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友谊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谢笑春 雷雳 《心理研究》 2016年第5期76-83,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考察社会支持及友谊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整群取样的方式选择53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微信使用强度对积极应对的直接作用不显著;间接作用上,微信使用强度可...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考察社会支持及友谊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整群取样的方式选择53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微信使用强度对积极应对的直接作用不显著;间接作用上,微信使用强度可以仅通过社会支持或依次通过社会支持和友谊满意度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微信使用强度、社会支持和友谊满意度的相关均不显著。本研究最后认为微信使用强度对积极应对有促进作用,对消极应对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强度 社会支持 友谊满意度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下载PDF
微信使用强度与大学生自尊之间的关系:上行社会比较和好友亲密度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孔莲 崔馨月 田录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583,共8页
为探讨微信使用强度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采用微信使用强度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问卷、好友亲密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330名大学生的微信经历和自尊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微信使用强度与自尊显著负相关,且上行社会比较在其中起显著... 为探讨微信使用强度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采用微信使用强度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问卷、好友亲密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330名大学生的微信经历和自尊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微信使用强度与自尊显著负相关,且上行社会比较在其中起显著中介作用;(2)好友亲密度在上行社会比较与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在好友亲密度较低的情况下,上行社会比较与自尊显著负相关;在好友亲密度较高时,上行社会比较与自尊相关不显著。结果提示,微信使用程度越强,上行社会比较越多,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越低,但是网上亲密的好友关系可以缓解这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强度 自尊 上行社会比较 好友亲密度
下载PDF
微信使用强度与网络购物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维姿 吕晴 +1 位作者 佘瑞琴 韩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2,共5页
目的:探讨微信使用强度与网络购物成瘾的关系,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微信使用强度量表、网络购物成瘾量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对7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微信使用强... 目的:探讨微信使用强度与网络购物成瘾的关系,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微信使用强度量表、网络购物成瘾量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对7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微信使用强度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购物成瘾;(2)上行社会比较在微信使用强度与网络购物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反刍思维调节了上行社会比较与网络购物成瘾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当反刍思维水平相对较低时,上行社会比较对网络购物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微信使用强度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影响网络购物成瘾,并且这一关系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强度 网络购物成瘾 上行社会比较 反刍思维
原文传递
微信使用中的孤独感研究--基于多重中介比较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杨逐原 郝春梅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2年第5期37-51,共15页
社交媒体对社会关系的中介化现象已逐渐引起人们对“社交孤独”的审视。“社交孤独”假说认为,人们投入在社交上的时间此消彼长,真实的人际关系一般只存在于线下交流之中,中介化的线上交流在人际交往和情感联系上的价值要弱于面对面的... 社交媒体对社会关系的中介化现象已逐渐引起人们对“社交孤独”的审视。“社交孤独”假说认为,人们投入在社交上的时间此消彼长,真实的人际关系一般只存在于线下交流之中,中介化的线上交流在人际交往和情感联系上的价值要弱于面对面的具身互动,因而当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反而会引发或加剧孤独感。需要指出的是,“社交孤独”假说主要是建立在以Facebook等为代表的弱连接媒体之上的,线上社交仅仅被视为陌生人社交。因此,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讨论“社交孤独”这个命题,首先要区分不同社交媒体的性质。事实上,社交媒体的主要用途在于复制已经存在的线下关系,如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主要以熟人社交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使用社交媒体并非是被动获取信息,更会通过主动的自我披露来强化关系、维持联系。此外,社交线索的滤除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更容易促使人们开展风险性更高的情感交往,这能够帮助人们获取在线社会支持以抵御孤独感。然而,社交媒体也会引发社会比较,并由此加剧人们的孤独感。社交媒体通过建构“分享”这一意识来激发人们的内容分享行为,但这种分享行为通常呈现为一种刻意为之的“表演”。人们通过分享那些经过美化的生活片段来塑造自身在他人眼中的理想形象,从而加剧了社交媒体中的向上社会比较,即个体将自己与处境更好的人进行比较,以此定义自身的处境和地位,这可能导致个人产生不如他人的焦虑情绪或社会孤立感。那么,社交媒体的整体使用效果如何?微信这一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其提供的情感支持能否抵消社会比较带来的孤独感?经研究得知,孤独感的核心特征在于情感性孤独,并不是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便不会感到孤独,人们仅与少量的重要他人保持频繁、深入的联系便能获取足够的情感支持。以往的研究表明,相比工具支持和信息支持来说,情感支持更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由于微信社交以熟人社交为主,线上社交与线下交往存在着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研究微信使用对情感支持的影响时,需要测量来自社交媒体的情感支持。研究根据社会支持理论,构建了“微信使用强度—定向交流—情感支持—孤独感”这一阻碍孤独感产生的中介路径,同时综合考虑了社会比较对孤独感的消极影响,构建了包含“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的反向权衡模型,比较了“促进”因素与“阻碍”因素作用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微信使用强度的增加,社会比较带来的孤独感可以被主动的定向交流及其带来的情感支持所抵消,因此整体上的“社交孤独”并不存在。这也告诉我们,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交媒体开展高质量的社会交往活动,这更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也有利于摆脱自我异化的“社交孤独”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强度 社会支持理论 情感支持 社会比较 孤独感
下载PDF
社交网络用户人格特质对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基于微信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韩金 张生太 白少一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信中个人用户的大五人格特质与其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微信使用强度在大五人格特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外向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人格特质对桥...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信中个人用户的大五人格特质与其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微信使用强度在大五人格特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外向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人格特质对桥接型社会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经验开放性与宜人性人格特质对结合型社会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2)微信使用强度在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质与桥接型社会资本之间,以及宜人性人格特质与结合型社会资本之间均起到中介作用,其中,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质正向影响微信使用强度,微信使用强度对桥接型和结合型社会资本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没有发现尽责性、神经质两类人格特质与微信使用强度以及社会资本之间的显著关系。本研究对于用户在把握自身人格特质的基础上通过移动社交网络构建社会资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大五人格 社交网络 微信使用强度
原文传递
微信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线上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马尧 袁小龙 +1 位作者 郭晓红 余明蔚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9-42,共4页
为探讨微信使用强度、线上社会资本和孤独感的关系。选取124名大学生(男68人,女56人),采用社会化媒体使用强度量表、社会资本量表和孤独感量表进行测量,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线上社会资本在微信和孤独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微... 为探讨微信使用强度、线上社会资本和孤独感的关系。选取124名大学生(男68人,女56人),采用社会化媒体使用强度量表、社会资本量表和孤独感量表进行测量,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线上社会资本在微信和孤独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微信使用强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与线上社会资本呈正相关、线上桥接社会资本与孤独感呈负相关。微信使用强度对孤独感的直接效应为-0.17,微信使用强度通过线上桥接资本对孤独感作用的间接效应显著,CI区间为[-0.33^-0.06],中介效应0.47。因此,微信使用强度越大则个体孤独感水平越低;线上桥接资本在微信使用强度与孤独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强度 线上社会资本 孤独感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