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循环频次对氧化沟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常国松 于静洁 +1 位作者 王少坡 马华继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19,共8页
以环状廊道前设置厌氧区、环状廊道内设置缺氧区和好氧区的改良氧化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DPAOs/PAOs)以及水相和泥相的含磷量,对系统中的磷进行质量平衡分析,考察环状廊道内混合液的内循环频次(单位时间... 以环状廊道前设置厌氧区、环状廊道内设置缺氧区和好氧区的改良氧化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DPAOs/PAOs)以及水相和泥相的含磷量,对系统中的磷进行质量平衡分析,考察环状廊道内混合液的内循环频次(单位时间内混合液在环状廊道内循环流动的圈数,IRF)在0.52~18.74圈/h范围变化时对系统中污染物去除和磷转化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RF≤1.62圈/h时,有利于将更多的磷储存在细胞内形成胞内多聚磷酸盐;当IRF在3.36~7.53圈/h之间时,有利于反硝化除磷,且系统可获得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此时DPAOs/PAOs可达50%左右,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2%、80%和93%以上;当IRF≥11.35圈/h时,TN去除效果不佳,无法实现高效同步脱氮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循环频次 好氧除磷 反硝化除磷 胞外聚合物
原文传递
SSU胺净化新技术在气体脱硫装置上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文学 金尚君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9年第2期156-158,161,共4页
针对气体脱硫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设备腐蚀、胺液损耗及系统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采用了SSU胺净化新技术。该系统运行55 d经过228个循环频次后,使脱硫胺液中的固体悬浮物质量分数由0.256 0%下降至0.095 0%,热稳态盐质量分数由4.932%... 针对气体脱硫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设备腐蚀、胺液损耗及系统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采用了SSU胺净化新技术。该系统运行55 d经过228个循环频次后,使脱硫胺液中的固体悬浮物质量分数由0.256 0%下降至0.095 0%,热稳态盐质量分数由4.932%下降至1.004%,提高了胺液的质量,使其运行单耗由0.25 kg/t下降至0.20 kg/t,经济创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脱硫 胺液 净化 设备腐蚀 热稳态盐 固体悬浮物 循环频次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癌再次或多次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3
作者 高传江 杨海云 +2 位作者 罗葆明 李红 赵冬平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病灶再次及多次进行冷循环射频消融(CRFA)前后超声造影(CEUS)的观察,探讨超声造影方法评估治疗疗效。方法58例HCC患者均已经接受CRFA治疗1次,在第一次CRFA结束后10min、每隔2周~1月经增强CT(CEC...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病灶再次及多次进行冷循环射频消融(CRFA)前后超声造影(CEUS)的观察,探讨超声造影方法评估治疗疗效。方法58例HCC患者均已经接受CRFA治疗1次,在第一次CRFA结束后10min、每隔2周~1月经增强CT(CECT)或CEUS证实局部有残留病灶;在CEUS的监测下,再次或多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58位HCC患者共进行CRFA治疗245次(第一次治疗共58次),平均(34-1.78)次;第一组:病灶直径〈3cm,11例共18个病灶;第二组:病灶直径3—5cm;42例共53个病灶;第三组:病灶直径〉5cm,最大直径10.2cm,5例共9个病灶;第一组全部再次或多次进行了CRFA治疗;而第二、三组则是进行了CRFA+TACE或PEIT联合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出现多发病灶、门静脉癌栓的几率增加,且与原癌灶的直径有相关性,P〈0.05。第一组与后两组的1、2、3年生存率存在着差异,P〈0.001。结论CEUS可以动态显示靶区的微循环特点、残存病灶的形态及门静脉癌栓的形态特点,在选择治疗方式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CEUS) 或多循环消融(repeated CRFA) 残留病灶 原发性肝癌(HC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