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循环B细胞与单核细胞内的丙肝病毒变异体存在频繁区室化
1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4年第5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循环b细胞
单核
细胞
丙肝病毒
基因变异
区室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期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前后循环肿瘤DNA、循环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mRNA和微小RNA-21水平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耿冬梅
葛兴萍
+1 位作者
阚相明
徐露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5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前后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mRNA(Bmi-1mRNA)、微小RNA-21(miR-21)变化及与治疗反应性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前后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mRNA(Bmi-1mRNA)、微小RNA-21(miR-21)变化及与治疗反应性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烟台毓璜顶医院9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6例,疾病稳定39例,疾病进展29例。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作为缓解组(30例),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作为未缓解组(68例)。治疗前和治疗2个周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血浆ctDN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Bmi-1mRNA和miR-2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2个周期后ctDNA、Bmi-1mRNA和miR-21与治疗反应性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2个周期后ctDNA、Bmi-1mRNA和miR-21预测缓解的价值。结果两组治疗前ctDNA、Bmi-1mRNA和miR-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治疗2个周期后ctDNA、Bmi-1mRNA和miR-21明显低于未缓解组[(10.03±3.32)μg/L比(15.33±5.14)μg/L、0.13±0.04比0.19±0.05和0.81±0.26比1.08±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DNA、Bmi-1mRNA和miR-21与治疗反应性呈负相关(r=-0.500、-0.506和-0.53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远处转移器官数量和临床分期后,ctDNA、Bmi-1mRNA和miR-21仍是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42、2.725和1.838,95%CI 3.116~3.584、2.647~2.805和1.768~1.91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个周期后ctDNA、Bmi-1mRNA联合miR-21预测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22。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前后ctDNA、Bmi-1mRNA和miR-21变化与治疗反应性有关,联合检测有利于筛查EGFR靶向治疗的敏感患者,并能为寻找晚期结直肠癌分子干预新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西妥昔单抗
回顾性研究
循环
肿瘤DNA
循环b细胞
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mRNA
微小RNA-21
原文传递
再循环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现象的数学模型
3
作者
李方廷
漆安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根据免疫系统中参与再循环过程的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现象的实验结果 ,提出皮质类激素作用于B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的假设 ,建立了皮质类激素作用下的B细胞在骨髓、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脾脏 )与血液之间再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 ,讨论了皮...
根据免疫系统中参与再循环过程的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现象的实验结果 ,提出皮质类激素作用于B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的假设 ,建立了皮质类激素作用下的B细胞在骨髓、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脾脏 )与血液之间再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 ,讨论了皮质类激素作用的强度及有关参量的取值范围及模型对参数的依赖性 .模型能够解释参与再循环的B细胞在骨髓、淋巴结、脾脏和血液中的稳定振荡行为 ,而且对皮质激素在骨髓与外周血中B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
昼夜节律
再
循环
b
淋巴
细胞
皮质激素
数学模型
稳定振荡
免疫应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B细胞与单核细胞内的丙肝病毒变异体存在频繁区室化
1
出处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4年第5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循环b细胞
单核
细胞
丙肝病毒
基因变异
区室化
分类号
R373.21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期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前后循环肿瘤DNA、循环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mRNA和微小RNA-21水平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耿冬梅
葛兴萍
阚相明
徐露露
机构
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科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放疗科
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
出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5期453-459,共7页
基金
烟台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YD002)。
文摘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前后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mRNA(Bmi-1mRNA)、微小RNA-21(miR-21)变化及与治疗反应性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烟台毓璜顶医院9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6例,疾病稳定39例,疾病进展29例。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作为缓解组(30例),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作为未缓解组(68例)。治疗前和治疗2个周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血浆ctDN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Bmi-1mRNA和miR-2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2个周期后ctDNA、Bmi-1mRNA和miR-21与治疗反应性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2个周期后ctDNA、Bmi-1mRNA和miR-21预测缓解的价值。结果两组治疗前ctDNA、Bmi-1mRNA和miR-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治疗2个周期后ctDNA、Bmi-1mRNA和miR-21明显低于未缓解组[(10.03±3.32)μg/L比(15.33±5.14)μg/L、0.13±0.04比0.19±0.05和0.81±0.26比1.08±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DNA、Bmi-1mRNA和miR-21与治疗反应性呈负相关(r=-0.500、-0.506和-0.53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远处转移器官数量和临床分期后,ctDNA、Bmi-1mRNA和miR-21仍是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42、2.725和1.838,95%CI 3.116~3.584、2.647~2.805和1.768~1.91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个周期后ctDNA、Bmi-1mRNA联合miR-21预测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22。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前后ctDNA、Bmi-1mRNA和miR-21变化与治疗反应性有关,联合检测有利于筛查EGFR靶向治疗的敏感患者,并能为寻找晚期结直肠癌分子干预新靶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西妥昔单抗
回顾性研究
循环
肿瘤DNA
循环b细胞
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mRNA
微小RNA-21
Keywords
Colorectal neoplasms
Neoplasm staging
Cetuxima
b
Retrospective studies
Circulating tumor DNA
circulating
b
cell 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 mRNA
MicroRNA-21
分类号
R735.3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再循环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现象的数学模型
3
作者
李方廷
漆安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 0 70 2 16 )
文摘
根据免疫系统中参与再循环过程的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现象的实验结果 ,提出皮质类激素作用于B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的假设 ,建立了皮质类激素作用下的B细胞在骨髓、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脾脏 )与血液之间再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 ,讨论了皮质类激素作用的强度及有关参量的取值范围及模型对参数的依赖性 .模型能够解释参与再循环的B细胞在骨髓、淋巴结、脾脏和血液中的稳定振荡行为 ,而且对皮质激素在骨髓与外周血中B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
关键词
免疫系统
昼夜节律
再
循环
b
淋巴
细胞
皮质激素
数学模型
稳定振荡
免疫应答
Keywords
immune circadian rhythms
b
lymphocytes recirculation
cortical hormone
mathematical model
分类号
R392.12 [医药卫生—免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循环B细胞与单核细胞内的丙肝病毒变异体存在频繁区室化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晚期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前后循环肿瘤DNA、循环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mRNA和微小RNA-21水平变化
耿冬梅
葛兴萍
阚相明
徐露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
5
原文传递
3
再循环B淋巴细胞昼夜节律现象的数学模型
李方廷
漆安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