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入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栗洪师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目的:利用初始植入扭矩法和间断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法检测不同外科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3名老年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备洞组,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在... 目的:利用初始植入扭矩法和间断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法检测不同外科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3名老年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备洞组,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在种植术后即刻记录87枚种植体旋入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术后1、2、4、6、8、12W分别记录各组ISQ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分别进行组间、组内比较扭力值和ISQ值统计学差异。结果:在种植术后记录级差备洞组旋入扭矩平均值为:33.28±3.95 N·CM,明显高于常规备洞组扭矩值(P<0.05);术后即刻测量ISQ平均值,和常规备洞组比较,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ISQ值增加明显,术后呈现下降趋势,至4W时下降至最低值,自术后4W到12W时三组ISQ值上升均比较明显,至术后12W时三组ISQ平均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级差备洞和骨挤压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在老年人Ⅲ类骨上微创非翻瓣植入人工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微创人工种植牙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 扭矩值 种植体稳定系数(ISQ)
下载PDF
CBCT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栗洪师 王雅迪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2月一11月间26例老年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同期微创种植牙骨质疏松患者,应用CBCT影像...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2月一11月间26例老年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同期微创种植牙骨质疏松患者,应用CBCT影像诊断系统对上、下颌骨进行标准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建,同时进行曲面体视图,获得准确数据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牙列缺损患者术前设计、术中引导、术后回访。结果:CBCT辅助上颌窦底内提升后同期植入37枚种植体,术后未发生上颌窦炎、窦底粘膜穿孔等并发症;有2例患者种植术后1 d出现术区面部软组织肿痛,鼻腔间断性出血,考虑有局部上颌窦粘膜破裂,局部使用抗生素术后5d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后6个月二期修复前CBCT检查种植体骨结合良好,二期修复负载后6个月随访观察种植体骨边缘吸收稳定,无种植体失败。结论:CBCT可以辅助医生顺利完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手术,为老年口腔微创种植术前制定设计方法,术后检查随访提供辅助分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底提升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 微创人工种植牙
下载PDF
探讨不同植入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徐泓 刘丽华 于淼 《智慧健康》 2017年第1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70例进行研究,分为常规备洞组、级差备洞组、骨挤压组三组,记录并对比各组的扭矩值以及术后各...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70例进行研究,分为常规备洞组、级差备洞组、骨挤压组三组,记录并对比各组的扭矩值以及术后各时间段的ISQ值。结果相比于常规备洞组,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在扭矩和ISQ值方面均与之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 W测量ISQ值,三组的ISQ值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级差备洞和骨挤压技术应用于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维护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人工种植牙 种植初期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