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季赤潮频发期东海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3 位作者 王宗灵 石晓勇 李瑞香 朱明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73-1080,共8页
20 0 2年 4~ 5月在东海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 8、11、14、2 3和 2 8号 5个典型站位采样 ,用现场稀释法对春季东海水域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行为在东海... 20 0 2年 4~ 5月在东海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 8、11、14、2 3和 2 8号 5个典型站位采样 ,用现场稀释法对春季东海水域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行为在东海赤潮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各站位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以急游虫、红色中缢虫和夜光藻为主 ,在种类上砂壳纤毛虫是主要的类群 .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范围在 0 .2 8~ 1.13d-1,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范围在 35 .14 %~ 811.6 9% ,对浮游植物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范围在 74 .0 4 %~ 2 0 3.2 5 % ,对浮游植物碳的摄食率范围在 9.5 8~ 97.91μg·L-1·d-1.靠近岸边的站位 ,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和对浮游植物碳的摄食率相对较高 ,而远离岸边的站位对浮游植物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却较高 .与世界其它海区比较此水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处于较高水平 .急游虫是控制东海主要赤潮原因生物具齿原甲藻生长的关键种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稀释法
下载PDF
三门湾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动及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镇盛 王春生 +2 位作者 张志南 刘诚刚 杨关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31-3941,共11页
2002年8月、11月、2003年2月和5月,在三门湾进行了4个航次生物、化学和水文等专业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海上现场实验结果,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生物量、丰度、多样性指数的分布和季节变动及其浮游动物对浮... 2002年8月、11月、2003年2月和5月,在三门湾进行了4个航次生物、化学和水文等专业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海上现场实验结果,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生物量、丰度、多样性指数的分布和季节变动及其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门湾浮游动物有67属,89种,16类浮游幼体,主要可划分为4个生态类群:以近岸低盐类群为主,其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twhaeta、捷氏歪水蚤Tortanus derjugini、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等。半咸水河口类群、暖水性外海类群和广布种相对较少。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除了夏季有所差异外,其它季节基本一致。2月份和5月份,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从湾顶向湾口呈逐渐增加趋势;8月份,湾口区生物量最高,而丰度高值区出现在湾顶部;11月份,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相对均匀。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动态变化与浮游动物种数和丰度的变化一致。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存在摄食压力,且有季节变化,摄食率的变化在0.18.0.68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低于相同季节的浮游植物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摄食压力的变化范围为16.1%-49.1%d^-1,对初级生产力摄食压力的变化在58.3%-83.6%d^-1。11月份,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均出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量 丰度 微型浮游动物摄食 三门湾
下载PDF
香港水域夏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军 宋秀贤 +1 位作者 殷克东 刘东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2-724,共13页
20 0 0年 8月在香港牛尾海 ( A站 )和龙鼓水道 ( B站 )的 2个典型站位采样 ,用半现场的稀释法研究了夏季香港水域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等。结果表明 :A、B站浮游植物主要以硅藻为主 ,但 A站甲藻比重比 B... 20 0 0年 8月在香港牛尾海 ( A站 )和龙鼓水道 ( B站 )的 2个典型站位采样 ,用半现场的稀释法研究了夏季香港水域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等。结果表明 :A、B站浮游植物主要以硅藻为主 ,但 A站甲藻比重比 B站要高。A站 <5 μm的微型浮游植物比 B站要少 ,从细胞大小上 B站的浮游植物更易被微型浮游动物所摄食。A站微型浮游动物类群主要以异养鞭毛藻为主 ,而 B站为砂壳纤毛虫 ,其细胞丰度分别为 770和 62 0 ind./L。 A、B站浮游植物碳 /叶绿素 a浓度比率分别为 2 7.1 5和88.66。 A站浮游植物的内禀生长率相似于 B站 ,分别为 1 .0 4和 0 .98d- 1。浮游植物在 A站的净生长率是0 .33d- 1,而在 B站则出现了负增长 ,其净生长率是 - 0 .5 8d- 1。微型浮游动物在 A、B站的摄食率分别为0 .71和 1 .5 6d- 1,摄食压力分别占到了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1 43.7%和 2 0 9.7% ,初级生产力的 78.6%和1 2 6.6% ,对浮游植物碳的摄食率分别达到 35 1和 5 5 2 μg C/( L·d)。A站的浮游植物生长要高于 B站 ,B站的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要明显高于 A站。与其它海区比较香港水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浮游植物 稀释法 香港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海域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22
4
作者 马璐 曹文清 +4 位作者 张文静 林元烧 郑连明 杨位迪 王宇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6-554,共9页
2011年8月份于北部湾北部海域5个观测站位获得的分层水样,分析了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以及类群组成;同时于现场采用稀释培养法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μ)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海... 2011年8月份于北部湾北部海域5个观测站位获得的分层水样,分析了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以及类群组成;同时于现场采用稀释培养法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μ)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的微型浮游动物丰度400—1167个/L,类群组成以无壳纤毛虫为主;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1.50—1.13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33—1.08 d-1;推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及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28.1%—66.0%和-7.4%—438.4%。相对于中国其他海区,8月份北部湾北部海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处于中等水平。调查期间,广西沿海高生产力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率大于微型浮游动物动物的摄食率,浮游植物生物量处于积累期;涠洲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较低,微型浮游动物摄食作用是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浮游植物 稀释法 北部湾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及其氮的排泄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超伦 孙松 +2 位作者 吉鹏 张光涛 张武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7-663,共7页
于 1 998— 1 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现场实验研究 ,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日摄食量为 5 1— 2 5 0mgC/ (m3·d) ,... 于 1 998— 1 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现场实验研究 ,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日摄食量为 5 1— 2 5 0mgC/ (m3·d) ,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1 0 %—65%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也较大 (34%— 1 0 0 % )。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得出其氮产生率为 0 44— 1 75mg/ (m3·d) ,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氨氮的 6 8%—53 6%。由此可见 ,微型浮游动物在南极夏季边缘浮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 氨氮产生率 普里兹湾
下载PDF
厦门海域春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初探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媛 黄邦钦 +1 位作者 曹振锐 洪华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应用稀释法对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k)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5月,西海域18测站k、g分别为2.41、0.78d 1;南部海域27测站分别为2.43、1.32d 1。8月18测站k、g分别为3.00、2.90d 1;27测站分别为1.94、0.91d 1... 应用稀释法对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k)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5月,西海域18测站k、g分别为2.41、0.78d 1;南部海域27测站分别为2.43、1.32d 1。8月18测站k、g分别为3.00、2.90d 1;27测站分别为1.94、0.91d 1。说明厦门海域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港湾,具有高的k、g值。分粒级研究结果显示:8月,18测站微型浮游动物对微型浮游植物(Micro)具摄食偏好;而27测站微型浮游动物对Micro和Nano级的摄食率相近。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18测站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的k、g,结果表明:春季,生长率和摄食率分别为2.00、1.02d 1;夏季分别为1.52、0.96d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压力 生长率 稀释法 浮游植物 微型浮游动物 厦门海域
下载PDF
厦门杏林虾池夏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13
7
作者 沈锦兰 林元烧 +2 位作者 杨圣云 曹文清 吴桂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6,共6页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夏季为 0 .578~ 1 .3 2 4/d、冬季为 0 .2 0 4~ 0 .2 55/d ;日摄食率 (以C计 )夏季为 1 9.1 7~89.51mg/(m3·d)、冬季为 3 .3 2~ 7.2 3mg/(m3·d) ,各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43 .90 %~ 73 .40 %、1 8.43 %~ 2 2 .51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夏季为 1 1 5.2 3 %~1 93 .52 %、冬季为 3 7.47%~ 1 1 1 .3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初级生产力 稀释法 杏林虾池 厦门市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粒径分级 夏季 冬季
下载PDF
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武昌 肖天 王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93-1908,共16页
综述了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研究的历史沿革 ,微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丰度和生物量 。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综述 海洋
下载PDF
三亚湾夏秋两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苏强 黄良民 +4 位作者 谭烨辉 王汉奎 董俊德 周伟华 胡友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5,共7页
根据2005年8月和11月的调查资料,利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检测对象,分别对三亚湾海区夏秋两季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浮游植物瞬时生长率(k)分别为0.9—1.32/d和1.81—3.30/d,而微型浮游动... 根据2005年8月和11月的调查资料,利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检测对象,分别对三亚湾海区夏秋两季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浮游植物瞬时生长率(k)分别为0.9—1.32/d和1.81—3.30/d,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则为0.85~1.79/d和1.29~2.57/d。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是,夏季为57.26%-83.30%和78.13%一140.38%,秋季为72.47%-92.35%和86.65%-97.90%。秋季微型浮游动物以微型浮游植物为其主要食物来源,其摄食率和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最高,平均分别为1.09/d和107.98%;微型浮游植物的瞬时生长率也是最高的,平均为0.94/d,为浮游植物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三亚湾夏秋两季可把微型浮游动物作为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同时与秋季相比,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到更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摄食压力 稀释法 三亚湾
下载PDF
大亚湾冬春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学锋 李纯厚 +2 位作者 贾晓平 赵汉取 戴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44-47,共4页
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份分别在大亚湾5个典型站位采样,用现场稀释法研究了冬春季大亚湾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g)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率(μ)。结果显示:12和3月份大亚湾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分别为0.18-1.19 d-1,0.16-1.14 d-1,... 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份分别在大亚湾5个典型站位采样,用现场稀释法研究了冬春季大亚湾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g)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率(μ)。结果显示:12和3月份大亚湾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分别为0.18-1.19 d-1,0.16-1.14 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分别为1.00-2.08 d-1,0.33-1,74 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范围为76%-287%,47%-258%,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范围分别为101%-445%,70%-330%。说明大亚湾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海湾,具有高的μ、g值,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也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压力 稀释法 生长率 微型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估算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军 宋书群 +1 位作者 王丹 徐兆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02-3315,共14页
2005年4月27日至5月30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采样,结合稀释法实验和Frost的直接计量法研究了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现场摄食速率,并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食物组成、中型浮游动物和微... 2005年4月27日至5月30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采样,结合稀释法实验和Frost的直接计量法研究了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现场摄食速率,并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食物组成、中型浮游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摄食压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调查区: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物种比摄食率介于0.01~8.43 d-1,平均值为(2.72±2.14)d-1.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物种摄食速率介于0.05~838.23 cells ind.-1 d-1,平均值为(52.72±154.21)cells ind.-1d-1,对几种有害藻华原因生物的摄食速率较高.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物种摄食速率具有食物密度依赖性,在低浮游植物丰度下,其摄食速率会随着浮游植物丰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阈值后随着浮游植物丰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中型浮游动物群落对浮游植物群落碳摄食速率介于0.53~4.97 ngC L-1 d-1,平均值为(2.16±1.63)ngC L-1 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物种平均碳摄食速率介于0.04~13.20 ngC ind.-1 d-1,平均值为(2.91±5.22)ngC ind.-1d-1.微型浮游动物群落对浮游植物群落碳摄食速率介于61.07~8632.85 ngC L-1 d-1,平均值为(2801.01±4198.46)ngC L-1 d-1.分析比较中型浮游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摄食压力表明,海区中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要远高于中型浮游动物,介于95.59 %~99.98 %,平均值为97.88 %±2.33 %.调查海区中型浮游动物还通过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中华哲水蚤 微型浮游动物 级联式摄食 有害藻华
下载PDF
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微型浮游动物种群组成和摄食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强 黄良民 +5 位作者 谭烨辉 王汉奎 董俊德 陈清华 宋星宇 胡友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6,共9页
采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检测对象,利用2006年4月的调查资料对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微型浮游动物的种群组成和摄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微型浮游动物的组成以纤毛虫为主。微型浮游动物以Tintinnopsis compressa,Tintinnopsis cy... 采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检测对象,利用2006年4月的调查资料对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微型浮游动物的种群组成和摄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微型浮游动物的组成以纤毛虫为主。微型浮游动物以Tintinnopsis compressa,Tintinnopsis cylindrical,Tintinnidium semicilidium三种纤毛虫为优势种,其中Tintinnopsis属纤毛虫是优势种群,有38种,占总纤毛虫种数的37.3%。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在1.28~2.37d-1之间,平均值为0.945d-1;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k)为0.26~1.44d-1,平均值为1.963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在72.20%~90.65%和113.31%~315.34%,平均值分别为84.56%和177.05%。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内,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水平主要取决于水体中微型浮游动物和叶绿素a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在控制浮游植物生长和转移浮游植物生产力方面微型浮游动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潜在的富营养化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稀释法 三亚湾
下载PDF
渤海微型浮游动物及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50
13
作者 张武昌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258,共7页
1997年 6月在渤海的 5个站位采样分析了微型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微型浮游动物主要是砂壳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 Codonellopsi... 1997年 6月在渤海的 5个站位采样分析了微型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微型浮游动物主要是砂壳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 Codonellopsis spp.是砂壳纤毛虫的绝对优势种,只在1、3、5号站有分布。表层分布为: 1号站981ind/ L、5号站200ind/ L、3号站30ind/ L;垂直分布为上层多、下层少。桡足类幼虫密度为 0-87ind/ L。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 0.43-0.73d-1,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 0.42-0.69 d-1,相当于每天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34%-49%和初级生产力的85%-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砂壳纤毛虫 浮游植物
下载PDF
海洋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武昌 王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60-1368,共9页
综述了国际上研究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摄食的方法 ,并重点介绍了稀释法的理论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各种方法得出的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摄食压力的估计表明 。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海洋 综述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夏季胶州湾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25
15
作者 孙军 John Dawson 刘东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245-1252,共8页
20 0 2年 6月至 7月间对胶州湾内、外和港口 3个典型站位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研究 .按陆基半现场方式进行了 4次稀释法实验 ,对湾外相同的站位进行了两次实验 ,对湾内和港口各进行了一次实验 ,获取了研究站位浮游植物和... 20 0 2年 6月至 7月间对胶州湾内、外和港口 3个典型站位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研究 .按陆基半现场方式进行了 4次稀释法实验 ,对湾外相同的站位进行了两次实验 ,对湾内和港口各进行了一次实验 ,获取了研究站位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种类、丰度、体积转换浮游植物碳含量、碳 /叶绿素比率、浮游植物净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以及碳摄食通量等参数 .湾外和湾内站位的浮游植物组成相似 ,优势种为新月柱鞘藻 (Cylin drothecaclosterium)和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 ,港口浮游植物优势种类为中肋骨条藻、浮动湾角藻 (Eucampiazodiacus)和旋链角毛藻 (Chaetoceroscurvisetus) .湾外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beroidea) ,而在湾内为百乐拟铃虫和急游虫 (Strombidiumsp .) ,港口主要为急游虫 ,也有少数的百乐拟铃虫 .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和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 ,在湾内最高 ,其次在湾外 ,港口最低 .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 ,在湾外 ,分别为 0 .96和 1.2 0d-1,在湾内为 1.33d-1,在港口为 0 .36d-1.微型浮游动物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 ,在湾外 ,分别为 74 %和 8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碳/叶绿素比率 摄食速率 摄食压力 胶州湾
下载PDF
东海春季水华期浮游植物生长与微型浮游动物摄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孙军 宋书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429-6438,共10页
2005年4~6月在东海有害水华频发区14个站位采样,通过现场稀释法实验对春季东海水域浮游植物比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比摄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有害水华频发区浮游植物群落以甲藻为优势。浮游植物比生长率在水华爆发前相对较低,... 2005年4~6月在东海有害水华频发区14个站位采样,通过现场稀释法实验对春季东海水域浮游植物比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比摄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有害水华频发区浮游植物群落以甲藻为优势。浮游植物比生长率在水华爆发前相对较低,平均为1.18d-1;进入水华期后比生长率明显升高,但在水华站位随现存量增加而降低;非水华区比生长率近岸高、远岸低。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以急游虫和桡足类幼体为主,而种类上以砂壳纤毛虫居多。微型浮游动物比摄食率在水华爆发前波动较大,介于0.53~1.73d-1,平均为0.90d-1;在水华区比摄食率较为稳定,浮游植物比生长率的降低导致群落净生长率持续下降;在非水华区,比摄食率整体较高,近岸低而远岸高。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生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在水华爆发后这种控制作用将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米氏凯伦藻水华 浮游植物 微型浮游动物 比摄食率 稀释法
下载PDF
大亚湾春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学锋 李纯厚 +2 位作者 贾晓平 赵汉取 戴明 《南方水产》 CAS 2006年第5期30-35,共6页
2005年3月在大亚湾5个典型站位采用现场稀释法,研究了大亚湾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g)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率(μ)。结果显示:3月份大亚湾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16~1.14 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33~1.74 d^(-1),微型浮游... 2005年3月在大亚湾5个典型站位采用现场稀释法,研究了大亚湾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g)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率(μ)。结果显示:3月份大亚湾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16~1.14 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33~1.74 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47%~258%,对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70%~330%。表明大亚湾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海湾,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与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均较高,各站位之间的差异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受到海流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与其它海湾相比,春季大亚湾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压力 稀释法 生长率 微型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及其生产力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曾祥波 黄邦钦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2004年7~8月在台湾海峡南部的5个站位,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及其生产力.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为无壳纤毛虫,尤其是急游虫类和侠盗虫类.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52~0.72/d,浮游动物的摄食... 2004年7~8月在台湾海峡南部的5个站位,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及其生产力.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为无壳纤毛虫,尤其是急游虫类和侠盗虫类.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52~0.72/d,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45~1.33/d,相当于每天掇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36%~74%和初级生产力的88%~141%.微型浮游动物的次级生产力(MP2^0)为初级生产力的28.5%~58.4%.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在台湾海峡夏季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生长率 摄食死亡率 生产力 台湾海峡
下载PDF
厦门港表层水体磷周转的生物学过程研究:Ⅰ.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青 曹文清 +1 位作者 林元烧 杨位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78,共7页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摄食 稀释法 厦门港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祥波 黄邦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于2004年9月~2005年11月通过定点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群体总丰度在3310-21725 ind/L间变动,于2、5和8月分别有一个峰值,对总丰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 于2004年9月~2005年11月通过定点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群体总丰度在3310-21725 ind/L间变动,于2、5和8月分别有一个峰值,对总丰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丰度的季节变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红色中缢虫的丰度为225~14062ind/L,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2000ind/L以上;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在0~2875ind/L之间变动,多数月份低于300 ind/L,3月出现最大值;无壳纤毛虫在1570~8 512 ind/L之间变动,全年保持着较高的丰度,于2、5和9月均可形成峰值;无节幼体和砂壳纤毛虫变动范围分别为0~1063 ind/L和162~9625 ind/L,数量变动与水温的季节变化较为密切,在水温大于20℃的5~11月,有较高的丰度.微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在10.86~111.65μg/L之间变动,由于曳尾虫(Tontonia)、螺体虫(Laboea)及砂壳纤毛虫的大量出现,生物量高值集中在相应的5~10月,5月出现最大值.微型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变动范围为7.01~141.64μg/(L.d),在5~10月生产力相对较高.据估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日摄食压力可达6%~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生产力 季节变动 厦门西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