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洋时期赋税加派与孔府差徭优免权的终结
1
作者 李先明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33,共11页
汉代以降,历朝统治者为标榜“尊儒崇道”,竞相赐予孔府差徭优免的特权。然进入民国,特别是北洋军阀统治后期,由于儒学正统地位不再,以及赋税加派问题愈演愈烈,孔府依旧例享有的这一特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利益攸关,孔府连同孔氏支... 汉代以降,历朝统治者为标榜“尊儒崇道”,竞相赐予孔府差徭优免的特权。然进入民国,特别是北洋军阀统治后期,由于儒学正统地位不再,以及赋税加派问题愈演愈烈,孔府依旧例享有的这一特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利益攸关,孔府连同孔氏支族、庙佃户等相关利益群体遂依例据情进行申诉与抗争。而地方官员的回应尽管因人、因时而异,但在强调赋税加派的正当性方面却高度一致,新语境下赋税加派之累最终成为压垮孔府差徭优免特权的“最后一根稻草”。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彼时孔府差徭优免特权的终结具有不言而喻的历史正当性,尽管这一事实表达停留在实践层面,而未上升到制度层面,但官方话语一再强调的赋税加派的正当性实际较为有限,特别是当赋税加派超过纳税人所能承受的限度,并产生税收不增反减的“税收悖论”时,其原本所蕴含的正当性就会损失殆尽,后来北洋政权迅速走向败亡,于此也可看出一些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赋税加派 孔府 优免
下载PDF
从长沙出土“君教”简牍文书看东汉三国县级长吏的徭使
2
作者 徐畅 《出土文献》 2023年第4期102-116,157,共16页
秦汉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所涉日常事务繁多,除通过文书上传下达政令外,须有大量官吏被外派活动于基层行政一线,办理外务,时称“徭使”。不少学者借助出土简牍讨论吏徭问题,但就时段而言,主要关注秦及西汉,而研究对象主要是属吏徭... 秦汉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所涉日常事务繁多,除通过文书上传下达政令外,须有大量官吏被外派活动于基层行政一线,办理外务,时称“徭使”。不少学者借助出土简牍讨论吏徭问题,但就时段而言,主要关注秦及西汉,而研究对象主要是属吏徭使,鲜少谈及长吏徭使问题。近年来长沙市中心出土汉、吴简牍中均存在形制、内容特殊的“君教”文书,一般认为展示了临湘县级僚佐集议的行政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君教文书的相关注记,结合史籍、简牍资料,探讨了东汉至三国长沙临湘地方县级长吏从事外务而徭使的案例,发现佐官丞与尉常奔走厘务,而长官长久滞留在官署以外的情况少见。长官如不在署,往往实行他吏代理制,东汉末至三国,常见以主簿代理相关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教”文书 县长吏 东汉 三国 使
下载PDF
影视人类学视角下瑶族羊角舞的保护与开发——基于纪录片《莫徭勉》的分析
3
作者 黄雁玲 莫毅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5期108-111,共4页
瑶族羊角舞是广西恭城瑶族的一种独特的祭祀舞蹈,2008年,它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瑶族羊角舞蹈如今即将面临失传。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通过对纪录片《莫徭勉》进行探析,将影视人类学与羊角舞... 瑶族羊角舞是广西恭城瑶族的一种独特的祭祀舞蹈,2008年,它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瑶族羊角舞蹈如今即将面临失传。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通过对纪录片《莫徭勉》进行探析,将影视人类学与羊角舞相结合,探讨影视人类学在瑶族羊角舞传承和保护中起到的作用,并针对其发展的困境提出建议,以期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勉》 影视人类学 瑶族羊角舞
下载PDF
里耶秦简所见秦徭使吏员的文书运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自稳 《出土文献》 2023年第2期106-117,83,158,共14页
里耶秦简8-78、8-133是其他县出差到迁陵的吏员与迁陵县产生的往来文书,这两枚简揭示了此类文书的书写格式及其运作方式。根据往来文书可以发现徭使吏员必须以县廷为中介与县内诸官进行业务沟通。徭使吏员办公所居的传舍可能位于县廷所... 里耶秦简8-78、8-133是其他县出差到迁陵的吏员与迁陵县产生的往来文书,这两枚简揭示了此类文书的书写格式及其运作方式。根据往来文书可以发现徭使吏员必须以县廷为中介与县内诸官进行业务沟通。徭使吏员办公所居的传舍可能位于县廷所在的城内,里耶古城一号井因而出土有大量县外机构寄给徭使吏员的封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简 使 地方官吏 文书运作
下载PDF
从银、力差的变迁看明代均徭法的演化路径--以浙江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毅 丁亮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9,共12页
均徭银差是在明中叶成、弘之际银纳化的徭役项目,主要用作地方官员和儒学师生的补贴费用。在均徭法实施过程中,银差项目和数量虽然有所扩大,但主体功能并未改变。地方政府行政所需职役人员则主要通过力差佥点,民户通过"力役亲充&qu... 均徭银差是在明中叶成、弘之际银纳化的徭役项目,主要用作地方官员和儒学师生的补贴费用。在均徭法实施过程中,银差项目和数量虽然有所扩大,但主体功能并未改变。地方政府行政所需职役人员则主要通过力差佥点,民户通过"力役亲充"和"雇人代当"两种方式应役。至庞尚鹏"由役入赋"改革思路提出之时,浙江地区均徭役始终保持这种佥派方式,并无大量的力差转化为银差。所谓"丁田折银"和十段法改革主要指审编方式的货币化和审编范围的扩大,而并非佥役方式的变更。庞尚鹏的改革并不仅是对地方役法改革的简单总结,同时也是提出了新的财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差 力差 应役方式 十段法
下载PDF
明初浙江地区均徭法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毅 丁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5-142,共8页
浙江地区的均徭法在正统年间出现,至迟到成化年间就已经在全浙地区推广了。均徭法实施以后,地方政府将徭役佥点权从粮里长手中收回,增加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均徭法调整了正杂役之间的应役间隔,民户可以在承当正役四年之后再承当杂役。... 浙江地区的均徭法在正统年间出现,至迟到成化年间就已经在全浙地区推广了。均徭法实施以后,地方政府将徭役佥点权从粮里长手中收回,增加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均徭法调整了正杂役之间的应役间隔,民户可以在承当正役四年之后再承当杂役。均徭杂役的应役方式与里甲正役不同,采用户役形态,地方政府要将应役各甲的人户按照人丁资产多寡排列,再佥点相应程度的徭役,这种方式即便到了十段法成立之后也依然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役法结构 文册 轮役周期 应役形态 户役
下载PDF
论秦徭役制中的几个法定概念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金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3,共8页
秦的"更"役与"正"役,其内容、性质与起役之龄皆有别。凡单言"更"或"更"卒者,尽皆指为月更之役卒。一年一度的月更之役,称为"更"役,应"更"役者,在习惯上可以称为"更&q... 秦的"更"役与"正"役,其内容、性质与起役之龄皆有别。凡单言"更"或"更"卒者,尽皆指为月更之役卒。一年一度的月更之役,称为"更"役,应"更"役者,在习惯上可以称为"更"卒。"正"与"正"卒之称既有别而又相一。凡按律应从事军戍之役者,则通称之为"正",此为着重就其在役之龄方面而言之;凡正在从事军戍之现役者,则可通称之为"正卒"。此二义又实相联为一事,只是其中言各有所侧重而已。然"更"卒与"正"卒,并非两类人之别,而是同一个人应为国家所尽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徭役义务之不同。"更"、"正"起役年龄先后稍有所差。先为"更",待稍壮之后,即按法定年龄"移为正",并按编次从事正役。每一个男子一生,在法定役龄期限内,既须为"更",又须为"正"。"更"的役期以月计。"一更"就是一月的时间。正役役期以岁计,所谓"一岁屯戍,一岁力役"即是也。时间总为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之别
下载PDF
岳麓秦简所见“徭”制问题分析——兼论“奴徭”和“吏徭” 被引量:7
8
作者 朱德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101,共10页
根据岳麓秦简《徭律》和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徭"具有特定指向。秦"徭"制是指官府强制傅籍之"黔首"服劳役(或曰苦役)的制度,因而不能将"徭"与"徭役"、"力役"与"... 根据岳麓秦简《徭律》和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徭"具有特定指向。秦"徭"制是指官府强制傅籍之"黔首"服劳役(或曰苦役)的制度,因而不能将"徭"与"徭役"、"力役"与"兵役"等概念混淆。秦简中尽管出现了"徒隶行(徭)课"、"舂城旦出(徭)者"和"行繇奴繇=役"等有关"(徭)"的史料,但这些史料并不能证明秦"徒隶"所服之"徭"为秦法律意义上之"徭"。秦简所见"居吏柀使(徭)"等简文不是"吏徭"为秦法律意义上之"徭"的根据,"吏徭"也不是"职役"、"厮役"或"吏役"的代名词。秦"奴徭"和"吏徭"显然不是"徭",这是因为,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上理解,"奴徭"和"吏徭"皆不完全符合秦法律意义上之"徭"所必备的三个条件:一是傅籍之"黔首"身分;二是傅籍"黔首"由县廷下辖之列曹管理,尤其是"户曹";三是傅籍"黔首"所服之"徭"为劳役(或曰苦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麓秦简 ”制
下载PDF
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162,共9页
里耶秦简所载迁陵官吏外出公干的任务主要包括上计、押解护送各类人员、运送各类物资、为官府采购、上事郡府等,类型相当多样。由于位置偏远,尤其是离洞庭郡治有相当距离,迁陵官吏徭使离县时间通常要超过一个月,甚至有接近半年的情形。... 里耶秦简所载迁陵官吏外出公干的任务主要包括上计、押解护送各类人员、运送各类物资、为官府采购、上事郡府等,类型相当多样。由于位置偏远,尤其是离洞庭郡治有相当距离,迁陵官吏徭使离县时间通常要超过一个月,甚至有接近半年的情形。由此造成迁陵官吏统计记录中徭使者的比例相当高。官吏频繁徭使会使县廷的行政运作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帝国统治的稳固,汉代的制度设计已经有减少官吏徭使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简 迁陵 地方官吏 使
下载PDF
试论唐前期中男服杂徭的法定役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树国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87,共4页
唐前期中男服杂徭役期为丁男的一半,即法定役期为20日。它在国家财政收入上形成半庸。随着两税法"人无丁中"原则的确立,唐前期中男服杂徭的法定20日役期制度遂告解体。中男服杂徭的20日役期是中国古代政府对地方非法徭役在制... 唐前期中男服杂徭役期为丁男的一半,即法定役期为20日。它在国家财政收入上形成半庸。随着两税法"人无丁中"原则的确立,唐前期中男服杂徭的法定20日役期制度遂告解体。中男服杂徭的20日役期是中国古代政府对地方非法徭役在制度上长期规范的结果,也使唐代对杂徭的征派进一步细化。中男法定役期在唐宋之际的解体标志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男服杂 法定役期 "人无丁中"原则 中国古代政府
下载PDF
试论唐前期“支度国用”中的杂徭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树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通过不役纳庸形式,杂徭在唐前期也被纳入国家财政的“支度国用”范围。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促使中央政府牢固控制杂徭的征派权,并严格执行上报、料功和计功程序。同时,这一特征也使杂徭与非法的杂徭役和中央临时别差科有了本质区别... 通过不役纳庸形式,杂徭在唐前期也被纳入国家财政的“支度国用”范围。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促使中央政府牢固控制杂徭的征派权,并严格执行上报、料功和计功程序。同时,这一特征也使杂徭与非法的杂徭役和中央临时别差科有了本质区别。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体现出唐前期赋役被纳入国家财政计划的严密性和整体性,也反映了南北朝以降中央政府对地方杂徭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逐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役纳庸 料功 支度国用
下载PDF
“役”与“政”:清代前期的徭役与差徭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锋 《人文论丛》 2022年第1期281-304,共24页
由清初的徭役滥派、无偿征发,到差徭的有偿征发,是徭役制度的一大变化。人丁编审的主旨在于确定和掌握赋役的征派对象,亦即“人丁编审”的关键,在于丁银的征收。实施“摊丁入亩”以后,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在税收意义上,田赋与丁银合一,“... 由清初的徭役滥派、无偿征发,到差徭的有偿征发,是徭役制度的一大变化。人丁编审的主旨在于确定和掌握赋役的征派对象,亦即“人丁编审”的关键,在于丁银的征收。实施“摊丁入亩”以后,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在税收意义上,田赋与丁银合一,“田赋”或“地丁”构成清代前期的主要财政收入。此后,但凡逢“公事”,如运送兵粮饷鞘、挑挖运河、兴修河工水利、修葺城池、皇上出行,等等,依然有“兵差”“河差”“工差”“皇差”等差徭的征派,这些差徭统其名曰“夫差”,均支发差徭工食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银 工价 清代
下载PDF
论中唐时期中央王朝对岭南莫徭蛮、黄洞蛮之民族政策——以韩愈、刘禹锡、柳宗元诗文创作为中心
13
作者 刘儒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93,共8页
中唐韩愈、刘禹锡、柳宗元三位文学巨匠皆贬谪至岭南,其谪居岭南创作的诗文不仅展现了精英文人真实的生存空间,而且还对其共同居住的岭南少数民族保持着另一种文化视角的观照,在其诗文中保存了中唐莫徭蛮、黄洞蛮的族群分布、民族风俗... 中唐韩愈、刘禹锡、柳宗元三位文学巨匠皆贬谪至岭南,其谪居岭南创作的诗文不仅展现了精英文人真实的生存空间,而且还对其共同居住的岭南少数民族保持着另一种文化视角的观照,在其诗文中保存了中唐莫徭蛮、黄洞蛮的族群分布、民族风俗的原始资料,呈现出莫徭蛮、黄洞蛮与中唐朝廷民族之关系,同时亦隐含了三者迥然不同的民族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刘禹锡 柳宗元 黄洞蛮
下载PDF
论明代的“京徭”之役
14
作者 李园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46,共13页
"京徭"一词是清人对于明代地方运解两京财物徭役的一种集称。作为明代的钱粮解运之役,该役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官方运力的不足。然而,作为明代的长解重役,京徭除高额的解运成本外,其负担更多地体现在运解各环节的种种陋规... "京徭"一词是清人对于明代地方运解两京财物徭役的一种集称。作为明代的钱粮解运之役,该役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官方运力的不足。然而,作为明代的长解重役,京徭除高额的解运成本外,其负担更多地体现在运解各环节的种种陋规使费,而由此形成的京徭役困成为影响明代基层社会稳定的长期问题。从长时段来看,明代京徭因国家应役环境的变迁呈现两种演变趋势:一是承役户等由富民向中下民户下移;二是承役形式由役户独充发展成以朋充、贴役等为代表的一役多户。与此同时,京徭负担过重和沿途使费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国家钱粮调度的官运改革和徭役的货币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京 役困 变革 局限
下载PDF
徭、戍为秦汉正卒基本义务说——更卒之役不是“徭” 被引量:26
15
作者 楊振紅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0年第1期331-362,共32页
本文利用张家山汉简和里耶秦简等新出简牍材料,尝试重新解构秦汉时期的徭役兵役体系。秦汉时期的徭役兵役制度以丁中制为基础,制定了两种起役年龄标准——十五岁和“傅”年。十五岁以上未傅者和皖老,相当於後代的次丁,只须服“更”... 本文利用张家山汉简和里耶秦简等新出简牍材料,尝试重新解构秦汉时期的徭役兵役体系。秦汉时期的徭役兵役制度以丁中制为基础,制定了两种起役年龄标准——十五岁和“傅”年。十五岁以上未傅者和皖老,相当於後代的次丁,只须服“更”的劳役和部分正役——“徭”,不须服“屯戍”兵役。“傅”指着籍成为国家正式兵役和徭役的负担者,时称为“正”、“正卒”或“卒”,相当於後代的“丁”。正卒除每年服一个月的更的劳役外,还有两项基本义务,即一岁屯戍兵役(无论是戍边、戍卫京师或戍卫郡县),一岁“徭”的力役。秦及汉初两者均是以每年一个月、傅籍期间完成一年的方式服役,高后五年始实行戌卒岁更之制。材官骑士是从正卒中选拔出来的职业军人,平时居家,战时徵调,每年集中训练一个月,可以冲抵“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役制结构 屯戍 丁中制
下载PDF
徭使与秦帝国统治:以简牍资料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153,共9页
秦代公务差旅称为徭使,法律制度中规定了徭使的走行时间、住宿地点、口粮标准等。秦代质日类简牍显示徭使是地方吏员日常工作之一,他们每年约有十分之一的时间徭使在外,里耶秦简显示县署中有近一半的官员处于徭使状态。徭使的目的地多... 秦代公务差旅称为徭使,法律制度中规定了徭使的走行时间、住宿地点、口粮标准等。秦代质日类简牍显示徭使是地方吏员日常工作之一,他们每年约有十分之一的时间徭使在外,里耶秦简显示县署中有近一半的官员处于徭使状态。徭使的目的地多在本郡范围或都城咸阳。徭使是秦代国家行政的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处理文书行政无法解决的具体政务,如校勘律令、地图,处理刑狱等。同时也是了解地方情况,加强社会控制的手段。徭使不仅是日常行政运转的需要,也显示了集权体制的权威。郡县制度为徭使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 使 统治
下载PDF
试论秦代徭戍制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大贵 冯一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40-46,共7页
一 探索秦之徭戍制度,必须弄清秦民之起役止役年龄和征发项目及期限。 起役年龄,云梦秦简《编年记》本已提供了确凿依据,即所载“喜”的傅籍年龄。但因计算方法不同,目前史学界却有十五岁,十六岁,十七岁三说。笔者赞同十七岁之说。据秦... 一 探索秦之徭戍制度,必须弄清秦民之起役止役年龄和征发项目及期限。 起役年龄,云梦秦简《编年记》本已提供了确凿依据,即所载“喜”的傅籍年龄。但因计算方法不同,目前史学界却有十五岁,十六岁,十七岁三说。笔者赞同十七岁之说。据秦简《编年记》载,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秦王政元年(公元前二四六年)“喜傅”。傅,男子到了服役年龄的登记手续。《汉书·高帝纪》:“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服虔日:“傅音附。”师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服音是。”知“始傅”年龄即起役年龄,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为更卒” 戍卒 汉书 骑士 屯戍 傅籍 云梦秦简 京师
下载PDF
关于明初徭役制度的两点商榷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志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63-68,共6页
近年来发表的左云鹏同志的《明代徭役制度散论》(以下简称“左文”)和唐文基同志的《明中叶东南地区徭役制度变革》(以下简称“唐文”),都探讨了明初徭役制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有启发的见解。但又感到二文在某些问题上对史料的理解和运... 近年来发表的左云鹏同志的《明代徭役制度散论》(以下简称“左文”)和唐文基同志的《明中叶东南地区徭役制度变革》(以下简称“唐文”),都探讨了明初徭役制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有启发的见解。但又感到二文在某些问题上对史料的理解和运用稍欠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役制度 东南地区 明中叶 史料 散论 《明太祖实录》 里甲 物料 何乔远
下载PDF
试述苏松两府丁徭银的改革——摊丁入亩的一个例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尤宪迅 《中国农史》 1984年第3期21-23,共3页
明代后期,欧阳铎、王仪、海瑞等人先后在苏松两府实施一条鞭法。这一改革,重点在徭役,一是合并里甲均徭的项目,统一称为里甲均徭银;二是按人丁和田亩分摊里甲均徭银。当时,里甲均徭银还是一个独立的名目,还没有合并到税粮的折色银当中... 明代后期,欧阳铎、王仪、海瑞等人先后在苏松两府实施一条鞭法。这一改革,重点在徭役,一是合并里甲均徭的项目,统一称为里甲均徭银;二是按人丁和田亩分摊里甲均徭银。当时,里甲均徭银还是一个独立的名目,还没有合并到税粮的折色银当中。差不多苏松地区的所有府县志都有每县每年需用里甲均徭银若干,实编人丁若干,每丁编银若干,实编田亩若干,每亩编银若干的记载。不过,实编人丁若干同实编田亩若干这两者的意义是不同的。后者已具有摊丁入亩的意义。在明代后期,从丁田摊派比重来看,丁在减少,田在增加。明代姚汝循《丁粮议》中说:“巡抚周文襄公时始为劝借之说,以粮补丁,然不过十之二三而已。至巡抚欧石江公时,事益增,役益繁,而人丁益不能支矣,于是有均摊米与人丁均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丁入亩 明代后期 里甲 巡抚 折色 海瑞 封建国家 县志
下载PDF
战国时期秦的兵、徭役管理试析
20
作者 张庆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2-54,共3页
战国时期,由于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兵役的征发成为秦人保卫国家边防安全及进行统一战争的必要常制,国家有戍役与征兵作战之役的区别,亦有常备兵役与预备兵役之分;服役期限因战争频繁而持久,常超期服役;而徭役则是巩固国内后方并进行大... 战国时期,由于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兵役的征发成为秦人保卫国家边防安全及进行统一战争的必要常制,国家有戍役与征兵作战之役的区别,亦有常备兵役与预备兵役之分;服役期限因战争频繁而持久,常超期服役;而徭役则是巩固国内后方并进行大型公共工程建设的保障,凡禁苑、宫殿、水利、城防等建筑工程都需兴徭进行建设,因此秦国对国内兵、徭役的征发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可在出土的秦律及后世史书中一见管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戍役 常备军 预备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