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步长脑心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红敏 闻名 +7 位作者 杨云柯 范越 陈依萍 顾喜喜 马骏 王国骅 陆春伟 蔡定芳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897,共4页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2 h后拔线再灌注。实验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步...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2 h后拔线再灌注。实验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步长脑心通组(BCNXT),每组20只。观察指标: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脑组织EB含量、金属基质蛋白酶基因表达、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缺血再灌48 h模型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146.1±34.5)mm^3,步长脑心通组(97.2±25.8)mm^3(P<0.01);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自再灌注24 h开始恢复。与12 h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步长脑心通组再灌24~48 h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好转(P<0.05);模型组大鼠再灌注后脑内EB含量升高,并于再灌后3h与48h出现两个高峰(P<0.05);步长脑心通组各时间点E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步长脑心通组与模型组相比,在再灌24 h、48 h和120 h的MMP-9 mRNA含量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步长脑心通组各时相血流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0.05)。再灌注48 h模型组内皮细胞线粒体嵴肿胀,部分嵴断裂呈空泡样改变;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紧密连接少见,血管基底膜尚完整。步长脑心通组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部分线粒体嵴肿胀断裂呈空泡样改变;基质均匀;内皮细胞所含吞饮小泡很少;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存在;整个基底膜连续完整。结论: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微小循环障碍,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异常。步长脑心通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再灌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减小脑梗死体积,这种作用与改善脑微小循环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微小循环障碍 金属基质蛋白酶 步长脑心通
下载PDF
通心络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永厚 唐燕红 +5 位作者 闻名 范越 顾喜喜 唐红敏 杨云柯 蔡定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2h拔线再灌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每组20只。观察各组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2h拔线再灌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每组20只。观察各组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脑组织EB含量、金属基质蛋白酶基因表达、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等。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32±0.63,通心络组为3.09±0.61,P<0.05;模型组梗死灶体积为(146.1±34.5)mm3,通心络组为(97.2±25.8)mm3,P<0.05;通心络组各时间点E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通心络组再灌后MMP-9mRNA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通心络组各时相血流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 ̄P<0.05;通心络组血管内皮细胞结构较模型组明显完整。结论:通心络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脑微小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微小循环障碍 通心络
下载PDF
循环微小RNA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衣绍蕊 孙经武 +5 位作者 王秀花 史孟松 曲辅政 周红霞 刘平平 路新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循环中微小RNA(miRNA)作为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对冠心病(CA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连续选取CAD患者99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UA组66例]和非CAD患者30例(非CAD组)。分离患者RNA,应用实时... 目的探讨循环中微小RNA(miRNA)作为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对冠心病(CA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连续选取CAD患者99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UA组66例]和非CAD患者30例(非CAD组)。分离患者RNA,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三组循环中miRNA(miR-149、miR-424和miR-765)表达水平。结果与非CAD组比较,SAP组、UA组血浆miR-149、miR-424水平降低,miR-765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P组与UA组比较,血浆miR-765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浆miR-149、miR-424和miR-765水平鉴别诊断SAP、UA和非CAD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结论循环中miR-149、miR-424、miR-765可能成为诊断CAD患者的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冠状动脉疾病 循环微小RNA
下载PDF
微小化体外循环对低体重小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雷迪斯 章晓华 +4 位作者 周成斌 陈星 肖灯科 彭勤宝 庄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1期9-12,17,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微小化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10月157例体重≤10 kg患儿ECC手术。传统组(C组,n=73例)采取传统ECC系统;微小化组(M组,n=84例)采用微小化ECC系统,记录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微小化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10月157例体重≤10 kg患儿ECC手术。传统组(C组,n=73例)采取传统ECC系统;微小化组(M组,n=84例)采用微小化ECC系统,记录围术期血气指标、围术期输血量、术后24 h胸液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均无死亡。M组平均每例术中及术后红细胞用量均显著少于C组;M组中有51例实施了无输血ECC,17例住院期间零输血。两组24 h胸液量无显著性差异。M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C组。结论对体重≤10 kg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使用微小化ECC系统,能显著减少ECC中及围术期输血量,甚至可达到围术期零输血,并对患儿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化体外循环 婴幼儿 输血
下载PDF
循环血微小RNA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与疾病分期、分化程度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婕 种道群 +2 位作者 贾雪峰 汤良 蒋树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循环血微小RNA(miRNA)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与疾病分期、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90名同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循环血miRNA指标(miRNA-21、... 目的:探究循环血微小RNA(miRNA)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与疾病分期、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90名同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循环血miRNA指标(miRNA-21、miRNA-210及miRNA-221),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期及分化程度的检测结果,同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上述miRNA指标与疾病分期、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循环血miRNA-21、miRNA-210及miRNA-2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疾病分期较高及分化程度较低者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疾病分期较低及分化程度较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miRNA-21、miRNA-210及miRNA-221与疾病分期均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循环血miRNA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异常,且与疾病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肺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小RNA 肺癌 疾病分期 分化程度
下载PDF
循环微小RNA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晨 陈忠秀 饶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期282-285,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造成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程度,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肌钙蛋白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然而肌钙蛋白起...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造成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程度,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肌钙蛋白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然而肌钙蛋白起峰偏晚,不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极早期的诊断。寻找敏感性准确性更高、起峰更快的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是冠心病领域研究的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循环血中心肌特异性的微小RNA升高,可能作为心肌梗死新的生化指标,现对此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小RNA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
下载PDF
微小化体外循环与超滤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提运幸 孟保英 +3 位作者 王元祥 张设设 周星 丁以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对比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应用微小化体外循环(ECC)策略和超滤对术后婴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在ECC辅助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共637例,按照... 目的对比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应用微小化体外循环(ECC)策略和超滤对术后婴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在ECC辅助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共637例,按照术中是否应用微小化ECC策略或常规ECC是否使用超滤分为三组:微小化组(n=359)、超滤组(n=193)和非超滤组(n=85)。收集三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诊断、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是否无血预充、转中或停机后是否输注血制品、术中是否应用超滤或微小化ECC策略,围术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CRP,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小化组的无血预充率显著高于超滤组和非超滤组,ECC中用血率明显低于超滤组和非超滤组。停机后血制品输注率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微小化组和超滤组的术后NLR和CRP均明显低于非超滤组。超滤组术后CRP明显低于微小化组,术后NLR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小化ECC策略可以降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NLR和CRP,但降低术后CRP的效果低于超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化体外循环 超滤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微小化体外循环对婴幼儿心脏外科超快通道麻醉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怀普 丁以群 +5 位作者 吴柯叶 张青 张程 王元祥 王鹏程 孟保英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微小化体外循环管道,对婴幼儿心脏外科超快通道麻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共1559例,分为传统组(n=541)和微小化组(n=1018)。两组根据体重再分为三个亚组(体重≤4kg组、4kg<体... 目的探讨使用微小化体外循环管道,对婴幼儿心脏外科超快通道麻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共1559例,分为传统组(n=541)和微小化组(n=1018)。两组根据体重再分为三个亚组(体重≤4kg组、4kg<体重<8kg组、8kg≤体重≤15kg组)。比较两组预充量、无血预充率、血制品使用量、超快通道率、血红细胞比容及乳酸分析等指标。结果预充量微小化组各亚组明显低于传统组。无血预充率微小化组3个亚组(23.5%、22.9%、80.4%)明显高于传统组(19.6%、10.8%、41.6%)。超滤使用率微小化组(17%)明显低于传统组(94%)(P<0.001)。两组超快通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微小化体外循环能够显著减少预充量,提高无血预充率,对超快通道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化体外循环 超快通道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婴幼儿 无血预充 超滤 心脏外科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CRRT对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循环血微小RNA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常莉 冯璇璘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CRRT对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循环血微小RNA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58例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CRRT治疗)29例和观察组(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2...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CRRT对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循环血微小RNA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58例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CRRT治疗)29例和观察组(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2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循环血微小RNA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循环血微小RNA及肠黏膜屏障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在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循环血微小RNA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更为积极,故在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CRRT 重症有机磷中毒 循环微小RNA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微小循环RNA在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亚辉 叶明宝 王延滨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26-29,35,共5页
目的:有研究表明微小循环RNA(miRNA)在循环中高度稳定,并且可以用作生物标志物以改善疾病诊断和管理。本研究评估4种与前列腺癌(PCa)相关的miRNA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入我院诊断为PCa患者40例(PC... 目的:有研究表明微小循环RNA(miRNA)在循环中高度稳定,并且可以用作生物标志物以改善疾病诊断和管理。本研究评估4种与前列腺癌(PCa)相关的miRNA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入我院诊断为PCa患者40例(PCa组),BPH患者40例(BPH组),另外招募3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用于评估外周血样品中的miRNA表达。结果: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相比,在PCa组患者中观察到miR-15a、miR-126、miR-192和miR-377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这些miRNA在血液循环中的表达可能是有希望的、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检测PCa,但在更大的队列中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的临床实施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微小循环RNA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对AMI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珂 姬富才 李晋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7期2652-265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胸痛病人,根据最终临床确诊将病人分为AMI组(57例)、非AMI组(43例),对比两组入院时的血清和肽...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胸痛病人,根据最终临床确诊将病人分为AMI组(57例)、非AMI组(43例),对比两组入院时的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水平及心肌酶学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求取最佳诊断临界值对应的诊断学指标。结果AMI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均高于非AMI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AMI组(P<0.05);AMI组病人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水平均高于非AMI组(P<0.05);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联合检测对于鉴别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7.73%,特异度为93.48%,漏诊率为2.27%,误诊率为6.52%,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9。结论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对于鉴别诊断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和肽素 循环微小RNA-1 血脂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消化系统肿瘤血循环微小核糖核酸研究进展
12
作者 管晓翠 张春妮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特异性的保守小分子核糖核酸,它们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调控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多种肿瘤患者的血循环呈现异常的miRNA表达谱,这些表达变化的miRNAs可作为潜在...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特异性的保守小分子核糖核酸,它们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调控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多种肿瘤患者的血循环呈现异常的miRNA表达谱,这些表达变化的miRNAs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该文就近年来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循环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小核糖核酸 食管癌 胃癌 结直肠癌 胰腺癌 肝癌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微小RNA、循环微小RNA与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越峰 高春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28-1132,共5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序列特异性翻译抑制的相互作用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从而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进程。miRNA在人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序列特异性翻译抑制的相互作用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从而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进程。miRNA在人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发现若干miRNA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组织中的miRNA,外周血循环中的miRNA也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部分可作为疾病的诊断标志物,为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血中肿瘤特异性miRNA的检出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肿瘤 循环微小RNA 诊断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的循环微小RNA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琳 张进 范洁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795-798,共4页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临床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其居高不下的死亡率给社会、个人带来沉重负担。微小RNA是小的(约22 nt) RNA,通过结合并抑制特定靶微小RNA的活性而在基因调控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微小RNA在血液中以稳定的无细...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临床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其居高不下的死亡率给社会、个人带来沉重负担。微小RNA是小的(约22 nt) RNA,通过结合并抑制特定靶微小RNA的活性而在基因调控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微小RNA在血液中以稳定的无细胞形式循环,并且血浆或血清中特定的微小RNA的丰度可以作为心律失常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分析2013—2017年期间进行的18项研究微小RNA与心房颤动的关联,可以更好地了解微小RNA与心脏兴奋性以及其他与心房颤动形成有关的主要诱因。现概述关于微小RNA与心房颤动的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目前对该机制的了解,包括关于微小RNA在心房颤动起始和维持中可能的作用所进行微小RNA和心房颤动的实验结果,以及最新研究数据,对未来心房颤动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循环微小RNA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婴幼儿微小化体外循环手术中超滤的选择性使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柯叶 丁以群 +3 位作者 孟保英 王元祥 张设设 周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微小化体外循环(ECC)策略下选择性使用超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行ECC下心脏直视手术的体重≤15 kg婴幼儿共1 816例,分为传统ECC(n=644)和微小化ECC(n=1 172)。两组并进...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微小化体外循环(ECC)策略下选择性使用超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行ECC下心脏直视手术的体重≤15 kg婴幼儿共1 816例,分为传统ECC(n=644)和微小化ECC(n=1 172)。两组并进行一般情况比较,对术后结局按是否使用超滤分为传统超滤组(n=492)和微小化不超滤组(n=1 009)进行比较;再根据患儿体重进行分层(体重≤4 kg,4 kg<体重≤8 kg,8 kg<体重≤15 kg),比较不同ECC策略下两组预充量、尿量、无血预充率、超快通道率、血细胞比容(HCT)、乳酸(Lac)、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等指标。结果微小化ECC患儿的预充量明显低于传统组。不同体重下超滤组的尿量和无血预充率明显低于不超滤组(P <0.05)。体重≤4kg的患儿中超滤组术后Lac略高于不超滤组(P <0.05),4 kg<体重≤8 kg的患儿中超滤组术后HCT略高于不超滤组(P <0.05),其余血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8 kg<体重≤15 kg的患儿中微小化不超滤组的超快通道率略高于超滤组(P <0.05),其余体重患儿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体重≤4 kg的患儿中两组的术后ICU滞留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体重患儿中微小化不超滤组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长和术后ICU滞留时长均明显低于超滤组(P <0.05)。结论使用微小化ECC管路和选择性使用超滤的策略可以减少临床用血、不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ICU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化体外循环 超滤 婴幼儿 心脏直视手术 无血预充
下载PDF
消化系肿瘤循环微小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宇霖 任美萍 罗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1446-1453,共8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21-25个碱基长度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mRNA表达,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癌或抑癌作用.不同肿瘤类型有着各自特异性miRNA表达谱.近来研究发现游离的mi...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21-25个碱基长度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mRNA表达,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癌或抑癌作用.不同肿瘤类型有着各自特异性miRNA表达谱.近来研究发现游离的miRNA可稳定地存在于血清和血浆中,并作为一个潜在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该研究领域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循环中的miRNA作为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反应早期肿瘤的存在,而且可以检测肿瘤的发展、复发情况以及对药物敏感性.这种"液体活检"的方法可提供非侵袭性的和持续表达的生物标志物,并且为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循环miRNA在实体瘤尤其是消化系肿瘤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作为消化系恶性肿瘤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小RNA 非侵袭性 生物标志物 消化系肿瘤
下载PDF
循环微小RNA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效能的荟萃分析
17
作者 吴艳玲 谢玉华 李升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用荟萃(meta)分析评价循环微小RNA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收集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4月。并根据文献中的原始... 目的用荟萃(meta)分析评价循环微小RNA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收集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4月。并根据文献中的原始资料评价循环miRNA检测活动性结核病的准确性,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累计1142例患者和1231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性为0.85(95%CI:0.78~0.89)、特异性为0.85(95%CI:0.81~0.88)、阳性似然比为5.49(95%CI:4.21~7.15)、阴性似然比为0.18(95%CI:0.13~0.26)、合并诊断比值比为30.06(95%CI:16.88~53.52),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CI:0.88~0.93)。亚组分析显示,miRNA-155用于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AUC为0.90(95%CI:0.87~0.92)。结论循环miRNA是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小RNA 活动性结核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体外循环微小化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东成 杨少丽 +2 位作者 许婷婷 秦妍 刘子罡 《系统医学》 2021年第7期112-114,123,共4页
目的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微小化系统,分析患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预后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128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 目的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微小化系统,分析患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预后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128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体外循环系统,给予观察组患儿微小化体外循环系统,观察并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关胸时及术后的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2、1.202,P=0.617、0.232);观察组患儿于预充、CPB中的输血量及总计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1、8.458、6.067,P<0.001);观察组患儿围术期总输血率(79.69%)较对照组(10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9,P<0.001);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2.273、2.776,P=0.026、0.024、0.006)。结论针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微小化体外循环系统,可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减少围术期输血量,提高院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微小化系统 围术期输血量 预后
下载PDF
循环微小RNA作为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性评价
19
作者 罗刚 孟启勇 +3 位作者 刘初铭 黄志敏 卿勇军 欧彩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3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RNA)作为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0例脓毒症患者(A组)、10例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非SIRS)患者(B组)和10例健康人(C组)。随机抽取每组3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各组循环miRNA表达的差异,... 目的探讨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RNA)作为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0例脓毒症患者(A组)、10例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非SIRS)患者(B组)和10例健康人(C组)。随机抽取每组3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各组循环miRNA表达的差异,同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表达的循环miRNA与临床广泛开展的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组的循环miRNA表达量明显低于C组,CRP与PCT含量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01、2.969、10.094,P<0.05),但A组与B组之间的循环miRNA表达量、CRP与PC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通过ROC曲线分析得知,CRP、PC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循环miRNA作为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循环微小RNA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
作者 王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3-15,共3页
评价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来入我院就诊的颅内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患者为调查对象,抽选出17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接受显微外科夹闭术,观察组采取微创介... 评价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来入我院就诊的颅内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患者为调查对象,抽选出17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接受显微外科夹闭术,观察组采取微创介入栓塞术,评价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后格拉斯哥评分比对照组高,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统计结果P<0.05;术前2组炎症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意义,术后观察组的各项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颅内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中推荐采纳介入栓塞术,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快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还能有效缩短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术 显微手术 颅内破裂 循环微小动脉瘤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