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香茶菜属植物微性状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德强 杨俊 +1 位作者 王文昊 镇兰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香茶菜及同属植物微性状鉴别特征。方法采用500万像素电子摄像目镜,应用景深合成技术合成微性状鉴别图片,观察4种香茶菜属植物的新鲜及干燥叶片的微性状特征。结果在叶尖突起程度、毛茸的长短与分布方面,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片的... 目的研究香茶菜及同属植物微性状鉴别特征。方法采用500万像素电子摄像目镜,应用景深合成技术合成微性状鉴别图片,观察4种香茶菜属植物的新鲜及干燥叶片的微性状特征。结果在叶尖突起程度、毛茸的长短与分布方面,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片的微性状有明显不同:岐伞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密被较长毛茸,叶尖极度突起或明显突起;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稀被较短毛茸,毛茸多分布在叶脉、叶缘,叶尖微凹或突起。结论微性状鉴别方法简便,可以区别香茶菜属不同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菜 歧伞香茶菜 大萼香茶菜 显脉香茶菜 微性状特征
下载PDF
不同居群一枝黄花微性状、显微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云飞 罗婷婷 +3 位作者 陈诺 鲁轮 周建理 洪稳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70-177,共8页
目的对不同居群的一枝黄花微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找出不同居群的一枝黄花微性状与显微特征的异同点,为补充完善一枝黄花的鉴别特征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居群一枝黄花的原植物,将采集后的原植物按药典方法加工成药材,利用体视显微... 目的对不同居群的一枝黄花微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找出不同居群的一枝黄花微性状与显微特征的异同点,为补充完善一枝黄花的鉴别特征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居群一枝黄花的原植物,将采集后的原植物按药典方法加工成药材,利用体视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对样品的茎、叶、花序等部位进行观察,比较不同居群间的微性状特征差异。采用徒手切片法制片,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特征并比较不同居群间的显微特征差异。结果不同居群一枝黄花药材花序的微性状无明显差异,茎、叶的毛被疏密程度有明显不同。显微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茎上部的非腺毛类型、维管束、分泌细胞数目;叶上部的表皮形态、厚角细胞数目、栅状细胞层数等。结论不同居群的一枝黄花可以通过稳定的微性状、显微特征进行鉴别;通过对其微性状、显微特征的比较研究,可为相关标准的修订及提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枝黄花 不同居群 微性状特征 特征
下载PDF
中药材微性状真伪自动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3
作者 胡继礼 阚红星 +1 位作者 丁桦 朱川川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第12X期178-180,共3页
农村基层假冒伪劣中药材出现的概率远远高于城区,已成为药监工作的重点和盲点,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种廉价、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为基层组织和老百姓提供服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性状真伪自动识别系统,首先,采集中药材微... 农村基层假冒伪劣中药材出现的概率远远高于城区,已成为药监工作的重点和盲点,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种廉价、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为基层组织和老百姓提供服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性状真伪自动识别系统,首先,采集中药材微性状图片并进行图像处理提取图像特征保存到服务器数据库中建立中药材微性状图谱特征库;其次,通过设计android手机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图像识别程序,利用手机显微镜配合手机客户端拍照并上传中药材微性状图像到后台服务器图像识别程序中,对比中药材微性状图谱特征库进行自动识别;最后将识别的结果发送反馈给手机客户端。本系统促进了微性状鉴定法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完善微性状鉴定方法理论与体系,为基层老百姓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鉴定 微性状特征 安卓 互联网技术
下载PDF
微性状鉴别法对提高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准确性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亚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16期48-50,59,共4页
目的:探讨微性状鉴别法应用于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5组易混淆中药饮片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分别行微性状鉴别法鉴别、传统性状鉴别法鉴别,回顾分析并对比两种方法鉴别结果、药剂师对鉴别结果的满意情况、各组易混... 目的:探讨微性状鉴别法应用于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5组易混淆中药饮片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分别行微性状鉴别法鉴别、传统性状鉴别法鉴别,回顾分析并对比两种方法鉴别结果、药剂师对鉴别结果的满意情况、各组易混淆中药饮片各自的微性状特征。结果:微性状鉴别法鉴别准确率100%,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鉴别准确率80%(P<0.05);微性状鉴别法应用满意度评分(90.74±8.62)分,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应用满意度评分(64.55±6.45)分(P<0.05);行微性状鉴别法鉴别时,稻芽与麦芽饮片、蛇床子与地肤子饮片、鹅不食草与半边莲饮片、菟丝子与紫苏子饮片、积雪草与金钱草金钱草5组临床上常见的易混淆中药饮片各自间均表现出明显微性状特征。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性状鉴别法应用于临床常见易混淆中药饮片,可有效观察到各饮片的均有明显微性状特征,能够有效提高鉴别准确性,获得更满意鉴别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混淆中药饮片 性状鉴别法 微性状特征
下载PDF
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及其人工繁育苗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包英华 韩伟 张自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2-548,共7页
【目的】以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和人工繁育苗的2年生和3年生茎作为材料,研究其性状显微特征和多糖含量变化,分析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在人工繁育和栽培过程中有无品质变化,以期为丹霞地貌铁皮石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工繁育苗的质量标准制定提... 【目的】以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和人工繁育苗的2年生和3年生茎作为材料,研究其性状显微特征和多糖含量变化,分析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在人工繁育和栽培过程中有无品质变化,以期为丹霞地貌铁皮石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工繁育苗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性状鉴别、组织化学定位和含量测定方法,对丹霞地貌铁皮石斛与人工繁育苗的性状特征、茎显微构造和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含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丹霞地貌铁皮石斛的茎呈紫红色,叶为紫绿色,节间不明显;人工繁育苗的茎则呈深绿色,叶为浅绿色,节间明显,其株高、茎粗和节间长度均大于丹霞地貌铁皮石斛。两者的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直径、皮下层细胞直径和层数、鞘纤维直径和数目、维管束直径和数目、木质部和韧皮部厚度、草酸钙针晶长度、导管直径、木薄壁细胞直径、鞘细胞壁厚度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和人工繁育苗茎的基本组织中分布着大量多糖颗粒,经染色后呈深紫红色,人工繁育苗的多糖颗粒呈现聚集状,被显色更深;多糖颗粒直径与含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丹霞地貌铁皮石斛的总多糖含量高于人工繁育苗。【结论】丹霞地貌铁皮石斛与人工繁育苗在性状显微特征和代谢产物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性状特征、显微结构特征、多糖组织化学定位和含量特征均可作为鉴别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和人工繁育苗的鉴别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铁皮石斛 人工繁育苗 性状特征 多糖含量
下载PDF
何首乌商品药材的鉴定与质量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勉 徐德然 +1 位作者 张紫佳 王峥涛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3-82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市场药材的鉴定和质量分析,了解何首乌药材的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TLC和HPLC的方法对来自全国12个地区的何首乌药材进行了研究。结果12件何首乌商品药材均为正品,根据性状、显微构造和TLC图谱可明显分为2大类型;2... 目的通过对市场药材的鉴定和质量分析,了解何首乌药材的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TLC和HPLC的方法对来自全国12个地区的何首乌药材进行了研究。结果12件何首乌商品药材均为正品,根据性状、显微构造和TLC图谱可明显分为2大类型;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何首乌2大类型存在的客观性。结论显微图谱对于商品药材的鉴定具有现实意义。何首乌商品药材2大类型的首次发现,对于何首乌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2大类型 性状与显特征 TLC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霜桑叶的生药学鉴别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曾晓艳 谭朝阳 +4 位作者 刘伟 王国喜 苏嫦 刘广锐 刘塔斯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掌握霜桑叶和夏桑叶的区别特征,为经典名方中霜桑叶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比较二者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经霜与非经霜桑叶芦丁含量的差异,建立10批桑叶HPLC指纹图谱。结果:经霜桑叶的生药学... 目的:掌握霜桑叶和夏桑叶的区别特征,为经典名方中霜桑叶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比较二者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经霜与非经霜桑叶芦丁含量的差异,建立10批桑叶HPLC指纹图谱。结果:经霜桑叶的生药学特征与夏桑叶的差异不显著,霜桑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标定17个共有峰。含量测定表明,霜桑叶中的芦丁含量较夏桑叶高,与传统的宜在霜降后和10-12月采收的经验结果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经典名方中霜桑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对药用桑叶的品质控制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性状与显特征 芦丁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