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早期感染对HCT-8细胞TLRs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臣荣 张振杰 +4 位作者 张璐 张贵玲 牛子文 张龙现 张素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中国流行株)感染对HCT-8细胞TLRs的影响。方法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感染HCT-8细胞4 h及12 h后,提取细胞RNA,利用qRT-PCR方法检测TLRs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与TLRs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中国流行株)感染对HCT-8细胞TLRs的影响。方法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感染HCT-8细胞4 h及12 h后,提取细胞RNA,利用qRT-PCR方法检测TLRs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与TLRs的关系。结果 HCT-8细胞表达TLR1-TLR10 10种TLRs,并且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早期感染(4 h和12 h)导致TLR2和TLR4表达量较对照组上调有统计学意义,其它8种TLRs较对照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LR2和TLR4并不是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靶基因,但这些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可以靶向27个TLRs信号通路基因。结论 TLR2和TLR4在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感染HCT-8细胞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差异表达miRNAs的预测靶向中有TL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 HCT-8细胞 TLRS MIRNAS
下载PDF
Ⅱd亚型微小隐孢子虫感染昆明小鼠模型的初步建立
2
作者 张孝天 侯文燕 +2 位作者 张营营 张龙现 张素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9-1024,共6页
为建立稳定、可靠的Ⅱd亚型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小鼠模型,本研究以1×10^(6)个/只剂量的Ⅱd亚型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感染3周龄雌性昆明小鼠,对感染前后小鼠粪便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隐孢子18S r RNA和GP60基因的套式PCR检测、以及对小... 为建立稳定、可靠的Ⅱd亚型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小鼠模型,本研究以1×10^(6)个/只剂量的Ⅱd亚型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感染3周龄雌性昆明小鼠,对感染前后小鼠粪便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隐孢子18S r RNA和GP60基因的套式PCR检测、以及对小鼠的排卵囊规律、临床症状变化、体质量变化、回肠组织病变特征和回肠绒毛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和PCR方法均能在粪便样品中检测到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组小鼠较对照组在排卵囊高峰期体质量的增加略微减少,但总体增加趋势一致,在排卵囊高峰期时感染组小鼠饮水量减少、反应迟钝、粪便变稀,高峰期后小鼠精神状态逐渐恢复良好;通过对感染后7 d小鼠的回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并经HE染色后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回肠组织中出现微小隐孢子虫附着,部分区域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上皮细胞排列轻微紊乱且部分脱落,黏膜层可见少量炎症细胞;回肠绒毛长度显著变短、变钝,隐窝深度变浅,但绒毛直径和黏膜厚度未见显著变化。上述结果与动物临床感染隐孢子虫的症状、病理变化等基本一致,表明本研究首次建立了Ⅱd亚型微小隐孢子虫感染昆明小鼠的模型。本研究该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微小隐孢子虫的致病性、宿主的免疫调节机制以及药物和疫苗的筛选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亚型微小孢子 昆明小鼠 感染模型
下载PDF
甘肃某牛场隐孢子虫引起犊牛腹泻的虫种鉴定及亚型分析
3
作者 马忠 马燕玲 +5 位作者 张继维 马玉珍 王树青 徐万祥 王春梅 王铭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2,共9页
新生犊牛腹泻(NCD)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隐孢子虫病是引起NCD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NCD疾病暴发的报道还非常少。2022年9月,甘肃省武威市某奶牛场1月龄以内犊牛发生严重腹泻,并伴有部分犊牛... 新生犊牛腹泻(NCD)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隐孢子虫病是引起NCD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NCD疾病暴发的报道还非常少。2022年9月,甘肃省武威市某奶牛场1月龄以内犊牛发生严重腹泻,并伴有部分犊牛死亡。为弄清犊牛腹泻是否由隐孢子虫引起,本研究对该牛场1月龄以内腹泻和非腹泻犊牛分别采集10份样品,应用显微镜检和套氏PCR方法对犊牛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显微镜检方法检出10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应用PCR方法检出14份阳性样品,包括8份腹泻样品和6份非腹泻样品。PCR方法隐孢子虫总的感染率为70.0%,其中腹泻犊牛的感染率为80.0%,非腹泻犊牛的感染率为60.0%。对所有PCR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均为微小隐孢子虫。进一步对14份C.parvum阳性样品进行gp60基因扩增和亚型鉴定,13份样品测序成功,均为IIdA19G1亚型。本研究首次在甘肃省发现隐孢子虫引起犊牛腹泻的暴发,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该地区犊牛腹泻的病因,做好腹泻疾病的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孢子 犊牛 甘肃 腹泻 基因亚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