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失调扭转模腔产生双频激光 被引量:11
1
作者 卢葱葱 赵长明 吴克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研究在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内利用扭转模腔微失调的方法产生单纵模分裂并输出相干双频激光,频差连续可调.方法采用琼斯矩阵分析光在谐振腔内的本征方程,得到它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从而可表示模在腔内的相位延迟和偏振状态... 目的研究在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内利用扭转模腔微失调的方法产生单纵模分裂并输出相干双频激光,频差连续可调.方法采用琼斯矩阵分析光在谐振腔内的本征方程,得到它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从而可表示模在腔内的相位延迟和偏振状态.结果得出了双频偏振态线性正交以及双频频差与波片转角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各种情况下双频分裂情况(等间隔频率分裂、单频).同时还推导出双频激光产生拍频的公式.结论当调节两波片夹角时,这两个正交的线偏振光有不同的频率,频差范围107~109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双频激光 扭转模腔 微失调
下载PDF
从肠道微生态失调探讨“内热”之邪对糖尿病肾脏病发病机制的影响
2
作者 魏蜀吴 孙卫卫 +3 位作者 姜伟民 张佳乐 王文娜 刘化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717-2720,共4页
肠道微生态失调介导肾脏炎症状态,并促进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是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热邪是导致肾络失衡、癥瘕形成、肾体受损的关键因素,“内热致癥”是糖尿病肾脏病的核心病机,肠源性肾损伤与“内热致癥”病机不... 肠道微生态失调介导肾脏炎症状态,并促进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是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热邪是导致肾络失衡、癥瘕形成、肾体受损的关键因素,“内热致癥”是糖尿病肾脏病的核心病机,肠源性肾损伤与“内热致癥”病机不谋而合。清热类中药在改善肠道菌群稳态、延缓糖尿病肾脏病进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生态失调 糖尿病肾脏病 内热 内热致癥
下载PDF
妊娠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张艳阳 唐美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97-0100,共4页
探析妊娠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产检、分娩的150例孕妇(对研究知情,自愿配合),采集阴道分泌物,予以阴道微生态检验,将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正常列为观察组1(合计90... 探析妊娠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产检、分娩的150例孕妇(对研究知情,自愿配合),采集阴道分泌物,予以阴道微生态检验,将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正常列为观察组1(合计90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异常治疗者列为观察组2(合计38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异常未治疗者列为对照组(合计22例),对比分析三组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为40.00%(60/150),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0.00%);和阴道微生态正常妊娠期孕妇相对比,阴道微生物失调组阴道分泌物成分阳性率更高(P<0.05);对照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1和观察组2(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无差异性(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对比无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会增加不良的妊娠结局,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应加强孕期检查,对于发现有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孕妇进行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孕妇 阴道生态失调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皮肤微生物群失调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成人和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
4
作者 高玉文 姚煦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80-581,共2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累及婴幼儿,也可在青少年及成人中持续存在或发病。AD的发病与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基因突变、过敏原暴露、表皮屏障功能受损和皮肤微生物群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1]。AD...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累及婴幼儿,也可在青少年及成人中持续存在或发病。AD的发病与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基因突变、过敏原暴露、表皮屏障功能受损和皮肤微生物群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1]。AD患者的皮肤常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度定植,导致皮肤微生物群微生态失调和细菌多样性降低。婴幼儿在患AD之前,皮肤微生物组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有助于管理AD并减少复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失调 特应性皮炎 皮肤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异质性疾病 DERMATITIS 过敏原 丝聚蛋白
下载PDF
妇阴康洗剂改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陈丽影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8期83-86,共4页
目的 观察妇阴康洗剂改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阴道炎治疗后阴道微生态检查提示微生态失调状态的女性患者2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7例)和对照组(145例),对照组应用乳酸菌阴道胶... 目的 观察妇阴康洗剂改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阴道炎治疗后阴道微生态检查提示微生态失调状态的女性患者2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7例)和对照组(145例),对照组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妇阴康洗剂阴道灌注治疗,两组均用药7d。治疗7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阴道炎复发情况、乳酸杆菌和白细胞计数情况、菌群多样性和密集度情况,并考察治疗前后阴道pH酸碱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8.64%,阴道炎复发率2.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阴道分泌物白细胞等炎症反应指标、pH值和乳杆菌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阴康洗剂在调节阴道微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可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生态失调 乳酸菌阴道胶囊 妇阴康洗剂 菌群多样性 菌群密集度
下载PDF
黄芪、白术、枳壳对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罗艳春 韩晶莉 +1 位作者 罗艳秋 张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白术、枳壳对抗生素所致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应用盐酸林可霉素给大鼠灌胃,制备出理想的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筛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补益类中药,对菌群失调大鼠进行调整,于实验第7、10、14整天,动态观...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白术、枳壳对抗生素所致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应用盐酸林可霉素给大鼠灌胃,制备出理想的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筛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补益类中药,对菌群失调大鼠进行调整,于实验第7、10、14整天,动态观察肠道双歧杆菌(BS)、乳酸杆菌(LBS)、肠杆菌、肠球菌四种正常菌群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14 d大鼠外观症状消失,肠道BS、LBS菌量增加,肠杆菌菌量降低。结论黄芪、白术、枳壳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鼠 生态失调
下载PDF
四君子汤及其纳米制剂对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鞠宝玲 陆叶 +2 位作者 唐小云 张晓莉 杨景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水提液及纳米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然后应用四君子汤水提液(常态中药)及其纳米制剂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阳性对照及自然恢复组,于给药6 d后处死小鼠...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水提液及纳米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然后应用四君子汤水提液(常态中药)及其纳米制剂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阳性对照及自然恢复组,于给药6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肠组织电镜检查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 d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损伤严重,肝脏有大量细菌易位。持续6 d治疗后,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量明显上升,损伤的肠黏膜基本修复,肝脏细菌易位数量大幅度下降。各治疗组间比较纳米中药组的效果要好于常态中药和丽珠肠乐组(P<0.001,P<0.01,P<0.05)。结论2种不同粒径的中药均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控制细菌易位。但纳米中药效果优于常态中药,且用药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纳米中药 生态失调
下载PDF
中药951对射线所致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国军 杨景云 +8 位作者 于敏 李丽秋 纪少春 霍继明 李俭 迟振富 马淑霞 宋淑贤 陈庆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实验证实:致死量[1](21.3OGY相当于2000伦琴)的X线能造成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中的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均有显著改变(P<0.01)。中药951具有显著地治疗和预防射线所致微生... 本实验证实:致死量[1](21.3OGY相当于2000伦琴)的X线能造成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中的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均有显著改变(P<0.01)。中药951具有显著地治疗和预防射线所致微生态失调的作用,并且与阳性对照组(丽珠肠乐)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951 放射病 肠疾病 中医药疗法 生态失调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蔡文辉 杨景云 +2 位作者 王亚贤 于晓红 颜培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造成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曲肽治疗组、灵芝孢子粉治疗组及灵芝孢子粉奥曲肽联合治疗组;于给药...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造成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曲肽治疗组、灵芝孢子粉治疗组及灵芝孢子粉奥曲肽联合治疗组;于给药7 d后处死大鼠,进行肠道菌群、肝脏及胰腺细菌易位检测。结果SAP时出现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细菌易位。经治疗后发现,灵芝孢子粉能够扶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杆菌的数量减少,并可控制细菌易位。将灵芝孢子粉与奥曲肽合用作用更佳,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可调整SAP时出现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其与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SAP可降低感染率,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灵芝孢子粉 肠道生态失调
下载PDF
粪便涂片检查对婴幼儿秋季腹泻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訾慧芬 李佩铂 +1 位作者 广慧芳 张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8-48,共1页
我们于97年8月至98年11月应用粪便涂片染色法对我院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30例做了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的检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1997年8月至1998年11月我院收住院的秋季腹泻30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月~1岁16... 我们于97年8月至98年11月应用粪便涂片染色法对我院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30例做了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的检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1997年8月至1998年11月我院收住院的秋季腹泻30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月~1岁16例,~3岁14例,平均年龄1.2岁,病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肠道生态失调 婴幼儿 粪便涂片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静平 张文静 +1 位作者 邢天荣 邢凤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92-193,共2页
目的 :提出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的概念及其特征与机制。方法 :选取门诊及妇女健康普查患者 2 0 9例。健康妇女 10 2例为对照组 ;以临床主治外阴不适或偶有瘙痒 ,阴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检查排除特异性微生物感染及细菌性阴道炎、严重... 目的 :提出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的概念及其特征与机制。方法 :选取门诊及妇女健康普查患者 2 0 9例。健康妇女 10 2例为对照组 ;以临床主治外阴不适或偶有瘙痒 ,阴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检查排除特异性微生物感染及细菌性阴道炎、严重宫颈炎的患者 10 7例为观察组 ;取阴道分泌物经倍比稀释接种于各培养基上进行需氧及厌氧培养 ,鉴定并检测微生物种类 ,活菌计数 ,检测菌种为乳酸杆菌、白色念珠菌、类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 ,并同时测定阴道 p H值及清洁度。结果 :p H值无显著变化 (P>0 .0 5 ) ,清洁度观察组变化明显 ( °~ °) ;各菌种活菌计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 (P>0 .0 5 )。结论 :阴道微生境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存在一种过渡状态 ,该状态呈可逆性 ,在机体抵抗力增加或 /和去掉诱因后可自然恢复 ,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阴道炎、宫颈炎。作者由此提出“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生态 失调状态 生态失调 特征 机制
下载PDF
八珍制剂对^(60)Co辐射小鼠微生态失调的促恢复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霞 杨景云 +2 位作者 梁振明 李俭 李丽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八珍制剂对60 Co辐射小鼠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 60 Co辐射昆明种小鼠制成微生态失调模型 ,用中药八珍制剂对其进行调整 ,检测肠道膜菌群与腔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及肝脏细菌易位数量 ,血浆内... 目的 观察中药八珍制剂对60 Co辐射小鼠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 60 Co辐射昆明种小鼠制成微生态失调模型 ,用中药八珍制剂对其进行调整 ,检测肠道膜菌群与腔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及肝脏细菌易位数量 ,血浆内毒素水平 ,小肠黏膜中二胺氧化酶的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等指标 ,观测中药对辐射性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结果 :中药八珍制剂具有调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降低肠道菌易位和血浆内毒素水平 ,减少丙二醛含量 ,升高肠黏膜中二胺氧化酶的活性。中药治疗组各项指标与自然恢复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0 1或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八珍制剂对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失调 小鼠 制剂 中药 恢复作用 二胺氧化酶 ^60CO辐射 丙二醛含量 肠道菌 调整作用
下载PDF
烧伤猪肠道膜菌群的微生态失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德鑫 祝小枫 +3 位作者 盛志勇 郭振荣 高维谊 贺立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21,共4页
本研究定量地分析了烧伤猪山莨菪碱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中5类菌群,对内脏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其中治疗组猪的空肠膜菌群,肠杆菌的活菌计数(Lg10 ̄(x±s))为5.67±0.85,肠球菌为2.60... 本研究定量地分析了烧伤猪山莨菪碱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中5类菌群,对内脏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其中治疗组猪的空肠膜菌群,肠杆菌的活菌计数(Lg10 ̄(x±s))为5.67±0.85,肠球菌为2.60±0.23,双歧杆菌为5.27±0.71,类杆菌为3.91±0.83,乳杆菌为2.20±0.13;回肠膜菌群中5类菌活菌计数分别为5.83±0.42,2.58±0.21,5.63±1.02,4.03±1.11,2.58±0.21,5.63±1.02,4.03±1.11,2.58±0.2;盲肠菌膜群依次为6.62±1.27,2.71±0.45,6.23±1.52,6.67±1.29,3.43±1.29;而盲肠内容物的5类菌数分别为8.05±0.31,3.57±0.65,7.78±0.62,6.91±0.96,5.44±1.98。内脏组织发生了细菌移位.对照组与治疗组都出现了微生态失调。结果显示山莨菪碱不能调整菌群失调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猪 肠道膜菌群 生态失调 山莨菪碱 脓毒症
下载PDF
施普瑞螺旋藻对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树民 黄纪明 +6 位作者 胡志祥 杨春雷 李志霞 朱德兵 洪建武 梁明 熊德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 ,施普瑞螺旋藻对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 :将基础饲料中加入 5 %的螺旋藻作为处理组饲喂大鼠 ,用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定量测定 ,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盲肠...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 ,施普瑞螺旋藻对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 :将基础饲料中加入 5 %的螺旋藻作为处理组饲喂大鼠 ,用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定量测定 ,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盲肠上皮细胞的组织变化。结果 :螺旋藻处理组过路菌群中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变化并不明显 ;原籍菌群中双歧杆菌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类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差异没有显著性。模拟失重条件下 SD大鼠盲肠上皮有肿胀细胞出现 ,并且肠道上皮绒毛排列紊乱、稀疏 ,而螺旋藻处理组中只发现有少量的肿胀细胞 ,上皮绒毛致密、排列较整齐。结论 :旋普瑞螺旋藻具有纠正在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模拟失重 生态失调 大鼠肠道 调整作用
下载PDF
女贞子复方纳米中药制剂对盐酸林可霉素脱污染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丽芳 施中凯 胡晓丽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7-259,共3页
本文研究了纳米中药及常态中药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肠道菌群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发现,两种不同粒径的中药均能促进肠粘膜损伤修复,扶植正常菌群生长和控制细菌易位。但纳米中药用量小,且效果优于常态中药... 本文研究了纳米中药及常态中药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肠道菌群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发现,两种不同粒径的中药均能促进肠粘膜损伤修复,扶植正常菌群生长和控制细菌易位。但纳米中药用量小,且效果优于常态中药,从而节省了中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中药 生态失调 细菌易位
下载PDF
烧伤大鼠肠道膜菌群的微生态失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德鑫 祝小枫 +2 位作者 盛志勇 邵昌发 李燕翔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7-90,共4页
定量分析了烧伤大鼠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中5类菌群,且对血液和内脏进行了细菌培养,结果烧伤大鼠48h的膜菌群变化明显,其中空肠膜菌群中,肠杆菌的活菌计数为5.25±0.67,肠球菌为4.01±0.4,双歧杆菌为4.10±0.13,类杆菌为5.42&... 定量分析了烧伤大鼠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中5类菌群,且对血液和内脏进行了细菌培养,结果烧伤大鼠48h的膜菌群变化明显,其中空肠膜菌群中,肠杆菌的活菌计数为5.25±0.67,肠球菌为4.01±0.4,双歧杆菌为4.10±0.13,类杆菌为5.42±0.79,乳杆菌为5.75±0.17,回肠膜菌群中5类菌群活菌计数分别为5.58±1.42,0,3.90±0.77,5.28±1.69,4.61±0.80,盲肠膜菌群依次为5.51±1.21,0,4.37±0.61,5.77±0.69,5.02±0.09,而盲肠内容物的5类菌数分别为7.37±1.02,5.70±1.47,6.46±1.18,7.76±0.88,6.75±0.20,内脏及血培养结果显示,烧伤48h大鼠血培养阳性率为50%,细菌移位率达41%,出现了微生态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膜菌群 生态失调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统不动杆菌微生态失调感染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刚 李宏 王哲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06-307,共2页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不动杆菌 生态失调
下载PDF
抗生素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及人体微生态失调 被引量:4
18
作者 凌鸿英 谭毅 《广西医学》 CAS 1998年第4期631-635,共5页
抗生素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及人体微生态失调广西医科大学凌鸿英谭毅△人类当前面临着传染病的很大挑战(1)。据报道(2,3),近年发展中国家4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于耐药菌引起的腹泻和呼吸道感染多达约1000万人;1995年全球... 抗生素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及人体微生态失调广西医科大学凌鸿英谭毅△人类当前面临着传染病的很大挑战(1)。据报道(2,3),近年发展中国家4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于耐药菌引起的腹泻和呼吸道感染多达约1000万人;1995年全球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1700多万,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细菌 耐药性 生态失调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临床及干预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姜秀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微生态失调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或继发腹泻患儿的性别、喂养方式、原发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大便性状和腹泻病程进行问卷调查及观察 ,并取新鲜大便进行 p H测试和细菌培养。对确诊者给...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微生态失调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或继发腹泻患儿的性别、喂养方式、原发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大便性状和腹泻病程进行问卷调查及观察 ,并取新鲜大便进行 p H测试和细菌培养。对确诊者给以促菌生治疗。结果 :5 4例为菌群失调 ,其中男孩 36例 ,女孩18例。 1岁以下的 37例中母乳喂养者 16例 ,人工喂养者 8例 ,混合喂养者 13例。原发疾病为轻症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 ) ,中症 (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川畸症 ) ,重症 (先天性心脏病、颅内感染、鼠伤寒、心衰、呼衰 ) ,慢性病 (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出生即腹泻 )发生菌群失调的例数 (构成比 )分别为 7例、18例、13例、16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抗生素史 ,用抗 G+球菌者 18例 ,抗 G- 杆菌 2 9例 ,广谱抗生素者43例 ,联合用者 36例。稀水和稀糊样便 2 6例 ,粘液和脓血便 2 7例。大便常规有 17例和 2 6例呈菌痢和肠炎样改变。粪 p H值分布在 <5 .5~ 7.5之间。治疗后多集中在 5 .5。所有病例均停用抗生素 (除 2例重症外 )给予促菌生口服 ,3天后每日大便平均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t=17.5 6、P<0 .0 0 1。结论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构成比以男孩为多 ,以母乳喂养者占优势 ;原发疾病较轻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生态失调 临床 干预 菌群失调 腹泻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胃微生态失调与胃恶性肿瘤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康 聂玉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2324-2330,共7页
人体与依附其存在的微生物组成了类似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相互作用的共生系统,因此研究人类的疾病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角度是不够的.近年来研究发现,微生物参与了大量恶性肿瘤的发生,据保守估计,至少15%的癌症病例与传染性病原体有关.胃癌... 人体与依附其存在的微生物组成了类似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相互作用的共生系统,因此研究人类的疾病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角度是不够的.近年来研究发现,微生物参与了大量恶性肿瘤的发生,据保守估计,至少15%的癌症病例与传染性病原体有关.胃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很长时期内研究者主要认为与慢性胃炎发生相关的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癌发生的最强风险因素.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发现胃肠道中庞大的微生物菌群与幽门螺杆菌之间同样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其群落组成变化对胃癌的形成、发展及干预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就胃肠道微生物与胃部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态失调 胃癌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