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场域”的地下商业街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岩 颜美娟 胡沈健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7期41-42,共2页
地下商业街作为满足人们购物休闲多功能需求的地下场所,其空间设计不仅要考虑人们的基本诉求,还应塑造有意义、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体验场所。文章诠释了"微场域"理论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对"微场域"下的多维... 地下商业街作为满足人们购物休闲多功能需求的地下场所,其空间设计不仅要考虑人们的基本诉求,还应塑造有意义、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体验场所。文章诠释了"微场域"理论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对"微场域"下的多维感知、环境塑造、情境体验加以阐释,旨在为当代地下商业空间设计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创造出更适宜的地下商业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商业街 微场域 多维感知 环境塑造 情境体验
下载PDF
个体化背景下社会公共性培育的微场域——基于利群读书会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杨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7期156-158,共3页
个体化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显性现象,国内外学者在个体化的研究范式与内容上存在诸多差异。利群读书会是湖北省2014年度"十佳青年书香号"先进集体,其在读书育人方面的成功做法受到关注。文章主要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个体化这个大... 个体化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显性现象,国内外学者在个体化的研究范式与内容上存在诸多差异。利群读书会是湖北省2014年度"十佳青年书香号"先进集体,其在读书育人方面的成功做法受到关注。文章主要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个体化这个大背景,分析社会公共性的消解及其弊病,并着重以利群读书会这一高校读书交流平台为案例,深入探索这一微场域及类似微场域在社会公共性培育中的作用。同时,以这一案例为突破口,提炼出一些具有可复制性的做法应用于社会的其他微场域,以此推动整个社会公共性的培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公共性培育 微场域
下载PDF
微场域理论视角下“野球”的特性、桎梏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红阳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1,共7页
“踢野球”在规模、边界有限的微场域内,会形成自身的运转特性与行动桎梏。“野球非野”,既有特殊的规范,也有特定的功能,能够充分体现当地足球氛围和足球热情,理应成为重要的学术议题。“野球”具有的运转特性包括组织松散性、行动自... “踢野球”在规模、边界有限的微场域内,会形成自身的运转特性与行动桎梏。“野球非野”,既有特殊的规范,也有特定的功能,能够充分体现当地足球氛围和足球热情,理应成为重要的学术议题。“野球”具有的运转特性包括组织松散性、行动自发性、时空灵活性、技术业余性、趋势扩张性。行动桎梏包括场域流动、话语压迫、关系导向、天气制约、野球野踢。微场域并非是一个封闭场域,发展演进需要同整个社会相衔接与协同。踢野球是催生基层足球文化的有效路径,需要有序推动“野球”进入城乡社区,同时在新媒体时代营造有利于“野球”成长的积极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足球 野球 微场域理论
下载PDF
迷失与回归:网络互动微场域中青年群体的异化现象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静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7-30,共4页
网络互动微场域是现实交往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因其内在的去身体性、去屏障性和去中心性特征,已成为青年开展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青年在网络互动中实现人际关系之拓展、认知视野之开阔以及兴趣圈层之建构的同时,也陷入了技术异化、人格... 网络互动微场域是现实交往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因其内在的去身体性、去屏障性和去中心性特征,已成为青年开展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青年在网络互动中实现人际关系之拓展、认知视野之开阔以及兴趣圈层之建构的同时,也陷入了技术异化、人格异化和交往异化的困境。对青年网络异化产生的深层原因主要从技术维度、社会维度以及文化维度进行深度解析,继而从虚拟存在与现实存在、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虚拟自由与现实自由的二重矛盾中探究消除青年网络互动异化的科学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互动 微场域 青年群体 异化
下载PDF
主渠道+微场域:构建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探析
5
作者 刘薇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8期89-90,共2页
构建"主渠道+微场域"的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是基于"主渠道"与"微场域"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立足于"微时代"的信息教学场域,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指向,形成"主渠道... 构建"主渠道+微场域"的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是基于"主渠道"与"微场域"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立足于"微时代"的信息教学场域,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指向,形成"主渠道"与"微场域"之间联动、融合、互补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产生1+1>2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渠道 微场域 高校 思政课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微场域理念下打造校园文化微传播圈的实践探索
6
作者 殷舒婉 战媛 《江苏教育》 2022年第63期19-21,共3页
信息时代,学校担负着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任务。基于微场域理念,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开发微内容、引领微行动、整合微媒介、培育微受众,打造校园文化微传播圈,巩固习惯教育成果,启蒙学生信息素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引领学生“更健康... 信息时代,学校担负着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任务。基于微场域理念,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开发微内容、引领微行动、整合微媒介、培育微受众,打造校园文化微传播圈,巩固习惯教育成果,启蒙学生信息素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引领学生“更健康地生活、更优秀地表现、更幸福地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场域 信息素养 传播圈
下载PDF
微传播场域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芳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4年第7期54-56,共3页
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的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在成员招募、基地选建、制度落实和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微博、微信等新传播工具的出现,需要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进行重新审视。文章以此为... 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的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在成员招募、基地选建、制度落实和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微博、微信等新传播工具的出现,需要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进行重新审视。文章以此为视角,在微传播场域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只有很好地借助"微工具",通过社会、政府、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 服务常态化 机制构建 实践 传播
下载PDF
微文化场域下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困境及其培育 被引量:2
8
作者 叶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87,共3页
微文化场域下传播主体的平民化、多元化,传播信息的碎片化、简洁化,传播模式的分众化、圈群化,使得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呈现出多重困境。微文化场域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与时俱... 微文化场域下传播主体的平民化、多元化,传播信息的碎片化、简洁化,传播模式的分众化、圈群化,使得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呈现出多重困境。微文化场域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与时俱进,加强与微文化相适应的培育路径创新,提升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具体路径包括:生态调控,全力营造明朗"微空间";观念创新,加强政治认同"微教育";力量整合,打造新型培育"微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政治认同 青年学生 教育对策
下载PDF
微空间场域话语“去意识形态化”的竞合机制与协同风险防范
9
作者 帅建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8-17,共10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微空间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所特有的思想意识形态交锋场域,但微空间场域中却越来越具有“去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和风险,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逆反。文章在阐述微空间“去意识形态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基本特征...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微空间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所特有的思想意识形态交锋场域,但微空间场域中却越来越具有“去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和风险,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逆反。文章在阐述微空间“去意识形态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及其表现,指出微空间“去意识形态化”背后存在的竞合机制。建构的动力因素在于微空间话语主体受资本运行逻辑主宰、话语内容去意识形态化、话语传播媒介去意识形态化、话语场域中主客体互信失衡,而解构的阻力因素在于话语主体主导力量的变化、微空间内容的重构、话语主客体信任机制构建。文章通过分析微空间“去意识形态化”的竞合机制,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的话语主体,构建宏大叙事与细小相结合的话语内容体系,构建从文字到图像的微空间场域全媒体网络监管协同管理体系,构建加强公众媒介素养与政府网络公信力建设相结合的信任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协同治理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去意识形态化 竞合机制 协同治理
下载PDF
微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审视与建构
10
作者 谭好 《求知导刊》 2017年第31期14-14,共1页
对微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进行审视与建构,能够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基于此,文章将对微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现状进行正确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 对微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进行审视与建构,能够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基于此,文章将对微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现状进行正确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进行创新、明确微媒体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规律以及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应用机制三方面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规律
下载PDF
教育病理学的视域及其理论架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润智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7-63,共7页
教育病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 ,对教育病理的关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向性和自觉性的必然反映。教育病理的诊断指标是建构教育病理理论的核心所在 ,其要义在于发现和整合与教育病理相依托的社会内在的规定性。
关键词 教育病理学 理论架构 新堀通 教育病理诊断 外层 中层
下载PDF
主流意识形态在微媒体场域的注意力生产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德平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5年第8期77-82,共6页
注意力是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稀缺资源,主流意识形态在微媒体场域的传播效度如何,首先取决于它是否被有效关注。在微媒体场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注意力被消解的现实境遇,这主要源于微媒体的"脱域机制"、"分众效应"... 注意力是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稀缺资源,主流意识形态在微媒体场域的传播效度如何,首先取决于它是否被有效关注。在微媒体场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注意力被消解的现实境遇,这主要源于微媒体的"脱域机制"、"分众效应"和"快餐消费"。要避免微媒体场域主流意识形态的"注意力赤字"和"注意力破产"问题,必须通过资源开发与整合、有效配置与管理、订制生产与包装、嵌入表达与供给以及队伍配备与强化等路径与策略,加大注意力生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主流意识形态 注意力
原文传递
抖音“微”场域新闻主播话语实践管窥
13
作者 陈竹 彭祝斌 贺晓慧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75,共3页
抖音呈现互动话语网络化、话题驱动自主化、用户画像微粒化的“微”特征。在抖音“微”场域,新闻主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话语身份、互动关系和传播观念等方面转型创新,呈现实践表达年轻化、话题内容丰富化、IP形象立体化的新特征。本... 抖音呈现互动话语网络化、话题驱动自主化、用户画像微粒化的“微”特征。在抖音“微”场域,新闻主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话语身份、互动关系和传播观念等方面转型创新,呈现实践表达年轻化、话题内容丰富化、IP形象立体化的新特征。本文认为,传统媒体新闻主播应该坚持输出硬核内容实现价值引领,明确身份边界适度创新,深耕用户需求实现深度互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抖音“ 新闻主播 话语特征
原文传递
“微文化”场域对大学生党员的育人功能浅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佳宁 《才智》 2017年第11期134-134,共1页
大学生作为微文化的主体,对于微文化使用的高频率及高效率是无可替代的。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者,处于微文化场域中的大学生党员更是它的受益者。微文化场域如何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典范是高... 大学生作为微文化的主体,对于微文化使用的高频率及高效率是无可替代的。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者,处于微文化场域中的大学生党员更是它的受益者。微文化场域如何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典范是高校教育工作研究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大学生党员 育人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