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前额叶相关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吴雪芬 朱洲 +5 位作者 莫倩 张小珊 施杨婉琳 吴艳茹 贾晓琪 杨孝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前额叶相关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针刺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PCPA复制失眠大鼠模型,针...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前额叶相关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针刺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PCPA复制失眠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神门”(双侧)、“三阴交”(双侧),假针刺组仅将针头固定于相应穴位但不刺入皮肤,模型组仅固定,每日30 min,西药组予艾司唑仑溶液灌胃,连续7 d。空白组不进行处理。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测定大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ELISA检测血浆褪黑素(MT)含量,RT-PCR检测前额叶组织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蛋白激酶C(PKC)、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前额叶组织CaMKⅡ、PKC、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睡眠时间显著缩短(P<0.01),血浆MT含量显著降低(P<0.01),前额叶组织CaMKⅡ、PKC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38MAPK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血浆MT含量显著升高(P<0.01),前额叶组织CaMKⅡ、PKC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38MAPK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假针刺组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血浆MT含量显著升高(P<0.01),前额叶组织PKC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p38MAPK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选穴针刺可能通过调节失眠大鼠前额叶相关蛋白激酶表达,缩短大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从而改善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循经选穴 针刺 蛋白激酶 大鼠
下载PDF
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褪黑素含量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谢莉娜 谢志强 +2 位作者 郭鑫 魏歆然 岳增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褪黑素(MT)含量及其受体MT1、MT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及循经选穴针刺对腧穴配伍的效应。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会+神门组、百会+三阴...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褪黑素(MT)含量及其受体MT1、MT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及循经选穴针刺对腧穴配伍的效应。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会+神门组、百会+三阴交组、百会+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大鼠腹腔注射DL-4-氯苯基丙氨酸混悬液建立失眠模型,各治疗组针刺相应腧穴,每次30 min,治疗7 d。采用ELISA检测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MT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MT1、MT2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T含量及MT1、MT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MT含量及MT1、MT2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且以百会+神门组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针刺通过调节失眠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MT含量及其受体MT1、MT2 mRNA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且循经选穴针刺可能是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失眠 褪黑素 褪黑素受体1a 褪黑素受体1b 循经选穴 大鼠
下载PDF
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褪黑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歆然 魏高文 +3 位作者 郑雪娜 吴雪芬 郭鑫 岳增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87-790,共4页
目的观察固定局部取穴(百会)分别配伍循经(本经、他经、非经)选穴针刺治疗对失眠大鼠生物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索循经选穴对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本经穴组(百会+神门组)、他经穴组... 目的观察固定局部取穴(百会)分别配伍循经(本经、他经、非经)选穴针刺治疗对失眠大鼠生物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索循经选穴对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本经穴组(百会+神门组)、他经穴组(百会+三阴交组)、非经非穴组(百会+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法(PCPA,500 mg/kg)2 d建立失眠模型,针刺治疗7 d,用ELISA法检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视交叉上核(SCN)与血浆中的M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T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本经穴组、他经穴组MT含量升高(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本经穴组高于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固定局部百会穴配伍本经选穴(神门)针刺治疗可以提高失眠大鼠的褪黑素含量,从而提高腧穴配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选穴 针刺 失眠 褪黑素
下载PDF
耳穴配合循经选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威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22期65-66,共2页
目的:耳穴配合循经取穴辅助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方法:沿皮透刺耳穴腰骶椎配合选取腰部循行经脉之穴位针刺,辅助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结果:治愈率88.24%,有效率100%。结论:该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关键词 循经选穴 运动疗法 急性腰扭伤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运动训练联合循经选穴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云珠 高毅东 +2 位作者 易泳鑫 方嘉阳 张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8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运动训练联合循经选穴针刺对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P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循经选穴针刺治疗... 目的:探究运动训练联合循经选穴针刺对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P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循经选穴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I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总时间(TST)、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Ⅲ~Ⅳ(S3~S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ST、REM、S3~S4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ST、REM、S3~S4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训练联合循经选穴针刺可有效改善PI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针刺 循经选穴 运动训练
下载PDF
择时循经选穴治疗呃逆
6
作者 王小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3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择时治疗 呃逆 循经选穴 膈肌痉挛 神经兴奋 情志不畅 暴饮暴食 寒凉食物
下载PDF
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史术峰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在缓解偏瘫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疼痛、肿胀的作用,并观察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20例患者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年... 目的:探讨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在缓解偏瘫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疼痛、肿胀的作用,并观察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20例患者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采用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作肩关节被动-主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肩关节功能疗效(JOA)判定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周围疼痛,且简便易行,可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选穴 巨刺 运动疗法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辨经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53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耀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69-670,共2页
关键词 腰扭伤 针灸疗法 循经选穴 急性
下载PDF
俞募穴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史朝珍 《河北中医》 1982年第4期47-47,43,共2页
针灸治疗脏腑的疾病,除了循经选穴治疗外,还有按某脏器所在部位,在胸腹或背腰骶部选取与某脏器相对应的穴应来进行治疗。在背腰骶部的穴、叫背俞或俞穴;在胸腹部的穴,叫腹募或募穴。在古代“俞”字与“输”字“募”字与“膜”字通... 针灸治疗脏腑的疾病,除了循经选穴治疗外,还有按某脏器所在部位,在胸腹或背腰骶部选取与某脏器相对应的穴应来进行治疗。在背腰骶部的穴、叫背俞或俞穴;在胸腹部的穴,叫腹募或募穴。在古代“俞”字与“输”字“募”字与“膜”字通用。输即脏腑气机藉此转输,募即有复盖包裹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 临床 针灸治疗 脏腑气机 胸腹部 循经选穴 腰骶部 脏器
下载PDF
针刺对失眠大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3
10
作者 郭鑫 岳增辉 +2 位作者 谢菊英 吴雪芬 郑雪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外周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及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会+神门组、百会+三阴交...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外周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及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会+神门组、百会+三阴交组和百会+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制作大鼠失眠模型,各针刺组针刺相应腧穴,每次30 min,连续7 d。ELISA检测大鼠血清NE、DA、5-H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5-HT、DA、NE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血清DA、NE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百会+三阴交组大鼠血清5-HT含量明显降低(P<0.05);各针刺组间比较,百会+神门组总体疗效优于百会+三阴交组及百会+非经非穴组。结论针刺改善大鼠睡眠结构可能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循经选穴针刺可能是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失眠 循经选穴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5-羟色胺 大鼠
下载PDF
针刺为主多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彦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30例治疗组使用针刺、火罐、TDP、牵引、和腰部功能锻炼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并与30例单纯针刺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6%,总有效率96%。针刺组愈显率62%,总有效率88%。有... 目的:观察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30例治疗组使用针刺、火罐、TDP、牵引、和腰部功能锻炼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并与30例单纯针刺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6%,总有效率96%。针刺组愈显率62%,总有效率88%。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选穴上采用循经取穴的方法,针刺手法上强调"得气"。结论:多种方法相结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循经选穴 得气
下载PDF
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8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洪玲 陈勇 《广西中医药》 2005年第4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前列腺炎 针刺治疗 循经选穴 慢性前列腺炎 临床表现 心理压力 心理辅导 复发率 治愈率
下载PDF
针刺治疗心肌缺血研究进展与思路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君玲 李佰承 +3 位作者 冷俊艳 李德华 赵凌 梁繁荣 《四川中医》 2014年第6期182-185,共4页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类型,但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均为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笔者总结对比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MI的研究现状,...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类型,但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均为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笔者总结对比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MI的研究现状,认为针刺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调控基因表达、调节心肌能量代谢、调整血小板活性功能以及与神经中枢的调节等机制有关,但目前的研究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阐明针灸疗效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为指导优化临床选穴治疗及深入阐释针灸经络理论,需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改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心肌缺血 循经选穴
下载PDF
经穴效应特异性及其基本规律 被引量:58
14
作者 梁繁荣 曾芳 +1 位作者 赵凌 唐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核心内容。本文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分析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并存在一定的规律。其基本规律可以总结为"经脉循行是基...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核心内容。本文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分析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并存在一定的规律。其基本规律可以总结为"经脉循行是基础,经气会聚是关键",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产生与经脉循行和经气会聚多少(部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治法 位特异性 循经选穴
原文传递
不同经穴组合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 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魏歆然 魏高文 +7 位作者 郑雪娜 吴雪芬 陈小丽 刘丽 文琪琦 谢莉娜 谢志强 岳增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经穴组合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 1表达的影响,探索循经选穴对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2)、模型组(n=8)、百会+神门组(n=12)、百会+三阴交组(n=11)、百会+非经非穴组(n=... 目的:观察不同经穴组合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 1表达的影响,探索循经选穴对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2)、模型组(n=8)、百会+神门组(n=12)、百会+三阴交组(n=11)、百会+非经非穴组(n=10)。连续2d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混悬液(500mg/kg)建立失眠模型。百会+神门组、百会+三阴交组、百会+非经非穴组每日针刺1次,每次30min,连续7d。治疗后比较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视交叉上核(SCN)的Clock及Bmal 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减少(P<0.05),VLPO区与SCN内的Clock及Bmal 1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会+神门组睡眠时间延长(P<0.05);3个治疗组睡眠潜伏期均缩短(P<0.05),VLPO区与SCN内Bmal 1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百会+神门组和百会+三阴交组VLPO区与SCN内Clock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百会+神门组比较,百会+三阴交组和百会+非经非穴组睡眠时间减少(P<0.05)。与百会+三阴交组比较,百会+神门组VLPO区与SCN内Clock及Bmal 1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P<0.05);百会+非经非穴组VLPO区与SCN内Clock及Bmal1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针刺"百会"配伍"神门"穴可延长失眠大鼠的睡眠时间并缩短潜伏期,提高VLPO区与SCN内生物钟基因Clock及Bmal 1表达水平,循经选穴可以提高腧穴配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选穴 针刺 失眠 昼夜节律 生物钟基因 Bmal 1基因 下丘脑
原文传递
循经治疗仪的研制和使用
16
作者 鲍远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电针仪的输出脉冲所刺激的穴位是固定的,这种刺激方式使多数患者的远端穴位得气感仅局限在穴位周围而达不到病灶部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针刺疗效的发挥。笔者从设计、使用等方面,介绍了循经治疗仪将输出导线依次自远端穴位的针灸针接... 电针仪的输出脉冲所刺激的穴位是固定的,这种刺激方式使多数患者的远端穴位得气感仅局限在穴位周围而达不到病灶部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针刺疗效的发挥。笔者从设计、使用等方面,介绍了循经治疗仪将输出导线依次自远端穴位的针灸针接至近端穴位的针灸针上,随着治疗仪的端口依次输出脉冲,患者的得气感沿一个个穴位向病灶方向传递,最终将得气感自远端穴位催赶至病灶部位。循经治疗仪避免了现有电针仪存在的不足,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循经治疗仪 循经选穴
原文传递
Acupuncture therapy with 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long the meridian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
17
作者 Liu Hong-hua Zhang Guo-shan +4 位作者 Liu Hui-juan Li Duo-duo Liu Mi Chang Xiao-rong Liu Mai-l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5期352-358,共7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acupuncture with 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long the meridians and acupuncture at non-meridian and non-acupoint points for fun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acupuncture with 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long the meridians and acupuncture at non-meridian and non-acupoint point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FD).Methods:A total of 74 FD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37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received acupuncture treatment.Zusanli(ST 36)and Neiguan(PC 6)were selec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Taichong(LR 3)and Neiting(ST 44)added for excess syndrome,and Gongsun(SP 4)and Yinlingquan(SP 9)added for deficiency syndrome.Four non-meridian and non-acupoint points were sele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performed once a day with a 2-day break after 5 consecutive treatments,which constituted one treatment course.A total of 4 courses were performed.The scores of Nepean dyspepsia index(NDI)and 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LDQ)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during follow-up(8,12,16,20 and 24 weeks after recruitment)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icacy.Results:The NDI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and at each time point during follow-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ll P<0.05),and the LDQ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ll P<0.05).The NDI scores after treatment and at each time point during follow-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P<0.01);the total LDQ score and scores of upper abdominal pain,postprandial satiety and upper abdominal burning sensation after treatment and at each time point during follow-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or 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with 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long the meridians has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acupuncture at non meridian and non-acupoint 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Point Selection Meridian 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DYSPEPSI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