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黄帝内经》的卫气“双圈”循行路线研究
1
作者 张云飞 邱霖 田露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关于卫气相关论述散见于《黄帝内经》诸篇,学术界对卫气的生成与功能已大致形成共识,但对其具体循行路线的认识莫衷一是。为进一步明确卫气的具体循行路线,本文在研读《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古今文献中卫气循行的相关论述研究分析,... 关于卫气相关论述散见于《黄帝内经》诸篇,学术界对卫气的生成与功能已大致形成共识,但对其具体循行路线的认识莫衷一是。为进一步明确卫气的具体循行路线,本文在研读《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古今文献中卫气循行的相关论述研究分析,提出卫气的双圈循行路线。为方便表达,将卫气从上焦出并行于经脉的循行路线定义为内圈,将从目始,遍行阳经皮部复入于阴藏与从阴经皮部、胸腹汇入阴跷脉,后上归于目的循行路线定义为外圈。依据卫气的内外圈循行在肢端五输穴交会联系的记载,尝试构建卫气循行的双圈循行路线模型,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卫气 双圈循行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疼痛特点及疼痛区域经脉循行特点
2
作者 翁汭 何晓铭 +3 位作者 何敏聪 林天烨 何伟 魏秋实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的疼痛特点及疼痛区域经脉循行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的疼痛特点及疼痛区域经脉循行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均为Ⅰ期、Ⅱ期,男209例、女74例,年龄(42.87±14.52)岁,左侧97例、右侧81例、双侧105例,酒精性ONFH101例、激素性ONFH85例、特发性ONFH59例、创伤性ONFH38例。收集患者信息,进行ONFH临床病例信息登记。统计登记的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侧别、中医证型及疼痛情况(包括性质、程度、区域、昼夜变化、是否固定、诱发因素、休息是否缓解)等;比对患者疼痛区域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循行情况,统计各条经脉出现的频次;按年龄和中医证型分组,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疼痛区域经脉循行的特点。结果:①疼痛情况。283例ONFH患者,疼痛性质以隐痛较常见,疼痛程度以轻中度为主且昼夜变化不明显,疼痛区域以腹股沟和股外侧最多见且位置多固定,诱发疼痛的因素有多种,大部分患者休息后疼痛能缓解。②疼痛区域经脉循行情况。283例(388髋)ONFH患者,疼痛区域有单一经脉循行186髋,有2条或2条以上经脉循行202髋;疼痛区域循行经脉出现频次较高的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③不同年龄和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疼痛区域经脉循行情况。283例ONFH患者,年龄<50岁186例,年龄≥50岁97例;气滞血瘀证56例,肾虚血瘀证142例,痰瘀互结证85例。疼痛区域循行经脉按出现频次由高至低排序,年龄<50岁组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年龄≥50岁组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气滞血瘀证组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肾虚血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均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结论:ARCO分期Ⅰ期、Ⅱ期ONFH患者的疼痛多为位置固定的轻中度隐痛,疼痛程度昼夜变化不明显,大部分患者休息后疼痛能缓解,疼痛区域以腹股沟和股外侧最多见;疼痛区域有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循行,循行经脉中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疼痛 经络循行 络病学说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下载PDF
两汉循行制度考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强 杨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66,共11页
循行郡国(地方)是两汉特有的政治制度,其制度草创于汉文帝一朝,完善于汉武帝一朝,终于东汉灵帝一朝。汉帝派员循行地方的目的是为了安抚百姓、解决内政中的突发事件,旨在稳定社会秩序,宣示神学政治。循行制度与两汉政治有密切的关系,其... 循行郡国(地方)是两汉特有的政治制度,其制度草创于汉文帝一朝,完善于汉武帝一朝,终于东汉灵帝一朝。汉帝派员循行地方的目的是为了安抚百姓、解决内政中的突发事件,旨在稳定社会秩序,宣示神学政治。循行制度与两汉政治有密切的关系,其内容涉及监察吏治、平理冤狱、选拔贤良、加强皇权、以经治国、观览风俗、采诗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循行制度 循行使者 监察吏治 观览风俗
下载PDF
质疑足三阴经在胸腹部的循行分布
4
作者 路玫 曹大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8-368,共1页
关键词 足三阴经 胸腹部 体表循行线 循行分布 经络学说 通路
下载PDF
人体体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红外热像显示 被引量:43
5
作者 汪培清 胡翔龙 +2 位作者 许金森 吴宝华 许小洋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 :以一部分红外热像图 ,展示古人所描述的十四经脉的路线 ,使人们通过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确有充分的根据 ,并非虚构 ,说明经脉循行路线在外周必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 ,为今后的经络研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 目的 :以一部分红外热像图 ,展示古人所描述的十四经脉的路线 ,使人们通过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确有充分的根据 ,并非虚构 ,说明经脉循行路线在外周必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 ,为今后的经络研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进行测试 ,该仪器配有精密的红外摄像装置和完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试的温度范围为 0~ 70℃ ,一般设定在 1 4 .8~ 3 7.2℃ ,连续可调。温度分辨率为0 .0 2 5℃。,该系统可以提取体表强度相同的红外辐射信号 ,并连续显示它的瞬时分布状态 ,以取得等强度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 (即等温分布图 )。适当调整采样水平 ,即可显示出体表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结果输入微机储存 ,实验结束后再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处理。部分受试者还作了连续摄像记录。结果 :①沿手三阴经路线显示的IRRTM :在自然条件下显示的左臂手三阴经的IRRTM(全温显示 )行程清楚可查 ;在肘部加热时诱发出的手三阴经的IRRTM ,由于体位的关系 ,上臂的心经轨迹看不到 ;沿两侧心包经路线出现的IRRTM ,轨迹的行程清楚 ,左右对称 ;前臂内侧和手掌部的热像图 (等温显示 )清楚地显示了前臂的手三阴经的路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图 体表 十四经脉 循行路线
下载PDF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磊 谷世哲 马惠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 ,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 ,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 ,跷主眼目开合 。
关键词 阳跷脉 阴跷脉 阳跷阴跷病证 针灸疗法 经络循行
下载PDF
经络循行线低阻抗电特性的初步验证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志超 张维波 +3 位作者 陆纪兴 刘雨亭 张立剑 蔡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3-34,共2页
某些学者认为经络循行线具有低阻特性。但是,由于使用手工探测方式,不能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此研究结果尚未被学术界普遍确认。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利用电生理实验的精确量化的刺激、记录、显示功能,
关键词 经络 循行线 低阻抗电特性
下载PDF
经脉循行的《灵枢》原文英译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程珂 吴凡 +7 位作者 郭梦虎 赵玲 邓海平 张海蒙 王丽祯 徐瑶 Mactavish James 沈雪勇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502-1506,共5页
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率先走出国门、传播世界的一门中医学科。对“针灸”一词的翻译,可以追溯到17世纪。《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灵枢》、《难经》、《针灸甲乙经》等古代针灸文献。中医院校对针灸推... 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率先走出国门、传播世界的一门中医学科。对“针灸”一词的翻译,可以追溯到17世纪。《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灵枢》、《难经》、《针灸甲乙经》等古代针灸文献。中医院校对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古典文献的掌握上的最低要求是掌握《灵枢·经脉》篇的经脉循行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术语 经脉 经络循行 《灵枢经》 针刺
下载PDF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2 位作者 汪培清 吴宝华 张福强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督脉循行线 深部组织 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基于经络循行的假设——脑内经脉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洪武 陈日新 +3 位作者 徐放明 宋云娥 李腊梅 唐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88-1990,共3页
人体的组织器官保持相对协调一致,进而完成日常的生理活动,关键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实现。经络系统详于头面躯干部,略于脑内,且循行路径模糊,影响临床取穴和疗效,限制针灸学科的发展。结合经络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构建"脑内经... 人体的组织器官保持相对协调一致,进而完成日常的生理活动,关键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实现。经络系统详于头面躯干部,略于脑内,且循行路径模糊,影响临床取穴和疗效,限制针灸学科的发展。结合经络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构建"脑内经脉"的假设,希望充实完善经络学说,为针灸效应及脑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发展经络理论、阐明针灸治病机制做一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循行 研究 脑内经脉 展望
下载PDF
对络脉及其气血循行规律再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向丽华 张治国 +1 位作者 陈彦静 王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18-119,共2页
文章通过对《内经》相关章节的复习,重新认识了络脉及其气血的循行规律。首先,认为孙脉是从经脉别出的,别出点为经脉上的气穴,孙脉散布并参与肌肤筋骨的组成,其气血渗灌营养肌肤筋骨,孙脉收集肌肤筋骨的表阳之气后汇入络脉,汇入点是十... 文章通过对《内经》相关章节的复习,重新认识了络脉及其气血的循行规律。首先,认为孙脉是从经脉别出的,别出点为经脉上的气穴,孙脉散布并参与肌肤筋骨的组成,其气血渗灌营养肌肤筋骨,孙脉收集肌肤筋骨的表阳之气后汇入络脉,汇入点是十五络脉上的气穴。十四经脉和十五络脉各有孙脉出入的三百六十五气穴,为气的门户,可能是所谓的气口。气口的开合和孙络的开闭调节经脉内气血的分布。孙脉横行,分布具有节段性,每一孙络从节的相交处渗灌营养相邻节段。其次,认为脏腑之络也是从经脉别出的,脏腑之络参与脏腑的组成,收集脏腑产生的气血津液后汇入大络,转注入经脉,再由孙络将其气血津液送达肌肤筋骨,濡养周身。再者,认为十五络脉从络穴别出后大部分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四肢末端分布,在附近别入它经,阴经别走阳经,阳经别走阴经,起沟通阴阳经脉的作用;另一部分行程较长并与本经伴行,走向头、胸、腹等部位汇入经脉,这部分络脉可称为大络或主络。十五络脉络收集孙络气血,大络与经脉均是运行气血的主干。最后,经络中的气血由五谷生化而成,营卫气血相随,而且可互相转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是经络中气血的循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孙络 脏腑之络 十五络脉 气血循行
下载PDF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手厥阴经脉的循行演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科 周兴兰 +4 位作者 孙睿睿 曾芳 谢涛 江章华 梁繁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2-1373,1390,共3页
手厥阴心包经是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系统中惟一缺少的一条,其循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演变过程。故拟以绵阳双包山汉墓"人体经脉漆雕"与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中刻画的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为重点,梳理、探寻手厥... 手厥阴心包经是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系统中惟一缺少的一条,其循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演变过程。故拟以绵阳双包山汉墓"人体经脉漆雕"与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中刻画的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为重点,梳理、探寻手厥阴经脉循行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厥阴心包经 西汉 髹漆人像 循行 发展演变
下载PDF
用32p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对人体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和穴位示踪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迪湘 闫平 +2 位作者 郑呜 张鹏飞 马顺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人体 十二经脉 循行线 穴位示踪 磷32 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
下载PDF
带脉的循行特点、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武 危威 +2 位作者 葛云鹏 冯祥 李江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29-32,共4页
经脉的生理功能与循行和联络的脏腑器官密切相关。带脉循行在腰腹部,将整个腰腹部的脏腑网络起来,对腹部的各个脏腑功能均有调节功能。带脉在腰腹部环循一周,对循行在腰腹部经筋和纵向循行在腰腹部的经脉进行约束。带脉所处腰腹部是躯... 经脉的生理功能与循行和联络的脏腑器官密切相关。带脉循行在腰腹部,将整个腰腹部的脏腑网络起来,对腹部的各个脏腑功能均有调节功能。带脉在腰腹部环循一周,对循行在腰腹部经筋和纵向循行在腰腹部的经脉进行约束。带脉所处腰腹部是躯体枢纽,对人体的气机及运动功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带脉与各经脉在循行上的交汇和功能上的联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气流转运行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带脉发病可累积全身,脏腑经脉发病也可牵连带脉。临床中不仅用带脉来治疗局部疼痛和牵涉的腰腿疼痛,也可以辅助调节其他经脉气血功能的异常,如脾胃的运化功能、肝胆的疏泄功能、任督冲三脉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功能。还可以通过带脉来调节人体元气和三焦水道功能。临床应用时既可以选择带脉本经脉做局部治疗,也可以选择带脉与其他经脉在功能联系做整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脉 奇经八脉 脏腑 气血 生理功能 经脉循行
下载PDF
人体经脉循行路线曲线拟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国栋 李建微 +2 位作者 郑旭东 林友德 余轮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8-663,共6页
经络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循经感传现象的存在,为有效地解决循经感传现象的计算机实时仿真问题,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几何曲线构造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Catmu ll-Rom三次样条曲线的插值方程来拟合经脉循行路线的算法。该算法结合数据库技术,... 经络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循经感传现象的存在,为有效地解决循经感传现象的计算机实时仿真问题,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几何曲线构造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Catmu ll-Rom三次样条曲线的插值方程来拟合经脉循行路线的算法。该算法结合数据库技术,利用已知的穴位点作为经脉循行路线的控制点,通过优化的Catmu ll-Rom插值点的生成算法,计算得到整条循行路线的插值点并连接即生成3维空间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地用计算机重构出经脉循行路线,保持了中医理论中经脉循行路线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经络 循行路线 曲线拟合
下载PDF
红外辐射成像技术对中医经络研究的一个新奉献——人体体表确有古人描述的经脉循行路线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翔龙 吴宝华 +2 位作者 许金森 汪培清 黄晓卿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红外辐射成像 中医 经络 人体体表 经脉循行路线
下载PDF
关于足三阴三阳经脉躯干部循行的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路 李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17-2118,共2页
经络理论中有关经脉循行分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经脉学专著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关于十二经脉外行部分的循行分布规律秉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著《灵枢.经脉》。而历代医书中对足三阴三阳经脉、尤其是足阳明胃... 经络理论中有关经脉循行分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经脉学专著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关于十二经脉外行部分的循行分布规律秉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著《灵枢.经脉》。而历代医书中对足三阴三阳经脉、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在躯干部循行规律却少有论述,文章从三维圆柱体的假说、"背为阳,腹为阴"、气血阴阳平衡的理论及"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治疗原则等角度探讨其循行,旨在进一步剖析经络循行的真谛,使针灸经络学说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经脉循行 足阳明胃经
下载PDF
卫气昼夜循行中“阴”与“阴分”内涵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冠群 鲁明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1-882,共2页
历代医家对于卫气昼夜循行规律的观点不一,其根源在于对《灵枢·卫气行》中"阴"与"阴分"含义理解不同。故通过对《灵枢》多篇有关卫气循行经文的梳理,以《灵枢·卫气行》为主解读相关经文,认为"阴&qu... 历代医家对于卫气昼夜循行规律的观点不一,其根源在于对《灵枢·卫气行》中"阴"与"阴分"含义理解不同。故通过对《灵枢》多篇有关卫气循行经文的梳理,以《灵枢·卫气行》为主解读相关经文,认为"阴"指五脏六腑,"阴分"指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进而推测卫气昼夜循行规律为:昼行于阳经与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夜由足少阴分肉皮肤之间入于五脏六腑。卫气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必定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 昼夜循行 阴分
下载PDF
论卫气的循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国臣 李莉 李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卫气 循行路线 《内经》 经络
下载PDF
经络循行线热传递特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维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4,共3页
用线香对心包经前臂中段加热,使用多导测温仪对心包经经上相对加热点近心端、远心端和近心端挠侧的温度上升进行测量,发现近心端的温度上升显著高于近心端挠侧和远心端,初步表明热量具有循心包经向心传递的性质,认为这可能是存在循... 用线香对心包经前臂中段加热,使用多导测温仪对心包经经上相对加热点近心端、远心端和近心端挠侧的温度上升进行测量,发现近心端的温度上升显著高于近心端挠侧和远心端,初步表明热量具有循心包经向心传递的性质,认为这可能是存在循经向心流动的体液造成强迫对流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热传递 循行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