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导管椎-基底动脉内滞管2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斌 李春坡 +1 位作者 赵会锋 谭振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212-212,共1页
我院已有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34例行微导管栓塞治疗,其中两例出现拔管困难,导致椎-基底动脉内微导管滞留,现报告分析如下。
关键词 微导管椎-基底动脉内滞管 脑动静脉畸形 导管栓塞 治疗
下载PDF
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侯晓强 李壬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本院选择92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MRI与SWI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并就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相关性进... 目的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本院选择92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MRI与SWI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并就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在基底动脉迂曲、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不良方面差异明显(P<0.05);阳性组椎-基底动脉异常发生率比阴性组高,P<0.05。结论脑干梗死患者大多伴有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从而提高了脑微出血的发生率。此外,基底脑微出血与基底动脉延长、椎动脉发育不良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动脉形态 脑干梗死
下载PDF
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超 李军涛 +1 位作者 霍会永 曹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研究脑干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s)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关系。方法对204例脑干梗死患者行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头颈MRA检查,根据CMBs情况将患者分为脑干CMBs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分析脑干梗死患者C... 目的研究脑干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s)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关系。方法对204例脑干梗死患者行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头颈MRA检查,根据CMBs情况将患者分为脑干CMBs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分析脑干梗死患者CMBs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头颅SWI检查结果显示,112例患者有脑干CMBs(阳性组),92例脑干无CMBs(阴性组)。阳性组椎-基底动脉异常发生率(78.6%)显著高于阴性组(58.7%)(χ~2=9.432,P=0.002)。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椎动脉狭窄、椎动脉发育不良及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的比率显著增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是脑干脑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9,95CI%:1.056~3.270,P=0.032;OR=1.745,95CI%:1.010~3.018,P=0.046)。结论伴有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脑干梗死患者脑干CMBs发生率高。脑干CMBs与椎动脉发育不良、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干梗死 -动脉 血管形态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谦学 吴立权 +4 位作者 刘仁忠 陈治标 徐海涛 简志宏 田道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577-579,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此19例中,6例手术经颞下入路,7例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枕下旁正中入...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此19例中,6例手术经颞下入路,7例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枕下旁正中入路,1例经扩大颞瓣入路。结果9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5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后行瘤体切除,5例患者动脉瘤被成功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1例死亡。3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3月~6年,3例行瘤颈夹闭者见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包裹者动脉瘤瘤体增大,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突发破裂导致死亡。结论对于后循环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术中注意对神经及穿支血管的保护,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动脉 动脉 手术
下载PDF
椎动脉重建手术入路标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谭双香 肖建忠 胡瑞成 《解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4期315-316,共2页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已开展椎动脉重建手术用于治疗椎动脉第一、二段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目前报道的外科术式有枕-椎动脉吻合术[3,4]、面-椎动脉吻合术[5]和颈-椎动脉搭桥术[6].为了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好地...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已开展椎动脉重建手术用于治疗椎动脉第一、二段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目前报道的外科术式有枕-椎动脉吻合术[3,4]、面-椎动脉吻合术[5]和颈-椎动脉搭桥术[6].为了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椎动脉重建术相关解剖知识,作者设计制作了椎动脉重建手术入路标本,现对该标本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重建手术 外科 -动脉供血不足 手术入路标本 标本制作
下载PDF
加减葛根汤治疗气滞血淤型颈椎眩晕症
6
作者 吴金莲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年第4期47-47,共1页
颈源性眩晕主要是由于颈椎及软组织退变引起的有关结构失稳移位,直接压迫椎动脉,以及增生物刺激穿行于椎枕部的颈神经分支及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及其分支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早期出现有偏头痛... 颈源性眩晕主要是由于颈椎及软组织退变引起的有关结构失稳移位,直接压迫椎动脉,以及增生物刺激穿行于椎枕部的颈神经分支及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及其分支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早期出现有偏头痛,头痛是此病的多发症状,发生率约在80%以上,常因头颈部突然旋转而诱发,以颞部(编者注:特指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的太阳穴部位)为剧,多呈跳痛或刺痛;还会出现迷路症状,亦为较多发,主要有耳鸣、听力减退及耳聋等症状;还有一些前庭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症状。我们在临床上统称这些症状为椎动脉压迫综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血淤型 动脉压迫综合症 -动脉供血不足 葛根汤 前庭症状 治疗
下载PDF
微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观察
7
作者 鲍亮 李飞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微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耳鸣... [目的]探讨微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HI评分、NPQ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颈源性耳鸣能有效缓解患者颈项部不适,改善耳鸣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耳鸣 针刀 温针灸 颈痛 -动脉血流速度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郑卜毅 王守义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和恢复状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MMP-9含量。结果观察组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造影检查栓塞/夹闭是否完全、恢复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开颅夹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颅内血肿 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动脉 外科 致残率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勇 史继新 +3 位作者 刘承基 谭启富 邬祖良 孙克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6-27,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入路。 方法 后循环动脉瘤20 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93 % ,其中大脑后动脉瘤12 例,基底动脉瘤6 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 例。16 例经显微手术,主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入路。 方法 后循环动脉瘤20 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93 % ,其中大脑后动脉瘤12 例,基底动脉瘤6 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 例。16 例经显微手术,主要经翼点入路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 结果 动脉瘤夹闭加切除8 例,孤立加切除6 例,包裹2 例,血管内治疗2 例,2 例未治。16 例优良,2 例轻残,无手术死亡。 结论 后循环动脉瘤大多瘤体较大,瘤内多含血栓。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远端、大脑后动脉 P1 ~2 段动脉瘤显露优良,颞同步入路用于夹闭大脑后动脉 P2 ~3 段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