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微创贴面在前牙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727-729,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微创贴面在前牙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40颗前牙切端缺损要求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统瓷贴面及改良微创贴面进行修复,修复1年后对颜色匹配、边缘、修复体完整度、牙龈健康及术后敏感度进行评价。结果:... 目的:评价改良微创贴面在前牙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40颗前牙切端缺损要求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统瓷贴面及改良微创贴面进行修复,修复1年后对颜色匹配、边缘、修复体完整度、牙龈健康及术后敏感度进行评价。结果:改良贴面在边缘、牙龈健康及术后敏感症状上优于传统贴面(P<0.05),在修复体完整性与颜色匹配上与传统贴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严格选择好适应症的前提下,改良贴面在前牙切端缺损的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前牙 微创贴面
下载PDF
微创贴面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
作者 谢跃伶 聂玉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贴面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茂名市中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实施前牙缺陷美学修复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采用微创瓷贴面修复,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微创贴面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茂名市中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实施前牙缺陷美学修复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采用微创瓷贴面修复,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患者紧张程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边缘适应性、修复体破损、继发龋齿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紧张程度评分7~10分的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紧张程度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贴面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修复体破损率低,继发龋齿发生率低,边缘适应性更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贴面 前牙 缺陷 美学修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对前牙间隙修复治疗患者牙体美学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宗雄 周星辰 周铭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间隙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前牙间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瓷贴面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微创超薄贴面技术修复治疗,随访6个月。比...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间隙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前牙间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瓷贴面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微创超薄贴面技术修复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牙体美学效果、牙周状况、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颜色匹配、牙面边缘自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可提高前牙间隙修复患者牙体美学效果,加快咀嚼功能恢复,且对牙周健康影响小,并发症少,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间隙 修复治疗 微创超薄技术 牙体美学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周晖 阮承璐 熊剑英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的48例行前牙瓷贴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全瓷贴面技术修复,观察组24例患者...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的48例行前牙瓷贴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全瓷贴面技术修复,观察组24例患者使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美观度和治疗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美学指数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可提高行前牙瓷贴面治疗患者的牙齿美观度与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瓷 美学修复 微创超薄技术 牙齿美观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超薄瓷贴面用于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秋菊 马玉新 +1 位作者 杨志霞 马卫粉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瓷贴面用于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前牙间隙患者86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常规全瓷贴面修复)与观察组(微创超薄瓷贴面修复)各43例,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瓷贴面用于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前牙间隙患者86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常规全瓷贴面修复)与观察组(微创超薄瓷贴面修复)各43例,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修复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更好(P<0.05);修复后1周时,两组F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修复后12个月时,观察组美学性能、生物学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较少(P<0.05)。结论微创超薄瓷贴面用于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修复效果更好,美学性能与生物学指标评分均优于常规全瓷贴面,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超薄瓷 前牙间隙 美学修复 美观满意度
下载PDF
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美学效果比较
6
作者 王晓波 崔海亮 +1 位作者 韩旭 邬礼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目的:对比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修复前牙间隙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贴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共58颗患牙,采用微创超薄贴面)和对照组(36例,共62颗患牙,... 目的:对比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修复前牙间隙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贴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共58颗患牙,采用微创超薄贴面)和对照组(36例,共62颗患牙,采用全瓷贴面)。比较两组修复1年后的修复效果及两组修复前和修复1个月后的牙周指标[贴面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液炎症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修复1年后牙体美观度评分。结果:两组间牙面颜色、修复体完整性、牙面边缘自然和半透明度达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个月后,两组GI和PI均降低(P<0.05),两组MMP-2和IL-1β均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体美观度评分(质地、颜色、唇侧龈缘水平、软组织形态、牙槽外形、远及近中龈乳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与全瓷贴面均为修复前牙间隙的有效手段,但微创超薄贴面并发症少,且具有较高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超薄 全瓷 前牙间隙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微创全瓷贴面配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美学效果观察
7
作者 范天慧 郭占胜 +4 位作者 曾长余 叶玉卿 朱俐俐 黄海花 黄道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和对照组(120颗患牙),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全瓷贴面修复,观察组给予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满意度、美学效果[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估标准(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美学效果各维度评级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满意率、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GI、PLI、SB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可有效改善牙齿美学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全瓷 DSD技术 治疗满意度 美学效果 牙周健康 前牙切缘切角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刘小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德牙联合口腔医院收治的前牙缺损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全瓷贴面修复,观察组应用微创全瓷...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德牙联合口腔医院收治的前牙缺损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全瓷贴面修复,观察组应用微创全瓷贴面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外形美观、颜色匹配、牙面质地、边缘适应性能力A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槽骨垂直吸收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粘接效果与美学效果,减少牙槽骨吸收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缺损 修复 微创全瓷 美学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贾微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08-0111,共4页
探讨了微创全瓷贴面在修复前牙缺损中的实际效能。方法 本研究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纳入并筛选出80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将其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4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烤瓷贴面,而实验组则采用了微创全瓷技术... 探讨了微创全瓷贴面在修复前牙缺损中的实际效能。方法 本研究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纳入并筛选出80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将其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4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烤瓷贴面,而实验组则采用了微创全瓷技术。结果 显示,两组的成功修复率并无显著差别(P值大于0.05),然而,在美观度(P<0.05)、舒适度(P<0.05)、敏感度(P<0.05)和异物感(P<0.05)等主观感受上,实验组表现出显著优势,显示出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尽管两组在修复后牙齿美观度都有提升,但实验组的效果更为显著,其满意度高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这表明微创全瓷贴面对前牙缺损的修复不仅具有同等的临床效果,还带来了更佳的患者体验。P<0.05。结论 微创全瓷贴面对于需要进行前牙缺损修复的患者,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全瓷 前牙美容 修复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间隙患者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晓华 操小马 黄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9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间隙患者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诊治的160例前牙间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间隙患者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诊治的160例前牙间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以微创超薄贴面进行修复,对照组以常规全瓷贴面进行修复。在治疗完成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对修复体美观程度的评价,同时对两组进行持续18个月的随访,随访完成后采用美国公共卫生署牙科修复评价标准对两组进行修复体评价,同时收集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修复后18个月,两组牙列完整、牙面颜色自然、牙面边缘自然和牙体通透的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修复后的牙体美观情况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8个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具有较为全面的牙体美学修复效果,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也更高,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少。临床实践中可结合患者的牙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以选取更优的牙体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超薄 全瓷 前牙间隙 美学修复
下载PDF
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对上前牙缺陷修复患者新骨轮廓和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庞巍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5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对上前牙缺陷修复患者新骨轮廓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上前牙缺陷修复患者9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49),研究组予以微创全瓷贴面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全瓷修... 目的探究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对上前牙缺陷修复患者新骨轮廓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上前牙缺陷修复患者9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49),研究组予以微创全瓷贴面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全瓷修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新骨轮廓和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齿修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修复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前牙缺陷患者予以微创全瓷贴面技术修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新骨轮廓、骨密度水平,降低修复缺陷率,美观患者牙齿,修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缺陷 微创全瓷技术 新骨轮廓 骨密度
下载PDF
微创超薄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晓静 李爽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90例行前牙修复患者,根据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全瓷贴面技术修复,试验组给予微创超薄贴面技术修复。对比两组修复...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90例行前牙修复患者,根据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全瓷贴面技术修复,试验组给予微创超薄贴面技术修复。对比两组修复成功率、美学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修复成功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美学修复效果[边缘适应性能优(83.72%)、外形正确(86.05%)、表面光滑(90.70%)、颜色匹配(95.35%)]高于对照组修复效果[边缘适应性能优(63.04%)、外形正确(67.39%)、表面光滑(71.74%)、颜色匹配(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在前牙修复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不仅可提高修复成功率及美学修复效果,也可提高患者修复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修复 微创超薄 美学修复效果
下载PDF
微创超薄贴面在前牙冠折修复中的应用
13
作者 苑彩虹 石旭旭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3-4,6,共3页
目的评价3种修复方法在前牙冠折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制作前牙冠横折模型60颗,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采用断冠再接后微创贴面美容修复、断冠再接修复、部分瓷嵌体修复。将修复后的样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持续加力直至牙冠完全折断,记录... 目的评价3种修复方法在前牙冠折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制作前牙冠横折模型60颗,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采用断冠再接后微创贴面美容修复、断冠再接修复、部分瓷嵌体修复。将修复后的样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持续加力直至牙冠完全折断,记录牙冠断裂时的剪切力数值。结果A、B、C、组修复后的剪切力分别为(419.44±23.35)(316.64±16.80)(322.45±16.15)。A组断冠修复后的剪切力数值明显高于B、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冠再接后微创贴面美容修复前牙冠折剪切力明显大于断冠再接修复和部分瓷嵌体修复的剪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贴面 冠折 再接 剪切力
下载PDF
分析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修复成功率及美学效果
14
作者 张德庆 黄芳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2期65-68,89,共5页
目的探究在前牙缺损修复患者中采用微创全瓷贴面进行修复的成功率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诊治的78例前牙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 目的探究在前牙缺损修复患者中采用微创全瓷贴面进行修复的成功率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诊治的78例前牙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修复方法为传统全瓷贴面,研究组修复方法为微创全瓷贴面。对比两组修复成功率、美学效果、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骨密度、新骨轮廓。结果研究组治疗6、12个月后的修复成功率为98.00%、90.00%,高于对照组的81.63%、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0、4.546,P<0.05)。研究组美学效果中各方面A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骨轮廓及骨密度评分低于研究组,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缺损修复患者中采用微创全瓷贴面进行治疗,修复成功率较高,可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且在改善患者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骨密度、新骨轮廓等方面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全瓷 前牙缺损修复 修复成功率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畸形前牙美学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楠 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 +2 位作者 刘毅 汪振华 杨泽辉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比较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畸形前牙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畸形前牙拟行美学修复患者,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实验组(60例)采用全瓷微贴面修复,对照组(60例)采用微创超薄贴面修复.比较2组修复后6、12、24个月... 目的:比较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畸形前牙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畸形前牙拟行美学修复患者,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实验组(60例)采用全瓷微贴面修复,对照组(60例)采用微创超薄贴面修复.比较2组修复后6、12、24个月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USPHS)评分.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4个月,2组USPHS评分中修复体完整性、颜色、边缘密合性、半透明性达标率和边缘着色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满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1.60%∶93.83%,P<0.05),随访期间修复体破损、脱落、继发龋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3%∶11.11%,P<0.05).结论:2种修复方法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全瓷微贴面技术并发症少,易崩瓷,唇侧边缘易着色,但牙体预备量小,后期修复体破损、脱落、继发龋齿发生率低.微创超薄贴面技术美观度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美学修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微 微创超薄 畸形前牙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在上前牙缺陷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6
作者 徐凯丽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61-663,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在上前牙缺陷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上前牙缺陷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瓷修复技术修复,... 目的研究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在上前牙缺陷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上前牙缺陷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瓷修复技术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全瓷修复技术修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缺陷率、新骨轮廓、骨密度水平以及牙槽骨垂直吸收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8个月成功率均低于治疗后6个月,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上前牙缺陷率(5.0%,2/40)低于对照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新骨轮廓、骨密度水平、牙槽骨垂直吸收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具有缺损率低、美观效果佳、成功率高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新骨轮廓、骨密度水平以及牙槽骨垂直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全瓷 上前牙缺陷 修复
下载PDF
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前牙畸形的效果及美观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蔚颖 叶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前牙畸形的美学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等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6例前牙畸形患者,按照修复手段的不同分为全瓷微贴面组及微创超薄贴面组,每组48例。... 目的:比较分析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前牙畸形的美学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等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6例前牙畸形患者,按照修复手段的不同分为全瓷微贴面组及微创超薄贴面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在修复后1年随访,应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USPHS)对两组患者畸形牙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骨密度水平、新骨轮廓、牙槽骨垂直吸收量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美学修复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比两组修复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年,两组USPHS评分达标情况包括修复体完整情况、颜色、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及半透明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骨密度、新骨轮廓、牙槽骨垂直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微贴面组临床总满意度低于微创超薄贴面组,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微贴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微创超薄贴面组(P<0.05)。结论: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前牙畸形,两种修复成功率均较为良好,但全瓷微贴面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具有着色、崩瓷等劣势;微创超薄贴面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患牙美观度,但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后续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需求选择科学、合适的修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畸形 全瓷微 微创超薄 美学效果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在上前牙缺陷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凯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9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在上前牙缺陷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抚州市临川区高坪镇中心卫生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上前牙缺陷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瓷修复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全瓷...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在上前牙缺陷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抚州市临川区高坪镇中心卫生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上前牙缺陷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瓷修复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全瓷贴面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上前牙缺陷率、骨密度水平、新骨轮廓、牙槽骨垂直吸收量及修复体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总上牙缺陷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密度水平、新骨轮廓高于对照组,牙槽骨垂直吸收量低于对照组,修复体美学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技术在上前牙缺陷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缺损率,改善骨密度水平、新骨轮廓、牙槽骨垂直吸收量,提升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微创全瓷技术 传统全瓷修复技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美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丽琴 王超 黄玉婷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第9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牙缺损修复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微创全瓷贴面修复)和传统组(传统全瓷贴面修复),各40例。两组均随访1年,...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牙缺损修复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微创全瓷贴面修复)和传统组(传统全瓷贴面修复),各40例。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修复成功率,比较两组修复后6个月美学效果及新骨轮廓、骨密度(BMD)、牙槽骨垂直吸收量,并统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6、12个月后,微创组修复成功率(98.00%、92.00%)明显高于传统组(83.33%、72.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微创组外形美观、颜色匹配、牙面质地、边缘适应性能力的美学效果A级率高于传统组,B~C级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微创组新骨轮廓及BMD评分高于传统组,微创组牙槽骨垂直吸收量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总满意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可提高修复成功率及美学效果,改善新骨轮廓、骨密度及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缺损 微创全瓷 修复 美学 满意度
下载PDF
切牙切角缺损大小对其贴面修复后抗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覃小凤 姚颖冰 +1 位作者 许胜 苏晓晖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研究切牙切角缺损大小对其贴面修复后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离体上颌中切牙42颗,随机均分为6组(1A、2A、3A、1B、2B、3B组),每组7颗,其中1、2、3代表缺损等级,A、B分别代表IPS e.max铸瓷贴面和GC硬质树脂贴面。每组按不同缺损大... 目的研究切牙切角缺损大小对其贴面修复后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离体上颌中切牙42颗,随机均分为6组(1A、2A、3A、1B、2B、3B组),每组7颗,其中1、2、3代表缺损等级,A、B分别代表IPS e.max铸瓷贴面和GC硬质树脂贴面。每组按不同缺损大小预备牙体,并在唇侧缺损边缘制备宽1 mm,深度为0.5 mm浅凹形微创边缘。然后分别按照标准工艺程序完成微创IPS e.max Press铸瓷贴面和GC.GRADIA硬质树脂贴面。各组均用3M RelyX Veneer树脂粘接套装粘固于离体牙上,用万能测力机测试抗折力,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模式。结果微创铸瓷贴面修复的抗折力与缺损大小有关。1A组与2A、3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3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瓷贴面复合体主要的破坏模式为粘接面脱落(占71.43%);微创树脂贴面修复的抗折力与缺损大小无明显关系,3组间抗折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树脂贴面复合体的破坏模式为树脂贴面崩折(100%)。抗折力2A组>2B组、3A组>3B组,其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缺损等级越大,微创铸瓷贴面修复后抗折力越大;而缺损等级大小对微创树脂贴面修复抗折力影响较小,在2、3级缺损时微创瓷贴面的抗折力都大于微创树脂贴面,提示当前牙咬力较大,缺损等级增大时,应尽可能选择抗折力较大的微创瓷贴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贴面 抗折力 切角缺损 折裂模式 铸瓷 硬质树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