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现状和展望
1
作者 Akzhol Amanbek 裘佳培 赵强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29-132,147,共5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及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经典的CABG需要胸骨正中切开、体外循环和心脏冷停搏,手术创伤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微创CABG(如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机器人辅助、杂交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及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经典的CABG需要胸骨正中切开、体外循环和心脏冷停搏,手术创伤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微创CABG(如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机器人辅助、杂交等)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显著疗效。该文介绍微创CABG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切口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伍光 马小龙 +1 位作者 柳佳吉 郎利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EVH)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ABG)患者中对下肢手术切口及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我院及北京安贞医院单医疗组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82例,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组(E... 目的 探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EVH)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ABG)患者中对下肢手术切口及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我院及北京安贞医院单医疗组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82例,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组(EVH)36例,开放采集大隐静脉组(OVH)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方面的差异;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EVH组下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较少,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两个维度方面的改善率均优于OVH组(所有P<0.05)。结论 对于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可减少下肢切口相关并发症,并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大隐静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SF-36生活质量量表
下载PDF
13例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平 尤斌 +3 位作者 高峰 徐屹 许李力 刘硕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初步总结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体会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1日至2011年11月22日,单组完成MIDCAB 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4±13.6)岁,范围34~77岁;平均体质量(68.1±8.3)kg... 目的:初步总结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体会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1日至2011年11月22日,单组完成MIDCAB 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4±13.6)岁,范围34~77岁;平均体质量(68.1±8.3)kg;心胸比0.49±0.04;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瓣置换术(MVR),机械瓣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12例。结果:本组病例围术期及出院后死亡为零;平均手术时间为(4.0±1.0)h,3~5.5 h;气管插管时间平均(12.1±4.8)h,3.5~19 h;ICU时间平均(15.7±3.5)h,7~20 h;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平均(378.5±187.8)mL,未输血患者:13例(100%);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7±2.0)d,5~10 d;切口长度平均(7.5±1.4)cm,6~10.0 cm;出院时心功能1级3例、2级10例。结论: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期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和输血少,无胸骨感染、并发症和病死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心病 心脏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递增法肺复张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钱敏 傅元豪 +1 位作者 凌云鹏 徐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肺复张(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ARM)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肺复张(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ARM)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择期MIDCABG 20例,术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分别实施PEEP递增法ARM,观察ARM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合水平的变化。结果TLV时,ARM 10 min后患者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ARM前明显升高(t=15.983,P=0.000;t=15.983,P=0.00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t=14.606,P=0.000),肺动态顺应性及静态顺应性显著增加(t=8.452,P=0.000;t=3.612,P=0.002),肺驱动压显著下降(t=4.055,P=0.001)。TLV时,ARM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F=71.011,P=0.000),并持续到ARM结束后5 min(P=0.004);心脏指数显著下降(P=0.001),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显著增加(P<0.05),ARM结束后均逐渐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OLV时,ARM 10 min后患者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ARM前明显升高(t=11.535,P=0.000;t=11.535,P=0.00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t=6.216,P=0.000),肺动态顺应性及静态顺应性显著增加(t=10.697,P=0.000;t=6.447,P=0.000),肺驱动压显著下降(t=8.556,P=0.000)。OLV时,ARM可引起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F=75.692,P=0.000),并持续到ARM结束后5 min(P=0.000);ARM过程中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显著增加(P<0.05),但ARM结束后5 min内均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OLV时ARM对心脏指数无明显影响(F=2.817,P=0.069)。结论MIDCAB术中间断行PEEP递增法ARM可提高患者氧合水平,改善组织缺氧,增加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对肺复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 肺保护通气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下载PDF
应用Port-Access系统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松 萧明第 +2 位作者 刘沙 M.Rinaldi M.Vigan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97-298,共2页
目的 介绍应用Port-Access系统进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 方法 采用左胸小切口 (6~ 7)cm ,经股静脉插静脉管 ,经升主动脉或股动脉插动脉管 ,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的方法 ,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结果 本组 2 1例无手... 目的 介绍应用Port-Access系统进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 方法 采用左胸小切口 (6~ 7)cm ,经股静脉插静脉管 ,经升主动脉或股动脉插动脉管 ,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的方法 ,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结果 本组 2 1例无手术死亡 ,无重大并发症。 结论 应用Port-Access系统进行微创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可以避免胸骨切开 ,减轻疼痛 ,利于患者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Access系统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3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禁非 黄方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66-367,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MIDCABG)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3月~2003年9月,我院在全麻、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了33例单支MIDCABG。14例采用左前外侧小切口,1... 目的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MIDCABG)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3月~2003年9月,我院在全麻、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了33例单支MIDCABG。14例采用左前外侧小切口,19例采用胸骨下段正中切口。31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1例使用大隐静脉行主动脉根部至前降支旁路移植,1例行胃网膜右动脉至后降支旁路移植。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出血量(163±120)ml,术后引流量(193±169)ml,术后拔管时间(64±55)h,ICU时间(178±44)h。随访(147±74)月,无死亡。结论MIDCABG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旭冬 薛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近几年来,随着造影技术、血管吻合装置、稳定器、心肺转流等技术的进步,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了相当的发展。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包括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 近几年来,随着造影技术、血管吻合装置、稳定器、心肺转流等技术的进步,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了相当的发展。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包括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完全内镜下机器人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以及“杂交”技术(Hybrid,PTCA+MIDCAB)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管吻合装置 非体外循环 机器人辅助 造影技术 心肺转流 稳定器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前降支心肌桥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奇容 王宜青 陈德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左前降支心肌桥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前降支中段心肌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治疗 反复发作 冠状动脉正常 大汗淋漓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东进 王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41-41,共1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采用机器人辅助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03至2018-03期间均有心绞痛病史患者15例,男11例,平均年龄(74±12)岁;其中合并心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10例,食管癌1例,心肌桥1例。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临床经验 左乳内动脉 机器人辅助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勇 张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66-168,共3页
介绍非体外循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进展,对其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非体外循环 疗效评估 适应证 手术方法 历史与现状 综述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鑫 刘培生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10期27-33,共7页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20世纪90年代 ARTERY 外科学发展 微创外科 手术切口 冠心病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8例临床报告
12
作者 许锁春 郑学琪 +3 位作者 耿希刚 李兆志 刘建林 李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即微创条件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限于心前部位 1~ 2个分支的病人施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通过左前胸小切口行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 4例 ;通过...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即微创条件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限于心前部位 1~ 2个分支的病人施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通过左前胸小切口行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 4例 ;通过胸骨正中切口施行该手术 ,同时应用自体大隐静脉与右冠状动脉架桥 4例。结果 术中没有一例变更手术程序 ,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 ,亦无一例需输血治疗。随访 2~ 6 0个月 ,8例病人均存活 ,且未再有心绞痛发作。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在治疗某些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非体外循环 临床报告 MICABG 手术疗效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13
作者 徐洪 朱鹏雄 +3 位作者 周衍再 裘佳培 刘俊 赵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6-661,共6页
目的·总结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0年经验及随访结果,评估其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2月-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目的·总结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0年经验及随访结果,评估其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2月-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MIDCAB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达到完全再血管化(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以及是否行冠状动脉杂交术(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分为3组,分别为不完全再血管化(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最佳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组、MIDCAB(CR)组及HCR(CR)组。通过Kaplan-Meier曲线(K-M曲线)分析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免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生存情况。结果·共有425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9.9个月(18.2~81.1个月)。HCR(CR)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其余2组(均P=0.000),IR+OMT组的围术期死亡率(P=0.000)、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P=0.000)、围术期MACCE发生率(P=0.000)、术后48 h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P=0.011)、远期死亡率(P=0.000)、远期心肌梗死发生率(P=0.002)及远期MACCE发生率(P=0.005)均显著高于完成CR的2组患者。K-M曲线估算的总体10年生存率及10年免于MACCE的生存率分别为80.9%(95%CI 73.1%~88.7%)及70.5%(95%CI 62.1%~78.9%),IR+OMT组的远期生存率(P=0.000)及远期免于MACCE的生存率(P=0.001)显著低于完成CR的2组患者。结论·MIDCAB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有着良好的远期疗效,行MIDCAB的患者应尽可能完成CR,IR会造成患者远期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杂交术 完全再血管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例
14
作者 秦巍 陈丽 王芝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脏舒张功能 彩色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前区疼痛 心功能分级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消融治疗房颤
15
作者 陈文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0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实施双极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房颤)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房颤患者均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消融治疗,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其相关操作,记录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实施双极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房颤)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房颤患者均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消融治疗,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其相关操作,记录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房颤患者均顺利完成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消融治疗,临床总有效率100.00%,其中3例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7.50%,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对房颤患者给予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双极消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双极消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苏豫 张鹏 +1 位作者 杨洁 王志农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337-340,共4页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创伤大,近年来微创CABG发展较快,该文介绍了微创直视下CABG、胸腔镜下CABG、机器人辅助下CABG以及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进展,并对微创CABG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胸腔镜 机器人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端 罗俊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125-127,共3页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指:使用胸腔镜获得内乳动脉在心脏不停跳的条件下直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该术式创伤小,不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因此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代表了微创治疗冠心...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指:使用胸腔镜获得内乳动脉在心脏不停跳的条件下直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该术式创伤小,不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因此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代表了微创治疗冠心病的发展方向,近来在我国各级医院开展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28
18
作者 胡盛寿 吴清玉 +2 位作者 任杰 王巍 孙晓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单次和多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各1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中左前外切口11例,右前外切口1例,左胸骨旁切口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单支移植11例,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单支移植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移植合并大隐静脉与对角支及钝缘支搭蛇形桥1例。1例同时行心肌激光打孔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2±5.9小时。其中10例(76.9%)患者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50±0.95万元。4例患者平均随诊6.5±3.3个月,心绞痛消失,2例患者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冠状动脉旁路通畅。结论:微创CABG安全可靠,创伤小,早期结果满意。与体外循环下的CABG相比可以减少输血,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冠状动脉旁路 移植 CABG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附7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14
19
作者 胡盛寿 郑哲 孟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  方法 :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例 ,5例患者为单支左前降支病变 ,2例为双支病变。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视下游离内乳动脉 ,经 4~ 6 cm的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  方法 :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例 ,5例患者为单支左前降支病变 ,2例为双支病变。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视下游离内乳动脉 ,经 4~ 6 cm的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直视下完成内乳动脉和左前降支的吻合 ,其中 2例双支病变的患者围术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处理另外血管的病变。  结果 :游离内乳动脉的平均时间为 5 5分 ,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死亡 ,1例二次开胸止血 ,余 6例胸液量均少于 2 0 ml,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均少于 5小时 ,其中 3例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 ,除上述 1例二次开胸止血外 ,其他均于术后 7~ 10天顺利恢复出院。  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微创 胸腔镜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松 萧明第 +2 位作者 刘沙 M.Rinaldi M.Viganò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 介绍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方法 应用 da Vinci机器人系统取左乳内动脉 ,然后经左胸第 2肋间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结果 本组 34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和心肌梗死 ;术后有 4例发生低心排... 目的 介绍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方法 应用 da Vinci机器人系统取左乳内动脉 ,然后经左胸第 2肋间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结果 本组 34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和心肌梗死 ;术后有 4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2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 结论 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