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迷宫叙事
1
作者 王湘云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形式上最为独特的一部作品。文章从迷宫叙事的角度出发,聚焦文本结构对分岔路、节点、死胡同等迷宫要素的模仿,分析小说外在形式与内在主题之间的关联。纳博科夫通过碎片化叙事和不可靠叙述造就迷宫结构,又通过...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形式上最为独特的一部作品。文章从迷宫叙事的角度出发,聚焦文本结构对分岔路、节点、死胡同等迷宫要素的模仿,分析小说外在形式与内在主题之间的关联。纳博科夫通过碎片化叙事和不可靠叙述造就迷宫结构,又通过设置参照物引导读者在文本迷宫内部游走与兜绕,最终以谢德的死亡完成了闭环式迷宫的构建,而死亡又以其多向的隐喻意涵隐秘地导向小说主题的阐发,即对彼岸世界的不懈追求。Pale Fire is Vladimir Nabokov’s most formally innovativ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byrinth narrativ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rnal form and internal theme by focusing on the textual structure’s imitation of labyrinth elements such as forking paths, nodes, and dead ends. Nabokov builds the labyrinth structure through fragmented narrative and unreliable narration, guides the readers to walk and circle in the labyrinth text through the pre-set reference objects, and finally completes the circular labyrinth with Shade’s death, which, with its multi-directional metaphorical connotation, leads to the exposition of the novel’s theme, namely,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the other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迷宫叙事 彼岸世界
下载PDF
“幽灵”似的画框——从“画框”看小说《微暗的火》中的后现代书写策略
2
作者 周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15-19,共5页
“诗如画”是纳博科夫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微暗的火》中,小说人物谢德的诗歌遗作《微暗的火》以纷繁的意向、缤纷的色彩呈现出如画的书写。虽然小说围绕着谢德的诗歌展开,主体部分却在于金波特为谢德诗歌所作的注释及索引。该... “诗如画”是纳博科夫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微暗的火》中,小说人物谢德的诗歌遗作《微暗的火》以纷繁的意向、缤纷的色彩呈现出如画的书写。虽然小说围绕着谢德的诗歌展开,主体部分却在于金波特为谢德诗歌所作的注释及索引。该文在将谢德的诗歌看作绘画的基础上,借用德里达的“画框”哲学,论述小说人物金波特的副文本撰写是对谢德诗歌的“加框”;但金波特的画框并不同于传统视野,尤其是康德的论述中“艺术品的附庸”,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纳博科夫通过让金波特为谢德作品加框这一行为,展现出其别具一格的、开拓性的后现代书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框 幽灵 后现代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解构
下载PDF
文本是符号的游戏——纳博科夫《微暗的火》形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祖友 陈世丹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美国俄裔文体学家和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十分讲究全篇的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在叙事上大胆探索,玩弄语言游戏,追求一种具有异常复杂性和迷惑性的艺术境界,邀请读者参与创作,否则作品意义不明。在小说《微... 美国俄裔文体学家和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十分讲究全篇的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在叙事上大胆探索,玩弄语言游戏,追求一种具有异常复杂性和迷惑性的艺术境界,邀请读者参与创作,否则作品意义不明。在小说《微暗的火》中,希德的诗与金保特的散文注释构成一种互文结构,表现了世界中相互作用与相互沟通的主题,也表现出艺术与生活之间、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同时,希德的诗与金保特的散文注释也构成了一种后现代语言游戏,它表明作者并不创造意义,因为作品没有所谓的原意,意义也不是作品现存的,必须无止境地在文本之外去寻求,每篇文本都必须置于更多的文本之中才能产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与散文 互文结构 语言游戏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下载PDF
镜像中的叙述者及其意识形态——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叙述者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冬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是一部复杂的小说,其文本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通过对小说文本叙述者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之间存在镜像关系,小说文本的叙述者问题就是纳博科夫的一场游戏和词语狂欢。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是一部复杂的小说,其文本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通过对小说文本叙述者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之间存在镜像关系,小说文本的叙述者问题就是纳博科夫的一场游戏和词语狂欢。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干预背后隐含着作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和纳博科夫其他作品中的思想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镜像 叙述者 不可靠叙述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碎片里的记忆——《微暗的火》的碎片化叙事策略及其文学价值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曾济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3-74,共2页
探讨碎片化叙事策略在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微暗的火》中的运用,揭示其特点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 微暗的火 碎片化叙事 文学价值
下载PDF
《微暗的火》的黑格尔辩证法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163-176,共14页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微暗的火》的分析聚焦于谁才是故事的虚构作者这一问题。对此问题的认知不妨借鉴纳博科夫经常提及的黑格尔辩证法,将其视为一部由正旋金波特、反旋谢德、合旋纳博科夫所构成的和谐整体。读者在正反合的解读中,以辩...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微暗的火》的分析聚焦于谁才是故事的虚构作者这一问题。对此问题的认知不妨借鉴纳博科夫经常提及的黑格尔辩证法,将其视为一部由正旋金波特、反旋谢德、合旋纳博科夫所构成的和谐整体。读者在正反合的解读中,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审视整部小说,从而获得逐步深入却永无止境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黑格尔辩证法 正反合
下载PDF
游荡于文本之间的怜悯幽灵——解读纳博科夫《微暗的火》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芳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1-32,共2页
《微暗的火》,火何以微暗是多年来对许多读者的一个悬念和疑惑。谢德、金波特还有纳博科夫都拥有巨大的幻想力与想象力,提笔之时想象的蓝天下的白云,付诸笔端后却是脚下厚实的黑土,思想异常灵动与漂忽,就连他们自己也几乎没有察觉到他... 《微暗的火》,火何以微暗是多年来对许多读者的一个悬念和疑惑。谢德、金波特还有纳博科夫都拥有巨大的幻想力与想象力,提笔之时想象的蓝天下的白云,付诸笔端后却是脚下厚实的黑土,思想异常灵动与漂忽,就连他们自己也几乎没有察觉到他们这种思想状态与思维活动。他们是游荡于文本之间的怜悯幽灵,游离于文字内外,倍加感伤,因此他们所"点燃"的"火"都是微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暗的火》 纳博科夫 谢德 金波特
下载PDF
论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叙事结构与叙事主体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8-83,共6页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中结构最精巧、文类最奇特、内涵最晦涩的小说作品。这部小说体现了他对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演变的思考。他奇特的叙事技巧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联袂演绎,制造出一个让人感觉余味缭绕的迷...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中结构最精巧、文类最奇特、内涵最晦涩的小说作品。这部小说体现了他对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演变的思考。他奇特的叙事技巧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联袂演绎,制造出一个让人感觉余味缭绕的迷宫与陷阱。小说以镜子为主题,为我们提供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创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镜子 叙事结构 叙事主体
下载PDF
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对话——《微暗的火》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5
9
作者 宋艳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6-20,共5页
从传统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中心论"到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的"文本中心论",再到读者反应批评的"读者中心论",文本阅读和评论历经变化之后,到达一个中心不确定的状态。代之以中心的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就... 从传统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中心论"到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的"文本中心论",再到读者反应批评的"读者中心论",文本阅读和评论历经变化之后,到达一个中心不确定的状态。代之以中心的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就是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交流对话的关系网。纳博科夫的作品《微暗的火》不仅体现了这一网状结构,而且对读者提出要求,参与到这张互动的网中,进行文本意义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暗的火》 文学研究 纳博科夫 “作者中心论” 加拿大 文学评论 诗歌
下载PDF
无穷无尽的镜中之象——论《微暗的火》的叙事层次与转叙手法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欣池 《新余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9-71,共3页
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瓦解了小说的传统范式,纳博科夫的作品深受其影响。纳博科夫独特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微暗的火》... 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瓦解了小说的传统范式,纳博科夫的作品深受其影响。纳博科夫独特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中文本的叙事层次与作者使用的转叙手法十分独特,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叙事
下载PDF
论《微暗的火》作为原型超文本的生成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欣池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5-89,共5页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具有显著的超文本实验性特征。《微暗的火》这部小说中存在着多重的可能性世界,形成了独特的立体化的空间阅读模式,充分反映出文本的多义性与复杂性。考斯基马将《微暗的火》列入"原型超文本...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具有显著的超文本实验性特征。《微暗的火》这部小说中存在着多重的可能性世界,形成了独特的立体化的空间阅读模式,充分反映出文本的多义性与复杂性。考斯基马将《微暗的火》列入"原型超文本"的类别之中,其文本结构特征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原型超文本
下载PDF
从聚焦模式看《微暗的火》叙述者的可信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成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5-106,共2页
以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为指导,探讨纳博科夫《微暗的火》中叙事者的可信度问题,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小说的叙述艺术研究。
关键词 微暗的火》 叙述者 可信度
下载PDF
《微暗的火》:一种文本形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燕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224-236,共13页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创作中最难解读的一部作品。本文从这部小说繁复的艺术手段入手,运用尼采、德里达等人有关艺术、语言的哲学理论,分析小说文本生成的结构、肌理、文本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指向的缺席的'中心',并...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创作中最难解读的一部作品。本文从这部小说繁复的艺术手段入手,运用尼采、德里达等人有关艺术、语言的哲学理论,分析小说文本生成的结构、肌理、文本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指向的缺席的'中心',并由此探讨小说的文化意义。纳博科夫在《微暗的火》一书中从'无'中生'有','发现'和'拼凑'出了这部小说史上罕见的形式主义杰作;它是作者与文学传统之间展开的艺术对话,是一个互文空间,也是作者将自我投射到人物、叙述者、读者等不同身份上的镜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文本形式 艺术发现 符号
下载PDF
《微暗的火》叙述时序研究——以无时性叙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成喜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以法国叙述学家Gerard Genette的叙述话语理论为指导,探讨无时性叙述在纳博科夫《微暗的火》中的运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小说的叙述时间研究。
关键词 微暗的火》 叙述时序 无时性
下载PDF
试析《微暗的火》的不可靠叙述
15
作者 李卫华 范文娜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
《微暗的火》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而"不可靠叙述"是这部小说在叙述上的突出特征。这部小说从整体上看,就是金波特对谢德的长诗《微暗的火》的不可靠读解,这种不可靠的读解基于金波特对现实中自身... 《微暗的火》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而"不可靠叙述"是这部小说在叙述上的突出特征。这部小说从整体上看,就是金波特对谢德的长诗《微暗的火》的不可靠读解,这种不可靠的读解基于金波特对现实中自身处境的不可靠报道,而不可靠的读解和不可靠报道又是根源于他对自身价值的不可靠评价,这三大轴线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这部小说的鲜明特色。《微暗的火》中的不可靠叙述显示了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冲突与激变中身份认同的困境和焦虑,体现了作者反思和质疑的精神,这是这部小说的深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暗的火》 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读解 不可靠报道 不可靠评价
下载PDF
疑难棋局形成的文化陷阱——从《微暗的火》看后现代小说的开放性
16
作者 唐希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8-92,140,共6页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是典型的后现代实验文本,它以文体混杂、情节零散和意义含混等反传统的文本表现形式,将后现代小说中的"反小说"现象、故事情节结构的断裂以及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推向极端,使后现代小说成为自我解构的文...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是典型的后现代实验文本,它以文体混杂、情节零散和意义含混等反传统的文本表现形式,将后现代小说中的"反小说"现象、故事情节结构的断裂以及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推向极端,使后现代小说成为自我解构的文本。以《微暗的火》为代表的后现代小说将传统文学的"可读性"转向"可写性",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本的封闭性。它大胆尝试,广泛创新,鼓励读者积极参与,使得后现代文本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暗的火》 后现代文本 开放性特征
下载PDF
《微暗的火》中的两个容器意象解读
17
作者 陈沿西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3期134-136,共3页
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分析纳博科夫小说《微暗的火》的主人公谢德所写长诗中的"身体"和"家庭"两个"容器意象"。主要根据Mark Johnson描述的容器图示隐喻蕴涵,分析了"身体"和"家庭"对... 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分析纳博科夫小说《微暗的火》的主人公谢德所写长诗中的"身体"和"家庭"两个"容器意象"。主要根据Mark Johnson描述的容器图示隐喻蕴涵,分析了"身体"和"家庭"对于谢德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暗的火》 谢德的诗歌 容器意象 身体 家庭 隐喻
下载PDF
《微暗的火》与“幽灵”书写
18
作者 尤丽娜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7-62,共6页
鬼魂、亡灵复活等超现实意象在纳博科夫小说中有举足重轻地位,特别在其代表作《微暗的火》中,幽灵、暗影等超现实意象频繁迭出,富有哲学思辨色彩,不仅充满了彼岸世界的召唤,而且彰显了纳博科夫独出机杼的艺术观。对纳博科夫小说《微暗... 鬼魂、亡灵复活等超现实意象在纳博科夫小说中有举足重轻地位,特别在其代表作《微暗的火》中,幽灵、暗影等超现实意象频繁迭出,富有哲学思辨色彩,不仅充满了彼岸世界的召唤,而且彰显了纳博科夫独出机杼的艺术观。对纳博科夫小说《微暗的火》中幽灵意象进行诠释,为阐释小说主题提供了丰富的多维空间:哲学思辨空间、文本叙事空间、人物心理空间、文学艺术空间。通过小说多重幽灵意象书写,揭示了纳博科夫对死亡的形而上的哲学反思,而文本叙事空间、人物心理空间显示出小说人物身份多元化与纳博科夫的流亡创伤意识与飞散思维,通过小说人物命运的结局,表现出纳博科夫的向彼而生的哲学观,从而管窥火焰缘何微暗的小说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幽灵 空间
下载PDF
论《微暗的火》作为原型超文本的空间基础形态
19
作者 李欣池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纳博科夫独特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作为原型超文本的《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中文本的叙事层次与空间形态十分独特,值得探讨。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原型超文本
下载PDF
《微暗的火》的时距分析
20
作者 张成喜 付纬航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以法国叙述学家Gerard Genette的叙述话语理论为指导,探讨《微暗的火》的时距特点,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小说叙述时间的研究。
关键词 微暗的火》 时距 叙述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