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用初始植入扭矩法和间断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法检测不同外科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3名老年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备洞组,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在...目的:利用初始植入扭矩法和间断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法检测不同外科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3名老年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备洞组,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在种植术后即刻记录87枚种植体旋入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术后1、2、4、6、8、12W分别记录各组ISQ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分别进行组间、组内比较扭力值和ISQ值统计学差异。结果:在种植术后记录级差备洞组旋入扭矩平均值为:33.28±3.95 N·CM,明显高于常规备洞组扭矩值(P<0.05);术后即刻测量ISQ平均值,和常规备洞组比较,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ISQ值增加明显,术后呈现下降趋势,至4W时下降至最低值,自术后4W到12W时三组ISQ值上升均比较明显,至术后12W时三组ISQ平均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级差备洞和骨挤压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在老年人Ⅲ类骨上微创非翻瓣植入人工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讨论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使用锥形束(CBCT)的具体价值和实际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患者81例,科学合理使用CBCT影像系统,对老年患者上、下...目的分析讨论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使用锥形束(CBCT)的具体价值和实际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患者81例,科学合理使用CBCT影像系统,对老年患者上、下颌骨内多个牙平面进行重建,并且开展曲面体层图像,获得准确数据。分析治疗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对81例患者进行微创种植牙,共植入96枚种植体,植入4.5 mm 37枚,5.0 mm 11枚,10.0 mm 39枚,13.0 mm 9枚,无患者术后出现上颌窦炎,5例患者出现面部局部软组织肿痛,3例鼻腔间歇性出血,持续服用抗生素5-7天,全部康复。对种植后96枚种植体进行CBCT检查,术后上颌窦窦底提升高度1.65-3.62 mm。CBCT检查发现患者上颌窦有新骨质生成,且种植体附近平均新生骨量为2.40 mm,腭侧点2.17 mm,近中位点2.45 mm,远中位点2.33 mm。所有患者治疗后,二期骨结合良好,CBCT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良好完成二期修复。所有患者软组织健康,骨结合良好,随访期种植体成功率94.79%(91/96)。结论通过CBCT辅助,可以较好地完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术,并为术后随访提供分析条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利用初始植入扭矩法和间断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法检测不同外科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3名老年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备洞组,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在种植术后即刻记录87枚种植体旋入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术后1、2、4、6、8、12W分别记录各组ISQ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分别进行组间、组内比较扭力值和ISQ值统计学差异。结果:在种植术后记录级差备洞组旋入扭矩平均值为:33.28±3.95 N·CM,明显高于常规备洞组扭矩值(P<0.05);术后即刻测量ISQ平均值,和常规备洞组比较,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ISQ值增加明显,术后呈现下降趋势,至4W时下降至最低值,自术后4W到12W时三组ISQ值上升均比较明显,至术后12W时三组ISQ平均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级差备洞和骨挤压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在老年人Ⅲ类骨上微创非翻瓣植入人工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文摘目的分析讨论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使用锥形束(CBCT)的具体价值和实际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患者81例,科学合理使用CBCT影像系统,对老年患者上、下颌骨内多个牙平面进行重建,并且开展曲面体层图像,获得准确数据。分析治疗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对81例患者进行微创种植牙,共植入96枚种植体,植入4.5 mm 37枚,5.0 mm 11枚,10.0 mm 39枚,13.0 mm 9枚,无患者术后出现上颌窦炎,5例患者出现面部局部软组织肿痛,3例鼻腔间歇性出血,持续服用抗生素5-7天,全部康复。对种植后96枚种植体进行CBCT检查,术后上颌窦窦底提升高度1.65-3.62 mm。CBCT检查发现患者上颌窦有新骨质生成,且种植体附近平均新生骨量为2.40 mm,腭侧点2.17 mm,近中位点2.45 mm,远中位点2.33 mm。所有患者治疗后,二期骨结合良好,CBCT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良好完成二期修复。所有患者软组织健康,骨结合良好,随访期种植体成功率94.79%(91/96)。结论通过CBCT辅助,可以较好地完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术,并为术后随访提供分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