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3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清除血肿治疗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荣良群 时宏娟 +1 位作者 魏秀娥 沈霞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血肿治疗前后脑水肿的变化情况.方法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微创组(出血后3 h).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苏木精-伊红...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血肿治疗前后脑水肿的变化情况.方法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微创组(出血后3 h).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水肿细胞形态.每组每时相点(12 h,24 h,48h,72 h,7d)各6只大鼠.结果脑出血组和微创组脑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在12 h,24h,48h比较P<0.05.7 d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与脑出血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脑出血后24~48h水肿达高峰;脑出血后早期(<3 h)予以微创清除血肿术后水肿有明显减轻(P<0.05),为临床脑出血微侵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清除血肿 脑水肿
下载PDF
微创清除血肿和重组水蛭素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秀娥 荣良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血肿和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大鼠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微创组、水蛭素组、微创+水蛭素组,治疗时间点统一为出血后3h,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血肿和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大鼠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微创组、水蛭素组、微创+水蛭素组,治疗时间点统一为出血后3h,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HE染色观察水肿细胞形态。每组每时相点(12h、24h、48h、72h、7d)6只大鼠。结果脑出血组和各治疗组脑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在12h、24h、48h比,P<0.05;7d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与脑出血组组间比较,P>0.05;微创+水蛭素组与脑出血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脑出血后早期(<3h)分别予以微创清除血肿、局部应用水蛭素及二者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水肿,尤其微创与凝血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为脑出血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清除血肿 脑出血 重组水蛭素 干-湿重法 HE染色
下载PDF
微创清除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白吉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0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清除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3例,以微创清除血肿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基本手术指标,评价疗效,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手... 目的观察微创清除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3例,以微创清除血肿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基本手术指标,评价疗效,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手术时间(87.5±16.3)min,出血量(64.2±10.7)ml;意识恢复时间(2.4±0.5)d,术后住院时间(27.3±9.2)d,颅内血肿清除率为93.7%,并发症发生率为2.3%,出院时NIHSS量表评分(24.4±7.0)分、Barthel指数(9.7±8.1)分优于术前(P<0.05)。结论微创清除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确切,手术血肿清除率高,有助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改善,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应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4
作者 季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69-72,共4页
目的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67例经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将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 目的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67例经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将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康复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11,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4±1.05)h、(2.19±0.42)d、(5.76±1.09)d、(21.63±4.11)d,明显比对照组的(6.94±1.32)h、(3.58±0.68)d、(6.94±1.32)d、(23.95±4.55)d短,术中出血量(23.85±4.53)ml明显比对照组的(57.85±10.99)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NIHSS评分、GC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周,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6.62±1.29)分、GCS评分(3.18±0.62)分比对照组的(7.24±1.40)、(3.92±0.76)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8%)明显比对照组(23.8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对脑出血患者通过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升疗效,优化手术指标,提升康复质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肿清除 传统开颅手术 脑出血 康复 神经功能 意识
下载PDF
清震汤加减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莉 周翠玲 +1 位作者 麻伟兴 李燕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清震汤加减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清震汤加减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震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颅内压(ICP)、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脑水肿体积和持续时间,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术前,2组IC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24 h、72 h、1周,试验组相同时间点的IC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NIHSS、GCS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CS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脑水肿体积、脑水肿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血清TNF-α、MMP-9、N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组血清TNF-α、MMP-9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血清NGF水平较术前上升(P<0.05);且试验组血清TNF-α、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昏蒙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试验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清震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ICP,减轻卒中症状和昏迷指数,减轻脑水肿,改善中医证候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 清震汤 颅内压 脑水肿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业 吴杰 王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其中63例采用尼莫地平药物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来治疗为观察组,63例仅采用神经内镜血...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其中63例采用尼莫地平药物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来治疗为观察组,63例仅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来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血肿体积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第1天和术后第5天血肿体积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SSS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患者死亡且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神经功能障碍、再出血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君 刘国军 商敬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8-21,83,共5页
自发性脑出血(SICH)是一种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脑卒中疾病,微创血肿清除术可降低SICH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其功能预后。目前,有多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供选择,但各种技术的难易程度和疗效参差不齐。选择适宜或最佳的脑出血微创治疗方案... 自发性脑出血(SICH)是一种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脑卒中疾病,微创血肿清除术可降低SICH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其功能预后。目前,有多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供选择,但各种技术的难易程度和疗效参差不齐。选择适宜或最佳的脑出血微创治疗方案对改善SICH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关于SICH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文献,分析主要几种手术的优缺点,为神经科医生选择最佳的脑出血微创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目前尚无公认的最佳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但正在进行的多项大型微创血肿清除术临床试验有望为脑出血的最佳微创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 微创手术 开颅手术 临床试验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闫甜甜 乔俊 周相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158-316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梗死发生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136例已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CH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梗死发生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136例已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CH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梗死组和未梗死组。收集并对比两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CH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136例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38例(27.94%)术后发生脑梗死;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出血量、收缩压、脑组织移位、高血压病程、舒张压均为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构建预测术后脑梗死的风险模型,验证模型区分度显示C-index值为0.887,提示区分度良好;绘制标准曲线提示模型准确度良好。绘制ROC曲线提示该模型评估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887,提示预测效能较好。结论脑出血量、收缩压、脑组织移位、高血压病程、舒张压均为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 继发脑梗死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联合血肿液化剂治疗脑出血研究进展
9
作者 喻乙芳 马万宇 任思颖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4期222-226,共5页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非创伤性血管破裂出血,其危害主要来自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及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从传统的开颅手术向微创手术转变,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技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非创伤性血管破裂出血,其危害主要来自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及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从传统的开颅手术向微创手术转变,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技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方便快捷、创伤小、安全有效且费用低廉,其中利用生化酶使血肿液化是该技术的核心之一,可安全快速清除血肿,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联合血肿液化剂治疗脑出血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 尿激酶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后GCS、Barthel评分和并发症中的应用
10
作者 钟文娇 霍晨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36-336,F0003,共2页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后GCS、Barthel评分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0例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40例予...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后GCS、Barthel评分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0例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40例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巴塞尔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上述指标,收集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对护理的满意率进行调查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GCS、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术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呢、Barthel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率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率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意识、活动能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是更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锥颅血肿清除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巴塞尔活动能力评分
下载PDF
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分析
11
作者 潘梦鹏 莫海畲 +2 位作者 伍国锋 王丽琨 任思颖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6期338-342,348,共6页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将患者分为血肿密度均匀组160例和血肿密度不均匀组355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情况;再根据患者有无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59例和术后未出血组456例,进行术后再出血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密度均匀程度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血肿密度不均匀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80%,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与术后未出血组相比,术后再出血组中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比例较低(P<0.05)、血肿密度不均匀患者的比例较高(P<0.05)、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高(P<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密度不均匀(OR=2.499,95%CI 1.226-5.092,P=0.012)是导致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肿密度不均匀预测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3.1%、32.9%、55.3%、66%和0.16。结论:头颅CT血肿密度不均匀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血肿密度异质性 术后再出血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江同文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患者归...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患者归为常规组,52例采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则归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水平进行比较,观察其水肿、血肿体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评估,同时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联合组CRP、PCT及WBC水平均较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水肿、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但相较于常规组,联合组织水肿、血肿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比常规组的8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较常规组的18.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减少脑组织损伤,并能有效控制脑部血肿、水肿情况,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对术后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尼莫地平 依达拉奉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
13
作者 余选良 马振文 谢益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730-173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7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对照组39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揿针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7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对照组39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揿针治疗。记录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以及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 d、5 d脑血肿量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结局良好率79.49%(31/39)高于对照组结局良好率56.41%(22/39)(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更明显,促进脑血肿的吸收,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揿针 康复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4
作者 韩沛沛 吴先珍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7,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4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7,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47,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术前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较术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LPO、MP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2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HICH,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研究
15
作者 申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总结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BGH)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3-01商丘市中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64例HBG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颅术组(对照组)和微创组,各32例。比较2组患... 目的总结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BGH)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3-01商丘市中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64例HBG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颅术组(对照组)和微创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4周时检测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S)、特异蛋白S100B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评价预后效果。结果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术前的NES、S100B、hs-CRP、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较术前下降,其中微创组患者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BGH,有利于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炎症、术后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黄跃供 白金伟 朱清伟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51-54,共4页
目的研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MPS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机体炎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MPS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机体炎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2例/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颅手术处理,观察组予以MPST处理,比较两组手术基础性评估指标、机体炎症指标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基础指标较对照组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机体3项炎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神经缺损状况得分为(10.21±2.05)分较对照组的(14.29±2.87)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6,P<0.001)。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MPST治疗效果显著,并可促进机体炎症清除,加快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机体炎症 功能恢复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张灵杰 陈娟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53-254,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再出血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HICH患...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再出血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2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舒张压>120 mm Hg、术前收缩压>200 mm Hg、术前GCS评分≤8分、合并糖尿病、术前血肿量≥60 mL是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舒张压>120 mm Hg、术前收缩压>200 mm Hg、术前GCS评分≤8分、合并糖尿病、术前血肿量≥60 mL是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再出血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8
作者 袁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31-0034,共4页
评估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们医院收治了124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8人。一组(对照组)接受了传统开颅手术,而另一组(研究组)则接受了微... 评估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们医院收治了124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8人。一组(对照组)接受了传统开颅手术,而另一组(研究组)则接受了微创血肿清除术。我们比较了两种手术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风险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研究组在手术相关指标上表现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研究组的预后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比开手术更有效,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肿清除 开颅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HICH临床疗效
19
作者 陈勇锋 罗洁 王玮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00例HICH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 目的:探讨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00例HICH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硬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血肿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周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周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HICH患者手术情况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机体应激反应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软通道 微创血肿清除 尿激酶
下载PDF
神经内科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治疗脑部血肿的护理
20
作者 张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69-0172,共4页
评价对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患者11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康复时间和护理满意... 评价对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患者11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康复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效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康复时间更短(P<0.05),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更优(P<0.05)。结论 通过对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血肿清除 针对性护理 术后血肿清除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