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质疑足三阴经在胸腹部的循行分布
- 1
-
-
作者
路玫
曹大明
-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8-368,共1页
-
-
关键词
足三阴经
胸腹部
体表循行线
循行分布
经络学说
通路
-
分类号
R246.3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641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略论十二经脉循行分布规律
- 2
-
-
作者
彭炼
王泽涛
刘美平
卢笛
-
机构
湖南长沙医学院中医系针灸推拿教研室
-
出处
《光明中医》
2011年第6期1187-1188,共2页
-
文摘
自然界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规律。人体的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也不例外,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个规律,那么不但对于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易于记忆,还能对十二经脉在经脉图谱、模型的所在部位便于识别。所以掌握十二经脉在全身循行分布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很有临床价值的。
-
关键词
十二经脉
循行分布
规律
-
Keywords
twelve meridians
circulation line
rules
-
分类号
R224.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足太阳经筋循行分布在现代解剖学中的对应关系
- 3
-
-
作者
徐韦玮
李金田
张毅
苏苗
马若飞
姜佳辰
-
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
文摘
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循背侧上行直至头项,由头的前方下行至颜面部。经筋与人体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管及肌筋膜组织等密切相关,但经筋理论在现代诊疗活动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局限性。通过分析古籍文献,将足太阳经筋循行分布路线与现代解剖学中的人体肌肉及周围组织、神经等进行对应,建立经筋理论的现代科学构架,从而更好地在临床诊疗中应用经筋理论。
-
关键词
经筋理论
足太阳经筋
循行分布
现代解剖学
对应关系
-
Keywords
meridian theory
foot Taiyang meridian
circularly distributed
modern anatomy
correspondence
-
分类号
R224.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323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略论十二经脉循行分布规律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彭炼
王泽涛
刘美平
卢笛
-
机构
长沙医学院
-
出处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9-30,共2页
-
文摘
自然界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规律。人体的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也不例外,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个规律,那么不但对于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易于记忆,还能对十二经脉在经脉图谱、模型的所在部位便于识别。所以掌握十二经脉在全身循行分布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很有临床价值的。
-
关键词
十二经脉
循行分布
规律
-
Keywords
twelve meridians
circulation line
rules
-
分类号
R22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略论十二经脉循行分布规律
- 5
-
-
作者
王泽涛
彭炼
刘美平
卢笛
-
机构
长沙医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
-
出处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3-34,共2页
-
文摘
自然界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规律。人体的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也不例外,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个规律,那么不但对于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易于记忆,还能对十二经脉在经脉图谱、模型的所在部位便于识别。所以掌握十二经脉在全身循行分布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
关键词
十二经脉
循行分布
规律
-
分类号
R245.3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灵枢》经筋理论探析
被引量:38
- 6
-
-
作者
梁宜
方剑乔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8-490,共3页
-
文摘
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循行分布特点以经脉为纲纪,无脏腑属络;循行方向呈向心性;结、聚、交、合;呈片、面状分布。其病候特点、病理变化分为筋急与筋纵;病位分为经筋所过外周病候与内脏病候;治疗特点有"燔针劫刺",量化刺激标准基于"维筋相交"的交叉取穴法等等,并总结了经筋实质研究进展。
-
关键词
经筋理论
循行分布
病候治疗
经筋实质
-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十二经筋理论探析
被引量:24
- 7
-
-
作者
骆书彦
马帅
崔瑾
-
机构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贵阳中医学院
-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
文摘
从循环分布特点、生理功能、病候特点及临床运用等方面 ,探讨并分析了十二经筋理论。认为深入探讨并掌握经筋理论对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经筋分布规律的研究 。
-
关键词
十二经筋
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
病候
-
分类号
R224.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跷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 8
-
-
作者
刘清国
-
机构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
-
出处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25,共2页
-
文摘
阴阳跷脉属奇经系统,首载于《内经》,后世医家多有阐发,至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跷脉理论已趋完善。据古代文献记载,阴阳跷脉循行分布清晰,各具生理、病理特点,属穴虽少但临床应用广泛。盖因经络系统以十四经为中心,跷脉的临床应用常被忽视。以下就跷脉理论及其临床...
-
关键词
跷脉理论
临床应用
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
-
分类号
R22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肝脾两经在下肢的变位与相应脏腑的关系
被引量:1
- 9
-
-
作者
路玫
曹大明
-
机构
湖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3-473,共1页
-
-
关键词
脏腑
下肢
肝脾
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经
运行气血
循行分布
十二经脉
-
分类号
R223.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十二经筋探讨
被引量:19
- 10
-
-
作者
刘金洪
方剑乔
-
机构
浙江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1-284,共4页
-
文摘
十二经筋伴同名经脉 ,呈向心性分布 ,不入脏腑 ,结于关节及筋肉丰厚处 ,通过结、聚、交、合相互发生联系。经筋赖脏腑经脉气血濡养 ,具有联缀、约束骨骼 ,主司关节运动 ,并维络、护卫周身的功能。其病理变化不外筋急与筋纵 ,筋急因于外感寒邪、肝胆气热、肝脉不荣、扭伤劳损等 ,治宜祛邪扶正 ,舒筋缓急 ;筋纵因于外感热邪、脾胃虚弱、阳气损伤、针刺中筋等 ,治宜补气益血 ,荣养经筋。
-
关键词
十二经筋
循行分布
脏腑经脉
-
分类号
R224.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阴跷脉考辨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王帅
侯中伟
-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3期38-38,共1页
-
文摘
有关跷脉的理论最早散栽于《黄帝内经》,《难经》有相对详细的论述,后世医籍基本都依从上述医经之论。直至北宋张紫阳《八脉经》有关奇经八脉的论述与前人有所不同,并着重强调了阴跷一脉的特殊性,而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一书中的跷脉理论已臻完善。1、循行分布。阴跷脉是足少阴肾经之别出,起于然骨之后方,上内踝前方,沿下肢内侧上行到阴部,经腹部、
-
关键词
阴跷脉
奇经八脉考
考辨
《黄帝内经》
足少阴肾经
《难经》
跷脉理论
循行分布
-
分类号
R272.605
[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
-
题名浅谈肝经与其它正经的关系
- 12
-
-
作者
李莉
-
机构
辽宁本钢职工总医院中医科
-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185-185,共1页
-
文摘
浅谈肝经与其它正经的关系李莉(辽宁本钢职工总医院中医科,117000)肝对于其所属脏器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它脏器的联系,主要靠其所属经络足厥阴经来完成。足厥阴肝经与其它正经之间形成多方面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在足大趾...
-
关键词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经筋
经络
手太阴肺经
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表里关系
-
分类号
R22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