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古近系沉积环境分析——以微体古生物化石为主要依据 被引量:30
1
作者 蒋海军 胡明毅 +3 位作者 胡忠贵 柯岭 徐艳霞 吴联钱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1期74-78,共5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包括花港组﹑平湖组和宝石组,是西湖凹陷比较重要的地层,也是烃源岩较发育的层位。因此,前人对西湖凹陷古近系的沉积环境作过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平湖组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文中通过对西湖凹陷BS-1,CHX-1,TW...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包括花港组﹑平湖组和宝石组,是西湖凹陷比较重要的地层,也是烃源岩较发育的层位。因此,前人对西湖凹陷古近系的沉积环境作过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平湖组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文中通过对西湖凹陷BS-1,CHX-1,TWT-1,DQ-1,PH-1,NB2-1-1等井的微体古生物化石资料(孢粉﹑钙质超微化石﹑介形虫﹑有孔虫﹑盘星藻﹑海相沟鞭藻等)进行研究认为:花港组为陆相沉积,有争议的平湖组上部为陆相沉积,中下部为海相沉积,宝石组为陆相沉积,并推断古近系为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孢粉 沉积环境 古近系 平湖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赣东北浅变质岩系中微体古生物化石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晓松 薛重生 +5 位作者 张克信 曾忠平 樊光明 李昌年 尹磊明 杨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9-412,共4页
赣东北浅变质岩系包括双桥山群、上墅群(后更名为登山群)和漆工群(现称之为蛇绿混杂岩),其时代归属于中、晚元古代。本文报道了作者最近在该区浅变质岩中所发现的早古生代微体古生物化石,并就这一发现的大地构造意义进行讨论。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蛇绿混杂岩 变质岩 大地构造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西缘克拉玛依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的厘定 被引量:107
3
作者 何国琦 刘建波 +1 位作者 张越迁 徐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73-1576,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缘新发现的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带,其形成时代尚未给出确切的结论。本文通过微体古生物研究,确定该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早古生代。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古生物化石 西准噶尔 古生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主要疑难地层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7
4
作者 王宗起 闫臻 +9 位作者 王涛 高联达 闫全人 陈隽璐 李秋根 姜春发 刘平 张英利 谢春林 向忠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70,共10页
通过区域与剖面地质调查,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在秦岭主要疑难地层中发现了众多化石,并获得一批同位素年代数据,重新厘定了地层时代。在变质哑地层:1)宽坪群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2)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发现... 通过区域与剖面地质调查,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在秦岭主要疑难地层中发现了众多化石,并获得一批同位素年代数据,重新厘定了地层时代。在变质哑地层:1)宽坪群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2)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发现石炭纪化石,并测得相应同位素年龄;3)三花石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在有争议地层碧口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厘定其主体时代为泥盆纪;在原划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中发现晚古生代化石,更正了北大巴山腹地没有上古生界的普遍认识;将南秦岭原志留系及相伴的下古生界厘定为于二叠纪末或三叠纪最终形成的增生杂岩带,否定其为被动陆缘沉积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疑难地层 微古生物化石
下载PDF
内蒙古集宁盆地阿尔布期—土伦期新地层的发现
5
作者 李艳霞 钟宁宁 +3 位作者 张枝焕 刘琴 周小惠 陶明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5,i002,共10页
在集宁盆地商都坳陷 ,首次应用丰富的孢粉、介形类和轮藻等化石资料论证并命名了一套新地层 ,自下而上为高勿素组和大囫囵组 ,在高勿素组中分别建立了孢粉 . Cyathidites- Aequitriradites- Pilosispor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 ;... 在集宁盆地商都坳陷 ,首次应用丰富的孢粉、介形类和轮藻等化石资料论证并命名了一套新地层 ,自下而上为高勿素组和大囫囵组 ,在高勿素组中分别建立了孢粉 . Cyathidites- Aequitriradites- Pilosispor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 ;介形类 . Mongolocypris infidelis- M. tera- M. longa组合 ;轮藻 . Obtusocharaniaoheensis- Atopochara alanensis- Sphaerochara datongensis组合。在大囫囵组中建立了孢粉 . Schizaeoispor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组合 ,包括 2个亚组合 ,即 1Cicatricosisporites- Classopollis亚组合 ,2 Tricolpites- Polyporites亚组合 ;介形类 . Mongolocypriscf. infidelis- M. cf. tera组合 ;轮藻 . Grambastichara yuntaishanensis- H ornicharaproductas- Raskyaechara wumengensis组合。根据上述微体古生物化石 ,认为高勿素组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的阿尔布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伦期 地层 盆地 内蒙古 古生物化石 早白垩世晚期 介形类 化石资料 晚白垩世 组合 孢粉 轮藻 CF 坳陷
下载PDF
江苏武进漕桥地区第四纪更新世海侵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邹松梅 《江苏地质》 1998年第4期207-212,共6页
根据漕桥地区更新世沉积物不同层位中产出的微体古生物,对该地区的更新世海侵问题作了初步研究。从有孔虫复合分异度的变化,介形虫与有孔虫化石群比值的变化等,阐明了太湖海侵旋回、湖海侵旋回的海侵与海退过程,结合微体古生物的... 根据漕桥地区更新世沉积物不同层位中产出的微体古生物,对该地区的更新世海侵问题作了初步研究。从有孔虫复合分异度的变化,介形虫与有孔虫化石群比值的变化等,阐明了太湖海侵旋回、湖海侵旋回的海侵与海退过程,结合微体古生物的生态类型及丰度,论述了古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 海侵 古生物化石 第四纪 地层
下载PDF
我国地学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浙江长兴“金钉子” 被引量:1
7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6-456,共1页
关键词 二叠系 三叠系 年代地层界线 金钉子 浙江 牙形石 古生物化石模型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地区中世纪暖期及前后的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22
8
作者 马春梅 王富葆 +3 位作者 曹琼英 夏训诚 李升峰 李徐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942-1952,共11页
通过新疆罗布泊西湖湖心剖面沉积物的14C、粒度、微体古生物化石、植物种子、地球化学元素及比值等多指标分析发现,中世纪暖期及前后的沉积物粒度组成的特征反映沉积环境稳定,当时风暴作用较弱,而其上下部特别是下部沉积常出现强大的风... 通过新疆罗布泊西湖湖心剖面沉积物的14C、粒度、微体古生物化石、植物种子、地球化学元素及比值等多指标分析发现,中世纪暖期及前后的沉积物粒度组成的特征反映沉积环境稳定,当时风暴作用较弱,而其上下部特别是下部沉积常出现强大的风暴作用.该阶段产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及螺和植物种子等,反映了温暖湿润的淡水至半咸水环境特征,沉积物中C,N和稳定元素含量均出现高值,Rb/Sr,Ba/Sr和Ti/Sr出现稳定低谷.此外,古文化及距今700a前该地区还有大量红柳生长也反映出良好的环境状况.综合分析认为,罗布泊及其西岸地区在距今约2200a以后环境好转,楼兰文化开始繁荣兴盛,到唐宋时期气候和环境进入最佳阶段,当时风尘暴作用减弱,降水量增多,入湖水量加大,湖水淡化为淡水至微咸水湖,因此不仅水生生物数量增多,而且种类也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罗布泊 中世纪暖期 气候变化 粒度 古生物化石 地球化学 古文化 古植被
原文传递
Mechanism of variations in environmental magnetic proxies of lake sediments from Nam Co, Tibet during the Holocene 被引量:2
9
作者 SU YouLiang GAO Xing +9 位作者 LIU QingSong HU PengXiang DUAN ZongQi JIANG ZhaoXia WANG JunBo ZHU LiPing DOBERSCHüTZ Stefan MUSBACHER Roland DAUT Gerhard HABERZETTL Torst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3期1568-1578,共11页
High-resolution environmental record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past global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Magnetic minerals in lake sediments are important proxies to reconstruct envir... High-resolution environmental record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past global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Magnetic minerals in lake sediments are important proxies to reconstruct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s. Nam Co (lake) is a typical great lake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of southwest monso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Previous studies have extensively focused on geochemistry, microfossils, sediment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alysis of Nam Co, which provides sound interpretation of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However, up to now, no systematic environmental magnetic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refore, high-resolution and systematic magnetic studies combined with ge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carried on lake sediments of core NC 08/01 from Nam Co for the Holocene period (11.3 cal ka BP)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sediments respond to climatic changes. Based on variations of magnetic proxies, the sequence can be separated into 3 units. Unit 1 (236-199 cm, 11.3-7.8 cal ka BP) contains dominantly coarse-grained magnetite with homogeneous grain siz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agnetite and Ti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se coarse-grained detrital magnetites reflect detrital input signals due to insignificant effects of postdepositional dissolution processes on these coarse-grained magnetite particles. For Unit 2 (198-102 cm, 7.8-2.1 cal ka BP), magnetic grain size is fin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te is also reduced. This is mainly due to significant dissolution of these fine-grained detrital magnetite particles, which were transported under reduced water flow conditions during this period. For Unit 3 (101-0 cm, 2.1-0 cal ka BP), the bulk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dominated by a mixture of single domain biogenic magnetite and detrital magnetite. The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c minerals i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Ti content. In conclusion, the preservation of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lake sediment and thus the corresponding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related to the initial grain size. Combination of magnetic properties (including variation of grain size and concentration) and other proxies of detrital inputs (e.g. Ti) can be used to infer the variation of redox conditions in Nam Co.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viable framework for reconstructing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this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沉积物环境 西藏纳木错 代理机制 全新世 地球化学参数 古生物化石 古环境变化
原文传递
我国牙形刺研究的开拓者——王成源
10
作者 许汉奎 《生物进化》 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
牙形刺或牙形石(Conodonts)是一类微体古生物化石,大小一般为0.1—3毫米,多数化石为牙形状(见图1),它是由磷灰石族矿物组成,多产于海相的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中,且比较常见。由于化石小,肉眼常看不见,所以在野外只能把... 牙形刺或牙形石(Conodonts)是一类微体古生物化石,大小一般为0.1—3毫米,多数化石为牙形状(见图1),它是由磷灰石族矿物组成,多产于海相的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中,且比较常见。由于化石小,肉眼常看不见,所以在野外只能把样品带回实验室,把它敲成核桃大小的碎块,然后用10%的冰醋酸进行较长时期浸泡,接着把未溶解的化石等用细筛子在清水中洗净,后再用三溴甲烷和丙酮配成的重液进行分选,就可以把化石从碎碴中分选出来,然后放在双目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就会见到这些微小精致的牙形小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古生物化石 开拓者 矿物组成 钙质泥岩 三溴甲烷 镜下观察 泥灰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