌流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苷的含量,探究各成分在不同因素(pH值、药物浓度、肠段、胆汁和P-gp抑制剂)下的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槲皮苷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其余7个成分的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除绿原酸、隐绿原酸外,正常状态下各成分以回肠吸收最好,病理状态下以十二指肠吸收最好,推测药物吸收的特定部位会受疾病状态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各成分的吸收均受pH、胆汁和P-gp的影响,其中,槲皮苷可能是P-gp的底物。RA能影响红禾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禾麻提取物 在体循环 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 肠吸收特性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晏亦林 周莉玲 +1 位作者 叶勇 安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脂质体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药物浓度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和磷酸川芎嗪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进行比较。结果在流速为1.2~2.4mL/min...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脂质体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药物浓度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和磷酸川芎嗪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进行比较。结果在流速为1.2~2.4mL/min范围内,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为0.245~0.98mg/mL范围内,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同浓度的磷酸川芎嗪溶液比较,脂质体吸收更快,鼻黏膜经时吸收量更高。结论磷酸川芎嗪脂质体比磷酸川芎嗪溶液鼻黏膜吸收更加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脂质体 鼻腔循环灌流法 鼻黏膜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脂质微球在大鼠鼻黏膜吸收的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静 胡容峰 +1 位作者 王键 丁领振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脂质微球在大鼠鼻黏膜吸收的特性。方法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TMPP溶液浓度、TMPP脂质微球浓度对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TMPP脂质微球和TMPP溶液的鼻吸收水平...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脂质微球在大鼠鼻黏膜吸收的特性。方法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TMPP溶液浓度、TMPP脂质微球浓度对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TMPP脂质微球和TMPP溶液的鼻吸收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流速为2.0ml/min时,TMPP脂质微球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有最大值;在浓度为0.25~1.0mg/ml范围内,TMPP溶剂的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而TMPP脂质微球的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与同浓度TMPP溶液比较,TMPP脂质微球吸收更快,鼻黏膜随时间延长吸收量更高。结论将TMPP制备成脂质微球能促进药物在鼻黏膜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脂质微球 鼻腔循环灌流法 鼻黏膜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瑜 王健 肖学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对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进行肠吸收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法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肠吸收动力学,以判断甲基正壬酮的吸收方式和途径。结果: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实验中,相对于... 目的:对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进行肠吸收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法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肠吸收动力学,以判断甲基正壬酮的吸收方式和途径。结果: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实验中,相对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回肠的吸收率最高,4 h吸收率达87.39%;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药液浓度的对数log C与取样时间t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法实验中,吸收半衰期为7.5 h,最大吸收率为72.35%。结论:小肠中回肠段对甲基正壬酮的吸收半衰期短,吸收率大,是甲基正壬酮的主要吸收部位。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肠吸收属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方式为被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挥发油 甲基正壬酮 外翻肠囊 在体肠循环灌流法 肠吸收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丹参素异丙酯经鼻吸收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韩姣姣 曲秦 +3 位作者 吕卓 王玥月 郑晓晖 张亚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丹参素异丙酯的经鼻吸收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丹参素异丙酯鼻腔给药的吸收性能,以及溶液p H值、吸收促进剂和P-gp抑制剂对吸收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异丙酯质量浓度在100~1 000μg/m L范围内,鼻黏膜的... 目的探究丹参素异丙酯的经鼻吸收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丹参素异丙酯鼻腔给药的吸收性能,以及溶液p H值、吸收促进剂和P-gp抑制剂对吸收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异丙酯质量浓度在100~1 000μg/m L范围内,鼻黏膜的最大吸收速度常数为5.2×10-3/min;溶液p H对鼻腔吸收速度常数无显著影响;0.50%、1.00%β-环糊精和2.00%泊洛沙姆能显著提高鼻腔吸收(P〈0.05),0.25%~1.00%去氧胆酸钠和0.50%~2.00%吐温-80对丹参素异丙酯的鼻腔吸收无明显影响;0.10%维拉帕米可提高丹参素异丙酯的鼻腔吸收(P〈0.05)。结论丹参素异丙酯能够透过鼻黏膜吸收;β-环糊精维拉帕米可提高丹参素异丙酯的鼻腔吸收速度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循环灌流法 丹参素异丙酯 鼻腔吸收速度常数 影响因素 Β-环糊精 维拉帕米
下载PDF
药物肠道吸收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20
8
作者 罗轶凡 任利翔 +2 位作者 李晓红 孙耀庭 姜明燕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706-710,共5页
口服药物肠道吸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法、体内法和在体法,对这3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鉴于在体肠灌流法操作简便、技术成熟、可控性强,同时又保证了神经内分泌调节与淋巴液血液供应的完整性等特点,更能反映药物吸收的真实情况,... 口服药物肠道吸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法、体内法和在体法,对这3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鉴于在体肠灌流法操作简便、技术成熟、可控性强,同时又保证了神经内分泌调节与淋巴液血液供应的完整性等特点,更能反映药物吸收的真实情况,因此重点介绍了在体肠灌流法,并对在体肠灌流法中使用的循环灌流法和单向灌流法常用的几种灌流液体积校正方法等进行综述,为研究口服药物肠道吸收试验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保证试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认为应根据所研究药品的性质、实验要求、试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试验方法,进而为药物剂型的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吸收 药物评价 在体 循环灌流法 单向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胡熙曦 金桂兰 +3 位作者 陈进兵 奚炜 邢翔飞 黄久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98-1001,1023,共5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在肠道的吸收特征,为剂型设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采用在体循环灌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药物浓度以及不同肠段对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吸...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在肠道的吸收特征,为剂型设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采用在体循环灌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药物浓度以及不同肠段对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吸收的影响。结果:循环液的pH值对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的小肠吸收无显著影响;0.264~0.974 mg·ml-1范围内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的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不同小肠部位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的吸收速率大小顺序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论: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的吸收过程为被动扩散过程,其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提示可将三七总皂苷设计成缓释、迟释系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在体循环灌流法 吸收部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