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微孔淀粉对冷冻面团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忠民 白璐璐 +4 位作者 艾志录 王拴欣 刘燕 黄宇琪 雷萌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4,共6页
该文以冷冻面团为研究对象,探究玉米微孔淀粉添加量对面团冻结后品质特性的影响。通过对面粉糊化特性、冷冻面团失水率、色度、质构及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微孔淀粉有利于保持冷冻面团的品质特性。在0%~5%的添加范围... 该文以冷冻面团为研究对象,探究玉米微孔淀粉添加量对面团冻结后品质特性的影响。通过对面粉糊化特性、冷冻面团失水率、色度、质构及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微孔淀粉有利于保持冷冻面团的品质特性。在0%~5%的添加范围内,随着微孔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面粉峰值黏度、衰减值、终值黏度和回生值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P<0.05),冷冻面团的色度、硬度、胶着性则显著增加,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均随着微孔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逐渐上升。添加量为3%时,冷冻面团的失水率与流变学特性中损耗角正切值最低、弹性最大;内聚性、咀嚼性与玉米微孔淀粉添加量无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添加玉米微孔淀粉使面粉糊化特性各指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有利于面团稳定;适量的微孔淀粉添加有利于提高冷冻面团的质构特性和流变学特性,改善冷冻面团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微孔淀粉 冷冻面团 品质特性 质构特性 面团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交联微孔淀粉基本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琼 张涛 +2 位作者 刘雄 阚建全 陈宗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22,共4页
微孔淀粉是一种功能材料。文中运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分析仪器对交联微孔淀粉颗粒形态、晶体结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等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交联微孔... 微孔淀粉是一种功能材料。文中运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分析仪器对交联微孔淀粉颗粒形态、晶体结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等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交联微孔淀粉的孔径、溶解度、溶胀度及吸水能力和吸油能力均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淀粉的结构性能。证明了用先交联后微孔化处理的方法改善微孔淀粉的结构强度和吸附功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淀粉 交联微孔淀粉 结构 性质 微孔淀粉 交联 基本性质 晶体结构 电子显 功能材料 X-衍射 颗粒形态 分析仪器
下载PDF
酸法制备微孔淀粉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雄 阚建全 +1 位作者 陈宗道 马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1-83,共3页
用盐酸对玉米淀粉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微孔淀粉对色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加强这种淀粉载体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关键词 酸法制备 微孔淀粉 变性淀粉 吸附特性
下载PDF
微孔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付陈梅 阚建全 +1 位作者 陈宗道 赵国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3年第3期11-13,共3页
微孔淀粉是用具有生淀粉酶活力的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生淀粉形成的一种新型变性淀粉。微孔淀粉经交联、表面活性处理后 ,能改善其机械性能和表面性质。目前微孔淀粉主要用作微胶囊芯材。
关键词 微孔淀粉 淀粉 制备 性质 应用 变性淀粉 交联 表面处理
下载PDF
微孔淀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坚 沈汪洋 万楚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研究了微孔淀粉对维生素C的吸附保护作用和以微孔淀粉为芯材的油脂微胶囊化工艺,认为微孔淀粉对维生素C能起到吸附保护作用。在模拟的肠胃液中通过与普通微胶囊的对比释放实验,证明此种微胶囊具有缓释功能。
关键词 微孔淀粉 应用 胶囊化工艺 保护作用 维生素C 缓释功能 吸附 油脂 胃液
下载PDF
玉米微孔淀粉的制备及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顾香玉 张晓云 刘景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1-245,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比较了酶法及酸法水解处理玉米淀粉制备微孔淀粉工艺,并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SEM)、差式扫描量热计(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er,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ynamicmechanicalanaly...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比较了酶法及酸法水解处理玉米淀粉制备微孔淀粉工艺,并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SEM)、差式扫描量热计(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er,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ynamicmechanicalanalysis,DMA)等分析手段对产品的显微结构及热相变过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淀粉 酶解 酸解 DSC SEM DMA
下载PDF
复合酶法优化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及吸附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忠锋 张瑛 +1 位作者 罗友亮 潘华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8,共2页
为优化木薯微孔淀粉的制备工艺,提高吸附性能,采用复合酶法对木薯淀粉进行处理。借助L9(34)正交实验,研究复合酶的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微孔淀粉吸附性的影响。实验得出:与木薯淀粉对亚甲基兰溶液、食用油的吸附性能相比,... 为优化木薯微孔淀粉的制备工艺,提高吸附性能,采用复合酶法对木薯淀粉进行处理。借助L9(34)正交实验,研究复合酶的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微孔淀粉吸附性的影响。实验得出:与木薯淀粉对亚甲基兰溶液、食用油的吸附性能相比,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最佳工艺条件是:酶用量2.0%,pH值5.5,温度50℃,反应时间3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微孔淀粉 复合酶 吸油率 吸附量
下载PDF
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唐忠锋 凌新龙 +2 位作者 谢清若 陈薇 孙倩娜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41-44,共4页
微孔淀粉是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生淀粉形成的一种新型变性淀粉。本文综述了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一些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了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基本研究成果和进展,以及酶法淀粉微孔化技术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微孔淀粉 淀粉 变性淀粉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有双 唐忠锋 陈晓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75,共3页
利用α-淀粉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酶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木薯微孔淀粉对柠檬黄色素、油脂的吸附性能好于木薯淀粉对柠檬黄色素、油脂的吸附性。并得出利用α-淀... 利用α-淀粉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酶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木薯微孔淀粉对柠檬黄色素、油脂的吸附性能好于木薯淀粉对柠檬黄色素、油脂的吸附性。并得出利用α-淀粉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酶用量为1.0%,pH值为4.67,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微孔淀粉 Α-淀粉 吸油率 吸光度
下载PDF
微孔淀粉制备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坚 沈汪洋 万楚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改进了微孔淀粉的制备工艺。在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基础上进行了原淀粉的预处理工作,包括原淀粉的预糊化和超声波预处理。结果表明微孔淀粉的吸油率从原工艺的61%提高到97%,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微孔淀粉 预糊化 超声波
下载PDF
高吸油性微孔淀粉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雄 周琼 +2 位作者 周才琼 阚建全 陈宗道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5,共4页
微孔淀粉是一种新型的变性淀粉。本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获得了通过酯化提高微孔淀粉吸油能力的最佳工艺参数,即:十二烯基琥珀酸酐用量2%,加水量15%,碱用量6%,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酯化微孔淀粉吸油率可达1.68mL/g,吸... 微孔淀粉是一种新型的变性淀粉。本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获得了通过酯化提高微孔淀粉吸油能力的最佳工艺参数,即:十二烯基琥珀酸酐用量2%,加水量15%,碱用量6%,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酯化微孔淀粉吸油率可达1.68mL/g,吸油能力比未酯化前提高了40%。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微孔淀粉进行表面酯化改性处理,可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吸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淀粉 制备技术 吸油性 十二烯基琥珀酸酐 最佳工艺参数 吸油能力 变性淀粉 正交实验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改性处理 酯化 单因素 加水量 碱用量 吸油率
下载PDF
双酶法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国权 张兰月 +1 位作者 罗勤贵 梅仕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9,共6页
为丰富微孔淀粉类型、拓展小麦淀粉的应用领域,以小麦A淀粉为材料,采用α-淀粉酶与糖化酶双酶协同水解法优化小麦微孔淀粉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小麦微孔淀粉吸水率的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酶用量、反应时间和pH,影响吸油率的因... 为丰富微孔淀粉类型、拓展小麦淀粉的应用领域,以小麦A淀粉为材料,采用α-淀粉酶与糖化酶双酶协同水解法优化小麦微孔淀粉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小麦微孔淀粉吸水率的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酶用量、反应时间和pH,影响吸油率的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和酶用量。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的适宜条件为,糖化酶与α-淀粉酶的配比6∶1,淀粉乳浓度20%,反应温度55℃,酶用量1.25%,pH4.5,反应时间16 h,此条件下小麦微孔淀粉的吸水率为115.14%,吸油率为103.46%,其吸附性能远高于原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A淀粉 微孔淀粉 双酶水解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孔淀粉制备工艺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琼 王浩东 +1 位作者 张博 陈宗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16-220,共5页
通过单因素、部分因子、Box-Behnken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1.92℃、反应时间13.15h、淀粉乳体积分数14.24%、酶用量4.20%、酶配比(m糖化酶:m淀粉酶)4:1、pH4.4为最佳工艺参数,此时微孔淀粉的吸水率15... 通过单因素、部分因子、Box-Behnken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1.92℃、反应时间13.15h、淀粉乳体积分数14.24%、酶用量4.20%、酶配比(m糖化酶:m淀粉酶)4:1、pH4.4为最佳工艺参数,此时微孔淀粉的吸水率15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微孔淀粉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微孔淀粉在食品微胶囊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庄海宁 金征宇 张燕萍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微孔淀粉的一些制备与改性方法及其在食品微胶囊化中的一些应用,以期为微孔淀粉工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微孔淀粉 制备 改性 食品胶囊化 应用
下载PDF
双酶法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的动力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国权 张艳 +2 位作者 张洁 梅仕峰 罗勤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84-188,共5页
为明确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水解小麦淀粉制备微孔淀粉的动力学特征,以小麦A淀粉为材料,系统地分析pH值、反应温度、α-淀粉酶及糖化酶用量对水解速率的影响,并确定α-淀粉酶、糖化酶单一酶的米氏常数以及双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单... 为明确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水解小麦淀粉制备微孔淀粉的动力学特征,以小麦A淀粉为材料,系统地分析pH值、反应温度、α-淀粉酶及糖化酶用量对水解速率的影响,并确定α-淀粉酶、糖化酶单一酶的米氏常数以及双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单一水解体系中,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小麦A淀粉的降解均遵循Michaelis-Menten方程,α-淀粉酶的米氏常数Km为9.548mg/mL,最大反应初速率(Vmax)为0.659mg/(mL.min),糖化酶以淀粉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m)为12.676mg/mL,最大反应初速率(Vmax)为0.555mg/(mL.min)。水解产物葡萄糖对反应体系具有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其抑制常数(Ki)为4.288mg/mL。在小麦A淀粉质量浓度为5mg/mL、α-淀粉酶10U/mL、糖化酶20U/mL、反应温度55℃、pH4.5、水解时间为25min的条件下,可达到淀粉的水解极限即还原糖生成质量浓度为2.54mg/mL。α-淀粉酶和糖化酶可协同水解小麦A淀粉制备微孔淀粉,双酶协同作用的水解效率明显高于单酶的水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A淀粉 微孔淀粉 Α-淀粉 糖化酶 动力学
下载PDF
酸法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海涛 唐忠锋 +1 位作者 陈有双 凌新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4,共3页
为微孔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盐酸对木薯淀粉进行处理,通过L(934)正交试验制备木薯微孔淀粉。通过IR、DSC、XRD和SEM(写出中文名字)研究木薯淀粉的结构。研究表明,与原淀粉相比,木薯微孔淀粉的分子结构未见变化,DSC的吸热... 为微孔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盐酸对木薯淀粉进行处理,通过L(934)正交试验制备木薯微孔淀粉。通过IR、DSC、XRD和SEM(写出中文名字)研究木薯淀粉的结构。研究表明,与原淀粉相比,木薯微孔淀粉的分子结构未见变化,DSC的吸热峰的峰值温度减小,XRD图谱的峰强减弱。与原淀粉相比,木薯微孔淀粉的结晶部分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微孔淀粉 差示扫描量热法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玉米微孔淀粉与原淀粉吸附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波 杨光 +1 位作者 刘灿召 李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本实验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水解玉米淀粉得到微孔淀粉,并对其吸附次甲基兰(疏水性物质)溶液和番红花红T溶液(亲水性物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原淀粉进行对比;最后以浓度和温度为主要参数,评价微孔淀粉与原淀粉在饱和吸附量及吸... 本实验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水解玉米淀粉得到微孔淀粉,并对其吸附次甲基兰(疏水性物质)溶液和番红花红T溶液(亲水性物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原淀粉进行对比;最后以浓度和温度为主要参数,评价微孔淀粉与原淀粉在饱和吸附量及吸附稳定性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淀粉 饱和吸附量 次甲基兰 番红花红T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法在微孔淀粉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红强 蔡敏 +3 位作者 李庆余 吴丽萍 黄芬芬 陈美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2-193,196,共3页
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和真空干燥法对复合酶水解淀粉所得到的微孔淀粉进行干燥处理,并分析测试干燥后的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吸油率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干燥法所得的多孔淀粉颗粒发生团聚,且孔洞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 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和真空干燥法对复合酶水解淀粉所得到的微孔淀粉进行干燥处理,并分析测试干燥后的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吸油率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干燥法所得的多孔淀粉颗粒发生团聚,且孔洞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多孔淀粉的颗粒形貌和孔洞结构都保持得较为完好;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比采用真空干燥法处理多孔淀粉的提高了24%和58%;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多孔淀粉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在微孔淀粉制备过程中,真空冷冻干燥法更为适合于多孔淀粉的干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淀粉 复合水解酶 冷冻干燥
下载PDF
α-淀粉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工艺及吸附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忠锋 谢清若 +2 位作者 凌新龙 陈薇 孙倩娜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9-12,共4页
利用α-淀粉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研究在不同的酶用量、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木薯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而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试验得出:当α-淀粉酶用量为1.0%、温度范围为40℃~50℃、pH值为4.2~4.5、反应时间... 利用α-淀粉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研究在不同的酶用量、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木薯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而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试验得出:当α-淀粉酶用量为1.0%、温度范围为40℃~50℃、pH值为4.2~4.5、反应时间为8h时制备的木薯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最佳;木薯微孔淀粉对柠檬黄色索、油脂的吸附性能远远高于原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微孔淀粉 Α-淀粉 吸油率
下载PDF
微波前处理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维杰 杨光 +2 位作者 刘灿召 耿玮蔚 袁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221-16223,共3页
[目的]提高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缩短其生产时间。[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材料,对其施加40W/g的超声波处理10min,然后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pH缓冲液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各因素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当反应温... [目的]提高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缩短其生产时间。[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材料,对其施加40W/g的超声波处理10min,然后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pH缓冲液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各因素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当反应温度为30℃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低,反应温度在50~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在5.0~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高于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急剧下降;当缓冲液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2h,α-淀粉酶用量为75U/g,葡萄糖苷酶用量为46U/g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高,达132.8%。[结论]微波预处理可提高微孔淀粉的吸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淀粉 吸油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