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乳液-水热法合成单分散钐掺杂氧化铈纳米晶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叶佳梅 陈磊 +2 位作者 王富星 刘俊亮 张明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1年第1期141-143,共3页
萤石结构的稀土掺杂氧化铈材料具有较好的中低温离子电导率,因而广泛应用于诸如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以及气体探测器等方面。采用反相微乳液-水热法,辅以光辐照成功合成了粒径为(79.2±6.6)m的单分散性菱形钐掺杂氧化铈纳米晶,并... 萤石结构的稀土掺杂氧化铈材料具有较好的中低温离子电导率,因而广泛应用于诸如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以及气体探测器等方面。采用反相微乳液-水热法,辅以光辐照成功合成了粒径为(79.2±6.6)m的单分散性菱形钐掺杂氧化铈纳米晶,并研究了水热处理条件对所得产物粉体颗粒形貌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处理温度从80℃升至180℃,所得粉体的晶粒尺寸呈现减小趋势;颗粒形貌由单一规则的菱形转变为树枝状或带状的晶粒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掺杂氧化铈 纳米晶 反相微乳液-水热法 光辐照
下载PDF
微乳液-水热法合成超细球形硅酸锆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小红 汪其堃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0,共4页
硅酸锆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但是,硅酸锆粉体的大晶粒尺寸和高烧结温度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合成超细球形硅酸锆粉体,研究了超细球形硅酸锆合成机理和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水热法获... 硅酸锆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但是,硅酸锆粉体的大晶粒尺寸和高烧结温度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合成超细球形硅酸锆粉体,研究了超细球形硅酸锆合成机理和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水热法获得硅酸锆前驱体。在前驱体中加入1 wt%的氟化锂(LiF),经900℃煅烧0.5 h能够合成晶粒尺寸为50 nm,平均粒径约为300 nm的超细球形硅酸锆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锆 超细 球形 粉体 微乳液-水热法
下载PDF
微乳液-水热结合法制备光色可调的α-NaYF4:Yb,Er,Tm纳米材料 被引量:1
3
作者 龙丹丹 张清侠 +7 位作者 王煜 张帆 王燕飞 周新 齐小花 张恒 闫景辉 邹明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55-2059,共5页
采用微乳液-水热结合法制备了NaYF4:Yb3+,Er3+,Tm3+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产物的X射线衍射峰与标准卡片PDF#77-2042完全一致,属于立方相NaYF4;SEM图片显示所制... 采用微乳液-水热结合法制备了NaYF4:Yb3+,Er3+,Tm3+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产物的X射线衍射峰与标准卡片PDF#77-2042完全一致,属于立方相NaYF4;SEM图片显示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形貌和粒径都比较均一,为120nm左右的棉花状小球,由纳米微粒聚集而成;在980nm光的激发下,纳米粒子能够同时发出蓝光(438和486nm)、绿光(523和539nm)和红光(650nm);通过调节Tm3+:Er3+的比例(0,0.5,0.8,1,2,3,5,7),由色度坐标图(CIE)可以看出当Tm3+和Er3+的比例从0增加到2时,样品的整体发光光色是向绿光方向移动;当Tm3+和Er3+的比例为1:1时,得到伪白光;Tm3+和Er3+的比例从2到7时,样品整体的发光向红光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水热法 四氟钇钠 纳米晶体 上转换荧光 光色调节
下载PDF
Bi^(3+)掺杂对CaMoO_4:Eu^(3+)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清侠 龙丹丹 +4 位作者 张帆 齐小花 张恒 闫景辉 邹明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58-1762,共5页
通过微乳液-水热法制备了CaMoO4∶Eu3+和CaMoO4∶Eu3+,Bi 3+两种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其结构、颗粒形貌及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所制样品为白钨矿结构,属于四方晶系。SEM显示所制纳米粒子是四方片状结构,颗粒大小为1.5~2.5μ... 通过微乳液-水热法制备了CaMoO4∶Eu3+和CaMoO4∶Eu3+,Bi 3+两种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其结构、颗粒形貌及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所制样品为白钨矿结构,属于四方晶系。SEM显示所制纳米粒子是四方片状结构,颗粒大小为1.5~2.5μm。光致发光(PL)光谱显示,Eu3+摩尔浓度为5%时616nm发射峰最强,对应于Eu3+的5 D0→7 F2电子偶极跃迁;随CaMoO4∶xEu3+荧光粉中Eu3+掺杂浓度变化,导致色度坐标(CIE)值由橙黄色(0.514,0.537)变化到白色(0.339,0.333);在CaMoO4∶5%Eu3+,yBi 3+红色荧光粉中,由于Bi 3+对Eu3+的敏化作用,使其发光强度增强,当Bi 3+浓度为3%时,发光强度最高;随着Bi 3+掺杂浓度的增加,CaMoO4∶5%Eu3+,yBi 3+荧光粉由橙黄色(0.497,0.347)调节到红色(0.585,0.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光色可调 微乳液-水热法 发光二极管 敏化作用
下载PDF
NaLa(MoO4)2∶Eu^3+/Tb^3+/Tm^3+材料的合成、发光及能量传递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晶 闫景辉 +6 位作者 韩钰婷 乔树亮 杨波 李莉 刘彩虹 姚爽 邹明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12-2717,共6页
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合成一系列NaLa(MoO4)2∶Eu3+/Tb3+/Tm3+单/共掺的荧光粉(NLM)。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和发光性质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晶系单... 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合成一系列NaLa(MoO4)2∶Eu3+/Tb3+/Tm3+单/共掺的荧光粉(NLM)。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和发光性质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晶系单晶,Eu3+,Tb3+,Tm3+均以取代的方式进入La3+的格位;样品的形貌为四方片状结构,颗粒尺寸1~1.5μm;当Eu3+掺杂浓度为是9%时,NLM∶9%Eu3+荧光粉在616nm发射峰是最强的,此时在NLM基质中Eu3+之间的临界传递距离(Rc)约为15.20。在NLM∶9%Eu3+的发射光谱中,591nm处的发射峰为Eu3+的5 D0→7 F1的磁偶极跃迁;616nm处的发射峰为Eu3+的5 D0→7 F2的电偶极跃迁,电偶极跃迁发射强度约是磁偶极跃迁强度的10倍,表明Eu3+位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采用固定Eu3+(Tb3+)的浓度,改变Tb3+(Eu3+)浓度的方法,研究了Eu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通过调节Eu3+,Tb3+和Tm3+的掺杂浓度,实现在单一基质条件下可见光区域的光色调节,在360nm激发下NLM∶x%Eu3+,y%Tb3+,z%Tm3+荧光粉的发光由蓝光(0.205,0.135)调到伪白光(0.305,0.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二极管 荧光粉 微乳液-水热法
下载PDF
Gd^(3+)掺杂对NaY(MoO_4)_2∶Eu^(3+)荧光粉发光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伟 李西林 +4 位作者 刘娟 韩厦 闫景辉 康振辉 连洪洲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565-1569,共5页
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制备了NaY(MoO4)2∶Eu3+和Na(Y,Gd)(MoO4)2∶Eu3+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所制样品的X射线衍射峰与标准卡片PDF#82-2369基本吻合.SEM图谱显示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直径为... 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制备了NaY(MoO4)2∶Eu3+和Na(Y,Gd)(MoO4)2∶Eu3+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所制样品的X射线衍射峰与标准卡片PDF#82-2369基本吻合.SEM图谱显示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直径为0.5~0.8μm.激发-发射光谱显示,在Eu掺杂浓度为4%时NaY(MoO4)2∶Eu3+发光强度最高;当物质的量比Y∶Gd=0.5∶0.5时,Na(Y,Gd)(MoO4)2∶4%Eu3+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并且在276,395和465 nm波长光激发下Na(Y0.48,Gd0.48)(MoO4)2∶4%Eu3+分别发出淡粉、黄色和橙红色光,可用于白光LED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水热法 钼酸盐 白光二极管 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