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流体制备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翟文涛 余坚 何嘉松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0,共10页
以超临界流体为物理发泡剂制备的微发泡聚合物材料具有小的泡孔尺寸和高的泡孔密度,从而赋予材料优异的性能。本文首先阐述了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原理,以及聚合物微发泡过程中泡孔形成的四个阶段;基于这些认识,针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 以超临界流体为物理发泡剂制备的微发泡聚合物材料具有小的泡孔尺寸和高的泡孔密度,从而赋予材料优异的性能。本文首先阐述了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原理,以及聚合物微发泡过程中泡孔形成的四个阶段;基于这些认识,针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泡孔形态的改善,即增加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尺寸以及均化泡孔尺寸分布,从加强泡孔成核、控制泡孔增长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如何有效控制泡孔形态提出了建议,并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聚合物材料 孔形态 超临界CO2
下载PDF
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正创 欧阳春发 +1 位作者 相旭 高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09-215,共7页
微发泡聚合物材料是泡孔尺寸在微米级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微孔结构能够改善制品的尺寸稳定性、收缩率等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微发泡成型研究机理,成型加工参数、纳米填料和发泡剂对微发泡... 微发泡聚合物材料是泡孔尺寸在微米级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微孔结构能够改善制品的尺寸稳定性、收缩率等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微发泡成型研究机理,成型加工参数、纳米填料和发泡剂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对众多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研究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并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扩大工业应用的趋势是开发出微发泡聚合物母料来替代物理以及化学发泡。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对于深入理解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形成机理及后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聚合物 成型机理 纳米材料
下载PDF
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宋吉威 张纯 +1 位作者 刘卫 龚维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综述了发泡成型过程中工艺、成核剂、材料特性、发泡剂(发泡方法)等对发泡聚合物材料发泡行为和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发泡成型技术在聚合物材料中改善发泡质量和提高综合性能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发泡技术在挤出、注塑及模... 综述了发泡成型过程中工艺、成核剂、材料特性、发泡剂(发泡方法)等对发泡聚合物材料发泡行为和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发泡成型技术在聚合物材料中改善发泡质量和提高综合性能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发泡技术在挤出、注塑及模压3种成型方式中的基础应用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聚合物 工艺 成核剂 材料特性
原文传递
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制备技术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亚东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14,57,共8页
20世纪90年代末,超临界流体(SCF)制备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实现了工业化,这种方法制备的微发泡材料具有非常多的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材料"。介绍了SCF的概念、性质以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然后对聚合物微发泡材料的理... 20世纪90年代末,超临界流体(SCF)制备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实现了工业化,这种方法制备的微发泡材料具有非常多的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材料"。介绍了SCF的概念、性质以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然后对聚合物微发泡材料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主要回顾了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气体在聚合物中的溶解行为、泡孔的形成和长大机理以及聚合物/气体体系的流变行为等。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对于深入理解聚合物微发泡材料的形成机理及后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材料 制备技术 超临界流体 溶解 流变
下载PDF
开孔型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制备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亚东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8-53,共6页
微发泡塑料是上世纪 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特点是孔径小 (一般在 1 0 μm以下 ) ,分布均匀 ,泡孔密度非常高 (一般大于 1 0 9个 /cm3 )。目前微发泡塑料制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也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商业化制品。聚合物微孔材... 微发泡塑料是上世纪 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特点是孔径小 (一般在 1 0 μm以下 ) ,分布均匀 ,泡孔密度非常高 (一般大于 1 0 9个 /cm3 )。目前微发泡塑料制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也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商业化制品。聚合物微孔材料是一种功能性材料 ,相互连通的微观孔洞结构使其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几种微孔材料成型的主要方法 ,讨论了微发泡成型技术用于制备开孔型微发泡材料的必要性。对几种关于开孔型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制备技术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其分别是不相容聚合物共混、泡孔合并模型、熔融挤出发泡、开孔剂法和气体浓度阈 (值 )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微孔成型机理各不相同 ,所制备的材料微观结构也各有特点。文献分析表明微发泡方法用于开孔型微孔材料的制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型聚合物材料 制备技术 成型技术 不相容聚合物共混 孔合并模型 开孔剂法 气体浓度
下载PDF
聚合物微孔发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通 祁素霞 《西部皮革》 2020年第6期1-1,共1页
本文综述了聚合物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泡机理。分析了温度和压力对泡孔的影响。讨论了当前聚合物微孔发泡的知识差距以及技术挑战,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发泡聚合物 工艺
下载PDF
微球发泡剂制备高发泡倍率NBR-金属复合密封板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锦雯 白云波 +2 位作者 唐干 邓卫星 刘远立 《特种橡胶制品》 2019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湿法涂覆和自由发泡法,制备了发泡NBR-金属复合密封板,对比了传统发泡剂(OBSH)与微球发泡剂对发泡NBR微观形貌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微球发泡剂的发泡倍率,并研究了发泡剂用量、发泡温度对密封板发泡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发泡微球与... 通过湿法涂覆和自由发泡法,制备了发泡NBR-金属复合密封板,对比了传统发泡剂(OBSH)与微球发泡剂对发泡NBR微观形貌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微球发泡剂的发泡倍率,并研究了发泡剂用量、发泡温度对密封板发泡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发泡微球与NBR硫化体系的配合性优于传统发泡剂OBSH,利用微球发泡剂可制备厚度为1200μm,发泡倍率高达4.40的发泡NBR-金属复合密封板;扫描电镜结果说明,复合密封板的发泡均匀,具有良好的耐油性及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R 聚合物 橡胶 密封板
下载PDF
具有双峰泡孔结构的聚合物微发泡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伟 庞永艳 +4 位作者 吴明辉 覃康培 黄朋科 刘丽 郑文革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3,共12页
聚合物发泡材料因其多孔结构及轻量化、冲击韧性好、隔热、吸音等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隔热、吸音、组织支架、吸油等领域。相比于含单峰泡孔结构的发泡材料,具有双峰泡孔结构的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因小泡孔可以提供良好的力学性... 聚合物发泡材料因其多孔结构及轻量化、冲击韧性好、隔热、吸音等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隔热、吸音、组织支架、吸油等领域。相比于含单峰泡孔结构的发泡材料,具有双峰泡孔结构的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因小泡孔可以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隔热性能等,而大泡孔能够降低材料的表观密度,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含双峰泡孔的微发泡材料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双峰泡孔结构的聚合物微发泡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双峰泡孔结构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其在力学、吸声、隔热以及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 聚合物 制备方法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Hollow micro- and nano-particles by gas foaming 被引量:1
9
作者 Silvia Orsi Ernesto Di Maio +1 位作者 Salvatore lannace Paolo A. Nett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018-1026,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first successful attempt to produce hollow micro- and nano-particles of a large variety of materials, dimensions, shapes and hollow attributes by using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first successful attempt to produce hollow micro- and nano-particles of a large variety of materials, dimensions, shapes and hollow attributes by using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cheap technology, common in polymer processing and known as gas foaming. The central role played by ad hoc polymeric hollow micro- and nano-particles in a variety of emerg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drug delivery, medical imaging, advanced materials, as well as in fundamental studies in nanotechnology highlights the wide relev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Our key contribution to overcome the physical lower bound in the micro- and nano-scale gas foaming was to embed, prior to foaming, bulk micro- and nano-particles in a removable and deformable barrier film, whose role is to prevent the loss of the blowing agent, which is otherwise too fast to allow bubble formation. Furthermore, the barrier film allows for non-isotropic deformation of the particle and/or of the hollow, affording non-spherical hollow particles. In comparison with available methods to produce hollow micro- and nano-particles, our method is versatile since it offers independent control over the dimensions, material and shape of the particles, and the number, shape and open/closed features of the hollows. We have gas- foamed polystyrene and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articles 200 ~m to 200 nm in size, spherical, ellipsoidal and discoidal in shape, obtaining open or closed, single or multiple, variable in size hol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NANOPARTICLES MICROPARTICLES gas foam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