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微囊泡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黎炳护 刘良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线粒体是人体的能量工厂,参与了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线粒体可能通过芽生的方式产生微囊泡,即线粒体微囊泡(mitochondrial-derived vesicle,MDV)。MDV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定的内容物,MDV形成机制及作用意... 线粒体是人体的能量工厂,参与了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线粒体可能通过芽生的方式产生微囊泡,即线粒体微囊泡(mitochondrial-derived vesicle,MDV)。MDV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定的内容物,MDV形成机制及作用意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综述将首先概述MDV的形态、大小及特点;其次介绍MDV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Pink1/Parkin、Rab9以及线粒体Rho激酶等蛋白分子在MDV产生中的可能作用;最后从MDV通过包裹MAPL靶向过氧化物酶调控线粒体分裂和生长、包裹氧化的蛋白靶向溶酶体降解调控线粒体质量、包裹线粒体抗原发挥抗原递呈作用、包裹超氧化物歧化酶2靶向吞噬体杀灭细菌等方面介绍MDV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微囊泡 线粒体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保留膨胀显微镜对微囊泡进行荧光成像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穆视函 张凯超 +4 位作者 金钫 隋秉东 何奕德 金岩 雷啸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保留膨胀显微镜(proExM)与小鼠下颌骨来源微囊泡(MVs)的相容性,观察膨胀后MVs表面标志物的分布情况并精确识别其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小鼠下颌骨来源MV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纳米颗粒跟踪... 目的:探讨蛋白质保留膨胀显微镜(proExM)与小鼠下颌骨来源微囊泡(MVs)的相容性,观察膨胀后MVs表面标志物的分布情况并精确识别其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小鼠下颌骨来源MV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对MVs进行观察鉴定;对MVs表面蛋白CD9、CD63、碱性磷酸酶(ALP)、破骨细胞相关受体(OSCAR)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采用proExM技术对免疫荧光染色后的MVs进行膨胀放大;测量膨胀系数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膨胀前后MVs的形态以及荧光染色情况。结果:差速离心法分离得到的小鼠下颌骨来源MVs符合MVs鉴定标准;在该实验流程下,通过凝胶的膨胀实现小鼠下颌骨来源MVs的4倍膨胀;膨胀后MVs线剖面上CD9、CD63的荧光强度分布呈现多峰;相较于膨胀前,膨胀后MVs表面标志物CD9、CD63的曼德斯共定位系数(MCC)1方差变大(P<0.01),MCC2方差变小(P<0.05),皮尔森相关系数(PCC)方差变大(P<0.01);膨胀后实现对成骨细胞分泌的MVs以及破骨细胞分泌的MVs的精准识别;膨胀后测得小鼠下颌骨来源CD9+MVs中,成骨细胞来源MVs占比11.11%,破骨细胞来源MVs占比3.70%。结论:该实验流程可在小鼠下颌骨来源MVs的观测中提高分辨率,为揭示MVs表面蛋白分布的异质性,精准识别组织MVs的细胞来源建立一种标准实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保留膨胀显微镜 微囊泡 表面标志物 荧光共定位 单囊分析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微囊泡的高效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3
作者 郑丽雪 康秋艳 +4 位作者 娄静怡 冯靖涵 范宗强 王硕 陈芳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建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微囊泡(Microvesicles,MV_(S))的高效分离方法,评估枯草芽孢杆菌微囊泡(BS-MV_(S))的抗菌和抗炎活性。通过筛选B.subtilis 2-1和B.subtilis 579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提高BS-MV_(S)的产量;使用超速... 建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微囊泡(Microvesicles,MV_(S))的高效分离方法,评估枯草芽孢杆菌微囊泡(BS-MV_(S))的抗菌和抗炎活性。通过筛选B.subtilis 2-1和B.subtilis 579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提高BS-MV_(S)的产量;使用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对BS-MV_(S)进行纯化,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BS-MV_(S)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抑菌活性较好的BS-MV_(S),通过建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BS-MV_(S)的抗炎活性研究。确定了高产BS-MV_(S)的培养基为添加0.5%葡萄糖的LB培养基,培养时间为24 h,提高了BS-MV_(S)分离效率。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10^(10)颗粒数/mL的BS_(2-1)-MV_(S)和BS_(579)-MV_(S)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率分别为135%、99.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率分别为90%、62.5%。基于体外抗菌实验结果,对BS_(2-1)-MV_(S)进行体内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BS_(2-1)-MV_(S)可以有效改善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症症状,包括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和组织病变程度等,有较强的抗炎活性。结论: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提高MV_(S)的产量,BS_(2-1)-MV_(S)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率均高于BS_(579)-MV_(S),且BS_(2-1)-MV_(S)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为今后新型高效抗炎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微囊泡 条件优化 抗炎活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性事件与血浆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微囊泡水平的关联性
4
作者 杨静 刘宁 +3 位作者 崔刘福 舒荣 徐爱刚 杨文浩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微囊泡(PEV)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性事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4月于开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SLE患者144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数据以及血栓性... [目的]探讨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微囊泡(PEV)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性事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4月于开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SLE患者144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数据以及血栓性事件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PEV。比较合并和未合并血栓性事件的SLE患者之间血浆PEV水平,并进一步将144例SLE患者分为高水平PEV组(PEV≥300.48个/μL)和低水平PEV组(PEV<300.48个/μL),比较不同PEV水平组间血栓性事件发生情况和凝血指标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浆PEV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PEV与血栓性事件的关联性。[结果]合并血栓性事件的SLE患者血浆PEV水平高于无血栓性事件的SLE患者[306.65(150.98,342.75)个/μL比227.04(178.23,281.36)个/μL,P<0.01]。与低水平PEV组比较,高水平PEV组血栓性事件发生率更高(38.29%比20.6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EV与SL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799、0.6044,P=0.001、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外周血PEV与SLE患者总血栓性事件、动脉血栓性事件显著相关(OR=1.78、2.23,P<0.001、0.019),但与静脉血栓性事件的相关性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血栓性事件的SLE患者血浆PEV水平增高,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事件相关,可能是SLE患者动脉血栓性事件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微囊泡 血栓性事件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微囊泡microRNAs的研究
5
作者 潘茂美 文婷媛 +2 位作者 蒋君 张媚 王德婧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076-1087,共12页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微囊泡(MVs)的浓度与建立microRNAs(miRNAs)表达谱,分析其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集PCOS患者和年龄匹配的不孕女性的血清样本各50例。差速离心分离血清微囊泡,通过透射电子显...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微囊泡(MVs)的浓度与建立microRNAs(miRNAs)表达谱,分析其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集PCOS患者和年龄匹配的不孕女性的血清样本各50例。差速离心分离血清微囊泡,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Western blot和纳米颗粒跟踪(NTA)分析检测其形态学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P<0.05),并进行靶标预测以及GO/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尾静脉注射血清微囊泡,观察ICR雌性小鼠发情周期和卵巢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PCOS炎症相关蛋白NF-κB和WNT5A的表达和定位。结果PCOS组血清MVs浓度较高,以小直径囊泡为主。高通量测序鉴定出19种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8种上调,11种下调(P<0.05)。通过qRT-PCR鉴定5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3条miRNAs与测序结果相同。富集分析显示可能与PCOS相关的途径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注射PCOS血清MVs可引起雌性ICR小鼠动情周期紊乱,且炎症相关蛋白NF-κB在细胞核中呈阳性表达。结论PCOS患者血清中小直径MVs更丰富,差异表达的miRNAs可能参与多种PCOS相关通路。PCOS患者血清MVs可以在雌性小鼠中诱导轻度PCOS样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多囊卵巢综合征 MIRNA 发育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微囊泡差异表达的LncRNA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文婷媛 潘茂美 +2 位作者 蒋君 张媚 王德婧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121-1132,共12页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微囊泡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不同表达谱,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集PCOS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各65例,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微囊泡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显著...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微囊泡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不同表达谱,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集PCOS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各65例,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微囊泡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s(P<0.05),qRT-PCR对其中9个差异lncRNAs进行验证,通过对差异lncRNAs相关的顺势调控编码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Reactome通路富集分析,并分析PCOS血清微囊泡中lncRNAs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PCOS组和对照组人血清微囊泡中共鉴定出5410个lncRNAs,差异表达lncRNAs共有736个,其中表达上调374个、下调362个。qRT-PCR对9个差异表达lncRNAs进行验证,结果显示5个lncRNAs与测序结果趋势相同。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它们在细胞增殖与凋亡、炎症、脂肪代谢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PCOS患者血清微囊泡lncRNAs表达谱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微囊泡可能作为致病lncRNAs的载体,在PCOS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多囊卵巢综合征 lncRNA 生物信息学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微囊泡产生及鉴定体系现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钟宇彤 黎艳红 +1 位作者 林辉 罗玉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6,共5页
近年来,随着对微囊泡研究的深入,如何有效获取足量、高纯度的微囊泡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挑战。微囊泡又称微粒,是细胞激活、损伤或凋亡后从细胞膜脱落的小囊泡,直径为100~1000 nm。微囊泡可通过不同机制与细胞相互作用,发挥与来源细胞相似... 近年来,随着对微囊泡研究的深入,如何有效获取足量、高纯度的微囊泡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挑战。微囊泡又称微粒,是细胞激活、损伤或凋亡后从细胞膜脱落的小囊泡,直径为100~1000 nm。微囊泡可通过不同机制与细胞相互作用,发挥与来源细胞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与此同时,微囊泡又因其含有天然的细胞膜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传递性,成为仿生药物载体研究的新宠。从原理、应用和关键技术等几个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目前已有的微囊泡提取及鉴定关键技术做进一步论述,并对微囊泡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微囊泡提取 微囊泡鉴定
下载PDF
中长波紫外线辐射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微囊泡功能的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娟 周炳荣 +7 位作者 王申 张家安 张丽超 吴红巾 易飞 谢淑芬 范曾 骆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中长波紫外线辐射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微囊泡的生成及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剂量中长波紫外线辐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提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微囊泡,利用透射电镜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鉴定所获得... 目的观察中长波紫外线辐射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微囊泡的生成及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剂量中长波紫外线辐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提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微囊泡,利用透射电镜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鉴定所获得的微囊泡,BCA法测定微囊泡蛋白的含量;将紫外线辐射后生成的微囊泡与正常成纤维细胞共孵育,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使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中长波紫外线辐射皮肤成纤维细胞促进微囊泡的生成和释放。紫外线辐射后的微囊泡直径多数在20~200nm之间,表面蛋白Alix,tsg101及CD9表达阳性。紫外线辐射后生成的微囊泡可导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倒置显微镜下出现较多的细胞碎片,细胞体积变大,过度伸展,并使细胞增殖率降低。结论中长波紫外线辐射可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释放微囊泡,后者是介导紫外线辐射旁效应的主要介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波紫外线 成纤维细胞 微囊泡 细胞老化
下载PDF
循环微囊泡miR-27a参与脑缺血小鼠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吕燕妮 付龙生 钱贻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4-819,共6页
目的 研究脑缺血小鼠循环系统中,循环微囊泡miR-27a对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离心超滤法分离缺血2 h脑组织上清液中微囊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囊泡形态,并检测微囊泡直径。在脑缺血2 h模... 目的 研究脑缺血小鼠循环系统中,循环微囊泡miR-27a对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离心超滤法分离缺血2 h脑组织上清液中微囊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囊泡形态,并检测微囊泡直径。在脑缺血2 h模型基础上,股静脉注射5 mg·kg^(-1)微囊泡,TTC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梗死体积;HE染色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变化;Western blot检测occludin、claudin-5、TLR4、NF-κB、p38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 从缺血小鼠脑组织中分离的微囊泡为圆形或近圆形的双层膜结构小囊泡,颗粒平均直径为160 nm,符合微囊泡的形态学特征。与缺血组比较,注射微囊泡miR-27a能够加重缺血小鼠脑组织损伤,进一步增加脑组织梗死体积,降低缺血脑组织中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上调TLR4表达,激活NF-κB、p38蛋白的磷酸化,IL-1β和TNF-α释放增多;而给予阻断剂antagomiR-27a能够减轻小鼠脑组织损伤,抑制TLR4、NF-κB、p38蛋白的活化。结论 微囊泡miR-27a可明显增加缺血小鼠脑组织损伤,加重缺血脑组织紧密连接损伤,其机制与上调缺血脑组织中TLR4、NF-κB、p38蛋白的磷酸化,释放IL-1β和TNF-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囊泡 miR-27a TLR4 MCAO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小胶质细胞产生的微囊泡加重氧糖剥夺条件下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损伤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燕妮 付龙生 +3 位作者 李艳明 温金华 魏筱华 钱贻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研究在氧糖剥夺(OGD)条件下,向脑血管内皮细胞(RBEC)中加入提取自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小胶质细胞上清液的循环微囊泡(MV),考察其对RBEC紧密连接功能的损伤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提取1 mg/L LPS刺激24 h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 目的研究在氧糖剥夺(OGD)条件下,向脑血管内皮细胞(RBEC)中加入提取自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小胶质细胞上清液的循环微囊泡(MV),考察其对RBEC紧密连接功能的损伤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提取1 mg/L LPS刺激24 h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V并进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V中微小RNA-27a(miR-27a)水平。RBEC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MV组、OGD 6 h组、OGD-MV孵育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RBEC中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和密封蛋白5(claudin-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BEC中occludin、claudin-5、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p38的蛋白磷酸化水平,ELISA测定RBEC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MV形状为近似圆形双层膜结构,平均直径为150 nm,符合MV的形态学特征。与正常小胶质细胞相比,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的MV中miR-27a水平异常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加入MV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当在OGD条件下,RBEC中紧密连接受到损害,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降低,而加入MV后,RBEC紧密连接破坏加重,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进一步降低,OGD组小胶质细胞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小胶质细胞TLR4及NF-κBp65、p38磷酸化水平增加,而OGD-MV孵育组中,TLR4和NF-κBp65、p38的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升高,且IL-1β和TNF-α水平也明显增加。结论 LPS刺激小胶质细胞上清液MV中miR-27a水平升高,可致OGD条件下RBEC紧密连接损害进一步加重,可能与其上调TLR4表达及NF-κBp65、p38的磷酸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MV) miR-27a 氧糖剥夺(OGD) 小胶质细胞 脑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下载PDF
微囊泡及分泌型microRN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淑君 王成 汪俊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4-1219,共6页
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 是细胞分泌的一类直径约为30-1000 mn的膜性囊泡结构,内含脂类、蛋白质及核酸等多种生物分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及其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MV中... 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 是细胞分泌的一类直径约为30-1000 mn的膜性囊泡结构,内含脂类、蛋白质及核酸等多种生物分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及其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MV中包裹大量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 ,称为分泌型miRNAs.分泌型miRNAs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可作为CAD 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另外imRNAs可被M V s运输至靶细胞,调节细胞基因表达,与C A D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就微囊泡及其分泌imRNAs与CAD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分泌型microRNAs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下载PDF
微囊泡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宁 陈树涛 郭绪昆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9期90-92,共3页
微囊泡来源于被激活血小板的细胞膜,具有促凝活性[1],1967年由Wolf首次发现,也被科学家命名为微粒子.大量研究证实,微囊泡广泛存在于健康人体内,其重要生理作用包括刺激炎症因子释放、调节凝血、影响血管功能及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增殖... 微囊泡来源于被激活血小板的细胞膜,具有促凝活性[1],1967年由Wolf首次发现,也被科学家命名为微粒子.大量研究证实,微囊泡广泛存在于健康人体内,其重要生理作用包括刺激炎症因子释放、调节凝血、影响血管功能及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2].不同来源的微囊泡还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败血症、糖尿病、重症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1,3].本文对微囊泡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微囊泡 凝血 细胞内皮功能
下载PDF
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新途径:微囊泡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君秋 刘明林 刘艳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6-379,共4页
微囊泡(MV)作为新发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正逐渐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它来源于细胞膜,含有与母细胞膜相似的脂类和蛋白质,也可能包括胞浆中的细胞器和部分mRNA。MV可以通过介导配体-受体反应或传递胞浆成分及细胞器等方式使母细胞与靶... 微囊泡(MV)作为新发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正逐渐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它来源于细胞膜,含有与母细胞膜相似的脂类和蛋白质,也可能包括胞浆中的细胞器和部分mRNA。MV可以通过介导配体-受体反应或传递胞浆成分及细胞器等方式使母细胞与靶细胞发生联系,并参与了诸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介绍近年关于微囊泡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细胞膜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微囊泡浓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玉亚 冯六六 刘天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微囊泡浓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ACS患者以及同期4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微囊泡浓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ACS患者以及同期4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情况分为斑块稳定组24例和斑块不稳定组84例。对比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微囊泡浓度、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以及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分析CRP、MMP-1和血浆微囊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斑块不稳定组和斑块稳定组的CRP、MMP-1、TIMP-1和血浆微泡囊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斑块不稳定组的CRP、MMP-1和血浆微囊泡浓度较斑块稳定组高(P<0.05)。斑块不稳定组的脂核与斑块比、脂核或无回声带面积均大于斑块稳定组,而面积狭窄率、纤维帽厚度均小于斑块稳定组(P<0.01)。CRP、MMP-1和血浆微囊泡与脂核与斑块比、脂核或无回声带面积呈正相关,与面积狭窄率、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的血浆微囊泡浓度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微囊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微囊泡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喜梅 杨跃进 吴永健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3期1993-1995,共3页
微囊泡作为新发现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来源于细胞膜,含有与母细胞膜相似的脂类和蛋白质。通过介导配体-受体反应或传递胞质成分及细胞器等方式使母细胞与靶细胞发生联系。近年来研究发现微囊泡在组织再生中发挥... 微囊泡作为新发现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来源于细胞膜,含有与母细胞膜相似的脂类和蛋白质。通过介导配体-受体反应或传递胞质成分及细胞器等方式使母细胞与靶细胞发生联系。近年来研究发现微囊泡在组织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现就微囊泡的生物学特性、与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及在组织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组织再生 干细胞
下载PDF
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包含miroRNA-21的微囊泡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狄佳 周华 +2 位作者 李旻 徐婷 赵家璧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包含miroRNA-21(miR-21)的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提取条件培养液中的MVs,Dil...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包含miroRNA-21(miR-21)的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提取条件培养液中的MVs,Dil-C18染料标记肾小管上皮细胞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受体心肌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miR-21含量,目镜测微尺测量心肌细胞长径,二喹啉甲酸(BCA)蛋白试剂盒及人心钠肽(ANP)试剂盒检测细胞蛋白含量及ANP水平。预先用miR-21 inhibitor转染受体心肌细胞,观察对细胞长径、蛋白含量及ANP水平的影响。结果TGF-β1可诱导供体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MVs并进入受体心肌细胞,使心肌细胞长径、蛋白含量、ANP水平明显增加。TGF-β1诱导供体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MVs中含有miR-21,并可诱导受体心肌细胞肥大,预转染miR-21抑制剂可抑制MVs诱导的细胞肥大效应。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时分泌包含miR-21的MVs可诱导心肌细胞的肥大,其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MICRORNA 微囊泡 心肌肥大
下载PDF
不同离心力对B16-F10细胞胞外微囊泡尺度、RNA和蛋白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陈美依 方廖琼 +2 位作者 王祎婷 王德婧 王智彪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分析不同离心力对胞外微囊泡尺度、RNA和蛋白成分的影响。在分离纯化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胞外微囊泡过程中,采用12 000×g、100 000×g两种离心力提纯,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分析微囊泡的尺度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微囊泡超微... 分析不同离心力对胞外微囊泡尺度、RNA和蛋白成分的影响。在分离纯化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胞外微囊泡过程中,采用12 000×g、100 000×g两种离心力提纯,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分析微囊泡的尺度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微囊泡超微结构,Western-blot鉴定微囊泡蛋白特征,BCA法分析微囊泡内容蛋白含量,毛细管电泳分析微囊泡RNA的性质和水平。结果显示,12 000×g组的平均粒径为233±93.5 nm,100 000×g组的平均粒径为175±74 nm(P<0.05)12 000×g组微囊泡的蛋白浓度为3.942±0.427 g/L,100 000×g组微囊泡的蛋白浓度为2.428±0.113 g/L(P<0.01),并表达exosome特异性蛋白Tsg101蛋白;12 000×g组微囊泡的RNA总量为22.662 0 mg/L,在258 nt时达到最高,100 000×g组微囊泡的RNA总量为3.280 1 mg/L,在283 nt时达到最高(P<0.05)。因此,微囊泡尺度与离心力相关,不同尺度微囊泡所含蛋白、RNA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细胞 胞外微囊泡 离心力 RNA
下载PDF
细胞微囊泡/外泌体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登 冉文卓 +1 位作者 叶迎春 高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393-3400,共8页
背景:相关研究已表明微囊泡/外泌体可以利用其在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优势改善受体细胞的功能、保护损伤组织、提示疾病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多种肺病防治的新策略。目的:探讨微囊泡或外泌体在肺病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在标题和摘要中,以"e... 背景:相关研究已表明微囊泡/外泌体可以利用其在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优势改善受体细胞的功能、保护损伤组织、提示疾病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多种肺病防治的新策略。目的:探讨微囊泡或外泌体在肺病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在标题和摘要中,以"exosome,microvesicle,microparticle,extracellular vesicles,lung,pulmonary,pneumonic,pulmonary,pulmonic"或"细胞微囊泡,外泌体,肺"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关于细胞来源微囊泡/外泌体应用于肺脏疾病治疗的中英文文献,排除重复及不相关研究。结果与结论:(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8篇文献进行整理和进一步分析;(2)微囊泡、外泌体因直径小可避免被吞噬,能维持所携带的mRNA,microRNA和蛋白的活性,便于与周围细胞组织进行信息交流,可作为参与肺脏生理和病理微环境的新型旁分泌介质,在肺脏疾病中的应用颇具前景;(3)有些微囊泡、外泌体含有肺病的特定标志物,可作为诊断疾病或判断预后的依据;(4)有些微囊泡、外泌体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有促进血管生成、促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或可作为调控肺病发生发展的潜在靶点;(5)有些微囊泡、外泌体应用于实验动物呼吸系统疾病模型,可减轻水肿,减少促炎因子分泌,促进损伤修复,较细胞移植疗法更具优势;(6)目前临床上对于微囊泡、外泌体的应用还仅停留在肺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用于调控干预肺病发展的微囊泡、外泌体仍处在实验室阶段,还需大量基础实验来明确,包括用于治疗肺病的微囊泡、外泌体来源,活性成分,用量疗程等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外泌体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栓塞 肺损伤 弥漫性实质性肺病 肺动脉高压 哮喘 肺癌 干细胞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浆微囊泡浓度对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丹丹 王海珠 任凤波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血浆微囊泡(MVs)浓度对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223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32个月,...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血浆微囊泡(MVs)浓度对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223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32个月,根据是否再次发生TLR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统计可能引起PCI术后再次发生TLR的相关因素,对比两组可能的影响因素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对比PCI术后不同时刻及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不同时刻血浆MVs浓度变化;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术后不同时刻血浆MVs浓度对TLR的预测价值。结果 223例患者中共33例再次发生TLR,发生率为14.80%;发生组男性、体重指数>23.9kg/m2、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即刻血浆MVs浓度≥13.5nmol/L、支架最小开放直径<3.5mm患者构成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是导致PCI术后再次TLR的危险因素(P<0.05);PCI患者术后3d、7d血浆MVs浓度低于术后即刻,术后7d低于术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术后不同时刻血浆MVs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3d、7d血浆MVs水平均低于术后即刻,术后7d低于术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3d、7d血浆MVs浓度预测TLR发生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0.58nmol/L、17.10nmol/L、14.21nmol/L。术后7d血浆MVs浓度预测TLR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术后即刻、术后3d检测,且术后7d血浆MVs浓度预测TL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高于术后即刻和术后3d。结论 血浆MVs浓度≥13.5nmol/L是PCI术后再次TLR的危险因素,且与术后即刻、术后3d相比,术后7d血浆MVs浓度对STEMI患者PCI术后再次TLR风险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血浆微囊泡浓度 再次血运重建 风险预测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后生成的微囊泡对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娟 周炳荣 +9 位作者 骆丹 张家安 陶艳玲 苗颖颖 谢淑芬 范曾 易飞 吴红巾 栗丹 王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6期321-326,共6页
目的:明确对UVA及UVB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生成的微囊泡对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作用。方法:紫外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提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微囊泡,利用光散射分析技术鉴定分析微囊泡的大小及数量。将紫外线照射后生成的微囊泡与... 目的:明确对UVA及UVB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生成的微囊泡对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作用。方法:紫外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提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微囊泡,利用光散射分析技术鉴定分析微囊泡的大小及数量。将紫外线照射后生成的微囊泡与正常成纤维细胞共孵育,荧光酶标仪定量检测活性氧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UVA及UVB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释放的微囊泡数量及大小明显高于正常成纤维细胞释放的微囊泡。正常纤维细胞、UVA和UVB照射后的成纤维细胞与微囊泡共孵育后活性氧荧光值分别为(52.76±1.4347)、(82.60±4.082)和(85.94±6.264),凋亡率分别为(3.260±1.732)%,(28.94±2.430)%和(34.48±2.718)%,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凋亡可被抗氧化剂逆转。结论:急性中长波紫外线照射可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释放微囊泡进一步介导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成纤维细胞 微囊泡 氧化损伤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