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悬臂梁阵列在细胞牵引力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治国 刘志文 范哲意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9年第1期75-78,共4页
精确测量细胞牵引力的大小及分布对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制作的高深宽比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悬臂梁阵列作为细胞牵引力测量传感器受到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基于连续基质的测量方法... 精确测量细胞牵引力的大小及分布对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生物微机电系统技术制作的高深宽比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悬臂梁阵列作为细胞牵引力测量传感器受到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基于连续基质的测量方法,细胞在致密、垂直、离散的微悬臂梁阵列顶端贴附并延展、迁移,引起微悬臂梁形变。通过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处理,细胞牵引力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数十nN/m。我们综述了基于微悬臂梁阵列细胞牵引力传感器测量方法,重点论述了实验原理、制作工艺和细胞实验,并讨论了微悬臂梁阵列结构倒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牵引力 生物机电系统 聚二甲基硅氧烷 微悬臂梁阵列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基于MEMS工艺微悬臂梁阵列光学读出红外成像研究现状
2
作者 史海涛 欧毅 +6 位作者 陈大鹏 张青川 伍小平 焦斌斌 李超波 罗小光 由春娟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由于其成本低可考性好而倍受关注。一种基于MEMS双材料梁阵列的新概念光学读出红外成像系统也于今年来被提出来。介绍了这种系统成像原理,影响参数及其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成像 MEMS 双材料微悬臂梁阵列 光学读出
下载PDF
微悬臂梁阵列传感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夏荣 吴尚犬 +1 位作者 伍小平 张青川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1-865,共5页
对微悬臂梁阵列传感系统的一致性进行了研究。以改变温度作为激励手段,在微梁阵列检测装置上分别检测了2种微梁阵列在升温与降温时的热响应。无论是升温还是降温,2种微梁阵列的尖端位移都与温度变化成线性关系。发现2种微梁阵列升、降... 对微悬臂梁阵列传感系统的一致性进行了研究。以改变温度作为激励手段,在微梁阵列检测装置上分别检测了2种微梁阵列在升温与降温时的热响应。无论是升温还是降温,2种微梁阵列的尖端位移都与温度变化成线性关系。发现2种微梁阵列升、降温检测时微梁阵列传感系统都表现出良好的热响应一致性。另外,利用单梁检测装置对其中1种微梁阵列进行了热响应检测,其热响应灵敏度与微梁阵列检测装置检测结果一致,验证了2种微梁传感装置的可靠性。微梁阵列传感系统良好的热响应一致性为将来微悬臂梁阵列用于生化传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阵列 传感系统 热响应
下载PDF
光学读出微悬臂梁阵列火焰检测系统
4
作者 李冰 赵华 张超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光学读出微悬臂梁对红外辐射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热响应速率,十分适用于火焰探测领域.当火焰所产生红外辐射入射到微悬臂梁阵列时,相应的微悬臂梁单元会发生形变,通过光学读出系统将这种变化成像在相机上,就能够获得火焰的图像信息.根据... 光学读出微悬臂梁对红外辐射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热响应速率,十分适用于火焰探测领域.当火焰所产生红外辐射入射到微悬臂梁阵列时,相应的微悬臂梁单元会发生形变,通过光学读出系统将这种变化成像在相机上,就能够获得火焰的图像信息.根据理论计算,微悬臂梁的像元尺寸为100μm×80μm时,热响应时间为20.5 ms.由于此系统不受可见光干扰,使用阈值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后,能够得到清晰的火焰图像.实验表明:此系统可达到100帧/s的火焰图像处理速度,极大降低了火焰检测的响应时间,提高了火焰的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检测 微悬臂梁阵列 光学读出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基于微悬臂梁阵列的凝视型激光告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冰 赵跃进 +2 位作者 张超 郭小虎 孔令琴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1-245,共5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微悬臂梁焦平面阵列的凝视型激光告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微悬臂梁焦平面阵列及成像CCD来实现对入射激光的精确定向。入射激光通过红外镜头辐射到微悬臂梁焦平面阵列时会使微悬臂梁发生变形,通过光读出系统将这种变化...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微悬臂梁焦平面阵列的凝视型激光告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微悬臂梁焦平面阵列及成像CCD来实现对入射激光的精确定向。入射激光通过红外镜头辐射到微悬臂梁焦平面阵列时会使微悬臂梁发生变形,通过光读出系统将这种变化成像在CCD上就可以判断出激光的入射方向。实验结果表明:镜头焦距为60mm、微悬臂梁面元为80μm×100μm时,告警系统的视场角为±15°,分辨率可达到0.5°。此告警系统视场角大、定向精度高,并且避免了激光对CCD的干扰及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激光技术 激光告警 悬臂梁焦平面阵列 光学读出
原文传递
双材料微梁阵列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微梁阵列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8
6
作者 董凤良 张青川 +5 位作者 伍小平 潘亮 郭哲颖 陈大鹏 王玮冰 段志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9-413,共5页
给出了一种用于非制冷光学读出红外探测器的核心器件———双材料微悬臂梁阵列的设计和制作.微梁阵列是无硅基底的S iNx/Au双材料单层膜结构,其制作工艺简单、可以直接放在空气中成像.实验使用了设计制作的140×98微梁阵列和高信噪... 给出了一种用于非制冷光学读出红外探测器的核心器件———双材料微悬臂梁阵列的设计和制作.微梁阵列是无硅基底的S iNx/Au双材料单层膜结构,其制作工艺简单、可以直接放在空气中成像.实验使用了设计制作的140×98微梁阵列和高信噪比的12-b it CCD,得到120℃以上的物体热像,噪声等效温度差(NETD)为7K左右,实验结果与热机械模型预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成像 光学读出 双材料微悬臂梁阵列
下载PDF
双材料微梁阵列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微梁阵列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凤良 潘亮 +4 位作者 张青川 伍小平 陈大鹏 王玮冰 郭哲颖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35-42,共8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用于非制冷光学读出红外探测器的核心器件——微悬臂梁阵列的设计和制作,它是SiNx/Au双材料单层膜结构,简化制作工艺、可以直接在空气中成像。实验使用了设计制作的140×98微梁阵列和高信噪比的12-bitCCD,得到12... 本文给出了一种用于非制冷光学读出红外探测器的核心器件——微悬臂梁阵列的设计和制作,它是SiNx/Au双材料单层膜结构,简化制作工艺、可以直接在空气中成像。实验使用了设计制作的140×98微梁阵列和高信噪比的12-bitCCD,得到120℃以上的物体热像,噪声等效温度差(NETD)为5K左右,实验结果与热机械模型预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成像 光学读出 双材料微悬臂梁阵列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梁阵列传感器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薛长国 张广平 +1 位作者 张青川 伍小平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微悬臂梁传感技术是微纳传感技术研究的热点,仪器装置的研究也从单悬臂梁向微梁阵列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间距为250μm的商品化微梁阵列,提出了一种实现对其弯曲变形的读出系统光路。利用高精度位移平台调节激光器空间位置,使光束实现... 微悬臂梁传感技术是微纳传感技术研究的热点,仪器装置的研究也从单悬臂梁向微梁阵列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间距为250μm的商品化微梁阵列,提出了一种实现对其弯曲变形的读出系统光路。利用高精度位移平台调节激光器空间位置,使光束实现微距离上平行,并分别照射在阵列梁的相邻微梁上。用位置敏感探测器对两个微悬臂梁尖端反射的激光信号进行检测,实现系统传感功能。实验验证该光路设计简单易行,针对这一方案实现了两个微梁的信号分离。在微梁上修饰对应的抗体,系统就可以对其抗原行检测。该方案对微梁多阵列传感器研制开发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系统 微悬臂梁阵列 生化传感器 设计与实现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阵列的多通道微梁生化传感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邬林 夏登明 +2 位作者 钱江蓉 陈丛 王蕾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8-572,共5页
针对单微悬臂梁生化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温度漂移、溶液折射率变化等环境噪声影响和不能多目标检测等问题,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垂直腔面射型激光器阵列(VCSELs)的新型微悬臂梁阵列生化传感系统。利用双透镜组光路汇聚激光器阵列发出的激光束... 针对单微悬臂梁生化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温度漂移、溶液折射率变化等环境噪声影响和不能多目标检测等问题,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垂直腔面射型激光器阵列(VCSELs)的新型微悬臂梁阵列生化传感系统。利用双透镜组光路汇聚激光器阵列发出的激光束,依次照射到微悬臂梁阵列尖端进行精确定位扫描,实现了5根微悬臂梁变形信号的同步检测。该系统具有灵敏度高、一致性好、检测快速等优点。通过升降温动态实验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可靠性。上述结果为微悬臂梁阵列式生化传感技术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阵列 垂直腔面射型激光器阵列(VCSELs) 生化传感 双透镜组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icrocantilever array sensing 被引量:2
10
作者 ZHOU XiaRong LIU Hong +2 位作者 WU ShangQuan ZHANG QingChuan WU XiaoP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674-1680,共7页
Array sensing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antilever(MC) sensors, and response consistency is the foundation for MC array sensing. In the present work, we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 consistency... Array sensing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antilever(MC) sensors, and response consistency is the foundation for MC array sensing. In the present work, we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 consistency of MC array sensing. The responses of two type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C arrays were studied under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change, solution replacement and biochemical molecular interaction. For the thermal response, the deflections of both arrays were foun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emperature, and the responses of the MCs in both arrays we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e thermal response sensitivity for each MC during temperature increase and decrease also showed good consistency. Moreover, the MC array showed good consistency for the response induced by solution replacement. Finally, 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MC array had good consistency in biochemical detection, exemplified by aflatoxin antibody-anti gen binding. The good response consistency makes this technology reliable and accurate for biochemical sen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antilever array thermal response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 biochemical det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