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初迁徙富户考释——兼论京师坊厢徭役制度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龙潜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年第3期54-64,53,共12页
迁徒富户是明初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每有论及。近年来,还有专门讨论它。但都是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来立论,说是打击地主阶级的措施。由于文献记载混淆不清,论者又未经考订,所引证据,有的... 迁徒富户是明初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每有论及。近年来,还有专门讨论它。但都是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来立论,说是打击地主阶级的措施。由于文献记载混淆不清,论者又未经考订,所引证据,有的不免失实,结论自然不够全面,值得商榷。笔者有感于此,特撰本文,希望把问题弄清楚,并提出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有不妥之处,盼望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京师 内部矛盾 文献记载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政治生活 朱元璋 中外学者 证据
下载PDF
秦自商鞅变法后的租赋徭役制度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金光 《文史哲》 1983年第1期20-27,共8页
一租秦征收租赋的标准是什么?杜佑、马端临皆言“舍地而税人”。有的同志认为秦“田租的征收办法,是以一户(五口之家)有田百亩的假设,而按人户征收的”。其实,秦的赋税制度是既“税人”而又未尝“舍地”。一部分按人户征收,若户赋之类... 一租秦征收租赋的标准是什么?杜佑、马端临皆言“舍地而税人”。有的同志认为秦“田租的征收办法,是以一户(五口之家)有田百亩的假设,而按人户征收的”。其实,秦的赋税制度是既“税人”而又未尝“舍地”。一部分按人户征收,若户赋之类。而田租刍稿则是按四亩征收的。这可从如下事实看出。第一、出土秦律《法律答问》指出:已经向农民收了租,不报,叫做“匿田”:“弗徭使,弗令出户赋”,叫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变法 徭役制度 秦律 赋税制度 田租 马端临 秦人 土地国有制 董仲舒 史记
下载PDF
秦汉徭役制度辨析(上)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6-64,共9页
关于秦汉徭役制度,由于史料奇缺,有许多问题不甚明白,需要提出问题,辨明疑难。历代注疏家及今人之治秦汉史者,对有关秦汉徭役制度的有限史料的理解,也分歧不小。秦简、汉简相继出土之后,虽然为秦汉摇役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但对有关简... 关于秦汉徭役制度,由于史料奇缺,有许多问题不甚明白,需要提出问题,辨明疑难。历代注疏家及今人之治秦汉史者,对有关秦汉徭役制度的有限史料的理解,也分歧不小。秦简、汉简相继出土之后,虽然为秦汉摇役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但对有关简牍的理解,也未趋于一致;加上发掘不够,有些可以说明徭役问题的简文,未曾引人注目。基于上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秦汉史 服兵役 秦汉时期 史料 董仲舒 汉书 食货志 力役 汉简
下载PDF
关于明初徭役制度的两点商榷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志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63-68,共6页
近年来发表的左云鹏同志的《明代徭役制度散论》(以下简称“左文”)和唐文基同志的《明中叶东南地区徭役制度变革》(以下简称“唐文”),都探讨了明初徭役制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有启发的见解。但又感到二文在某些问题上对史料的理解和运... 近年来发表的左云鹏同志的《明代徭役制度散论》(以下简称“左文”)和唐文基同志的《明中叶东南地区徭役制度变革》(以下简称“唐文”),都探讨了明初徭役制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有启发的见解。但又感到二文在某些问题上对史料的理解和运用稍欠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东南地区 明中叶 史料 散论 《明太祖实录》 里甲 均徭 物料 何乔远
下载PDF
秦汉徭役制度辨析(下)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七)关于“赀徭”关于不包括兵役在内的狭义的徭役的类别,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西汉人董仲舒的说法,秦汉的徭役与兵役可分“更卒”之役、“正卒”之役与“屯戍”之役。除“正率”之役与“屯戍”之役二者属于兵役外,真正属于狭... (七)关于“赀徭”关于不包括兵役在内的狭义的徭役的类别,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西汉人董仲舒的说法,秦汉的徭役与兵役可分“更卒”之役、“正卒”之役与“屯戍”之役。除“正率”之役与“屯戍”之役二者属于兵役外,真正属于狭义的徭役者,就只剩下“更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秦汉 兵役 董仲舒 秦始皇 官府 市籍 汉书 居延汉简 赎刑
下载PDF
《九章算术》记载的汉代徭役制度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74-83,共10页
一 关于服役者的年龄问题 汉代人民开始服徭役的年龄是多少岁?史学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没有很大分政,基本上同意唐人颜师古的说法,把民众“始傅”作为给国家服役的开始。①关于傅籍应役的年龄,一般认为景帝时规定为二十岁,昭帝时... 一 关于服役者的年龄问题 汉代人民开始服徭役的年龄是多少岁?史学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没有很大分政,基本上同意唐人颜师古的说法,把民众“始傅”作为给国家服役的开始。①关于傅籍应役的年龄,一般认为景帝时规定为二十岁,昭帝时改为二十三岁,即成定制,直到汉末。②1975年云梦秦简出土后,提供了有关秦代傅籍的新史料,由于计算方法不一致,史学界对秦代始傅应役的年龄有争议,或说是十七岁,或说是十五岁;但是对汉代服役年龄的看法却少有变化,仍把二十或二十三岁当做服役开始的年龄。③一些影响较大的新版通史著作,如《中国史稿》、《中国通史》等,也执此观点,④似乎已成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章算术》 徭役制度 计算方法 云梦秦简 《中国通史》 服役年龄 史学界 新史料 颜师古 傅籍
下载PDF
西汉徭役制度简论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今言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54-63,共10页
徭役是地主政权强迫“编户”承担的一种封建义务。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汉代,徭役的征剥量较之田租、口赋重得多,对农民所带来的痛苦亦最为深广。因此,当我们考察汉代的阶级关系时,既要注意当时的土地占有形态及租赋搜刮方式,也要... 徭役是地主政权强迫“编户”承担的一种封建义务。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汉代,徭役的征剥量较之田租、口赋重得多,对农民所带来的痛苦亦最为深广。因此,当我们考察汉代的阶级关系时,既要注意当时的土地占有形态及租赋搜刮方式,也要十分重视研究与此相关联的徭役制度。但是,由于史文简缺,我们对西汉的役法,至今仍有许多问题纠葛不清。本文对此只是提出一些问题,作个简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口赋 封建专制主义 编户 田租 租赋 正卒 高帝纪 超经济 居延汉简
下载PDF
试论西汉徭役制度的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庆康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5年第4期6-10,共5页
徭役。即古史上所谓力役之征,是最高权力机关的封建政府向农民榨取的“无酬剩余劳动”。秦汉时,它包括兵役、劳役及其它杂役。西汉封建王朝的力役之征,名目繁多,办法严苛,其繁重远重于租赋。 在封建社会里,徭役普遍存在。西汉也是如此,... 徭役。即古史上所谓力役之征,是最高权力机关的封建政府向农民榨取的“无酬剩余劳动”。秦汉时,它包括兵役、劳役及其它杂役。西汉封建王朝的力役之征,名目繁多,办法严苛,其繁重远重于租赋。 在封建社会里,徭役普遍存在。西汉也是如此,广大劳动者身上的兵役、劳役负担相当重。 汉代徭役制度的一大特点是劳役负担往往比兵役负担更沉重。一般地说,西汉的兵役承秦制,但也有不同:一是服役年龄逐步增大。景帝二年前,应是十七岁始傅。据秦简《编年纪》载,秦昭王四十五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在“今元年”,即秦始皇元年“喜傅”,正好十七年。汉初因战争频繁,也只好承秦制。刘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就是证明。到了景帝二年,经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汉书 服兵役 力役 杂役 景帝 丁壮 平贾 昭帝 太守
下载PDF
南朝的徭役制度
9
作者 郑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6-83,66,共9页
南朝人民服役年限有缩短的趋向,宋比东晋短,梁、陈又比宋短。在法令上,妇女无徭役负担。南朝的徭役分为力役、兵役、吏役和匠役。“又率十八人出一运丁役之”的力役,类似北周的六丁兵、十二丁兵股役制度,即18人为一组轮番服役,每人每年... 南朝人民服役年限有缩短的趋向,宋比东晋短,梁、陈又比宋短。在法令上,妇女无徭役负担。南朝的徭役分为力役、兵役、吏役和匠役。“又率十八人出一运丁役之”的力役,类似北周的六丁兵、十二丁兵股役制度,即18人为一组轮番服役,每人每年役期为20日。南朝的世兵制已衰微,统治者多通过召募、征发、初兵制度强迫兵户以外的人服兵役。南朝的吏有文武之别,亦有上下层之分,下层的吏要为官府、官员服诸多杂役,吏的来源有多种途径。南朝的匠役主要由百工户和刑徒承担。百工户同吏户、滂户的来源一样,政府把一部分民户固定下来专服匠役。南朝徭役制度的特点是打上了浓厚的农奴化印记,但那时已逐渐推行番役制、雇借制和折钱代役制,说明国家徭役中的农奴制已开始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宋书 地方政府 南齐书 徭役制度 服役年龄 多种途径 服兵役 梁武帝 力役
下载PDF
孝文帝改革以来的北朝徭役制度和徭役轻重问题
10
作者 张维训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23,共11页
我在《北魏前期徭役问题初探》①一文中,着重讨论了北魏前期徭役之征从落后、原始的状态走向制度化的趋势,强调了对州郡百姓征役的重要性及其积极意义。现在接着来谈自孝文帝改革以来的北朝徭役制度和徭役之征的轻重问题。 一、孝文帝... 我在《北魏前期徭役问题初探》①一文中,着重讨论了北魏前期徭役之征从落后、原始的状态走向制度化的趋势,强调了对州郡百姓征役的重要性及其积极意义。现在接着来谈自孝文帝改革以来的北朝徭役制度和徭役之征的轻重问题。 一、孝文帝改革以来北朝诸政权关于徭役的条令 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孝文帝始行均田制,接着于下一年又颁行了三长制和改革赋役制度。关于改革租调问题,我已撰《略论北魏孝文帝以来的租调制度》一文②。这里就谈孝文帝太和改制中所涉及的摇役问题。《魏书》卷110 《食货志》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帝改革 公元 《魏书》 北魏前期 力役 兵役 徭役制度 《北齐书》 东魏北齐 太和
下载PDF
关于明中叶徭役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兼与唐文基先生商榷
11
作者 牛亚贵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Z1期164-173,共10页
对于建立在自然经济之上的庞大封建王朝来说,徭役同赋税一样,也是它不可缺少的经济支柱之一。所以,在稳定了对全国的政治统治之后,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就下令全国编造赋役黄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徭役制度:它分为里甲正役和杂役两个... 对于建立在自然经济之上的庞大封建王朝来说,徭役同赋税一样,也是它不可缺少的经济支柱之一。所以,在稳定了对全国的政治统治之后,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就下令全国编造赋役黄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徭役制度:它分为里甲正役和杂役两个部分。里甲正役起着基层政权的作用,在明初,它的主要任务只是“催征钱粮,勾摄公事”而已。其佥役对象是户,编役单位是里,执役单位是甲,地点则不出多里,每里共一百一十户,选其中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分为十甲,每年由里长一人统一甲十户甲首应役,称为“现年里甲”,十年而周。杂役则是执役于官府的诸种科差,它的佥役对象是丁,丁按所在户“人丁事产”的不同而被分为上中下三等。佥役方法则是“每年由现役里长临时从本里本甲”三等人户中按役之轻重,大小不同点差。这样,以里甲制为核心的明初役制就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下来。然而,由于种种经济、政治以及役制本身的原因、没过多久、这种役制就被诸种旨在均徭的方法所改革,有的地方甚至在洪武朝就开始了,但普遍的改革还是在明中叶以后。唐文基先生《明中叶东南地区徭役制度的变革》一文(载《历史研究》1981年第二期,以下简称“唐文”)对这种役制改革的原因,内容以及趋势、意义,等等,作了大量详细深入的考察和论证。本文只想就唐文未涉及的北方地区的役制改革作些探讨,对唐文中有疑问的地方谈些自己的看法,对唐文中不足的地方作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甲制 明中叶 唐文 徭役制度 明初 赋役黄册 洪武朝 三等九则 均徭 于洪武
下载PDF
秦朝徭役制度的若干献疑
12
作者 何坦野 《嘉兴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59-59,共1页
徭役是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的总称。秦朝自统一了六国后,北筑长城、南戍五岭、修建骊山阿房,动用了劳力三百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25%以上。那么,它是如何征调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而完成巨大工程的呢?由于历代典籍所论甚... 徭役是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的总称。秦朝自统一了六国后,北筑长城、南戍五岭、修建骊山阿房,动用了劳力三百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25%以上。那么,它是如何征调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而完成巨大工程的呢?由于历代典籍所论甚少,纷纭杂陈,为此,有必要对其秦代徭役进行考释与厘定。 第一个献疑:《文献通考》案:“秦制,凡民年二十三,附(傅)之畴宫”。认为秦代凡男子达到23岁就要承担劳役,终期以55周岁的规定。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秦朝服劳役的起讫时间为16周岁,终期为60周岁,服兵役的起讫时间为18周岁。最有说服力的是睡虎秦简的《编年记》中记叙名叫“喜”的人、他从昭王45年出生,到始皇元年“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起讫时间 成年男子 《文献通考》 “喜” 劳动力 服兵役 献疑 更卒 董仲舒
下载PDF
秦代租赋徭役制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今言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74-90,共17页
“强有力的政府和繁重的赋税是同一个概念。”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国家,不仅强迫农民交纳赋税,而且“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统治者对农民逃行赋税徭役的剥削。这是封建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
关键词 徭役制度 口赋 田租 租赋 伍被 什一之税 秦简 治粟内史 秦统一六国 战国时期
下载PDF
秦代赋税徭役制度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65-71,共7页
毛主席在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不但地主、贵族和皇室依靠剥削农民的地租过活,而且地主阶级的国家又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并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去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地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 毛主席在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不但地主、贵族和皇室依靠剥削农民的地租过活,而且地主阶级的国家又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并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去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地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①马克思也形象地描述过:“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代 农民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 马克思 金布律 密切相关 战国 政治制度 徭役制度 公元前
下载PDF
秦汉的徭役制度 被引量:18
15
作者 高敏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7年第1期13-31,共19页
徭役,是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剩余劳动的力役表现,是以国家对劳动人民的超经济强制为手段实现的,也是以劳动人民对统治者与剥削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和人身的不自由为其实现基础的。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徭役剥削是国家对劳动人民实行普遍... 徭役,是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剩余劳动的力役表现,是以国家对劳动人民的超经济强制为手段实现的,也是以劳动人民对统治者与剥削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和人身的不自由为其实现基础的。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徭役剥削是国家对劳动人民实行普遍的人身奴役制的一种特殊表现。因此,为了实现徭役剥削而创立的一些制度,也同赋税制度一样,是封建国家赖以实现其阶级压迫与剥削的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徭役制度 劳动人民 成年男子 颜师古注 秦汉时期 居延汉简 食货志 云梦秦简 人身依附关系
原文传递
岩见宏著《明代徭役制度研究》评介
16
作者 山根幸夫 任道斌(摘译)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8年第1期25-29,共5页
《明代徭役制度研究》一书是岩见宏研究明代徭役制度的集大成之作。我虽与他几乎同时开始研究明代徭役制度,但他在1949年就发表了处女作《明代嘉靖前后赋役制度的改革》。两年后我才发表论文《十五、六世纪中国赋役劳动制的改革一一集... 《明代徭役制度研究》一书是岩见宏研究明代徭役制度的集大成之作。我虽与他几乎同时开始研究明代徭役制度,但他在1949年就发表了处女作《明代嘉靖前后赋役制度的改革》。两年后我才发表论文《十五、六世纪中国赋役劳动制的改革一一集中论述均徭法》,从此我们两人在这方面开始齐头并进。以后小山正明、栗林宣夫、森正夫、谷口规矩雄等也陆续参加进来,并且形成了东部以岩见宏为首、西部以我为首的两个不同的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制度研究 明代 评介 赋役制度 1949年 发表论文 集大成
原文传递
秦汉至清代的徭役制度变迁
17
作者 李平 刘潮镇 《中国财政》 2019年第16期86-87,共2页
秦汉至清代以来,徭役制度在各个朝代不断发展变化。历史上徭役制度的不断发展都是为了适应各个朝代当时的环境,没有一个徭役制度可以适应每个朝代。本文梳理了秦汉至清代的徭役制度,分析了徭役制度的发展规律。徭役制度的变迁(一)秦朝... 秦汉至清代以来,徭役制度在各个朝代不断发展变化。历史上徭役制度的不断发展都是为了适应各个朝代当时的环境,没有一个徭役制度可以适应每个朝代。本文梳理了秦汉至清代的徭役制度,分析了徭役制度的发展规律。徭役制度的变迁(一)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外征战,对内大兴土木,都要征用大批劳动力,人民的徭赋负担十分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清代 秦汉 变迁 统一全国 朝代 秦始皇 劳动力
原文传递
明代徭役制度散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云鹏 《中国史研究》 1980年第2期16-26,共11页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徭役制度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明初,国家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资源,仍然和前代一样,直接取给于“编户”。至中期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身役”又逐渐向“雇役”转化。为了有效地征役,明初实行了“十年一...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徭役制度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明初,国家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资源,仍然和前代一样,直接取给于“编户”。至中期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身役”又逐渐向“雇役”转化。为了有效地征役,明初实行了“十年一轮”的征役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明代 散论 商品货币经济 变革时期 封建社会 物力资源 制度
原文传递
北宋差役制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志学 《史学月刊》 1983年第3期35-43,共9页
北宋的职役承担者,是差雇兼有。就制度而言,差役制度不是徭役制度。有人说:“当时徭役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职役(差役)与杂徭(夫役),二者又包括许多不同色役。”因而把北宋的差役制度断为“北宋徭役制度”。本文拟从差役的依据、对象、职... 北宋的职役承担者,是差雇兼有。就制度而言,差役制度不是徭役制度。有人说:“当时徭役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职役(差役)与杂徭(夫役),二者又包括许多不同色役。”因而把北宋的差役制度断为“北宋徭役制度”。本文拟从差役的依据、对象、职责方面,对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一北宋的差役有衙前、里正、户长、乡书手、耆长、壮丁、弓手、承符、散从、人力、手力,县曹司至押录,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虞候、拣子、掐子、拦头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差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役 北宋初期 乡书手 五等 徭役制度 下户 孔目官 司马光 民户 户等
下载PDF
从《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诸吏”状况看吏役制的形成与演变——读《嘉禾吏民田家莂》札记 被引量:14
20
作者 高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4,共5页
:魏晋南北朝末期的“吏役”制 ,是该时期徭役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吏役”制的重要特征 ,是服役者通过官府给予的职务而赋予的徭役负担 ,故可称为“职役”。清人俞正燮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唐长孺教授进一步论证了这个问题 ,认为“吏... :魏晋南北朝末期的“吏役”制 ,是该时期徭役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吏役”制的重要特征 ,是服役者通过官府给予的职务而赋予的徭役负担 ,故可称为“职役”。清人俞正燮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唐长孺教授进一步论证了这个问题 ,认为“吏役”制确立于三国时期。但是 ,此制究竟是怎样逐步确立起来的 ,却因史料缺乏而无以知其详。通过嘉禾四年、五年《吏民田家艹别 》中“诸吏”的状况与孙休永安元年十一月诏中“诸吏”的比较 ,可以探知“吏役”制从“吏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吏 郡吏 县吏 军吏 诸吏 吏役制 徭役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