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开展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开展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该微创手术比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造成的创伤更小,既减少了术后疼痛,又降低了感染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开展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该微创手术比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造成的创伤更小,既减少了术后疼痛,又降低了感染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在心脏外科微创治疗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风险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大血管外科 微创手术 术后疼痛 医疗费用 外科微创治疗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合治疗冠心病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炯 谢定雄 +3 位作者 王延震 黄方炯 甘义荣 梁天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合的'杂交手术'方法治疗冠心病。方法采用先行PCI后行MIDCAB的手术方法,或先行MIDCAB后行PCI的手术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血运重建。结果... 目的临床观察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合的'杂交手术'方法治疗冠心病。方法采用先行PCI后行MIDCAB的手术方法,或先行MIDCAB后行PCI的手术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血运重建。结果共接受34根移植物,其中左乳内动脉29支,大隐静脉5支。共植入支架42个,平均每例心肌血管化2.3支。术后因低心排综合症使用主动脉内囊反搏3例,1例术后并发脑出血,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均恢复,全组无死亡。术中26例行桥血管流量测定,左侧乳内动脉桥血流量(45±15)mL/min,大隐静脉桥(58±16)mL/min。胸腔引流量(276±192)mL,6例接受输血。ICU时间为(3.9±0.6)d,术后住院8~16 d。术后随访29例,2.6±0.8年,无远期死亡和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冠状动脉CT检查16例、造影12例,发现支架内再狭窄2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适用于前降支严重狭窄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患者及单独采用外科手术或导管介入均无法取得满意效果的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杂交手术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李振水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MIDCAB 非体外循环 临床 疗效 应用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现状和展望
4
作者 Akzhol Amanbek 裘佳培 赵强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29-132,147,共5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及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经典的CABG需要胸骨正中切开、体外循环和心脏冷停搏,手术创伤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微创CABG(如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机器人辅助、杂交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及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经典的CABG需要胸骨正中切开、体外循环和心脏冷停搏,手术创伤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微创CABG(如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机器人辅助、杂交等)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显著疗效。该文介绍微创CABG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不横断胸骨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总结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虎 张义和 +3 位作者 单飞 任建立 马星星 蔡振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目的总结胸骨下段小切口且不横断胸骨,施行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施行胸骨下段小切口且不横断胸骨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共9例(含1例杂交手术)。男8例,女1例;年龄48~91岁... 目的总结胸骨下段小切口且不横断胸骨,施行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施行胸骨下段小切口且不横断胸骨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共9例(含1例杂交手术)。男8例,女1例;年龄48~91岁,平均(66.8±13.51)岁;均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其中2例合并冠状动脉心肌桥,均采用左乳内动脉旁路移植于前降支。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无并发症,术后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为1个月~3年,心绞痛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不横断胸骨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围术期合并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横断胸骨 不停跳
下载PDF
经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学习曲线
6
作者 张伟华 张俭 +5 位作者 孙晓柯 罗鸿 马宁 刘东海 张新 乔晨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使用内窥镜技术获取大隐静脉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初学组20例)、B组(熟悉组20例)、C组(进步组20例)、D组(成熟组23例),分析各组之间患者围术期及随访结果差异,明确学习曲线周期。【结果】该组患者年龄为(60.22±8.06)岁,体质量为(69.77±11.66)kg,其中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26例、亚急性脑梗14例。A组相对于后三组获取大隐静脉长度与时间比值明显较小(P<0.001),静脉主干损伤数量明显较多(P=0.006),并且随访1年时静脉桥通畅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之前技术操作培训是必要的,能有效规避初学者造成的血管损伤,实际获取的过程中大概需要亲自操作20例,并认真总结技术技巧就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相关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 微创 大隐静脉 学习曲线
下载PDF
胸骨下端正中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岚 王云靖 娄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28
8
作者 胡盛寿 吴清玉 +2 位作者 任杰 王巍 孙晓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单次和多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各1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中左前外切口11例,右前外切口1例,左胸骨旁切口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单支移植11例,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单支移植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移植合并大隐静脉与对角支及钝缘支搭蛇形桥1例。1例同时行心肌激光打孔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2±5.9小时。其中10例(76.9%)患者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50±0.95万元。4例患者平均随诊6.5±3.3个月,心绞痛消失,2例患者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冠状动脉旁路通畅。结论:微创CABG安全可靠,创伤小,早期结果满意。与体外循环下的CABG相比可以减少输血,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冠状动脉旁路 移植术 CABG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胸壁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曹彬 王东进 +3 位作者 陈保俊 贾朝相 王文公 徐林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A—MIDCAB)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8例患者均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测下沿左或右乳内动脉外侧切开壁层胸膜,游离乳内动脉。离断乳内动脉远端前使用小剂量肝素(1mg/kg),保持部...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A—MIDCAB)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8例患者均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测下沿左或右乳内动脉外侧切开壁层胸膜,游离乳内动脉。离断乳内动脉远端前使用小剂量肝素(1mg/kg),保持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CT)在250秒以上。经第四肋间的小切口直观下切开心包.显露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进行VA-MIDCAB。行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搭桥6例,其中4例两支冠脉病变者术前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右冠脉病变;行右乳内动脉至右冠状动脉搭桥2例。结果 游离乳内动脉的时间平均为60min(40~110min),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均少于5小时。无围术期心梗及手术死亡。患者均于术后7~10天出院。随访3~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视下游离乳内动脉(IMA)有良好的视野,可以完全游离IMA及离断所有分支,获取足够长度的血管,通过6cm左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VA—MIDCAB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可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壁小切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附7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盛寿 郑哲 孟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  方法 :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例 ,5例患者为单支左前降支病变 ,2例为双支病变。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视下游离内乳动脉 ,经 4~ 6 cm的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  方法 :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例 ,5例患者为单支左前降支病变 ,2例为双支病变。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视下游离内乳动脉 ,经 4~ 6 cm的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直视下完成内乳动脉和左前降支的吻合 ,其中 2例双支病变的患者围术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处理另外血管的病变。  结果 :游离内乳动脉的平均时间为 5 5分 ,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死亡 ,1例二次开胸止血 ,余 6例胸液量均少于 2 0 ml,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均少于 5小时 ,其中 3例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 ,除上述 1例二次开胸止血外 ,其他均于术后 7~ 10天顺利恢复出院。  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胸腔镜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术前胸部CT细化评估在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耀中 肖志斌 +2 位作者 张雅娉 郭建中 张永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CT三维重建细化评估在选择微创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ST-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0例手术患者。使用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CT三维重建细化评估在选择微创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ST-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0例手术患者。使用术前胸部CT进行胸骨、心脏及升主动脉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胸骨后近端吻合空间的数据,进行术前评估,将适合行MIST-OPCAB患者分为:A组(完成胸骨下段小切口组,90例)、B组(拟行但未完成胸骨下段小切口组,62例)和C组(常规切口组,48例)。分析各组患者胸骨后近端吻合空间的参数,包括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垂直距离等数据及围术期临床指标等。结果A组的术前心功能Ⅲ级占比明显少于其他两组(3.3%比8.1%比10.4%,P<0.05),陈旧性心梗病人占比少于其他两组(2.2%比21.0%比31.3%,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其他两组(66.1%比56.9%比62.9%,P<0.05),欧洲评分Ⅱ风险低于其他两组(5.3比7.2比7.9,P<0.05)。胸部CT三维重建参数显示,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C组(32.8 mm和26.6 mm,P<0.05)。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瓣口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C组(70.6 mm和58.2 mm,P<0.05)。A组术中的胸骨下段小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15.6 h比21.3 h比20.7 h)和住院时间(12.1 d比15.1 d比18.2 d)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胸部CT细化评估有助于指导术中选择MIST-OPCAB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下段小切口 胸部CT三维重建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递增法肺复张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钱敏 傅元豪 +1 位作者 凌云鹏 徐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肺复张(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ARM)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肺复张(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ARM)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择期MIDCABG 20例,术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分别实施PEEP递增法ARM,观察ARM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合水平的变化。结果TLV时,ARM 10 min后患者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ARM前明显升高(t=15.983,P=0.000;t=15.983,P=0.00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t=14.606,P=0.000),肺动态顺应性及静态顺应性显著增加(t=8.452,P=0.000;t=3.612,P=0.002),肺驱动压显著下降(t=4.055,P=0.001)。TLV时,ARM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F=71.011,P=0.000),并持续到ARM结束后5 min(P=0.004);心脏指数显著下降(P=0.001),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显著增加(P<0.05),ARM结束后均逐渐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OLV时,ARM 10 min后患者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ARM前明显升高(t=11.535,P=0.000;t=11.535,P=0.00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t=6.216,P=0.000),肺动态顺应性及静态顺应性显著增加(t=10.697,P=0.000;t=6.447,P=0.000),肺驱动压显著下降(t=8.556,P=0.000)。OLV时,ARM可引起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F=75.692,P=0.000),并持续到ARM结束后5 min(P=0.000);ARM过程中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显著增加(P<0.05),但ARM结束后5 min内均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OLV时ARM对心脏指数无明显影响(F=2.817,P=0.069)。结论MIDCAB术中间断行PEEP递增法ARM可提高患者氧合水平,改善组织缺氧,增加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对肺复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 肺保护通气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维国 孙寒松 +3 位作者 胡盛寿 许建屏 吕锋 朱晓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总结72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用于左前降支旁路移植,并切取大隐静脉,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冠状动脉旁路移... 目的总结72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用于左前降支旁路移植,并切取大隐静脉,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1.4%),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4.2%).手术时间195.6±50.6 min,吻合口数2.3±0.8个(1~4个);术后气管内插管时间0~364 h,中位数11 h;住ICU时间1~23 d,中位数3 d;术后住院时间10.9±5.4 d(6~36 d,中位数9 d);胸腔引流量8.5±5.9 ml/kg;47例患者需输血,输血量为1 091.3±636.2 ml;所有患者胸部切口长9~11 cm.术后随访时间36.2±17.6个月,随访率92.9%(66/71),无远期死亡,心绞痛完全免除率65.2%(43/66);明显改善占27.3%(18/66).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小,无须特殊器械;皮肤切口小,美观;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获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充分再血管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 微创
下载PDF
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德军 郑清 +2 位作者 郝兴海 李绯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ideo-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VACAB)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12年2~11月15例接受VACAB,采用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监护...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ideo-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VACAB)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12年2~11月15例接受VACAB,采用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监护仪监测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和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指标。胸腔镜辅助下获取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以及行血管吻合时,采取右侧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结果手术时间(247.4±44.1)min,其中游离IMA时间为(70.5±13.3)min,OLV时间为(185.2±29.5)min。术中回收自体浓缩红细胞(110.3±25.6)ml,术中出血量(238.7±50.1)ml,术中均未使用库血。T1时点(胸腔镜辅助下获取IMA时)和T2时点(关胸时)CI分别为(2.4±0.3)L.min-1.m-2和(2.9±0.6)L.min-1.m-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6.220,P=0.000);T1时点和T2时点SVV分别为(17.0±3.5)%和(12.3±2.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540,P=0.000)。3例在OLV刚开始时出现SpO2下降,经左肺持续吹入氧气2 L/min及右肺加用5 cm H2O呼气末正压通气等处理后SpO2升至97%以上。在ICU的带管时间为(6.9±3.5)h。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2±2.3)d,围术期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充分重视胸腔镜下手术时循环和呼吸管理的特殊性,维护好OLV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和氧供需平衡,以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麻醉
下载PDF
13例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平 尤斌 +3 位作者 高峰 徐屹 许李力 刘硕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初步总结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体会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1日至2011年11月22日,单组完成MIDCAB 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4±13.6)岁,范围34~77岁;平均体质量(68.1±8.3)kg... 目的:初步总结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体会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1日至2011年11月22日,单组完成MIDCAB 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4±13.6)岁,范围34~77岁;平均体质量(68.1±8.3)kg;心胸比0.49±0.04;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瓣置换术(MVR),机械瓣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12例。结果:本组病例围术期及出院后死亡为零;平均手术时间为(4.0±1.0)h,3~5.5 h;气管插管时间平均(12.1±4.8)h,3.5~19 h;ICU时间平均(15.7±3.5)h,7~20 h;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平均(378.5±187.8)mL,未输血患者:13例(100%);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7±2.0)d,5~10 d;切口长度平均(7.5±1.4)cm,6~10.0 cm;出院时心功能1级3例、2级10例。结论: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期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和输血少,无胸骨感染、并发症和病死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心脏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寒松 邵孟平 +1 位作者 吴清玉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介绍并探讨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技术和临床经验。    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游离左侧乳内动脉,用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同时游离大隐静脉,用... 目的:介绍并探讨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技术和临床经验。    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游离左侧乳内动脉,用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同时游离大隐静脉,用于冠状动脉其它分支旁路移植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旁路移植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全组22例患者采用该手术方法,其中5例为前降支单支病变,17例为多支病变。22例患者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平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2.40±1.04(1~4)支/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靶血管包括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和高位边缘支。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患者术后平均8.1±1.6天痊愈出院。    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较小,安全易行,对有手术适应证的多支病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下段较小切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斌 朱贵军 +1 位作者 王立新 张小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1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32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24例胸部切口感染患者行二期清创缝合或二次手术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随访1~96个月,无胸部切口相关并发症。结论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32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24例胸部切口感染患者行二期清创缝合或二次手术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随访1~96个月,无胸部切口相关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二期清创缝合或二次手术,可获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部切口 感染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志鹏 陈铁男 +2 位作者 刘志刚 闫英群 李明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107-108,共2页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最为常用的微创直视...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最为常用的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之一。2013年1-12月,至今,我院开展胸骨下段小切口CABG10例(含2例杂交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下段小切口 非体外循环 胸部正中切口 微创技术 外科实践 外科技术 杂交手术
下载PDF
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学习曲线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威 凌云鹏 陈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80例左胸前外侧小切口MIDCAB资料,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80例左胸前外侧小切口MIDCAB资料,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获取乳内动脉时间、吻合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将手术例数取对数作为自变量,以获取乳内动脉时间、总手术时间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得出学习曲线。结果各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80例均顺利完成MIDCAB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获取乳内动脉时间B、C、D组较A组显著缩短[(53.7±19.2)min、(50.2±17.7)min、(43.2±10.3)min vs.(77.0±30.0)min,P=0.001、0.000、0.000],B、C、D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手术时间B、C、D组较A组显著缩短[(128.7±21.7)min、(129.0±33.3)min、(112.2±14.5)min vs.(165.2±41.8)min,P均=0.000],B、C、D组无显著差异(P〉0.05)。学习曲线相关模型为:获取乳内动脉时间(min)=113.77-16.869×ln(手术例数),总手术时间(min)=220.281-25.276×ln(手术例数)。结论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取双乳内动脉行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5例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5
20
作者 谷禹 吴松 +1 位作者 凌云鹏 郭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4-576,共3页
经胸行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至前降支旁路移植的概念最早于1967年由Kolessov提出[1],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输血少、桥通畅性好等优点.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 arter... 经胸行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至前降支旁路移植的概念最早于1967年由Kolessov提出[1],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输血少、桥通畅性好等优点.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RIMA)较桡动脉有更好的远期生存率,且极少发生痉挛,成为仅次于LIMA的第二选择[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胸小切口 左乳内动脉 护理配合 internal artery 右乳内动脉 远期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