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皮肤微小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瓣功能性分区重建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1
作者 刁建升 何林 +3 位作者 余学元 刘翔宇 都慧聪 舒茂国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皮肤微小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瓣功能性分区重建的方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临床资料。参考上唇...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皮肤微小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瓣功能性分区重建的方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临床资料。参考上唇健侧解剖结构标记手术定点,采用短直线结合微小三角瓣法设计皮肤切口:沿人中嵴方向设计短直线切口,于患侧红唇缘上方皮肤设计微小三角瓣,插入对侧唇峰处,降低患侧唇峰,延长人中嵴。将口轮匝肌分割为5个肌肉瓣分3区进行重建,恢复上唇与鼻底亚单位结构,重建唇珠、人中嵴结构,纠正向健侧偏斜的鼻小柱,抬高鼻基底。术后从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2个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1)主观评价,由未参与手术的2位整形外科医师通过患儿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照片,对手术后瘢痕情况、唇弓连续性、唇峰高度、鼻底宽度、鼻孔对称性和人中嵴高度进行总体效果评分,外形较差为1分,一般为2分,满意为3分。(2)客观测量,由未参与手术的1位整形外科医师通过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双侧红唇厚度、双侧唇峰口角距、双侧人中嵴长度、双侧鼻翼唇峰距、双侧鼻底宽度,计算非对称率(|健侧数值-患侧数值|/健侧数值×100%),数值越接近于0,表示两侧差异性越小、越对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_(1),Q_(3))表示。结果:共纳入32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个月至1岁6个月。患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感染、出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患儿红唇形态饱满,连续性良好,唇珠明显,人中嵴结构立体,双侧对称性良好,遗留瘢痕小,修复效果满意。患儿手术效果主观评价平均总体得分为2.66分,其中唇弓连续性得分最高(2.84分),鼻孔对称性得分最低(2.38分);客观测量结果显示,双侧鼻底宽度[2.60%(1.02%,7.08%)]与双侧人中嵴长度[3.95%(2.03%,5.98%)]的非对称率最低。结论:改良皮肤微小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瓣功能性分区重建的方法能够修复上唇亚单位结构,较好地恢复上唇和鼻基底的对称性,是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修复外科手术 微小三角瓣 口轮匝肌
原文传递
改进倒“L”法一期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洋 夏扬 +1 位作者 仇树林 雷胜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889-890,共2页
目的:探索内眦开大术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的新方法。方法:根据内眦赘皮的倒"L"法,并设计内眦处微小三角瓣,同时行重睑术,利用重睑线切口调整内眦处微小三角瓣,矫正内眦赘皮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结果:通过临床56例就医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内眦开大术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的新方法。方法:根据内眦赘皮的倒"L"法,并设计内眦处微小三角瓣,同时行重睑术,利用重睑线切口调整内眦处微小三角瓣,矫正内眦赘皮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结果:通过临床56例就医者的临床观察及术后随访,发现所有就医者术后内眦赘皮均达到矫正目的,同时形成了重睑,局部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轻中度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矫正,它是一种远期效果确切、疗效稳定的内眦赘皮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重睑成形术 微小三角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