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淑莹 白璐 +3 位作者 宋乾武 邓彦君 王之晖 张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82-1086,共5页
为了节省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降低供氧能耗,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采用缺氧/好氧(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溶解氧pDO维持在0.5~0.7mg·L^-1时。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可维持长... 为了节省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降低供氧能耗,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采用缺氧/好氧(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溶解氧pDO维持在0.5~0.7mg·L^-1时。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可维持长期稳定,污泥容积指数在130~180mL·g^-1之间.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期间。沉淀池没有发生污泥流失,系统处理效果稳定.与pDO=2.5mg·L^-1,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时相比,出水变得更清澈。出水悬浮物pSS低于5mg·Ls^-1;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的去除率不受影响;在现有试验设备条件下,曝气量平均从0.75m^3·h^-1下降到0.28m^3·h^-1,曝气量节约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膨胀 低溶解氧 节约曝气能耗 沉降性能
下载PDF
A^(2)/O工艺Microthrix parvicella型微膨胀污泥微生物群落特征
2
作者 高春娣 程丽阳 +4 位作者 韩颖璐 杨箫阳 邢一言 毕豪华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6-915,共10页
为探究Microthrix parvicella引发的污泥膨胀微生物群落特征,采用A^(2)/O工艺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污泥膨胀中微生物群落整体、硝化菌群和丝状菌群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系统运行温度由24℃降低为14℃并运行21 d后诱发了M.parvic... 为探究Microthrix parvicella引发的污泥膨胀微生物群落特征,采用A^(2)/O工艺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污泥膨胀中微生物群落整体、硝化菌群和丝状菌群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系统运行温度由24℃降低为14℃并运行21 d后诱发了M.parvicella污泥膨胀,污泥体积指数由81 mL/g升高至197 mL/g,系统中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和98%。污泥膨胀使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Actinobacteria门相对丰度由8%增大到20%,优势地位明显提升,Proteobacteria门和Nitrospirae门相对丰度降低。低温下AOB、Nitrospira丰度降低,Nitrobacter丰度升高,但系统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硝化菌群,这维持了良好的硝化效果。丝状菌群中M.parvicella、Thiothrix和Flavobacterium相对丰度升高,其余8种丝状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升高温度后,污泥膨胀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低温 污泥膨胀 生物群落 硝化
下载PDF
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在A/O中的启动与维持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春娣 郝坤 +1 位作者 武联菊 王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采用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在A/O系统中的启动、维持及其调控,并考察了微膨胀过程中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有机负荷条件(F/M为0.14 kg/(kgMLSS.d))下,大幅度降低溶解氧并不一定会诱发污泥膨... 采用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在A/O系统中的启动、维持及其调控,并考察了微膨胀过程中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有机负荷条件(F/M为0.14 kg/(kgMLSS.d))下,大幅度降低溶解氧并不一定会诱发污泥膨胀,而在正常有机负荷(F/M为0.24 kg/(kgMLSS.d))下,维持溶解氧质量浓度在0.3~0.4 mg/L时,系统的污泥容积指数(SVI)能稳定在150~300 mL/g,发生丝状菌微膨胀;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可长期稳定维持,并具有高度的可控性;与高溶解氧条件相比,在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期间,COD和TN的平均去除率有所升高,分别为85%和69%,氨氮基本能完全硝化;同时,由于丝状菌的网捕作用,出水水质中的悬浮物(SS)明显减少,且随着SVI的升高而降低;A/O系统实现并维持低溶解氧丝状菌微膨胀期间,节约曝气量约42%,有效地节约了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污泥膨胀 状态可控性 曝气能耗
下载PDF
稻瘟病菌毒素对水稻根冠细胞微丝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宇华 闫芝芬 魏建昆 《河北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22-22,共1页
已知稻瘟病菌也能产生致病毒素,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毒素,对“野败型(W)”雄性不育细胞质具专化致病作用。本文用此毒素对水稻根冠细胞处理后,进行微丝标记,对毒素与微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现简报如下。
关键词 稻瘟病毒素 水稻 根冠细胞
下载PDF
微丝菌培养分离、特性标记及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振宇 费学宁 +2 位作者 焦秀梅 池勇志 李松亚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共5页
污泥膨胀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微丝菌是污泥丝状膨胀中的主要丝状菌,因此对微丝菌本质规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认识微丝菌,也可提供诸多控制污泥丝状膨胀的方法。综述了微丝菌在培养分离、生理特性和影像识别... 污泥膨胀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微丝菌是污泥丝状膨胀中的主要丝状菌,因此对微丝菌本质规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认识微丝菌,也可提供诸多控制污泥丝状膨胀的方法。综述了微丝菌在培养分离、生理特性和影像识别以及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丝菌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膨胀 培养 识别 调控
下载PDF
粗糙脉孢菌丝切蛋白的纯化及微丝解聚活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璐 陈菁秋 +2 位作者 孙海涛 李艳红 陈志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29,共5页
为探讨粗糙脉孢菌丝切蛋白(NcCof)的生化功能,对其进行纯化和微丝解聚活性分析。序列比对结果表明,NcCof N端第4位丝氨酸(S4)高度保守,推测其是NcCof发挥活性的重要位点,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它含有5个α-螺旋和6个β-折叠,中间的4个... 为探讨粗糙脉孢菌丝切蛋白(NcCof)的生化功能,对其进行纯化和微丝解聚活性分析。序列比对结果表明,NcCof N端第4位丝氨酸(S4)高度保守,推测其是NcCof发挥活性的重要位点,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它含有5个α-螺旋和6个β-折叠,中间的4个β折叠片处于反平行状态,5个α-螺旋围绕在β折叠片周围,具有典型的丝切蛋白/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家族结构特征。利用点突变、亲和层析纯化得到蛋白NcCof、NcCof(S4A)和NcCof(S4D),进一步通过高速共沉淀等技术对其微丝解聚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cCof具有经典的微丝解聚活性,并具有剂量效应,突变蛋白NcCof(S4A)和NcCof(S4D)也具有解聚微丝的能力,但是NcCof(S4D)的解聚活性明显减弱。结果为进一步探讨NcCof调控肌动蛋白动态特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脉孢 切蛋白 肌动蛋白 高速共沉淀 解聚活性
下载PDF
污泥膨胀关键菌-微丝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松亚 费学宁 焦秀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6,共6页
丝状细菌的过度繁殖常引起大量的泡沫并引发污泥膨胀,其中微丝菌是最经常引起丝状细菌污泥膨胀的一种关键菌。综述了影响微丝菌生长的条件、微丝菌的生理生态特性、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丝菌研究中的应用和微丝菌的控制措施四个方面的最... 丝状细菌的过度繁殖常引起大量的泡沫并引发污泥膨胀,其中微丝菌是最经常引起丝状细菌污泥膨胀的一种关键菌。综述了影响微丝菌生长的条件、微丝菌的生理生态特性、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丝菌研究中的应用和微丝菌的控制措施四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后续有关微丝菌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膨胀 生长条件 生理特性 分子生物学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微丝菌引发的污泥膨胀对污水处理厂效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游佳 高晨晨 +3 位作者 陈轶 尚巍 郑兴灿 张文安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0,共4页
以常年发生污泥膨胀问题的北方某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分布全年变化及近三年出水水质变化,探讨微丝菌引发的污泥膨胀对生物处理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膨胀期相比,膨胀期功能菌数量未减少,优势... 以常年发生污泥膨胀问题的北方某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分布全年变化及近三年出水水质变化,探讨微丝菌引发的污泥膨胀对生物处理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膨胀期相比,膨胀期功能菌数量未减少,优势种群均为变形菌门,污染物去除率没有下降;冬季污泥膨胀期不会直接影响菌群结构的变化,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并未直接受到污泥膨胀、生物泡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hrix parvicella) 污泥膨胀 处理效能 活性污泥群落分布 Miseq测序
下载PDF
微丝在黏菌显型原质团中的分布
9
作者 常雨婷 任棋圆 +2 位作者 李艳双 王晓丽 李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9-84,共6页
为研究微丝在煤绒菌原质团中的存在状态,实现从细胞核层面研究显型原质团的目的,通过对煤绒菌显型原质团的培养,以及对原质团进行切片荧光染色,发现在黏菌显型原质团中存在着微丝结构。在进一步研究中得出,微丝存在的位置在菌脉的凝胶... 为研究微丝在煤绒菌原质团中的存在状态,实现从细胞核层面研究显型原质团的目的,通过对煤绒菌显型原质团的培养,以及对原质团进行切片荧光染色,发现在黏菌显型原质团中存在着微丝结构。在进一步研究中得出,微丝存在的位置在菌脉的凝胶外质和溶胶内质的交界处,这为黏菌原质团肌动蛋白参与原生质流的运动提供了有力细胞学证据,得出微丝可能是原质团中团集网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绒 显型原质团 原生质流 肌动蛋白 溶胶内质
下载PDF
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玉米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民 金焕贵 李鹏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2期35-40,共6页
选用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玉米包衣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进行玉米丝黑穗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肇州县、讷河市和克山县的各处理中,处理3(400mL 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拌100kg种子)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96.6%、95.8%和... 选用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玉米包衣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进行玉米丝黑穗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肇州县、讷河市和克山县的各处理中,处理3(400mL 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拌100kg种子)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96.6%、95.8%和91.7%。在各试验点中,处理3对提高玉米出苗率,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效果明显,且处理3在各试验点对玉米的增产率最高,分别为20.5%、9.30%和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穗病 4.23%甲霜灵·种乳剂 产量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恢复阴道微生态在细菌性阴道病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桂军 蒋琰瑛 +1 位作者 周建娟 蔡文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中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以降低BV复发的效果。方法:147例BV患者,其中复发性BV(RBV)50例,被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7例,其中RBV21例;B组80例,其中RBV29例。两组均接受个体化治疗并维持3个月。A... 目的:探讨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中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以降低BV复发的效果。方法:147例BV患者,其中复发性BV(RBV)50例,被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7例,其中RBV21例;B组80例,其中RBV29例。两组均接受个体化治疗并维持3个月。A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后,继续调节阴道微生态至Nugent评分≤3分、AV评分≤2分、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Ⅲ度且乳杆菌占明显优势、H2O2≥2μmol/L时停药;B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时即停药。两组停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3个月后复发率及A组在治疗过程中继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结果:A组5例因治疗不规范被剔除。A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16.13%、B组4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过程中,A组继发AV17例(27.42%)、继发VVC24例(38.71%)。A组BV患者经甲硝唑、奥硝唑及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继发VVC及AV的患者经唛咪康帕、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9疗程后,阴道微生态均得到完全恢复。结论:个体化对症治疗中动态监测并消除继发感染和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可明显降低BV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阴道病 个体化治疗 阴道生态 外阴阴道假酵母 需氧性阴道炎
下载PDF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阴道局部环境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奎 刘朝晖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酵母 生态系统 阴道生态 环境 女性健康 外源性因素 下生殖道 优势
下载PDF
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阴道置入对产妇局部微环境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潭敏 李玉珍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1期102-103,共2页
正常健康女性阴道中存在许多寄生菌,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厌氧菌、支原体及假丝酵母菌等,其中许多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当乳酸杆菌为优势菌时,则可以牵制、协调其他菌的生长,保持阴道酸l生环境,维持阴道的微生态... 正常健康女性阴道中存在许多寄生菌,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厌氧菌、支原体及假丝酵母菌等,其中许多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当乳酸杆菌为优势菌时,则可以牵制、协调其他菌的生长,保持阴道酸l生环境,维持阴道的微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胶囊 局部环境 女性阴道 产妇 置入 酵母 生态平衡 革兰阴性
下载PDF
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生态学解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艳娜 周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94-798,共5页
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运行问题中,90%是由污泥膨胀所引起。本文介绍了引发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种群特性和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生态因子和控制方法。指出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实质是活性污泥微生态系统平衡失... 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运行问题中,90%是由污泥膨胀所引起。本文介绍了引发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种群特性和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生态因子和控制方法。指出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实质是活性污泥微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丝状菌种群代替菌胶团菌群成为优势种;利用微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寄生等关系控制污泥膨胀的生态学调控方法,是实现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保持污泥微生态系统稳定,获得良好污水净化效果的治本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态系统 污泥膨胀 生态因子 生态调控
下载PDF
L-丝氨酸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发 张伟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49,54,共5页
在含50 mL/L的甲醇、5 g/L的甘氨酸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出130多株细菌,测定了它们利用甘氨酸生产L 丝氨酸的能力.获得了一株产 L 丝氨酸较好的菌株 A3,L 丝氨酸产量最高为1.4 g/L,分类学鉴定为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对... 在含50 mL/L的甲醇、5 g/L的甘氨酸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出130多株细菌,测定了它们利用甘氨酸生产L 丝氨酸的能力.获得了一株产 L 丝氨酸较好的菌株 A3,L 丝氨酸产量最高为1.4 g/L,分类学鉴定为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对菌株A3利用甘氨酸发酵生产L 丝氨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甘氨酸和甲醇添加量,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值以及发酵时间对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 A3 在不添加甲醇、只以甘氨酸为惟一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也能产L 丝氨酸,培养基中较高质量浓度的甘氨酸存在对L 丝氨酸生产是必需的.添加葡萄糖、甘油等外源碳源对菌体生长有利但不利于L 丝氨酸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氨酸 发酵条件 分离筛选 产生 甘氨酸 基本培养基 分类学鉴定 初始PH值 发酵培养基 发酵生产 发酵时间 质量浓度 体生长 甲醇 添加量 碳源 葡萄糖 外源 甘油
下载PDF
萆苓止带片治疗脾虚湿盛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殖道微生态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陈志霞 冯淑仪 陈惠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5-3240,共6页
目的:观察萆苓止带片治疗脾虚湿盛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疗效,并从生殖道微生态和炎症因子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21年11月—2022年9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的单纯性VVC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与治疗... 目的:观察萆苓止带片治疗脾虚湿盛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疗效,并从生殖道微生态和炎症因子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21年11月—2022年9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的单纯性VVC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克霉唑栓剂外用,治疗组联用萆苓止带片口服,疗程7 d,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7 d和停药7 d时患者真菌转阴率、阴道清洁度、中医证候积分、舒适度评分,并检测生殖道微生态和血清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7 d和停药7 d时真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及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VVC患者生殖道微生态α多样性等与健康组存在差异,以Pseudomonas(属)和Lactobacillus iners(种)变化最显著,治疗组治疗后可恢复部分生殖道微生态。结论:萆苓止带片治疗脾虚湿盛证VVC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真菌转阴率、改善症状和舒适度,对生殖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萆苓止带片 外阴阴道假酵母 脾虚湿盛证 生殖道生态 群多样性
原文传递
干爽抗菌聚酯异形丝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河 刘越 +1 位作者 马晓光 邢立华 《聚酯工业》 CAS 2004年第4期26-28,共3页
设计了3种规格的异形喷丝板,采用PET与抗菌母粒共混的方法研制干爽抗菌聚酯异形丝,对纺丝工艺及纤维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聚酯异形 异形喷 PET 母粒 共混 工艺 性能 孔设计
下载PDF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左金龙 王淑莹 +4 位作者 彭赵旭 姜安玺 刘洋 彭永臻 孙治荣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变化,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6 mg/L^0.9 mg/L,测定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氧消耗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发生污泥微膨胀后,活性污泥对COD的去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氨氮去除能力却有一定的...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变化,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6 mg/L^0.9 mg/L,测定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氧消耗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发生污泥微膨胀后,活性污泥对COD的去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氨氮去除能力却有一定的下降。污泥微膨胀前后的氧消耗速率曲线显示,微膨胀前活性污泥总活性为67.72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43.12mgO2/g VSS.h,占其总活性的63.67%;而微膨胀后活性污泥总活性为90.49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23.98 mgO2/gVSS.h,占其总活性的26.51%。低DO成为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基质,污泥微膨胀的状态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成为优势菌种,而硝化细菌成为非优势菌种,污泥的总硝化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污泥膨胀 硝化 硝化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的发生及分子生态学解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春娣 武联菊 +2 位作者 郝坤 李磊 袁金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5-1089,共5页
采用SBR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在低温条件下,通过降低溶解氧诱使活性污泥发生微膨胀,使污泥容积指数(SVI)维持在150~200mL/g.研究了低温条件下活性污泥微膨胀的发生及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通过FISH技术对微膨胀状态下的优... 采用SBR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在低温条件下,通过降低溶解氧诱使活性污泥发生微膨胀,使污泥容积指数(SVI)维持在150~200mL/g.研究了低温条件下活性污泥微膨胀的发生及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通过FISH技术对微膨胀状态下的优势丝状菌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低温下诱发低氧微膨胀的丝状菌是微丝菌(MPA223).与正常溶解氧时相比,微膨胀状态下COD和PO4^3- -P^-的去除率均上升,分别为80%和98%;NH4^- -N和TN的去除率有所下降,分别为52%和28%;研究中还发现,低溶解氧导致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现象的发生,约有15%的氮通过SND现象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污泥膨胀 低温
下载PDF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污染物去除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金龙 王淑莹 +4 位作者 彭永臻 彭赵旭 姜安玺 刘洋 孙治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45-1349,共5页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5—0.9mg/L,通过好氧/缺氧(O/A)的运行方式,对污染物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下,SVI可稳定控制在200mL/g...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5—0.9mg/L,通过好氧/缺氧(O/A)的运行方式,对污染物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下,SVI可稳定控制在200mL/g左右,出水SS含量很低,COD去除率在80%以上,氨氮去除率90%以上,除磷效率在90%之上,出水水质良好,同时可以节约曝气量约46.7%。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可保证出水处理效果,污泥沉降性能影响小,同时可以节约动力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污泥膨胀 污染物 去除效果 节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