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
作者 刘文清 王亚军 +2 位作者 蔡伟 王晓辉 高巍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IMPC患者55例,根据病理诊断学分类中是否伴有其他类型乳腺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IMPC患者55例,根据病理诊断学分类中是否伴有其他类型乳腺恶性肿瘤,分为单纯组(n=10)和混合组(n=45),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55例患者平均年龄(57.6±12.4)岁,平均肿瘤大小2.0(1.5,3.6)cm,54例(98.2%)患者的免疫组化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均为阳性,49例(89.1%)患者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28例(50.9%)存在腋窝转移。25例(45.5%)存在脉管癌栓。与混合组相比,单纯组患者年龄更高[(60.3±17.5)岁比(57.0±11.1)岁],淋巴结转移总数更多[2.0(1.3,3.5)个比1.8(1.5,4.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患者镜下肿瘤细胞呈“桑葚状”细胞团结构,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染色呈“极性倒置”特点。结论 IMPC患者淋巴结受累率较高,对于病理结果为IMPC的患者,应严格腋窝评估和清扫,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特征分析
2
作者 宋芳 陈汝蕾 +1 位作者 马晓婷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21.4%),突变位点分别为G12C、G12D和Q70(无义突变);BRAF V600E均未突变;BRAF T559I突变1例(1/14,7.1%)。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另7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均未经特殊治疗。随访时间1~12年,14例患者中5例有复发。结论MSBT形态学特殊,多双侧发病,易伴腹膜种植,易复发,诊断时应与经典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微乳头亚型 KRAS突变 BRAF突变
下载PDF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指标在肺腺癌微乳头、实体成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梅娜 蒋雷 李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370-2374,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在微乳头、实体成分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在预测实体和微乳头状成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筛选2021年0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及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肺腺癌患者,采集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在微乳头、实体成分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在预测实体和微乳头状成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筛选2021年0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及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肺腺癌患者,采集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病理亚型等信息。采用SPSS软件分析外周血炎症指标与微乳头、实体成分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结果:共纳入543例肺腺癌患者,有267例患者含有微乳头或实体成分。其中,LMR、SIRI与微乳头/实体成分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SLD^(+)组LMR水平低于MP/SLD^(-)组患者,MP/SLD^(+)组SIRI水平高于MP/SLD^(-)组患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与LMR相比SIRI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更大,并以3.38作为临界值,对于微乳头、实性成分的识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肺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LMR及SIRI水平与微乳头、实体成分有关,可能是肺腺癌微乳头、实体成分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炎症指标 微乳头成分 实性成分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和乳腺X线摄影特征分析
5
作者 陈佳儿 江森 +1 位作者 肖莹 李仰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经活检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IMP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其中20例行MG检查,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受体状态。结果25例患者中20例可触及肿物;MRI共检出33个病变,1例患者为非肿块病变,24例患者为肿块样病变。肿块形状以不规则为主,边缘多不规则或毛刺样,表观扩散系数为(0.862×10–3±0.135×10–3)mm2/s;肿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平台或流出型为主。MG显示1例患者无异常,19例患者共检出22个病变,肿块形状多不规则,边缘不清或毛刺状,10例患者显示肿块伴有微钙化。乳腺MRI、MG检查分别检出11例、6例淋巴结异常,最终病理显示14例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阳性24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2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7例。结论IMPC影像学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多毛刺、不均匀强化、软组织肿块伴微钙化,同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对IMPC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病理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闫晨名 蔡艺威 +3 位作者 程立浩 范晓瑞 贾中明 王晓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465-2469,共5页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浸润性癌,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且通常与其他组织学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存在,极易漏诊。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侵袭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多组学技术的进步,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分...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浸润性癌,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且通常与其他组织学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存在,极易漏诊。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侵袭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多组学技术的进步,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分子机制得到了进一步阐明,越来越多的潜在靶点已经被揭示。本文旨在综述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多组学 分子机制 进展
下载PDF
微乳头为主型肺腺癌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琪 杨瑞娜 +3 位作者 王甄 王海瑞 姜志怡 常保萍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微乳头为主型腺癌(micropapillary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MPA)是肺腺癌中具有高度侵袭性的一种亚型[1],相比于其他亚型具有相对独特的病理特征及肿瘤免疫微环境。1997年,Silver和Askin首次在肺癌中描述了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 微乳头为主型腺癌(micropapillary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MPA)是肺腺癌中具有高度侵袭性的一种亚型[1],相比于其他亚型具有相对独特的病理特征及肿瘤免疫微环境。1997年,Silver和Askin首次在肺癌中描述了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2],MPP以中央缺少纤维血管的乳头状肿瘤细胞簇为病理特征[3],有助于与其他肺腺癌亚型相鉴别。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IASLC/ATS/ERS)统一将手术切除样本中MPP>5%增量的肺腺癌称为MPA,并将MPA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学类型加入肺腺癌病理分类中[4],其他亚型还包括:实体为主型(solid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SPA)、乳头状为主型(papillary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PPA)、腺泡为主型(acinar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APA)、贴壁为主型(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L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头 肺腺癌 治疗
下载PDF
直径≤2cm的实性或微乳头亚型肺腺癌行肺段或肺叶切除术预后对比研究
8
作者 地里木热提·库热西 吕红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34-0037,共4页
探讨与对比在直径≤2cm含有微乳头或实性病理亚型的肺腺癌行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预后情况。方法 2020年8月到2023年5月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直径≤2cm含有微乳头或实性病理亚型的肺腺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 探讨与对比在直径≤2cm含有微乳头或实性病理亚型的肺腺癌行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预后情况。方法 2020年8月到2023年5月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直径≤2cm含有微乳头或实性病理亚型的肺腺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抽签原则法把140例患者分为肺段组70例与肺叶组70例。患者均接受电视胸腔镜(VATS)切除治疗,肺段组:肺段切除术,肺叶组:肺叶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在围术期指标方面,肺段组的两组的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天数表现为降低的趋势,且为两组中更低(P<0.05)。肺段组术后7d的胸腔感染、心律失常、出血、漏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肺叶组为22.00%,肺段组与肺叶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肺段组术后1d、术后3d、术后7d的疼痛VAS评分对与肺叶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相对于肺叶切除术,在直径≤2cm含有微乳头或实性病理亚型的肺腺癌行肺段切除术能促进缓解患者的疼痛,还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微乳头 实性病理亚型 肺腺癌 肺段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男性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
9
作者 陈俊 李文仿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44-546,F0003,共4页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男性群体中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心理以及医疗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多男性患者对于乳腺结节抱着不重视的态度,导致其确诊后分期一般较女性晚。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男性群体中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心理以及医疗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多男性患者对于乳腺结节抱着不重视的态度,导致其确诊后分期一般较女性晚。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见于小肠、膀胱、肺等器官,癌细胞排列呈癌的特征是肿瘤细胞呈巢状、乳头状或小腺管状,癌细胞簇中心缺乏纤维血管组织等间质成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男性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下载PDF
微乳头型肺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秀秀 徐恺 金儿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微乳头型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属于一种具有高度恶性潜能的独特组织学亚型的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常伴早期淋巴结转移及广泛的淋巴管瘤栓,具有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 微乳头型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属于一种具有高度恶性潜能的独特组织学亚型的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常伴早期淋巴结转移及广泛的淋巴管瘤栓,具有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是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的一项重要因素。MPP是指中央缺乏纤维血管的位于肺泡间隙或包围在结缔组织薄壁内的细胞簇[1-4]。1997年Silver和Askin首次描述了肺癌的MPP[5]。2011年2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协会(IASLC/ATS/ERS)发表相关文献,把MPPAC列为肺腺癌新的组织学类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环境 微乳头结构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癌伴有微乳头结构和微囊、伸长及碎片状浸润1例
11
作者 付家驹 周晓莉 +2 位作者 顾文贤 高蔚 程羽青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453-1458,共6页
子宫内膜样癌伴有微乳头结构和微囊、伸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MELF)浸润者罕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例52岁的女性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其病理标本中出现了微乳头结构,微乳头形态类似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子宫内膜样癌伴有微乳头结构和微囊、伸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MELF)浸润者罕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例52岁的女性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其病理标本中出现了微乳头结构,微乳头形态类似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由簇状或小巢团状肿瘤细胞组成,缺乏纤维血管轴心,与周围组织存在空隙,异型性明显;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显示特征性的黏蛋白1外缘染色和E-钙黏蛋白杯状染色。肿瘤浸润前沿同时可见MELF浸润方式。肿瘤浸润深肌层,可见脉管癌栓和1枚淋巴结隐匿性癌转移。患者术后接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恢复良好,随访53个月无复发或转移。临床上此类病例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容易漏诊,需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癌 微乳头 囊、伸长及碎片状浸润
下载PDF
伴微乳头形态的普通型子宫颈内膜腺癌1例
12
作者 左璇 吴玮璐 +3 位作者 刘千琪 王梅 杨开选 江炜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18-718,F0003,共2页
患者,女性,58岁,因“同房后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半年”来院就诊。外院细胞学筛查发现腺癌细胞,且HPV18/68亚型阳性。本院门诊查体见阴道穹隆变浅,后穹隆与宫颈粘连。宫颈呈糜烂状,宫颈口见1 cm新生物,触血明显。CT发现宫颈增大,宫旁结构... 患者,女性,58岁,因“同房后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半年”来院就诊。外院细胞学筛查发现腺癌细胞,且HPV18/68亚型阳性。本院门诊查体见阴道穹隆变浅,后穹隆与宫颈粘连。宫颈呈糜烂状,宫颈口见1 cm新生物,触血明显。CT发现宫颈增大,宫旁结构不清,阴道壁上段显示不清;右侧髂总动脉旁及双侧闭孔区淋巴结显示。宫颈组织活检病理报告为低分化恶性肿瘤,倾向低分化腺癌。术前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异常。患者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术中见宫颈左侧大小2 cm×2 cm新生物,病灶浸润宫颈间质大于1/2全层。双侧宫旁血管重度怒张,宫旁组织与宫颈致密粘连。左髂内外淋巴结、右髂内外淋巴结增大;乙状结肠系膜处见一直径0.5 cm钙化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头型腺癌 宫颈 极向翻转 HPV-相关 普通型腺癌
下载PDF
伴微乳头状结构肺腺癌的预后与外科治疗进展
13
作者 徐粮东 王高祥 +5 位作者 陶善明 孙效辉 李田 王君 徐美青 解明然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6期925-928,共4页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1-2]。腺癌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占所有肺癌的50%以上[3]。多数肺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即为晚期...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1-2]。腺癌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占所有肺癌的50%以上[3]。多数肺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即为晚期,可手术的肺癌患者仅占30%左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恶性肿瘤 外科治疗进展 微乳头状结构 初次诊断 病理类型 肺癌患者
下载PDF
含微乳头及实体亚型的临床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新迪 何春明 +2 位作者 王擎(综述) 孙志勇 赵晓菁(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295-1304,共10页
在早期(I~II)浸润性肺腺癌患者中,高级别病理亚型尤其是微乳头状为主型腺癌(micropapillary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MPA)和实体为主伴黏液分泌型腺癌(solid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with mucin production,SPA)对患者预后有显... 在早期(I~II)浸润性肺腺癌患者中,高级别病理亚型尤其是微乳头状为主型腺癌(micropapillary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MPA)和实体为主伴黏液分泌型腺癌(solid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with mucin production,SPA)对患者预后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容易复发、局部侵犯以及远处转移。与其他病理亚型相比,MPA/SPA有明显的基因突变。通过放射组学构建的影像诊断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肺结节的高危亚型成分。对可疑的含有高级别亚型成分的总直径≤2 cm的周围型肺癌,优先行肺叶切除术以避免复发。术后病理证实为IB期,合并胸膜侵犯、气道播散或其他高危因素者,结合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可考虑行辅助治疗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头状为主型腺癌 实体为主伴黏液分泌型腺癌 预后 病理 肺腺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15
作者 张旭冉 张亚芬 高润芳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9期609-613,I0001,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2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5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325例患者分为纯合型微乳头状癌及微乳头状癌伴浸润性导管癌(IDC)...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2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5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325例患者分为纯合型微乳头状癌及微乳头状癌伴浸润性导管癌(IDC)2组进行比较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T分期为3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分期为2~3、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为无病生存(DFS)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Ki-67为DFS预后相关因素(P<0.05)。总生存(OS)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块大小、淋巴结及ER阳性影响总生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淋巴结转移(N分期)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分期(N2以上)及高表达Ki-67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及淋巴结转移分期影响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乳头状癌 生存
下载PDF
伴微乳头状结构的宫颈腺鳞癌1例
16
作者 王玺皓 蔡健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02-302,304,共2页
患者女性,49岁,因“同房阴道出血1年”就诊。查宫颈液基细胞学示HSIL,HPV分型示HPV-52阳性,阴道镜考虑HSIL行活检,病理结果示:“宫颈鳞状细胞癌,部分区域伴腺癌,并见脉管内癌栓”。盆腔CT示宫颈稍粗,强化稍欠均匀。行广泛性子宫、双侧... 患者女性,49岁,因“同房阴道出血1年”就诊。查宫颈液基细胞学示HSIL,HPV分型示HPV-52阳性,阴道镜考虑HSIL行活检,病理结果示:“宫颈鳞状细胞癌,部分区域伴腺癌,并见脉管内癌栓”。盆腔CT示宫颈稍粗,强化稍欠均匀。行广泛性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巨检:宫颈及颈管环周黏膜粗糙,切面灰白、质地稍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微乳头状结构 高侵袭性
下载PDF
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圆 顾文贤 +2 位作者 周晓莉 耿翔 孙阳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7-904,共8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其中漂浮着癌细胞。在伴有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癌中可见黏液湖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将之命名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 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其中漂浮着癌细胞。在伴有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癌中可见黏液湖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将之命名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UMPC)。探讨MU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MUMP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80岁,中位年龄56岁,4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0~8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0个月,1、3和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100%、87%和62%,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100%、95%和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细胞核级别、神经内分泌标志、分子分型、Ki-67增殖指数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MPC发病率较低,5年OS率较高。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单纯型黏液癌 微乳头状结构 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伴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五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娜 彭海艳 +2 位作者 邢澄 张宴 郜红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3期2350-2352,共3页
自2002年Ng等[1]首次提出伴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单纯性黏液癌(PMBC)可能是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黏液亚型,并把这种具有微乳头结构和黏液成分的双向分化的乳腺癌称为“乳腺黏液微乳头状癌”(MUMPC)以来,这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逐渐引... 自2002年Ng等[1]首次提出伴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单纯性黏液癌(PMBC)可能是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黏液亚型,并把这种具有微乳头结构和黏液成分的双向分化的乳腺癌称为“乳腺黏液微乳头状癌”(MUMPC)以来,这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逐渐引起人们注意。本文收集并分析5例伴有微乳头状结构的单纯型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旨在增加对此类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头结构 临床病理特点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乳腺黏液癌 特殊类型 乳腺癌 黏液
下载PDF
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蓝 张清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乳腺黏液癌是一种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预后较好的浸润性癌,但近年发现在这种类型的乳腺癌中存在一种以微乳头状结构为特征的亚型,其形态结构类似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且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目前临床上对于它的认识和了解... 乳腺黏液癌是一种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预后较好的浸润性癌,但近年发现在这种类型的乳腺癌中存在一种以微乳头状结构为特征的亚型,其形态结构类似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且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目前临床上对于它的认识和了解还远远不够。本文将对此种含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对此亚型的乳腺癌有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型乳腺黏液癌 微乳头状结构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免疫组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苏晓慧 林青 +3 位作者 崔春晓 齐春华 李丽丽 边甜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与免疫组化的相关性、病理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IMPC的X线摄影、超声及病理资料。结果IMPC的X线表现以肿块伴钙...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与免疫组化的相关性、病理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IMPC的X线摄影、超声及病理资料。结果IMPC的X线表现以肿块伴钙化型(54.3%)为主,肿块形态不规则(69.7%)或分叶状(18.2%)、毛刺状边缘(48.5%)或边界不清(36.4%)、高密度(81.8%)或等密度(18.2%),60%以不定形钙化为主。超声表现以肿块型(76.1%)为主,肿块形态不规则(81.4%)或分叶状(14.0%)、边界不清(81.4%)或清楚(18.6%)、95.3%呈混杂回声,纵横比〈1占86%,后方回声可正常(67.4%)或伴声影(32.6%),RI为0.57-0.90,平均为0.74。ER+PR+HER2-阳性率67.4%,在ER+PR+的情况下,单纯型IMPC中HER2-46.1%,HER2+23.1%,混合型IMPC中HER2-75.7%,HER2+9.1%。乳腺X线摄影中肿块型IMPC HER2-72.7%,HER2+9.1%,非肿块型IMPC中HER2-53.8%,HER2+23.1%。IMPC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个数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类型、HER-2表达及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PC的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符合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IMPC以ER+PR+HER2-多见,混合型IMPC中ER+PR+HER2-较单纯型IMPC中多见,单纯型IMPC中ER+PR+HER2+较混合型IMPC中多见。乳腺X线摄影中肿块型ER+PR+HER2-较非肿块型多见,非肿块型ER+PR+HER2+较肿块型多见。超声检查与免疫组化无明显相关性。IMPC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个数较浸润性导管癌高,IMPC类型、HER2表达及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乳腺X线摄影 超声检查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