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发室性早搏产生的一种机制──室内微折返通路纵形分离的概念
1
作者 邱汉婴 李迪俊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室性早博 心室 微折返通路 纵形分离
下载PDF
右心耳起搏电极附近微折返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邸成业 王明明 林文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患者男,66岁,心悸1月入院。6年前诊断心脏间皮瘤,规律化疗;2年前因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植入双腔起搏器(SureScan EN1DR01),心房电极为被动电极(型号4574)。1月前开始发作心悸,持续性;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P波2∶1下传心... 患者男,66岁,心悸1月入院。6年前诊断心脏间皮瘤,规律化疗;2年前因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植入双腔起搏器(SureScan EN1DR01),心房电极为被动电极(型号4574)。1月前开始发作心悸,持续性;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P波2∶1下传心室。心内标测示右心耳尖部(右房电极头端)激动最早,拖带标测结果良好。此处消融2.96 s房速终止,其发生机制考虑为围绕右房电极头端微折返,肿瘤侵犯右心耳尖部之右房电极附近,使局部传导速度、不应期发生改变,并且右房电极头端可以做为解剖屏障,是发生围绕右房电极周围微折返性房速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 微折返 右心耳
原文传递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滢 许静(指导) 《医师在线》 2019年第34期19-19,共1页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左束支的分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内形成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好发于15~40岁青壮年男性,患者多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因对维拉帕米敏感,故也称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心电图特征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多为左束支的后分...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左束支的分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内形成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好发于15~40岁青壮年男性,患者多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因对维拉帕米敏感,故也称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心电图特征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多为左束支的后分支(左后分支)区域内的微折返,左后分支构成折返环的逆传支,而具有缓慢、递减传导的异常浦肯野组织构成折返环的前传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特征 左束支 器质性心脏病 递减传导 维拉帕米 逆传 浦肯野纤维网 微折返
下载PDF
房颤终止与持续的机制
4
作者 吕晓萍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2期85-85,共1页
房颤的机制至今仍未明了。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折返机制参与房颤发生和持续过程。在折返性心律失常中,波长即折返环的不应期和冲动传导速度的乘积决定着折返环的大小。由于局部心房组织的不应期和冲动传导速度在临床上难以测定,故这一概... 房颤的机制至今仍未明了。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折返机制参与房颤发生和持续过程。在折返性心律失常中,波长即折返环的不应期和冲动传导速度的乘积决定着折返环的大小。由于局部心房组织的不应期和冲动传导速度在临床上难以测定,故这一概念迄今尚未应用于人体房颤的分折。为了进一步阐明房颤终止与持续的机制,Asano等从电生理检查中以程序刺激诱发房颤并分析高位右房内电位,提出波长指数-这一临床可变性的半定量参数,以表示微折返坏的大小,观察波长指数变化与房颤终止和持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性心律失常 心房组织 电生理检查 折返机制 不应期 传导速度 微折返 房内 折返环路 指数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