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微型转子的激光加工和光致旋转 被引量:5
1
作者 祝安定 刘宇翔 +2 位作者 郭锐 肖诗洲 黄文浩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利用单束强聚焦激光产生的光学力可以驱动微型器件,具有无机械接触和无需导线等优点,为微型机电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驱动方式。在自行研制的飞秒激光微细加工系统中,采用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树脂,通过双光子聚合加工出直径6μ... 利用单束强聚焦激光产生的光学力可以驱动微型器件,具有无机械接触和无需导线等优点,为微型机电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驱动方式。在自行研制的飞秒激光微细加工系统中,采用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树脂,通过双光子聚合加工出直径6μm的万字形微转子。利用光镊装置实现了微转子的俘获,并在激光功率50mW时实现了转速为200rpm的光致旋转。微型转子的光致旋转为实现微机械马达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转子 激光加工 光驱动 光致旋转
下载PDF
微型转子自动平衡机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建彬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53-56,共4页
介绍了自动平衡机的原理、组成和工作过程,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三重并行处理机结构。
关键词 自动平衡机 并行处理 汽车发动机 微型转子
下载PDF
超微型转子动平衡机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建彬 周伟 《机电一体化》 2002年第6期19-22,共4页
介绍了超微型转子(质量小于10g)动平衡测试、去重原理。给出了测试机原理框图、数据采集及处理过程,详细介绍了智能去重模块的实现。该平衡机的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模块间通信采用CAN现场总线网络。
关键词 微型转子 动平衡机 设计 去重原理 现场总线
下载PDF
超微型转子不平衡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黎明发 郑建彬 吴波 《湖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对质量小于10g的超微型转子的不平衡量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弹性支承刚性转子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动平衡测试机转子动平衡分析的力学模型,然后用小波分析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经测试,不平衡量小于10mg·mm,相角小于... 对质量小于10g的超微型转子的不平衡量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弹性支承刚性转子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动平衡测试机转子动平衡分析的力学模型,然后用小波分析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经测试,不平衡量小于10mg·mm,相角小于2°,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转子 不平衡量 动力学特性 力学模型 小波分析 去噪
下载PDF
超微型转子动平衡机数字滤波算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建彬 周伟 +1 位作者 徐显礼 曾翠林 《试验技术与试验机》 1998年第3期15-17,共3页
本文设计的数字线性相位带通滤波及DFT解调算法,成功地应用于超微型转子动平衡机幅度及相位解调中。
关键词 微型转子 动平衡机 数字滤波 振动
下载PDF
Wankel微型转子发动机的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于雷 郭峥 +3 位作者 马培勇 聂陈翰 阿布里提.阿布都拉 林其钊 《机电工程》 CAS 2009年第7期23-27,共5页
针对现有小型转子发动机微型化后存在尺寸较小且装配困难、部分复杂型面无法采用传统加工方式等问题,综合考虑熄火距离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微型发动机基本结构和参数的设计与优化,改善了三角转子发动机的基本性能。采用一体化设... 针对现有小型转子发动机微型化后存在尺寸较小且装配困难、部分复杂型面无法采用传统加工方式等问题,综合考虑熄火距离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微型发动机基本结构和参数的设计与优化,改善了三角转子发动机的基本性能。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案简化了转子发动机的零件结构,减少了装配零件数量,降低了装配误差。通过设计慢走丝加工方案,完成了对复杂型面的加工,保证了加工精度,降低了漏气间隙。最后,通过三区准维模型计算得到了微型转子发动机的基本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转子发动机的微型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转子发动机 微燃烧 三区准维模型
下载PDF
气动微型转子发动机的设计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精辉 孙暄 杨灿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1-104,126,共5页
介绍了毫米级微型转子发动机(汪克尔类型)的设计,其在各零部件的设计、加工上和大尺寸的转子发动机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避免由于发动机尺寸的减小而带来的微燃烧问题,采用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源;对内部燃烧型微型转子发动机进行研究,设计... 介绍了毫米级微型转子发动机(汪克尔类型)的设计,其在各零部件的设计、加工上和大尺寸的转子发动机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避免由于发动机尺寸的减小而带来的微燃烧问题,采用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源;对内部燃烧型微型转子发动机进行研究,设计出以高能量密度的碳氢化合物作为燃料的微型转子发动机;本文给出了气动微型(毫米级)转子发动机的实验调试、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气动转子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是随着进气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加的,通过改善密封可以大幅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转子发动机 汪克尔 毫米级 气动
下载PDF
微型转子发动机参数设计方案研究
8
作者 于雷 郭峥 +3 位作者 王高峰 马承飚 俞瑜 林其钊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针对现有小型转子发动机微型化后存在的诸如尺寸较小装配困难、压缩比对燃烧效率及热损失的影响等问题,并综合考虑熄火距离对燃烧室的影响容积比例,选择基本尺寸参数的选择,通过三区准维模型对微型转子发动机的基本性能进行初步计算,得... 针对现有小型转子发动机微型化后存在的诸如尺寸较小装配困难、压缩比对燃烧效率及热损失的影响等问题,并综合考虑熄火距离对燃烧室的影响容积比例,选择基本尺寸参数的选择,通过三区准维模型对微型转子发动机的基本性能进行初步计算,得到基本性能参数。最后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案完成微型转子发动机的设计,证明基本参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转子发动机的微型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转子发动机 基本参数优化 三区准维模型
下载PDF
微型转子片级进模设计
9
作者 陈炎嗣 《模具制造》 2013年第9期14-16,共3页
微型转子片产量一般较大,对内外形同轴度精度要求较高,常用复合模或级进模生产。本文对两种加工方法作了分析比较,针对具体制件选择了用级进模的理由,并在模具结构方面大胆采用薄板凹模,获得了成功;固定方法与常规模具也不同,都作了相... 微型转子片产量一般较大,对内外形同轴度精度要求较高,常用复合模或级进模生产。本文对两种加工方法作了分析比较,针对具体制件选择了用级进模的理由,并在模具结构方面大胆采用薄板凹模,获得了成功;固定方法与常规模具也不同,都作了相应介绍,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转子 级进模 薄板凹模
下载PDF
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摩擦损失的分析
10
作者 孙效航 杨启超 +2 位作者 史本林 陈沐清 李连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0,83,共9页
针对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建立滑片、滚动转子等重要部件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数学模型。根据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计算式,分析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占比,并与常规空调用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摩擦损失分布情况进行对比,探讨了... 针对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建立滑片、滚动转子等重要部件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数学模型。根据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计算式,分析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占比,并与常规空调用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摩擦损失分布情况进行对比,探讨了排气压力和结构参数对压缩机主要摩擦副摩擦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空调用滚动转子压缩机,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转子自转速度更快,滑片与滑片槽的摩擦损失占比升高了9.5%,主副轴承的摩擦损失占比减小了16.1%。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排气压力从1070 kPa提高至1470 kPa,总摩擦功耗升高了13.5%。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滑片厚度从1 mm提高至3 mm,总摩擦功耗仅升高3.1%。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偏心率从0.08提高至0.18,总摩擦功耗升高了69.7%。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长径比从0.25提高至0.5,总摩擦功耗降低了10%。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偏心率合适的取值范围在0.08~0.18。研究结果可为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设计及结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 运动分析 受力分析 数学模型 摩擦损失
下载PDF
考虑二阶滑移流效应的微型气浮轴承-转子稳定性分析及其动态响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海 孟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4,124,共4页
考虑到微型气浮轴承的尺寸特征,选择二阶滑移流模型对Reynold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微型转子-轴承系统的运动模型,利用线形轴承力得到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系数,进而得到转子系统的稳定转速。在转子受到扰动时,对不同转速的系统动态响应进行... 考虑到微型气浮轴承的尺寸特征,选择二阶滑移流模型对Reynold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微型转子-轴承系统的运动模型,利用线形轴承力得到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系数,进而得到转子系统的稳定转速。在转子受到扰动时,对不同转速的系统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连续流和滑移流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数值模拟中,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修正的Reynold方程进行求解,并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系统的运动方程进行求解。研究表明,滑移流效应使系统的动特性系数降低,进而减弱了微型转子-轴承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因此必须升高微型转子的转速来保持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转子 微型气浮轴承 二阶滑移流 稳定性 系统响应
下载PDF
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动力特性与摩擦损失分析
12
作者 孙效航 杨启超 +1 位作者 史本林 陈沐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7-1454,共8页
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无油化带来的摩擦损耗问题不容忽视,研究其摩擦损耗分布规律及其改进措施对提高压缩机效率至关重要,为此,对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主要摩擦副进行了变工况、变结构的摩擦功耗研究。首先,建立了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 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无油化带来的摩擦损耗问题不容忽视,研究其摩擦损耗分布规律及其改进措施对提高压缩机效率至关重要,为此,对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主要摩擦副进行了变工况、变结构的摩擦功耗研究。首先,建立了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然后,对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主要部件的受力进行了特性分析,并计算获得了主要摩擦副摩擦功耗随主轴转角的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排气压力、滑片厚度、偏心率和相对气缸长度对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主要摩擦副摩擦功耗及其占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排气压力从1100 kPa提高至1800 kPa,压缩机总摩擦功耗升高了67.7%;滑片厚度从1 mm提高至3 mm,总摩擦功耗仅升高了32.8%;偏心率从0.06提高至0.2,总摩擦功耗升高了121.5%;相对气缸长度从0.25提高至0.6,总摩擦功耗升高了31.9%。根据分析结果可得出结论: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偏心率的取值在0.14左右最为合适,优化偏心率对改善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摩擦损失效果最明显,其次是改变滑片厚度,最后是改变相对气缸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 摩擦损耗分布规律 数学模型 偏心率 滑片厚度 相对气缸长度 受力分析
下载PDF
微型螺旋转子的光驱动计算
13
作者 祝安定 刘宇翔 +1 位作者 汪飞 黄文浩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6,共4页
利用光学力来驱动微型器件是一种新型 MEMS 驱动方式。在几何光学模型近似下,对用TEM00 高斯激光束驱动微型螺旋桨结构的光驱动力和力矩进行了理论计算。光驱动力矩与激光功率成正比,和微器件的结构尺寸以及微器件与工作介质的相对折射... 利用光学力来驱动微型器件是一种新型 MEMS 驱动方式。在几何光学模型近似下,对用TEM00 高斯激光束驱动微型螺旋桨结构的光驱动力和力矩进行了理论计算。光驱动力矩与激光功率成正比,和微器件的结构尺寸以及微器件与工作介质的相对折射率等因素有关,设计微器件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计算得出激光功率 10mW 时,作用在螺旋转子上的光学驱动力矩为7.4×10-17 N?m,和文献中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复杂三维微结构的光驱动计算中,对微型转子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驱动 微型螺旋转子 几何光学模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滚动转子压缩机微型制冷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惠铭 杨山举 +3 位作者 单筱军 郝代超 郝杰 李智国 《制冷与空调》 2023年第1期68-74,共7页
相较于传统制冷系统设备,微型制冷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高集成等优势,目前主要被应用于空调服、便携式冷却设备以及集成电子散热等领域。目前随着传热理论的完善以及高精度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不断涌现与微型制冷系统相关的... 相较于传统制冷系统设备,微型制冷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高集成等优势,目前主要被应用于空调服、便携式冷却设备以及集成电子散热等领域。目前随着传热理论的完善以及高精度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不断涌现与微型制冷系统相关的研究成果。针对微型制冷系统在现实中不同场合的应用,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对3种主流制冷系统进行概述,主要围绕蒸气压缩式微型制冷系统展开叙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归纳目前蒸气压缩式微型制冷系统的发展现状;对近年来微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最后论述微型制冷系统与微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在现阶段发展仍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未来两者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制冷系统 蒸气压缩制冷 微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CFD的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泄漏分析和结构优化
15
作者 孙效航 杨启超 郑泽烨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3年第5期687-693,共7页
采用CFD仿真软件PumpLinx,对应用于300W冷量的微型制冷系统中的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在保证排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偏心率和相对气缸长度,探讨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容积效率、等熵效率的变化规律,寻... 采用CFD仿真软件PumpLinx,对应用于300W冷量的微型制冷系统中的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在保证排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偏心率和相对气缸长度,探讨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容积效率、等熵效率的变化规律,寻找微型滚动转子压缩机最佳设计结构参数的取值范围,为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等熵效率随偏心量的增大而减小,针对研究的2cm3的压缩机,偏心率为0.24左右时可获得较好的容积效率和等熵效率。考虑到尽可能缩小气缸尺寸,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的相对气缸长度可以控制在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无油滚动转子压缩机 CFD 泄漏损失 容积效率 等熵效率
下载PDF
立体微型器件的微制造技术及其在微机电系统(MEMS)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敬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7-664,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与微型机电系统(MEMS)相关的材料微制造和微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硅晶片作为微型模具来制备压电陶瓷和热电材料的微型柱状阵列结构和反应烧结碳化硅微型转子等微制造技术,并展望了材料微制造技术在... 综述了近年来与微型机电系统(MEMS)相关的材料微制造和微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硅晶片作为微型模具来制备压电陶瓷和热电材料的微型柱状阵列结构和反应烧结碳化硅微型转子等微制造技术,并展望了材料微制造技术在研制微型医疗器件和微型移动能源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微型器件 微制造技术 微机电系统 MEMS 碳化硅 微柱阵列 硅模工艺 压电陶瓷 微型转子 热电器件
下载PDF
可视化密炼机的微型测试装备及其试验方案
17
作者 汪传生 杨洪于 边慧光 《橡胶工业》 CAS 2018年第9期1056-1060,共5页
在充分研究转子构型及其混炼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转子研发的新途径。利用自有的3D打印研发平台设计可视化密炼机的微型转子测试装备,提出一套从2D,3D设计到3D高效、高精度打印转子,再到微型转子测试的转子研发、测试方案。可视化密炼... 在充分研究转子构型及其混炼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转子研发的新途径。利用自有的3D打印研发平台设计可视化密炼机的微型转子测试装备,提出一套从2D,3D设计到3D高效、高精度打印转子,再到微型转子测试的转子研发、测试方案。可视化密炼机对转子混炼的模拟表征与实际混炼试验结果一致,证明了可视化密炼机在测试转子混合特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密炼机 3D打印 微型转子测试 混合特性
下载PDF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动平衡机不平衡量提取算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建彬 田春仿 《测控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21-23,26,共4页
在超微型转子动平衡机中 ,主要干扰分为同频干扰、高频干扰和低频干扰。分析了测试环境中不平衡量信号的特点 ,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 4层分解 ,然后进行低频重构 ,提取有用信号 ,并提出了不平衡量幅度及相位的提取算法 。
关键词 离散小波变换 动平衡机 不平衡量提取算法 微型转子 机械系统
下载PDF
基于DFT的动平衡机不平衡量提取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建彬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8-320,共3页
在超微型转子 (质量小于 1 0 g)动平衡机中 ,主要干扰分为同频干扰、高频干扰和低频干扰 .针对测试环境中不平衡量信号的特点 ,提出了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算法 ,并在通用微机上实现 .根据 DFT运算结果 ,在频域提取不平衡量所对应的幅度... 在超微型转子 (质量小于 1 0 g)动平衡机中 ,主要干扰分为同频干扰、高频干扰和低频干扰 .针对测试环境中不平衡量信号的特点 ,提出了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算法 ,并在通用微机上实现 .根据 DFT运算结果 ,在频域提取不平衡量所对应的幅度和相位 ,所测得的误差大大减小 ,不平衡量幅度测试精度达 4μm,相角小于 2°,为保证平衡机系统一次去重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 动平衡机 不平衡量 提取 算法 离散傅里叶散变换 微型转子 信号处理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elf-Induced Unsteadiness in Tip Leakage Flow of a Micro-Axial Fan Rotor 被引量:2
20
作者 CHEN Jinxin LAI Huanxin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34-343,共10页
The self-induced unsteadiness in tip leakage flow(TLF)of a micro-axial fan rotor is numerically studied by solving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The micro-axial fan,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ooling systems ... The self-induced unsteadiness in tip leakage flow(TLF)of a micro-axial fan rotor is numerically studied by solving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The micro-axial fan,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ooling systems of electronic devices,has a tip clearance of 6%of the axial chord length of the blade.At the design rotation speed,four cases near the peak efficiency point(PEP)with self-induced unsteadiness and four steady cases which have much weaker pressure fluctuations are investigated.Using the"interface"separating the incoming main flow and the TLF defined by Duet al.[1],an explanation based o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low energy spot and its multi-passing through the high gradient zone of the relative total pressure,is proposed to clarify the originating mechanism of the unsteadiness.At the operating points near the PEP,the main flow is weaker than the TLF and the interface moves upstream.The low energy spot which propagates along in the close behind of the interface has opportunity to circulate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nd passes through the sensitive interfaces several times,a slight perturbation therefore may be magnified significantly and develops into the self-induced unsteadiness.The explanation is demonstrated by numer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xial fan tip leakage flow (TLF) self-induced unsteadiness secondary flow 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