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微扰QCD方法研究B_c→J/ψπ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悦玲 孙俊峰 +2 位作者 张延明 马慧兰 杜文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3,共3页
采用谐振子同的势模型下J/ψ波函数,在微扰QCD框架下,计算了Bc→J/ψπ过程的分支比,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 BC介子 微扰qcd方法 分支比
下载PDF
用微扰QCD方法研究Bc→J/ψ形状因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悦玲 孙俊峰 鲁公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采用两种不同的势模型下J/ψ波函数,在微扰QCD框架下,计算了Bc→J/ψ形状因子,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 BC介子 微扰qcd方法 形状因子
下载PDF
用微扰QCD方法研究Υ(nS)→B_cD过程
3
作者 杨悦玲 李海燕 +2 位作者 高洁 郭育培 黄金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2,61,共5页
采用微扰QCD方法,考虑树图算符和企鹅图算符对Υ(nS)→BcDs,BcDd弱衰变过程中发射图和湮灭图两种拓扑振幅(其中n=1,2,3)的贡献,结果表明Υ(nS)→BcDs,BcDd的分支比分别可以达到10-10和10-11量级.这些过程有可能在未来的高能物理实验中... 采用微扰QCD方法,考虑树图算符和企鹅图算符对Υ(nS)→BcDs,BcDd弱衰变过程中发射图和湮灭图两种拓扑振幅(其中n=1,2,3)的贡献,结果表明Υ(nS)→BcDs,BcDd的分支比分别可以达到10-10和10-11量级.这些过程有可能在未来的高能物理实验中被观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扰qcd方法 Υ(nS)介子 弱衰变 分支比
下载PDF
微扰QCD方法下的B→D_s^(*)ρ(ω)衰变(英文)
4
作者 张志清 田亚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0,共4页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s(*)ω0和B+→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s(*)ω0和B+→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在这些衰变道中,对于末态包含两个矢量介子的衰变,径向激化的贡献是主要的,并且大于80%;而两个横向激化的贡献是被rDs(*)、rρ(ω)的幂次压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介子衰变 qcd因子化方法 分支比
下载PDF
微扰QCD因子化方法下B^(0)_(d,s)→K^(*)K^(*)的研究
5
作者 孙艳军 赵国华 +1 位作者 王斌 王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61,134,共10页
利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计算了B^(0)→K^(*+)K^(*-)、B^(0)→K^(*0)K^(*0)、B^(0)_(s)→K^(*+)K^(*-)、B^(0)_(s)→K^(*0)K^(*0)的衰变分支比、直接CP破坏、纵向极化分数等实验观测量,并与QCD因子化方法的计算结果以及实验值进行比较.发... 利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计算了B^(0)→K^(*+)K^(*-)、B^(0)→K^(*0)K^(*0)、B^(0)_(s)→K^(*+)K^(*-)、B^(0)_(s)→K^(*0)K^(*0)的衰变分支比、直接CP破坏、纵向极化分数等实验观测量,并与QCD因子化方法的计算结果以及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对于企鹅图算符为主的过程,螺旋度翻转可以破坏简单因子化的幂次规则.此外,对于发射图为主的过程,分支比和极化分数对B介子波函数和硬散射核能标比较敏感.对直接CP破坏相关物理量进行了预言,希望在未来的实验中得到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扰qcd方法 分支比 极化分数
下载PDF
B_c→PP衰变过程的微扰QCD计算
6
作者 王霞 郭立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粒子物理学 BC介子 重味介子 非轻弱衰变 微扰qcd方法 介子波函数
下载PDF
在LHC上研究B_c→KK过程
7
作者 杨悦玲 孙俊峰 王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7,共3页
采用微扰QCD方法,计算了纯树图无粲湮灭衰变Bc→KK过程中单胶子对强子矩阵元的辐射修正,结果表明该反应过程的分支比在10-7量级,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可观测信号十分微弱.
关键词 微扰qcd方法 Bc→KK 无粲湮灭衰变过程 分支比 LHC
下载PDF
B~*介子两体弱衰变中D介子对产生的研究
8
作者 杨悦玲 高洁 +2 位作者 李海燕 卢飞翔 郭育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采用微扰QCD方法,对基态矢量介子B_q~*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到末态是2个D介子的过程进行了唯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被CKM因子压低的W玻色子外发射过程B_s^(*0)→D_s^+D_s^-,B_d^(*0)→D_s^+D_d^-,B_u^(*+)→D_s^+_u^0等,其分支比可以达... 采用微扰QCD方法,对基态矢量介子B_q~*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到末态是2个D介子的过程进行了唯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被CKM因子压低的W玻色子外发射过程B_s^(*0)→D_s^+D_s^-,B_d^(*0)→D_s^+D_d^-,B_u^(*+)→D_s^+_u^0等,其分支比可以达到10^(-9)量级.这些过程很有可能在未来被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超级B工厂SuperKEKB等实验探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介子 微扰qcd方法 分支比
下载PDF
ρ介子类时形状因子领头扭度的次领头阶研究
9
作者 张亚兰 邵珊珊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9-53,共5页
介子形状因子的研究对了解介子内部结构和相关动力学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基于因子化理论的微扰QCD(PQCD)因子化方法,考虑湮灭过程e^(+)e^(-)→ρ^(+)ρ^(-)中ρ介子类时形状因子领头扭度的次领头阶贡献。利用解析延拓的方法直... 介子形状因子的研究对了解介子内部结构和相关动力学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基于因子化理论的微扰QCD(PQCD)因子化方法,考虑湮灭过程e^(+)e^(-)→ρ^(+)ρ^(-)中ρ介子类时形状因子领头扭度的次领头阶贡献。利用解析延拓的方法直接将类空形状因子计算得到类时形状因子的解析修正函数,并做数值计算。结合大动量区域下ρ介子类时形状因子领头扭度的领头阶和次领头阶的贡献随Q^(2)的变化曲线,发现考虑次领头阶的修正后,形状因子会有20%的涨幅。通过计算得出了湮灭过程e^(+)e^(-)→ρ^(+)ρ^(-)在s=112GeV^(2)时的散射截面值,并与实验数据做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d因子化方法 次领头阶 形状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