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在微囊藻毒素致人群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砚 陈济安 +4 位作者 赵清 邱志群 许川 曾慧 舒为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2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致人群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重庆涪陵区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饮用水和水产品中MCs浓度,并随机在MCs暴露人群...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致人群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重庆涪陵区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饮用水和水产品中MCs浓度,并随机在MCs暴露人群中选择肝功异常人群81名,肝功正常人群92名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和GSTTl基因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基因型的差异。结果饮用水中MCs的浓度连续4年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水产品中MCs阳性率为100%;GSTM1缺失频率在肝损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3.2%和47.8%,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1.00);GSTT1缺失频率在肝损伤组为60.5%,高于对照组39.1%,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6);GSTM1和GSTT1共同缺失频率在肝损伤组为29.6%,同样高于对照组中16.3%,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5)。结论 GSTT1缺失可能是在MCs暴露人群肝损伤的易感因素;GSTM1和GSTT1共同缺失将会增加MCs暴露人群发生肝损伤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 肝损伤 基因多态性 谷胱甘转移酶M1 谷胱甘转移酶T1
下载PDF
PCR扩增法检测江苏省5大淡水湖泊产毒微囊藻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大命 阳振 +4 位作者 于洋 唐晟凯 张彤晴 周刚 潘建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15-2222,共8页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的产生受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簇(microcystin biosynthesis gene,mcy)调控,常用PCR扩增mcy基因检测产毒微囊藻。采集江苏省5大淡水湖泊——太湖、滆湖、高宝-邵伯湖、洪泽湖和骆马湖的水样,测定水体营养盐...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的产生受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簇(microcystin biosynthesis gene,mcy)调控,常用PCR扩增mcy基因检测产毒微囊藻。采集江苏省5大淡水湖泊——太湖、滆湖、高宝-邵伯湖、洪泽湖和骆马湖的水样,测定水体营养盐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根据叶绿素a浓度计算5个湖泊的富营养化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TSI),同时应用单一和多重PCR扩增mcy基因。结果表明,太湖和滆湖处于富营养和超富营养化水平,洪泽湖和骆马湖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高宝-邵伯湖处于寡营养水平。太湖、滆湖、洪泽湖和骆马湖的所有水样均检出mcy基因,4个湖泊水体受到微囊藻毒素的潜在威胁,高宝-邵伯湖没有检测出mcy基因的存在,尚未受微囊藻毒素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微囊毒素合成酶基因 富营养化指数 多重PCR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产毒铜绿微囊藻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恒省 李继影 +1 位作者 刘孟宇 景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3,共5页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模板的样...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模板的样品有扩增,对照组小球藻(Chlorella)没有检测到扩增信号;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3±1)℃,证明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极为特异。以重组质粒pMD-18T-mcyA为标准品,所得标准曲线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重复性好,符合制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标准曲线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微囊毒素合成酶基因 定量检测
下载PDF
阿氏浮丝藻mcyT基因序列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倩倩 朱梦灵 +2 位作者 刘洋 林燊 李仁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9,共8页
为研究我国浮丝藻(Planktothrix Anagnostidis et Komárek)的毒素相关基因,选取分离自我国不同省份水体的13株阿氏浮丝藻,通过PCR检测其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mcyE及mcyT研究其毒素基因特性。PCR结果表明除mcyT之外其他引物... 为研究我国浮丝藻(Planktothrix Anagnostidis et Komárek)的毒素相关基因,选取分离自我国不同省份水体的13株阿氏浮丝藻,通过PCR检测其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mcyE及mcyT研究其毒素基因特性。PCR结果表明除mcyT之外其他引物检测均无扩增产物,说明这13株浮丝藻不具备产微囊藻毒素的能力。通过克隆测序得到mcyT序列,并进行分子系统分析,构建了关于mcyT序列的Neighbor-Joining系统树,结果表明mcyT序列可以将产毒与不产毒浮丝藻分为两大独立的分支,两个分支之间的最低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8.5%和99.1%。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我国浮丝藻的微囊藻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多样性以及分子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丝 微囊毒素 毒素合成酶基因 mcyT 邻接法
下载PDF
西流湖水体藻类污染现状和产毒蓝藻的全细胞PCR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班海群 庄东刚 +4 位作者 朱静媛 巴月 程学敏 张慧珍 崔留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了解西流湖水体浮游藻类尤其是产毒蓝藻的污染现状,并建立全细胞PCR检测产毒蓝藻的方法.方法从2004年3月开始,采集西流湖水体表层水样,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藻细胞;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全细胞PCR方法检测水样中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 目的了解西流湖水体浮游藻类尤其是产毒蓝藻的污染现状,并建立全细胞PCR检测产毒蓝藻的方法.方法从2004年3月开始,采集西流湖水体表层水样,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藻细胞;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全细胞PCR方法检测水样中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PC-IGS)和微囊藻毒素多肽合成酶基因mcyB,并对mcyB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西流湖水体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硅藻和裸藻,夏秋季蓝藻为优势藻门;2004年7月7日~9月27日水样PC-IGS序列PCR检测阳性,7月29日~9月27日水样mcyB基因PCR检测阳性,扩增片断mcyB测序结果与Genbank报道的铜绿微囊藻mcyB同源性大于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4%.结论西流湖夏秋季有产毒蓝藻出现,全细胞PCR法可以检测水体中产毒蓝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PCR 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 微囊藻毒素多肽合成酶基因b
下载PDF
日本沼虾mu型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瞿春梅 梁旭方 +2 位作者 张进 何珊 沈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mu型sGST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60%左右,表明所克隆的日本沼虾sGST亦属于mu型sGST。通过对日本沼虾活体浸泡MC-LR,发现微囊藻毒素对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表达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谷胱甘S-转移酶基因 克隆 微囊毒素 活体诱导表达
下载PDF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of mu-, pi- and omega-clas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enes in the hepatopancreas of 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exposed to microcystin-LR 被引量:1
7
作者 Ling Li Xu-Fang Liang +4 位作者 Shan He Guangyu Li Zhengyong Wen Wenjing Cai Dan Sh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25期3153-3161,共9页
Th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oxification of microcystins(MCs),but the responses of GSTs to MC-LR have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in freshwater gastropod,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In... Th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oxification of microcystins(MCs),but the responses of GSTs to MC-LR have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in freshwater gastropod,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In the present study,we cloned full-length cDNAs of mu-and pi-class GSTs(GSTM and GSTP)and partial cDNA of omega-class GST(GSTO),and determined the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of the three GST genes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C-LR(0,1,10 and 100 lg/L)in C.cahayensis.The full-length cDNAs of GSTM and GSTP of C.cahayensis were 813 and 820 bp,containing an open reading frame(ORF)of 648 bp(encoding 215 amino acids)and 624 bp(encoding 207 amino acids),respectively.The mRNA expression of GSTM and GST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exposure to 10 lg/L MC-LR,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GST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100 lg/L MC-LR exposure.Thi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etoxication of MCs in C.cahayensis,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its sedentary life and filter-feeder status.The mRNA expression of the three GST isoforms in C.cahayensis could be used as biomarkers for water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 谷胱甘S 反应 转录 基因 全长CDNA GSTS 淡水腹足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