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曲晓娟 宋超英 《大连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及活血化瘀疗效的依据.方法对15名女性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患者及10名正常女性进行微循环视察和血液流变性测定,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活血化淤治疗.结果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患者血液... 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及活血化瘀疗效的依据.方法对15名女性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患者及10名正常女性进行微循环视察和血液流变性测定,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活血化淤治疗.结果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患者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减慢,毛细血管静脉端管径扩张,血液比粘度增高,血浆比粘度增高.丹参片对症治疗效果显著,但不能控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 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女性患者 RAU 口腔粘膜病
下载PDF
溃疡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并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兮惠 俞亚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531-532,共2页
本文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着手,自拟口腔溃疡散对4O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了疗效现察,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该药对症状及体征的有效率为92.5%,并对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 本文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着手,自拟口腔溃疡散对4O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了疗效现察,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该药对症状及体征的有效率为92.5%,并对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口腔溃疡散
下载PDF
2008年全国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3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5-225,共1页
关键词 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学术研讨会 临床应用 省医学会 会议 黑龙江省 安徽省 编辑部
下载PDF
2006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暨分子生物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4
作者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学术研讨会纪要 分子生物学 省医学会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省卫生厅 组织管理
下载PDF
我国微循环研究的现状和瞻望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文杰 《微循环学杂志》 1992年第3期29-30,共2页
为迎接即将于今年11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微循环学术会议,本期我们特别独家刊载我国多位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家为大会所著的专題报告,共八篇,以飨读者。因本刊篇幅有限,各报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均未能收录在内,在... 为迎接即将于今年11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微循环学术会议,本期我们特别独家刊载我国多位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家为大会所著的专題报告,共八篇,以飨读者。因本刊篇幅有限,各报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均未能收录在内,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致歉,并向为本刊供稿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专题报告 学术会议 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参考文献 专家
下载PDF
世界著名的微循环专家钱煦教授访问上海
6
作者 陆奇 《中国微循环》 1995年第4期198-198,共1页
著名的美藉华人、生物流变学家、微循环专家、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钱煦教授(Prof.ShuChien)与夫人应上海医科大学的邀请于1995年9月11日访问了上海医科大学,寻访了他幼年时在沪的故居及曾就读的小学与中学,并作了题为“流变... 著名的美藉华人、生物流变学家、微循环专家、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钱煦教授(Prof.ShuChien)与夫人应上海医科大学的邀请于1995年9月11日访问了上海医科大学,寻访了他幼年时在沪的故居及曾就读的小学与中学,并作了题为“流变学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世界著名 生物流变学 研究进展 医科大学 美藉华人 工程研究 基因调控 内皮细胞损伤 教授
下载PDF
稿约
7
《中国微循环》 1995年第1期61-61,共1页
本刊为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学科的专业学术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其主要阅读对象为专职从事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临床工作者;各科临床医师;医学大专学校,研究机构中从事基础研究如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病理、生理的科研教学人员。本刊欢... 本刊为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学科的专业学术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其主要阅读对象为专职从事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临床工作者;各科临床医师;医学大专学校,研究机构中从事基础研究如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病理、生理的科研教学人员。本刊欢迎下列来稿;(1)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基础与实验研究,如器官、肿瘤微循环;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与氧自由基内皮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的关系,脏器微循环研究,中医中药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2)临床应用的研究。如各种疾病时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临床工作中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3)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仪器研制与改进,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完善等。(4)有指导意义的讲座、综述、经验谈;病例讨论;书刊评论;国内外有关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内皮细胞 氧自由基 研制与改进 实验研究 中医中药 检测方法 肿瘤微循环 病例讨论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老年健康报》社等在昆明举办“血稀生物平衡疗法与心脑血管病治疗新进展”讲学班
8
作者 申源 《中国微循环》 1994年第1期8-8,共1页
心脑血管病及老年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稠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脉管炎,肾动脉硬化)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目前缺乏特效疗法。济宁医学院血稀研究所,青岛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中国中... 心脑血管病及老年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稠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脉管炎,肾动脉硬化)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目前缺乏特效疗法。济宁医学院血稀研究所,青岛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中国中医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十几位专家十年协同攻关,承接卫生部等多项国家攻关项目,1992年再创“血稀生物平衡疗法”新技术。用此疗法已使早期心脑血栓病、心律失常等成为可治愈的疾病。该疗法被海内外赞誉为“根治血管病的特效疗法”。(参考《健康报》1993年6月25日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平衡疗法 老年健康 血管病 新进展 心律失常 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血稀 心脑血栓病 医科大学 特效疗法
下载PDF
编者寄语
9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微循环》 1994年第1期3-3,共1页
加快改革开放、全国各条战线取得丰硕成果的1993年过去了。《微循环技术(临床与实验)杂志》迎来了创刊一周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由于各级领导、各有关专家及广大临床工作者对本刊的热情关怀与支持,使杂志能顺利完成全年出版任务,并... 加快改革开放、全国各条战线取得丰硕成果的1993年过去了。《微循环技术(临床与实验)杂志》迎来了创刊一周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由于各级领导、各有关专家及广大临床工作者对本刊的热情关怀与支持,使杂志能顺利完成全年出版任务,并受到江苏省科委,出版局的好评。为此,编辑部代表杂志社全体同志向各级领导,各位专家、教授和热情支持、关心本刊的同道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临床与实验 循环技术 临床工作 编辑部 各级领导 丰硕成果 医学院校 发展前景 党的领导
下载PD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erythrocyte in microvessel stenosis 被引量:2
10
作者 ZHANG ZhiGuo ZHANG XiWen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5期450-458,共9页
The passage of red blood cells (RBCs) through capillaries is essential for human blood microcirculation. This study used a moving mesh technology that incorporated leader-follower pairs to simulate the fluid-structu... The passage of red blood cells (RBCs) through capillaries is essential for human blood microcirculation. This study used a moving mesh technology that incorporated leader-follower pairs to simulate the fluid-structure and structure-structure interac- tions between the RBC and a microvessel stenosis. The numerical model consisted of plasma, cytoplasm,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 and the microvessel stenosis.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heology of the RBC is affected by the Reynolds number of the plasma flow as well as the surface-to-volume ratio of the erythroeyte. At a constant inlet flow rate, an increased plasma viscosity will improve the transit of the RBC through the microvessel stenosis. For the above reasons, we consider that the decreased hemorheology in microvessels in a pathological state may primarily be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This leads to the aggregation of RBCs and a change in the blood flow structure. The present fundamental study of hemorheology aimed at providing theoretical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hemorh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blood cell moving mesh leader-follower pair RHEOLOG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