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装配设备中精密自动化点胶的集成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鹏 王晓东 +1 位作者 何文鑫 徐征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实现精密装配中点胶过程针尖的准确定位,解决点胶料筒更换导致的胶滴一致性方面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精密测量和点胶自动标定的精密点胶系统,并集成于微小装配设备。该系统基于时间-压力型点胶方法,通过机器视觉提取零件位置信息,利用... 为了实现精密装配中点胶过程针尖的准确定位,解决点胶料筒更换导致的胶滴一致性方面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精密测量和点胶自动标定的精密点胶系统,并集成于微小装配设备。该系统基于时间-压力型点胶方法,通过机器视觉提取零件位置信息,利用点胶标定模块对针尖位置的自动标定,实现点胶作业中的自动定位,并通过激光测距手段控制点胶过程中针尖与基板的初始距离。为了适应不同胶量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胶滴预点样的点胶参数调节方法,可通过点胶标定模块实现点胶参数的自动调整。点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直径600~800μm的点胶,胶滴位置偏差小于30μm,胶滴直径的一致性偏差小于5%。研制的精密点胶系统可实现较高精度的微小胶滴点样,为微小装配流程中集成精密自动化点胶功能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装配 机器视觉 激光测距 精密自动化点胶 点胶一致性
下载PDF
精密微小装配系统柔性化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东 张志勇 《计测技术》 2021年第5期90-99,共10页
随着产品的微小型化,人工装配作业的难度增大,无法满足高性能微小器件装配的要求,研制微小装配自动化设备是解决装配难题的有效途径。由于装配任务的多样化,同时伴随着器件的改进或产品的升级,以及缩短研发周期等诸多因素,要求研制的微... 随着产品的微小型化,人工装配作业的难度增大,无法满足高性能微小器件装配的要求,研制微小装配自动化设备是解决装配难题的有效途径。由于装配任务的多样化,同时伴随着器件的改进或产品的升级,以及缩短研发周期等诸多因素,要求研制的微小装配设备能够对产品的快速变化做出响应。因此,柔性化微小装配设备的研发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提升微小自动化装配系统柔性化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即设备模块化方法和微小零件操作工具的自动换接,并总结了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面向某一类微小器件的精密装配,提出了柔性微小装配设备的系统架构,并简要介绍了基于这些系统架构所研制的精密微小自动化装配设备。论文旨在为柔性化微小装配设备的研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装配 柔性装配 模块化 工具换接 系统集成
下载PDF
模块化微小零件精密装配自动化设备研制
3
作者 王思超 王晓东 +2 位作者 赵鑫炜 徐征 孙永奎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6期201-204,210,共5页
微小零件具有尺寸小、质量轻等特点,装配过程中存在操作困难、难以实现自动化等问题。所研制的微小零件自动化精密装配设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通过模块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自动上下料、自动点胶、基于机器视觉的精密测量、微小零件操作... 微小零件具有尺寸小、质量轻等特点,装配过程中存在操作困难、难以实现自动化等问题。所研制的微小零件自动化精密装配设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通过模块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自动上下料、自动点胶、基于机器视觉的精密测量、微小零件操作等功能。设计配合设备使用的组合夹具,实现胶粘接微小零件装配后的自动锁紧,对于锁紧状态下微小零件的受力进行分析。所研制的装配设备实现了某微小零件全自动的精密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微小装配 装配自动化 模块化设备 自动锁紧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微小型零件精密装配(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晓东 程新宇 +2 位作者 徐征 罗怡 刘超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10-314,共5页
基于机器视觉的精密装配是实现微小型零件自动组装的重要方法.所研制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装配系统解决了某小型产品装配中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待装配的零件尺寸相差大、形状和特征多样、表面质量差别较大、需要同时保证组装的位置精度... 基于机器视觉的精密装配是实现微小型零件自动组装的重要方法.所研制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装配系统解决了某小型产品装配中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待装配的零件尺寸相差大、形状和特征多样、表面质量差别较大、需要同时保证组装的位置精度和形位公差等.采用Canny边缘提取、圆的最小二乘拟合、轮廓提取、质心主轴计算、图像拼接等方法实现了待装配零件的识别定位,通过设备坐标系统的转换保证了小型零件的精确装配.实验结果表明装配精度小于4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装配 基于机器视觉的测量 微小型零件装配系统
下载PDF
精密微小型零件自动装配系统显微机器视觉的照明自动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习文 王晓东 +2 位作者 罗怡 滕霖 陈亮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0,共7页
为了在微小型零件装配过程中始终获得质量最佳的零件图像,对显微视觉照明光强的自动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对零件的轮廓边缘与表面细节的照明,基于同轴光源与环形光源开发了照明自动控制系统。对比分析了四种图像质量评价函数的照... 为了在微小型零件装配过程中始终获得质量最佳的零件图像,对显微视觉照明光强的自动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对零件的轮廓边缘与表面细节的照明,基于同轴光源与环形光源开发了照明自动控制系统。对比分析了四种图像质量评价函数的照明优化性能,提出了基于Roberts梯度和函数的图像质量评测方法,并应用于研制的装配系统。装配实验结果表明,光强优化过程快速准确,光强优化后目标边缘的对比度显著增强,消除了零件误识别现象,满足微小型零件高精度装配自动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微小型零件装配 显微机器视觉 照明自动优化
下载PDF
基于显微机器视觉的微小零件装配系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思琪 杨晓京 《机械制造》 2016年第3期53-55,共3页
针对精密微小型机电产品装配中的组成零件尺寸小、普通摄像机的分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机器视觉而建立的高分辨率CCD摄像机与体式显微镜相结合的显微视觉测量系统。采用MATLAB软件中图像平滑、图像识别、边缘提取以及最小二... 针对精密微小型机电产品装配中的组成零件尺寸小、普通摄像机的分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机器视觉而建立的高分辨率CCD摄像机与体式显微镜相结合的显微视觉测量系统。采用MATLAB软件中图像平滑、图像识别、边缘提取以及最小二乘拟合圆等方法,对采集到的待装配微小零件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了微小零件装配系统的组成、待装配微小零件的识别定位以及装配过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显微视觉测量系统,实现了待装配零件的识别定位,完成了待装配微小零件的自动测量和精密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机器视觉 MATALB 图像处理 微小零件装配
下载PDF
微小圆片零件装配自动化与组装夹具研究
7
作者 韩策 王晓东 +1 位作者 徐征 卢世勤 《机电工程技术》 2023年第3期182-187,共6页
微小圆片类零件尺寸小、重量轻。装配时存在操作困难、易受扰动,以及由于遮挡等原因不易通过机器视觉进行识别和轮廓提取。针对该类微小零件装配中自动化锁紧问题,提出了小零件装配的新方法,用大零件夹持小零件进行装配操作。结合此方... 微小圆片类零件尺寸小、重量轻。装配时存在操作困难、易受扰动,以及由于遮挡等原因不易通过机器视觉进行识别和轮廓提取。针对该类微小零件装配中自动化锁紧问题,提出了小零件装配的新方法,用大零件夹持小零件进行装配操作。结合此方法研制了自动化装配系统,并设计了具有逆序摆放,顺序装配特点的组装夹具。大零件夹持端采用曲率悬臂梁结构,两侧呈中心对称布置,可以夹持不同直径的圆片零件。理论分析结合有限元仿真表明,悬臂梁根部为主要失效部位,最大应力小于选取材料的屈服强度。自动化装配实验表明,某组件的中间片与上片、下片同轴度分别优于ϕ0.02和ϕ0.04,研制的组装夹具已应用于组件的装配生产,该方法也为其他微小型零件装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装配系统 微小零件装配 组装夹具设计 微小圆片零件
下载PDF
The in vitro reconstitution of nucleosome and its binding patterns with HMG1/2 and HMG14/17 proteins 被引量:2
8
作者 SHUBINGZHANG JIANHUANG +7 位作者 HUIZHAO YIZHANG CHUNHUIHOU XIAODONGCHENG CHUJIANG MINQIANLI JUNHU RUOLANQIA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51-360,共10页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in vitro nucleosome reconstitution followed by slow dilution from high salt to low salt was visualized. Data showed that the histone octamers were dissoc...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in vitro nucleosome reconstitution followed by slow dilution from high salt to low salt was visualized. Data showed that the histone octamers were dissociated from DNA at 1M NaCl. When the salt concentration was slowly reduced to 650 mMand 300 mM, the core histones bound to the naked DNA gradually. Once the salt concentration was reduced to 50 mM the classic 'beads-on-a-string' structure was clearly visualized. Furthermore, using the technique of the in vitro reconstitution ofnucleosome,the mono- and di- nucleosomes were assembled in vitro with both HS2core (-10681 to -10970 bp) and NCR2 (-372to -194 bp) DNA sequences in the 5'flanking sequence of human b-globin gene. Data revealed that HMG 1/2 and HMG 14/17 proteins binding to both DNA sequences are changeable following the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nucleosomes. We suggest that the changeable binding patterns of HMG 14/17 and HMG1/2 proteins with these regulatory elements may be critical in the process of nucleosome assembly, recruitment of chromatin-modifying activities, and the regulation of human b-globin gene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HMG proteins (HMG1/2 and HMG14/17) human β-globin gene in vitro reconstitution nucleoso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