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p.n.p矩阵与循环Fineny矩阵的表征
1
作者 胡文杰 逄勃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13-14,共2页
本文得到了一类判定循环p.n.p矩阵和循环Fineny矩阵的充要条件.
关键词 循环p.n.p.矩阵 循环Fineny矩阵 表征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N、P养分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谢锦升 何宗明 陈银秀 黄荣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3-480,共8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混交林 (混交比例2 :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活...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混交林 (混交比例2 :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活枝 (或皮 ) >枯枝 >干 ,而根系的则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 ,且观光木各组分的N含量均高于杉木的 ;混交林群落的N、P总积累量达 5 85 .2 2 3kg·hm-2 和 12 8.784kg·hm-2 ,分别是纯林群落的 1.5倍和 1.3倍。混交林群落N、P养分年归还量达 75 .740kg·hm-2 和 5 .493kg·hm-2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113 .0 %和 79.6 %。混交林通过凋落物、降水淋溶和细根枯死 3种途径的N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6 7.1%、8.4%和 2 4.5 % ,而纯林的则分别为 6 9.3 %、8.1%和 2 2 .6 % ;混交林 3种途径的P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6 4.0 %、7.5 %和 2 8.5 % ;而纯林则为 74.8%、5 .3%和 19.9%。混交林中林下植被层的N、P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14.8%和 37.3 % ;而纯林的则为 2 9.5 %和 5 9.4%。混交林群落的N、P富集率和利用系数均低于纯林的 ,而周转期则均大于纯林的。混交林群落的P吸收系数小于纯林的 ,而循环系数则高于纯林的 ,但其两者的N吸收系数和循环系数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 养分循环 n p
下载PDF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季N、P循环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帆 隋鹏 +1 位作者 陈源泉 高旺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3-1100,共8页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循环。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输出分别为153.50 kg/hm...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循环。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输出分别为153.50 kg/hm2和59.03kg/hm2,其中鸭产品N、P输出分别是23.98 kg/hm2和3.10 kg/hm2;"稻鸭共生"系统在目前的N、P养分投入水平下,土壤存在严重的N和P亏缺;鸭子系统N、P输入对系统外饲料投入依赖高,自持能力较差;鸭粪N、P参与当季的稻田养分循环,其循环率分别为10.66%和2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 鸭子系统 土壤子系统 n循环 p循环
下载PDF
长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永兴 刘长娥 杨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K含量大大高于TN和TP含量,排序为:TK>TN>TP。各沙洲速效性养分含量排序为:速效K>速效N>速效P。土壤速效性养分与全量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剖面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差异比较明显,速效性养分土壤剖面垂直分异比全量养分显著。各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沙洲同一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各沙洲不同深度土壤TN含量的差异明显大于TP和TK含量差异。植物中3种营养元素含量以K最高,N其次,P最低。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归还量远大于存留量。吸收系数排序为:N>P>K。不同沙洲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上沙P元素、中沙与下沙K元素利用系数最大,上沙K元素、中沙P元素与下沙N元素循环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互花米草 n p K 循环特征
下载PDF
水土保持乔灌混交林N、P养分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谢锦升 蔡丽平 +2 位作者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31,共5页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长汀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乔灌木混交治理近 2 0a后林分N、P养分循环的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皮 >枝 >干 ,...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长汀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乔灌木混交治理近 2 0a后林分N、P养分循环的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皮 >枝 >干 ,根系的N、P含量则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 ,乔灌木混交林各组分的N、P含量均比对照的高。混交林林分的N、P总累积量达339.2 0 0和 2 .0 88kg hm2 ,分别是对照的 1 0 0 .6倍和 69.6倍 ,其乔木层的N、P积累量分别占林分的 93.0 %和 93.6% ;乔灌木混交林苔藓层的养分积累量高于草本层和灌木层。乔灌木混交林的N年存留量、归还量和吸收量分别是对照的 33.6、2 5 .9和 30 .3倍 ,而P的则分别是对照的 81 .4倍、35 .9倍和 63.4倍 ,乔灌木混交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等在N、P养分循环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对退化土壤肥力恢复起到十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混交林 n p 养分循环 马尾松 乔木 灌木
下载PDF
N/P比对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谢胜男 杨重阳 张灿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7-10,40,共5页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因兼具锂离子电池的高比能量和超级电容器的高比功率优点而被高度重视。然而,负极/正极容量比(N/P)的变化,不仅会在初始循环过程中造成容量损失消耗活性锂,而且可能导致过充电和过放电,对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的长期循...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因兼具锂离子电池的高比能量和超级电容器的高比功率优点而被高度重视。然而,负极/正极容量比(N/P)的变化,不仅会在初始循环过程中造成容量损失消耗活性锂,而且可能导致过充电和过放电,对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的长期循环稳定性、快充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研究N/P比对于首次库伦效率(ICE)、循环性能、快充性能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活性炭和电池型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做复合正极材料(AC/NCM),硬碳(HC)做负极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不同N/P比(0.5、0.6、0.8、1.2、1.8、2.7)的软包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N/P比远大于1时,对能量密度和首效的发挥不利,N/P比小于1时,对安全性能极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 n/p 循环稳定性 快充性能 安全性能
下载PDF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N、P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苗苗 孔令炜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6年第1期38-39,共2页
采用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系统,进行N、P废水的试验研究,通过控制曝气时间和溶解氧浓度,能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对于N、P废水,COD在352~1048mg/L,TN在46.9~76.4mg/L,TP在5.8~14.4mg/L时,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92%、80%、93%,处理... 采用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系统,进行N、P废水的试验研究,通过控制曝气时间和溶解氧浓度,能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对于N、P废水,COD在352~1048mg/L,TN在46.9~76.4mg/L,TP在5.8~14.4mg/L时,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92%、80%、93%,处理后的水可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 n p废水 脱氮除磷
下载PDF
一类p.n.p.矩阵的谱性质
8
作者 刘磊 李庆春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2期4-5,共2页
本文在[1]的基础上讨论了幂p.n.p.矩阵的谱性质。
关键词 p.n.p.0} p.n.p.0} 不可约
下载PDF
一类幂p. n. p.矩阵的谱性质
9
作者 刘磊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4-85,共2页
在[1]文中的基础上讨论了幂p. n. p.矩阵最大特征值m(A)的谱性质,在A的特征值为实数时给出了不可约幂p. n. p.矩阵的判定准则.
关键词 p. n. p.矩阵 p. n. p.矩阵 不可约
下载PDF
四翅滨藜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N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陈卫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21-1426,共6页
以宁夏平罗西大滩四翅滨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N添加的野外实验,研究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对N添加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在生长季旺期(8~9月)... 以宁夏平罗西大滩四翅滨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N添加的野外实验,研究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对N添加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在生长季旺期(8~9月)较低。(2)N添加提高了绿叶N浓度和N∶P比,降低了绿叶C∶N、N回收度(NRP)和P回收度(PRP),对其他指标的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性。(3)N回收效率(NRE)和NRP均与枯叶C∶N比显著正相关;P回收效率(PRE)与绿叶P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枯叶P浓度显著负相关;PRP分别与绿叶P浓度和枯叶C、N、P化学计量比显著正相关,与枯叶C浓度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N添加促进了四翅滨藜绿叶N摄取,降低了叶片从枯叶中回收N和P的能力,改善了枯叶N分解质量;未来大气N沉降增加会改变干旱半干旱区植物N吸收、分配和回收等策略,促进枯叶中N的释放速率,直接影响N循环,进而间接影响到植被-土壤系统C和P的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 n p计量平衡 n沉降增加 植被-土壤系统
下载PDF
在不同温度下^(18)O(p,α)^(15)N与^(18)O(p,γ)^(19)F两反应道分支比的计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子飘 戴长江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04-708,共5页
作者计算了在不同温度 (非共振情况 )下18O(p ,α) 15N与18O (p ,γ) 19F两个反应道的分支比 .在 (2~ 3)× 10 7K温度范围内 ,其分支比R约为 1.33× 10 2 .这表明 ,在CNO循环中 ,核反应18O(p ,γ) 19F可以忽略 .CNO循环中的分... 作者计算了在不同温度 (非共振情况 )下18O(p ,α) 15N与18O (p ,γ) 19F两个反应道的分支比 .在 (2~ 3)× 10 7K温度范围内 ,其分支比R约为 1.33× 10 2 .这表明 ,在CNO循环中 ,核反应18O(p ,γ) 19F可以忽略 .CNO循环中的分支数也将由原来的 4个变成为 3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O(p a)^15n ^18O(p γ)^19F 反应道 分支比 计算 CnO循环 太阳热融合核反应 分支数 太阳中微子
下载PDF
多硫二硫烯铜配合物(n-Bu_4N)[Cu(cddt)_2]和(Ph_4P)[Cu(cddt)_2]的合成、表征及其结构(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纪勇 左景林 +3 位作者 涂超 蔡晨新 李一志 张建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23-1126,共4页
Two copper complexes with a new multi sulfur 1,2 dithiolene ligand, C (C=tetrabutylammonium, n Bu4N+; tetraphenylphosphonium, Ph4P+; cddt = 4a, 6, 7, 7a 5H cyclopenta 1,4 dithiin 2,3 dithiolate) have been synthesized ... Two copper complexes with a new multi sulfur 1,2 dithiolene ligand, C (C=tetrabutylammonium, n Bu4N+; tetraphenylphosphonium, Ph4P+; cddt = 4a, 6, 7, 7a 5H cyclopenta 1,4 dithiin 2,3 dithiolat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IR, EA, etc. The structure of (Ph4P)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analysis. The complex was crystallized in the triclinic, space group with the cell dimensions a=10.460(2)?, b=13.000(3)?,c=16.270(3)?, α=86.68(3)°,β= 71.92(3)°,γ=66.66(3)° and Z=2. R1=0.0548, wR2=0.1358 for 6786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The four S atoms surround the Cu atom core is a square planar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硫二硫烯铜配合物 (n-Bu4n)[Cu(cddt)2] (ph4p)[Cu(cddt)2] 合成 表征 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
下载PDF
极高温度下^(15)N(p,α)^(12)C与 ^(15)N(p,γ)^(16)O两反应道分支比的计算
13
作者 叶子飘 戴长江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4-706,共3页
作者计算了在不同温度(非共振情况)下,15N(p,α)12C与15N(p,γ)16O两反应道的分支比.在(2~3)×107K温度范围内,其分支比值R约为6.827×102.作者认为,表明在CNO循环中,核反应15N(p,γ)16O可以忽略,并直接影响13N,15O,17F和18F... 作者计算了在不同温度(非共振情况)下,15N(p,α)12C与15N(p,γ)16O两反应道的分支比.在(2~3)×107K温度范围内,其分支比值R约为6.827×102.作者认为,表明在CNO循环中,核反应15N(p,γ)16O可以忽略,并直接影响13N,15O,17F和18F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p α)^12C ^15n(p γ)^16O 分支比R CnO循环
下载PDF
极高温度下^(17)O(p,α)^(14)N与^(17)O(p,γ)^(18)F两反应道分支比的计算
14
作者 叶子飘 戴长江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7-461,共5页
本文计算在极高温度 (非共振能量情况 )下 1 7O(p,α) 1 4N与 1 7O(p,γ) 1 8F两反应道分支比。在 (2~ 3)× 10 7K温度范围内其分支比 R约为 5 .4× 10 - 8。这表明在 CN O循环中 ,核反应 1 7O(p,α) 1
关键词 极高温度 非共振能量 CnO循环 ^17O(p α)^14n ^170(p γ)^18F 分支比R 核反应 反应道
下载PDF
P2_1/n空间群的晶体学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申成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5-77,共3页
研究了P2 1/n空间群从P2 1/c空间群变换而来的方法与结果 .并研究了P2 1/n空间群的对称性、等效点的代数表示。
关键词 p21/n空间群 晶体学 对称性 等效点矩阵 系统消光规律 归一化结构因子 ε系数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微泡声空化效应在不同N/P比率下对bPEI:VEGF转染效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璐 屠娟 章东 《声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S1期157-158,共2页
0引言微血管增生,是治疗伤口和肉芽组织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有效帮助伤口处重建血液循环,并促进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废物的转运。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微血管增生的效率,比如肿瘤坏死因子α,表皮生长因子,角化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 0引言微血管增生,是治疗伤口和肉芽组织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有效帮助伤口处重建血液循环,并促进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废物的转运。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微血管增生的效率,比如肿瘤坏死因子α,表皮生长因子,角化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VEGF可发挥多重作用,尤其是增强血管通透性和促血管新生矩阵的沉积。据前期研究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n/p bpEI:VEGF 声空化 转染 血管通透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表皮生长因子 血液循环 超声参数
下载PDF
基于N抢占策略且播放器数可变的P2P网络性能分析
17
作者 闫苗 马占友 +1 位作者 姜子姝 秦国丽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7-95,共9页
文章基于P2P节点在线机制,建立了一个服务台数量可变的M/M/c排队模型,同时引入N抢占优先权、不耐烦和延迟启动策略。文章构造I类内容和II类内容的队长和在线播放器数量的三维Markov过程,利用矩阵几何解推导出稳态下系统的性能指标,通过... 文章基于P2P节点在线机制,建立了一个服务台数量可变的M/M/c排队模型,同时引入N抢占优先权、不耐烦和延迟启动策略。文章构造I类内容和II类内容的队长和在线播放器数量的三维Markov过程,利用矩阵几何解推导出稳态下系统的性能指标,通过数值实验分析性能指标随参数变化的关系,并通过对P2P节点进行合理收费建立收益函数,文章分析了P2P节点与收益之间的纳什均衡关系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最优社会效益,为P2P节点的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抢占优先权 M/M/C排队 延迟启动 矩阵几何解 p2p网络
下载PDF
N/P比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范芬 陈诚 +2 位作者 朱智渊 张伟康 吕正中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5-1329,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N/P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通过叠片工艺制备了4种不同N/P比(1.02、1.06、1.10、1.14)的磷酸铁锂电池,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了不同N/P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效率、倍率充放电性能、... 为了探究不同N/P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通过叠片工艺制备了4种不同N/P比(1.02、1.06、1.10、1.14)的磷酸铁锂电池,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了不同N/P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效率、倍率充放电性能、充放电DCR、高低温放电以及45℃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N/P(1.02、1.06),N/P比为1.10、1.14时,其充电DCR在60%、30%SOC时小4 MΩ左右,使其在大倍率充电和低温条件下极化更小;随着N/P的增加,充电恒流比有所提高,且0℃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得到改善;当N/P比为1.10时,其45℃循环容量保持率在循环1000圈后仍为91.8%,明显优于其他组(N/P比为1.02、1.06)。该实验设计及结果有望为以后的研究者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n/p 倍率充放电 DCR 循环性能
下载PDF
N/P设计对高镍NCM/Gr电芯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李海涛 孔令丽 +3 位作者 张欣 余传军 王纪威 徐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40-2045,共6页
本研究以三元NCM811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制作了软包锂离子电池,并通过固定正极容量、变化负极容量的方式设计了三种不同N/P比,并对其初始容量、首效、初始内阻、倍率放电、高低温放电、高温存储、循环寿命等进行了研究。结... 本研究以三元NCM811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制作了软包锂离子电池,并通过固定正极容量、变化负极容量的方式设计了三种不同N/P比,并对其初始容量、首效、初始内阻、倍率放电、高低温放电、高温存储、循环寿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比设计对电芯容量发挥、首效、初始内阻、高低温放电、高温存储、循环寿命均具有一定影响,对倍率放电无明显影响。提高N/P比将有利于正极材料的容量发挥,提高电芯的初始容量;但过高的N/P比会使正极电极电位偏高,电解液易在正极侧发生副反应,而低的N/P比可以使正极具有较低的电极电位,降低电池在高温存储、循环过程中过渡金属溶出和副反应发生,提高电芯的高温存储和循环性能。但N/P比过低时,Li+易在负极表面还原,造成活性锂损失,影响电芯循环性能。综合考察各项电性能,本研究最优N/P比设计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n/p比设计 高温存储 循环性能 电极电位
下载PDF
N/P对NCM523-石墨圆柱18650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20
作者 王珍珍 陈述林 +2 位作者 孙世敏 唐世弟 郭密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1-624,共4页
采用镍钴锰酸锂(NCM523)正极材料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商业化圆柱型18650锂离子电池,保持正极材料面密度和压实密度,通过改变负极材料面密度,研究了锂离子电池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比值(N/P比)对电池容量、交流阻抗、倍率充电性能、循... 采用镍钴锰酸锂(NCM523)正极材料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商业化圆柱型18650锂离子电池,保持正极材料面密度和压实密度,通过改变负极材料面密度,研究了锂离子电池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比值(N/P比)对电池容量、交流阻抗、倍率充电性能、循环寿命及过充性能的影响。N/P比为1.02~1.16时,随着负极余量的增加,正极充电比容量和放电比容量逐渐增加,实验电池容量逐渐增加;交流阻抗拟合的欧姆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无明显变化趋势,但是与扩散相关的Z_(w)值出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1.00 C下的恒流充入比逐渐减小;9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略有降低;电池过充时间和电池表面最高温度都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 交流阻抗 倍率充电 循环寿命 过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