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大洪山地区打鼓石群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忠英 赵银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4-89,共6页
湖北北部大洪山地区打鼓石群是一套浅变质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太阳寺组、韩家洼组、罗汉岭组、陈家冲组、李家咀组和珰铺岭组。本文首次报道打鼓石群的微体植物化石,包括疑源类Leiosphaeridia spp.和Leiofusa sp.,分类位置不明的Clonophyc... 湖北北部大洪山地区打鼓石群是一套浅变质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太阳寺组、韩家洼组、罗汉岭组、陈家冲组、李家咀组和珰铺岭组。本文首次报道打鼓石群的微体植物化石,包括疑源类Leiosphaeridia spp.和Leiofusa sp.,分类位置不明的Clonophycus biattina D.z.Oehler,及一些炭质膜化石。这些化石保存在李家咀组中部黄绿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的岩石薄片中,沿层面分布,均已遭压扁。就已发现的微体植物化石来说,李家咀组的时代可能属于中、晚元古代。大洪山地区李家咀组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打鼓石群这类生物化石的空白,而且指明在前寒武纪浅变质地层的碎屑岩中有可能找到微体植物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鼓石群 微体植物化石 地层化石
下载PDF
冀西北长城纪宣龙式铁矿层中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杜汝霖 李凤臣 +4 位作者 李培菊 梁新 刘敏 胡华滨 刘志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4-189,T001,共7页
本文研究的是笔者等在冀西北长城系串岭沟组宣龙式铁矿层中发现的微体植物化石,这些化石都保存在铁质叠层石(肾状赤铁矿)和铁质核形石(鲕状赤铁矿)的基本层中。微化石以丝状体为主,部分为球状体。归属于原核生物蓝藻门颤藻科的两个属和... 本文研究的是笔者等在冀西北长城系串岭沟组宣龙式铁矿层中发现的微体植物化石,这些化石都保存在铁质叠层石(肾状赤铁矿)和铁质核形石(鲕状赤铁矿)的基本层中。微化石以丝状体为主,部分为球状体。归属于原核生物蓝藻门颤藻科的两个属和色球藻科的一个属。化石层同位素年龄约在1800—1757Ma。这些化石与北美冈弗林特组微化石比较,既有些相似,又有些区别。该化石的发现为研究铁矿的成因,指示沉积环境及层位对比都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矿层 微体植物化石
下载PDF
印度Mahanadi盆地井下二叠纪下冈瓦纳岩层的微体植物化石组合(英文)
3
作者 Shampa CHAKRABORTY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21,共9页
Mahanadi河盆地的冈瓦纳型诸盆地位于印度的近中心地区,呈北西-东南走向分布。Mahanadi主要盆地内的几个重要煤田为Korda煤田,Mand-Raigarh煤田和Ib河煤田。Korda煤田的冈瓦纳系沉积向南东向延伸,经Mand-Raigarh煤田延续至Ib河煤田。Ko... Mahanadi河盆地的冈瓦纳型诸盆地位于印度的近中心地区,呈北西-东南走向分布。Mahanadi主要盆地内的几个重要煤田为Korda煤田,Mand-Raigarh煤田和Ib河煤田。Korda煤田的冈瓦纳系沉积向南东向延伸,经Mand-Raigarh煤田延续至Ib河煤田。Korda和Ib河两个煤田储量巨大,且长期来有小构造活动;而Mand-Raigarh煤田至今很少受到重视,勘探开发晚得多。 文中首次对Mand-Raigarh煤田5个钻孔样品作了孢粉研究,以初现面、相对丰度等为特征,划分出7个孢粉组合带,时代从三叠纪最早期(Talchir组)至二叠纪末期(Raniganj组)。填补了东西两个煤田之间的生物地展研究空白。7个孢粉组合带为: i)Parasaccites-Plicatipollenites assemblage zone(相当于Talchir组), ii)Sulcatisporites-Brevitriletes assemblage zone(相当于下Barakar组), iii)Sulcatisporites-Rhizomaspora assemblage zone(少量Densipollenites存在说明其相当于上Barakar组), iv)Densipollenites-Striatopodocarpites assemblage zone(相当于Barren Measures组), v)Striatopodocarpites-Densipollenites assemblage zone(相当于下Raniganj组), vi)Striatopodocarpites-Densipollenites-Sulcatisporites assemblage zone(相当于上Raniganj组) v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hanadi河盆地 二叠纪 冈瓦纳岩层 微体植物化石 孢粉组合
下载PDF
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的微体植物化石群 被引量:20
4
作者 尹磊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9-307,共9页
前寒武纪一寒武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形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 前寒武纪一寒武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形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已知微体植物化石记录的回顾和论定,总结概括了下寒武统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寒武系最底部硅质磷块岩中的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和较高层位页岩的Skiagia-Annulum-Archaeodiscina组合。它们分别与Anabarites-Circotheca-Protohertzina小壳动物化石带和Parabadiella及Eoredlichia三叶虫带相对应。与东欧地台疑源类生物地层相对照,扬子地台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的纵向分布大体和东欧地台Asteridiumtornatum-Comasphaeridiumvelvetum组合带相一致,而以上两地台的化石组合产出层位可能都略高于纽芬兰东部剖面,依据Phycodespedum所厘定的寒武系底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前寒武纪 寒武纪 界线 微体植物化石
原文传递
西伯利亚西部侏罗纪植物微体化石的热变质作用(英文)
5
作者 Lidiya V.ROVNINA Tatiana N.SAVIKINA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研究了西伯利亚西部几个地点钻孔侏罗纪岩芯样中的植物微体化石。在有关组合中,Lycopodium sp.,Coniopteris spp.和Gleicheniidites sp.的孢子少,Klukiasporites sp.极少;代表性花粉有Pinus exilioides,P.disulgatus,Sciadopites sp.和C... 研究了西伯利亚西部几个地点钻孔侏罗纪岩芯样中的植物微体化石。在有关组合中,Lycopodium sp.,Coniopteris spp.和Gleicheniidites sp.的孢子少,Klukiasporites sp.极少;代表性花粉有Pinus exilioides,P.disulgatus,Sciadopites sp.和Classopollis;微体浮游植物占优势,例如Crassisphaera sp.,Tasmanites sp.,Pterospermopsis eurypteris,P.harti和Cymatiosphaera sp.颇丰富,有时出现Pareodinia sp.用Trichodinium sp.。虽然各个组合中孢子、花粉、微体浮游植物在含量上有变化,但总的组成在西伯利亚西部不同地区尚稳定。此等微化石的颜色或有变化,它们(特别是微体浮游植物)可用来检测沉积有机质受热变质的成熟度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粉 热变质指数 诛罗纪 西伯利亚 植物化石
下载PDF
西藏阿里曲踏墓地及加嘎子墓地可见残留物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任萌 杨益民 +3 位作者 仝涛 李林辉 赤列次仁 吴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西藏阿里地区汉晋时期的曲踏墓地出土的苇草编织器中,多发现疑似"秸秆"的植物碎屑;同时期的加嘎子墓地也出土了一块保存较好的炭化食物遗存。本文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综合测试。分析表明,曲踏墓地的植物碎屑样品为大麦... 西藏阿里地区汉晋时期的曲踏墓地出土的苇草编织器中,多发现疑似"秸秆"的植物碎屑;同时期的加嘎子墓地也出土了一块保存较好的炭化食物遗存。本文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综合测试。分析表明,曲踏墓地的植物碎屑样品为大麦的秸秆、糠麸等,且青稞的可能性较大;加嘎子墓地的食物遗存是由稻米和麦类作物(主要来自青稞)碾磨成粉后制作而成,并夹杂了大麦、小麦、水稻、小米等种子。可见当时阿里地区的先民有着多元化的食物来源。上述结果为认识前吐蕃时期西藏阿里地区的社会生活及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阿里地区 秸秆 食物遗存 植物化石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