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区扫描电化学方法研究316L焊缝腐蚀及防护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玉娥 李爱贵 《全面腐蚀控制》 2021年第10期146-151,共6页
316L不锈钢焊缝位置易发生腐蚀,利用M370扫描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焊缝/热影响区/本体的电位分布,分析了焊缝位置的腐蚀原因。采用在ER316L焊材表面覆盖一层耐蚀性较316L优良的不锈钢作为盖面材料的方法对焊缝进行防护,利用M370扫描电化... 316L不锈钢焊缝位置易发生腐蚀,利用M370扫描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焊缝/热影响区/本体的电位分布,分析了焊缝位置的腐蚀原因。采用在ER316L焊材表面覆盖一层耐蚀性较316L优良的不锈钢作为盖面材料的方法对焊缝进行防护,利用M370扫描电化学工作站对焊缝试样的不同部位(焊缝/热影响区/本体)电位差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热影响区电位最低,为腐蚀易发生位置;几种盖面层中,ER385盖面层耐蚀性最好;选择盖面层,还需考虑电金属之间的电位差,避免盖面层与316L的基体发生电偶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焊缝腐蚀与防护 SVET微区扫描电化学 盖面层
下载PDF
微区电化学扫描技术应用现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少华 赵宇娟 +1 位作者 李林山 刘增威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29-34,共6页
对微区扫描电化学显微技术的发展,其工作原理及技术应用进行概述.综述微区扫描电化学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如对叶绿体,癌细胞DNA等大分子的活动进行成像)、电源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对锂离子电池等的新能源电池界面反应)以及在金属腐蚀领... 对微区扫描电化学显微技术的发展,其工作原理及技术应用进行概述.综述微区扫描电化学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如对叶绿体,癌细胞DNA等大分子的活动进行成像)、电源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对锂离子电池等的新能源电池界面反应)以及在金属腐蚀领域的应用(不锈钢、镁铝合金腐蚀机理和涂层失效行为等).随着微区扫描电化学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势必会引发新一批的研究热潮,推动新兴产业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扫描电化学显 电化学技术 生物 电源技术 金属腐蚀
下载PDF
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喷墨打印电路无损分析
3
作者 李士林 韩军 +2 位作者 龙晋桓 吴飞斌 张超才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6-150,共5页
金属喷墨打印作为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电子制造技术,但对喷墨打印产品的检测尚未有全面可靠的方法,针对此问题,提出一套检测喷墨打印产品的新方法。利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金属喷墨打印样品进行微区扫描,然后提取每个扫描点的不同元... 金属喷墨打印作为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电子制造技术,但对喷墨打印产品的检测尚未有全面可靠的方法,针对此问题,提出一套检测喷墨打印产品的新方法。利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金属喷墨打印样品进行微区扫描,然后提取每个扫描点的不同元素的射线荧光强度,最后将不同元素的荧光强度拼接成二维图像;另一方面,对金属喷墨打印样品进行光谱共聚焦线扫描,得到样品的三维轮廓图。通过对样品的微区X射线荧光微区扫查得到样品的元素分布及元素分布的均匀性,对样品的光谱共聚焦线扫描得到样品线宽、线高。通过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及光谱共聚焦线扫描法建立一套可靠的质量检测评价方法,有望为提升金属喷墨打印工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打印 微区扫描 光谱共聚焦线扫描 元素分布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和丝束电极在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樊伟杰 赵晓栋 +1 位作者 邢少华 闫永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5-19,共5页
综述了常规电化学方法和扫描微探针技术的测试原理和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丝束电极在金属不同类型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丝束电极技术能够获得不同位置点腐蚀电位、电流密度,从而获得界面等电位图和电流分布图等信息。丝束电极技术与常... 综述了常规电化学方法和扫描微探针技术的测试原理和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丝束电极在金属不同类型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丝束电极技术能够获得不同位置点腐蚀电位、电流密度,从而获得界面等电位图和电流分布图等信息。丝束电极技术与常规电化学方法和微区扫描探针技术联合应用,可克服丝束电极技术只能测量宏观尺度电流电位分布不均的缺点,扩展丝束电极技术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束电极 电化学方法 微区扫描探针技术 局部腐蚀
下载PDF
焊丝中W及Sb含量对油船货油舱焊缝耐蚀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寅凤 罗宏 +3 位作者 蒋勇 余祖孝 张克静 白智鸿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67,76,共7页
石油中富含S,H,N,C,O,Cl等元素,对油船货油舱、船用输油管系等存在着严重的腐蚀,焊缝通常是容易腐蚀的部位,在焊丝中加入W及Sb等金属元素有助于提高其耐蚀性。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及微区扫描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主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W和Sb对... 石油中富含S,H,N,C,O,Cl等元素,对油船货油舱、船用输油管系等存在着严重的腐蚀,焊缝通常是容易腐蚀的部位,在焊丝中加入W及Sb等金属元素有助于提高其耐蚀性。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及微区扫描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主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W和Sb对油船货油舱焊缝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含量为0.027%,Sb含量为0.025%时,焊缝腐蚀较为轻微;W和Sb含量过高反而容易加速焊缝的腐蚀;W和Sb对阳极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阴极反应有促进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和Sb 焊缝 耐蚀性能 微区扫描
下载PDF
现代实验室型X射线荧光元素分布成像和形态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沈亚婷 罗立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6-695,共10页
近年来,随着X射线光源、单色、聚焦及探测系统的发展,在实验室可借助低功率X射线光源开展X射线荧光(XRF)和X射线吸收谱(XAS)分析。液体金属射流源等新型X射线光源系统、闭合反馈系统、电荷耦合元件和方孔微通道板等技术和计算方法的进... 近年来,随着X射线光源、单色、聚焦及探测系统的发展,在实验室可借助低功率X射线光源开展X射线荧光(XRF)和X射线吸收谱(XAS)分析。液体金属射流源等新型X射线光源系统、闭合反馈系统、电荷耦合元件和方孔微通道板等技术和计算方法的进步促进了聚焦扫描型、全场型和XRF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实验室型XRF元素空间成像技术的发展。超环面、球面和柱状弯晶等单色聚焦系统的发展推动了实验室型XAS技术的发展。探索新型的实验室X射线光源系统,开发更高效的单色聚焦系统,推动X射线动态电影拍摄技术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 X射线吸收谱技术 全场型 X射线成像系统 原位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X射线单色器
下载PDF
碲镉汞红外光电探测器局域场表征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书宁 唐倩莹 李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48,共13页
碲镉汞材料(HgCdTe)是第三代红外探测系统中使用的重要探测材料,其发展水平能基本反映当前红外探测器最优性能指标。近年来,天文、遥感和民用设备对探测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HgCdTe红外探测器的设计和制备提出了新的挑战。HgCdT... 碲镉汞材料(HgCdTe)是第三代红外探测系统中使用的重要探测材料,其发展水平能基本反映当前红外探测器最优性能指标。近年来,天文、遥感和民用设备对探测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HgCdTe红外探测器的设计和制备提出了新的挑战。HgCdTe红外探测器更精细的设计和加工技术为提高HgCdTe红外探测器性能提供解决思路。抑制器件的有害局域场、调控器件的有益局域场可以实现器件性能进一步的突破。但是,如何对HgCdTe光电器件局域场进行表征与分析,澄清HgCdTe光电器件中局域场相关的噪声及暗电流起源,是推动器件性能突破需解决的重要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文中将总结HgCdTe红外光电探测器局域场表征与分析的研究进展,为新一代HgCdTe红外光电探测器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器件 光电流扫描技术 局域场 暗电流
下载PDF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湿法氧化速率规律 被引量:4
8
作者 侯立峰 钟景昌 +4 位作者 赵英杰 郝永芹 冯源 谢浩锐 姜晓光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0-793,共4页
为实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氧化孔径的精确控制,对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湿法氧化工艺的氧化速率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不同的温度下对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样品进行湿法氧化,氧化后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氧化层不同氧化深度处生成物组... 为实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氧化孔径的精确控制,对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湿法氧化工艺的氧化速率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不同的温度下对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样品进行湿法氧化,氧化后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氧化层不同氧化深度处生成物组成进行了微区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氧化深度处氧化生成物各元素的组分含量不同,尤其氧元素的组分含量差别较大。分析和讨论了氧化不同阶段的反应类型和反应生成物,并建立了氧化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在湿法氧化过程中,氧化速率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变化,指出在一定的温度下,氧化时间越长,氧化速率越趋于稳定;适当降低氧化温度,延长氧化时间可提高氧化工艺的可控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湿法氧化 扫描电镜分析 氧化速率
原文传递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in Contaminated Soils by Free and Immobilized Microorganisms 被引量:29
9
作者 WANG Zhen-Yu XU Ying +4 位作者 WANG Hao-Yun ZHAO Jian GAO Dong-Mei LI Feng-Min B. X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17-725,共9页
The efficiencies of free and immobilized bacterial culture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er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in this study. Hydrocarbon-degrad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with high tolerance to and high deg... The efficiencies of free and immobilized bacterial culture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er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in this study. Hydrocarbon-degrad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with high tolerance to and high degrading ability of crude oil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oil contaminated with crude oil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n, the microbial cells were immobilized in sodium alginate (SA) beads and sodium Mginate-diatomite (SAD) beads. The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in soil by immobilized cell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by free cells at three inoculation concentrations, 1× 104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kg-^(-1)(low concentration, L), 5 × 104 cfu kg^(-1) (medium concentration, M), and 1× 105 cfu kg^(-1) (high concentration, H). At 20 d after inoculation, the maximum degradation rate in the immobilized systems reached 29.8% (SAD-M),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than that of the free cells (21.1%), and the SAD beads showed greater degradation than the SA beads. Moreover, both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total microbial activity reach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P 〈 0.05) in the immobilized systems than free cell systems at a same initial inoculation amount. The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images also confirm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immobilized microstructure of SAD beads. The enhanced degradation and bacterial growth in the SAD beads indicated the high potential of SAD beads as an effective option for bioremediation of crude oil-contaminated soil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growth degradation rate hydrocarbon degraders immobilized cells sodium alginate-diatomite beads
原文传递
Significance of fossilized microbes from the Cambrian stromatolites in the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0
10
作者 YOU XueLian SUN Shu ZHU JingQ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2901-2913,共13页
Samples of the Cambrian microbial dolomites were collected from Penglaiba section,a well-exposed stratigraphic sec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area of the Tarim Basin.This study provides an analogue for mediated dolomites... Samples of the Cambrian microbial dolomites were collected from Penglaiba section,a well-exposed stratigraphic sec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area of the Tarim Basin.This study provides an analogue for mediated dolomites that can precipitate in microbial mats and biofilms.The Cambrian stromatolitic dolomites were studied using high-resolu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dolomites with 50 nm to 100 nm spherical nanostructures are aggregated into minerals of larger sphericities;(2)nanospherical dolomites of 50 nm to 170 nm diameter are densely arranged as dumbbell-shaped or chained aggregates;(3)silicified filaments,as well as dumbbell-shaped and chain arrangements,are preserved as important microstructures.On the basis of sedimentological,compositional,geochemical,and petrographic data,the microstructures were interpreted as nanoglobules that function as bacteria in the nucleation and filament mineralization stages.The microstructures function as such because they are wrapped in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or mucus and mineralized fossils.Silicification accounts for the exceptional preservation of microbial mat structures,including biofilms,as well as filamentous and coccoid microbes.In addition,EPS process is capable of binding different elements,with preference for Si,Mg,and Ca.Such suitable composition favors microbe mineralization and dolomite nucleation on organic substrates.These microscopic structures suggest bacterial mineralization and provide visual evidence for the origin of microbial dolom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BRIAN STROMATOLITE fossilized microbe mediated dolomi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