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的扩增与鉴定
1
作者 李慧 任秀宝 +2 位作者 张澎 安秀梅 郝希山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证实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CEPs)的存在 ,以及内皮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5 7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 目的 证实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CEPs)的存在 ,以及内皮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5 7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ECs/CEPs。选择经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肿瘤患者 ,分离单个核细胞 (mononuclearcells,MNCs) ,在VEGF、IGF及bFGF条件下培养血管内皮细胞 ,并应用透射电镜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ECs/CEPs含量分别为0 .378± 0 .0 4 7%、0 .0 5 9± 0 .0 13% ,高于正常对照组。培养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Weibel Palade小体 ,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结论 外周血中存在CECs/CEPs ,在肿瘤患者体内存在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的动员 ,循环血管内皮干 /祖细胞可进一步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体细胞 鉴定 透射电镜法 血管生成 细胞培养 恶性肿瘤
下载PDF
黄芪、三七促进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并扩增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博华 朱陵群 +2 位作者 张娟子 牛福玲 崔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对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并扩增EPC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常规采集下肢缺血患者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不同条件下贴壁扩增细胞。镜下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的百分比...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对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并扩增EPC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常规采集下肢缺血患者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不同条件下贴壁扩增细胞。镜下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间杂有少量圆形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黄芪中、低剂量组,三七中、高剂量组CD3+4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增加。结论:黄芪、三七能促进EPC的转化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三七 骨髓干细胞 CD34^+细胞 血管内皮体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波 胡俊 +2 位作者 焦岩 黄河清 陈康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增殖的影响,探索VEGF促进OPCs体外增殖与Notch信号通道上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分离纯化培养OPC...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增殖的影响,探索VEGF促进OPCs体外增殖与Notch信号通道上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分离纯化培养OPCs,MTT法检测不同浓度VEGF(50、100、200 ng/ml)促进OPCs增殖的作用以及加入Notch通路γ-分泌酶抑制剂DAPT(VEGF 100 ng/ml+DAPT50μmol/ml)后OPCs增殖变化情况,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EGF处理OPCs后Notch信号通道上Notch-1、Hes-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0、100、200 ng/ml VEGF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7±2)%、(124±2)%、(142±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DAPT处理组的增殖率下降至(103±4)%(P<0.05)。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VEGF处理OPCs后,Notch-1、Hes-1蛋白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P<0.05),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能抑制其表达(P<0.05)。结论 VEGF对OPCs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其促增殖作用与Noct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少突胶质体细胞 增殖 NOTCH
下载PDF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在体外循环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源 杨威 +2 位作者 张小强 李斌 董啸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388-3389,3392,共3页
目的探讨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体外循环(CPB)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中的机制,为提出更好的CPB期间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分组,A组:大鼠行慢病毒AD-PBEFshRNA转染;B组:大鼠进行30min深低温停循环;C组:大... 目的探讨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体外循环(CPB)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中的机制,为提出更好的CPB期间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分组,A组:大鼠行慢病毒AD-PBEFshRNA转染;B组:大鼠进行30min深低温停循环;C组:大鼠行慢病毒AD-PBEFshRNA转染后,再进行30min深低温停循环;对照组:大鼠只进行麻醉、CPB插管,不行CPB转流;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PBEF的表达情况。结果 C组的PBEF、磷酸化P38MAPK、磷酸化ERK、磷酸化MLC、磷酸化VE-cadherin、磷酸化FAK表达与A、B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VEGF、MMP2、MMP9、W/D与A、B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正常,C组肺组织病理损害严重,A、B组较C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PBEF通过MAPK/PI3K-Akt/VEGF信号转导通路来增加CPB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体外循环 血管内皮 通透性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内皮前体细胞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骆益宙 秦叔逵 +3 位作者 王喜 钱建新 顾小强 王杰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了解骨髓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通过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EPCs,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FP质粒以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EPCs,并检测其表达;建立小鼠Lewis肿瘤移... 目的:了解骨髓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通过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EPCs,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FP质粒以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EPCs,并检测其表达;建立小鼠Lewis肿瘤移植模型,回输基因修饰EPCs,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肿瘤新生血管局部GFP表达情况并计数。结果:pcDNA3.1/GFP真核表达载体转染EPCs后,EPCs表达GFP片断。部分GFP标记的EPCs在肿瘤新生血管定位,计数结果提示约14.0%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来源于EPCs。结论:骨髓来源的EPCs参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体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血管生成 肿瘤 骨髓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晓艳 徐艳丽 +1 位作者 牛安林 张彦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MCP-1及VE-cadherin水平,采用颗粒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 C)及尿酸(UA)水平。脑梗死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n=43)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102),根据患者梗死病灶分为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n=35)和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n=110),根据MCP-1和VE-cadherin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又分为高MCP-1组(MCP-1≥315. 9 ng·L-1,n=72)、低MCP-1组(MCP-1 <315. 9 ng·L-1,n=73)和高VE-cadherin组(VE-cadherin≥6. 0 mg·L-1,n=72)、低VE-cadherin组(VEcadherin <6. 0 mg·L-1,n=73)。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及各亚组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或Hcy、Cys C及UA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P <0. 05);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P <0. 05);高MCP-1组患者血清Hcy、Cys C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低MCP-1组(P <0. 05);高VE-cadherin组患者血清Hcy、Cys C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低VE-cadherin组(P <0. 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CP-1和VE-cadherin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MCP-1和VE-cadherin水平可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临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 循环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液循环中存在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子宽 唐佩弦 +2 位作者 刘晓丹 袁红丰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为证明出生后血液循环中存在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从G CSF动员的成人外周血及脐带血中分离CD34+ 细胞 ,将之接种于纤连蛋白与明胶铺板的培养皿上 ,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hVEGF)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 为证明出生后血液循环中存在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从G CSF动员的成人外周血及脐带血中分离CD34+ 细胞 ,将之接种于纤连蛋白与明胶铺板的培养皿上 ,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hVEGF)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用vonWillibrand因子 (vWF)表达及I型凝集素(UEA I)结合能力鉴定内皮细胞。结果表明 ,上述体系经 5 - 6周培养后 ,接种CD34+ 细胞的皿出现一层致密的贴壁细胞 ,而接种CD34-细胞的皿则未形成贴壁层。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贴壁细胞为vWF阳性 ,且约 90 %的细胞具有UEA I结合能力。实验结果证明人出生后阶段血循环中存在有成血管细胞 (angioblast) ,因此在成人中也可发生血管系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体细胞 CD34^+细胞 血液循环 血管细胞
下载PDF
骨髓源性血管内皮前体细胞与出生后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形成 被引量:3
8
作者 郑玮 杨向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34-1738,共5页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exist in bone marrow, umbilical cord blood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adult mammals, including humans. Furthermore, the discovery of EPCs has led to the notion of adult vasculogenesis,...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exist in bone marrow, umbilical cord blood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adult mammals, including humans. Furthermore, the discovery of EPCs has led to the notion of adult vasculogenesis, in which bone marrow (BM)-derived EPCs home to and incorporate into sites of new blood vessel formation, where they differentiate into endothelial cell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ostnatal vasculogenesis. It has become apparent that circulating BM-derived EPCs are involved in promoting physiologic and pathologic neovascularization, such as wound healing and tumor growth. They are of great clinical importance in pro- or anti-angiogenic therapie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内皮体细胞 新生血管 病理性 新生血管 生理性
下载PDF
内皮前体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最适比例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尚喆 刘水 +3 位作者 方宁涛 高红阳 王松梅 潘銮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826-3830,共5页
目的:由内皮前体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与成熟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可以为组织工程血管的形成提供更接近天然的条件。实验拟进一步证明两种细胞联合培养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以及两种细胞的最适比例。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5在... 目的:由内皮前体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与成熟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可以为组织工程血管的形成提供更接近天然的条件。实验拟进一步证明两种细胞联合培养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以及两种细胞的最适比例。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5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新鲜脐带取自国际第一妇婴保健医院,产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及评估:从人脐动脉中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并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内皮前体细胞,经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表型;无菌条件下制作Ⅰ型胶原凝胶,在其上以3:1~4:1的比例混匀联合培养内皮前体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并观察两种细胞联合培养时的形态,分析两种细胞最合适的种植比例: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在Ⅰ型胶原凝胶联合培养中CD31、vWF的表达以及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①原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呈典型“波峰谷”形态,荧光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呈阳性。②脐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后,呈现出“铺路石”样形态,表达CD31、vWF,结合荆豆凝集素,提示具备成熟内皮细胞特性。③在Ⅰ型胶原凝胶上两种细胞增殖力均旺盛,与平滑肌细胞以3:1~4:1的比例种植在Ⅰ型胶原凝胶培养一段时间后,内皮前体细胞可从平滑肌细胞处得到支持,形成血管样网络结构。④共培养1周后,CD31与vWF阳性细胞即内皮前体细胞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互相连接,形成环形结构。结论:内皮前体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3:1~4:1共培养的模式可以促进微血管样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体细胞 平滑肌细胞 联合培养 Ⅰ型胶原凝胶 血管组织工程
下载PDF
人动员外周血成体干/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靳海杰 王菲菲 +4 位作者 高晓宁 靖彧 刘景华 高春记 于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观察动员后的人外周血成体干/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变化。采用健康成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成体干/祖细胞,经贴壁培养法定向分化为EPC,之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EPC表... 观察动员后的人外周血成体干/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变化。采用健康成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成体干/祖细胞,经贴壁培养法定向分化为EPC,之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EPC表型。结果显示,培养后的贴壁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征,能够与I型荆豆凝集素(UEA-I)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UEA-I结合率为92.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KDR、CD62E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粒-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及CD34表达明显减低,表明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免疫表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祖细胞 血管内皮体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在体外循环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威 董啸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术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中的机制,为CPB期间肺损伤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动物模型建立并进行分组,对照组动物麻醉后建立CPB,不行CPB转流;A组动物进行慢病毒AD-PBEFsh RNA转染,...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术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中的机制,为CPB期间肺损伤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动物模型建立并进行分组,对照组动物麻醉后建立CPB,不行CPB转流;A组动物进行慢病毒AD-PBEFsh RNA转染,麻醉后建立CPB,不行CPB转流;B组动物建立CPB后进行30 min深低温停循环;C组动物慢病毒AD-PBEFsh RNA转染后,再进行30 min深低温停循环;以上每组10只动物。RT-PCR法检测各组PBEF m 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磷酸化P38MAPK、磷酸化ERK、磷酸化MLC、磷酸化VE-cadherin以及磷酸化FAK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C组PBEF的m RNA表达、P38MAPK、ERK、MLC、VE-cadherin和FAK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EF通过P38MAPK、ERK等途径增加CPB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TNF-α和IL-6也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体外循环 血管内皮 通透性
下载PDF
内皮前体细胞与血管新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奇军 刘维永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72-473,共2页
血管新生是缺血性疾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过去 10年中 ,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治疗性血管生成在血管新生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 ,随着干细胞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干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治疗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热点。内皮前体细胞... 血管新生是缺血性疾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过去 10年中 ,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治疗性血管生成在血管新生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 ,随着干细胞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干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治疗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热点。内皮前体细胞 (EPCs)又称内皮祖细胞 ,是近年发现的能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多能干细胞。本文综述了EPCs及其在血管新生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体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与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慧 张澎 +2 位作者 任秀宝 刘虹 郝希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分析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 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 ,并比较与正常人的差异。 方法 :流式细胞法检测 5 7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 目的 :分析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 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 ,并比较与正常人的差异。 方法 :流式细胞法检测 5 7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ECs和CEPs ,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CECs及CEPs分别为 (0 .378± 0 .0 4 7) %和 (0 .0 5 9± 0 .0 13) % ,血清VEGF ,bFGF分别为 (2 95 .5 8± 5 9.5 6 )ng/L和 (2 8.73± 7.4 0 )ng/L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的数量与血清VEGF ,bFGF水平相关。结论 :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高于正常人 ;VEGF和bFGF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干 /祖细胞的动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对小鼠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迁移的作用
14
作者 王丁丁 于强 +1 位作者 倪瑶 柳夏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对小鼠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s)迁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荧光免疫激活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小鼠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分别用神经胶质细胞或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作为条件共培养细胞与EPCs细胞共培养24h后,...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对小鼠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s)迁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荧光免疫激活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小鼠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分别用神经胶质细胞或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作为条件共培养细胞与EPCs细胞共培养24h后,检测内皮前体细胞通过孔隙的迁移数量;并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VEGF及SDF-1的含量。结果 CD34/VEGFR2双标阳性的细胞为富含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的细胞群,约占全部骨髓细胞的0.2%;当EPCs神经胶质细胞共培养24h后,EPCs通过孔隙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通过的数量(上层存留细胞(20±16)个v(s170±55)个,P<0.01)。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培养系统细胞培养液中VEGF及SDF-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230.28±27.37)pg/mL vs(89.22±11.23)pg/mL,P<0.01;SDF-1:(328.34±57.42)pg/mL vs(62.44±34.35)pg/mL,P<0.01]。结论神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作用增强EPCs的移行,在EPCs参与的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有重要的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 血管内皮体细胞 移行
下载PDF
几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大鼠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李琳 高润霖 +2 位作者 叶绍东 邱洪 赵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应用临床推荐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EPCs)克隆数量、分泌一氧化氮能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方法:48只雄...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应用临床推荐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EPCs)克隆数量、分泌一氧化氮能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余5组每日灌胃给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组给予培哚普利1.33 mg/(kg·d)、雷米普利组给予雷米普利1.67 mg/(kg·d)、福辛普利组给予福辛普利6.67 mg/(kg·d)、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kg·d),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13.33 mg/(kg·d),共2周。2周后取外周血体外培养EPCs。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鉴定细胞表面标志。计数细胞克隆,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一氧化氮含量,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析细胞eNOS及Caspase-3表达。结果:各组细胞培养至10~14天形成"铺路石"样克隆,经鉴定符合晚期:EPCs特点。各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克隆数均有增多趋势,但只有卡托普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米普利组、福辛普利组及替米沙坦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含量亦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雷米普利组、福辛普利组、卡托普利组、替米沙坦组eNOS升高及Caspase-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用药组间对比显示,培哚普利组eNOS升高及Caspase-3降低相对较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分离培养可从正常大鼠外周血获得晚期EPCs,给予临床推荐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加其克隆数量、提高细胞分泌一氧化氮能力、增加eNOS及降低Caspase-3蛋白水平,各种试验药物间作用强弱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内皮体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与肿瘤血管发生
16
作者 安江洪 陈正堂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93-595,共3页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演进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包括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参与的肿瘤血管发生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主要作用。EPC来源主要包括骨髓...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演进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包括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参与的肿瘤血管发生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主要作用。EPC来源主要包括骨髓来源的EPC、血管壁定留EPC和成体干细胞经血管内皮分化形成的EPC,不同来源EPC参与的血管发生过程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新来源的认识为研究肿瘤血管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发生 内皮体细胞 细胞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秀宝 李慧 +2 位作者 刘虹 张澎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 ,CECs)和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6 8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ECs...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 ,CECs)和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6 8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ECs和CEPs ,其中 11例患者 (4例乳腺癌、7例淋巴瘤 )经造血干细胞动员 (常规化疗 +G CSF)。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分别为 0 378%± 0 10 3%和 0 0 5 9%± 0 0 13% ,高于正常对照组。经造血干细胞动员后患者外周血CECs和CEPs升高。结论 :G CSF在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同时 ,对血管内皮干 /祖细胞亦有动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造血干细胞动员 肿瘤
下载PDF
血管发生/内皮前体细胞与临床关系
18
作者 王崇全 张群林 黄从新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外周血液和脐血中含有骨髓源性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组织缺血或内、外源性细胞生长因子 ,尤其是VEGF可以动员骨髓源性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到外周血液中 ,归巢并汇聚在缺血组织内 ,分裂、增殖及分化 ,形成新血管 出生后血管发生 ,对缺血... 外周血液和脐血中含有骨髓源性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组织缺血或内、外源性细胞生长因子 ,尤其是VEGF可以动员骨髓源性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到外周血液中 ,归巢并汇聚在缺血组织内 ,分裂、增殖及分化 ,形成新血管 出生后血管发生 ,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体细胞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冠心病
下载PDF
内皮前体细胞动员在出生后血管发生中的作用及调节
19
作者 秦宏伟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出生后血管发生 内皮体细胞 CELLS 调节 血管生成 内皮细胞 增殖分化 EPCS
下载PDF
内皮前体细胞与心血管疾病
20
作者 王改玲 肖传实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4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内皮体细胞 血管疾病 多能干细胞 缺血性疾病 细胞治疗 细胞凋亡 年龄增长 冠脉支架 控制症状 药物治疗 心功能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