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残留氰基丙烯酸酯手印熏显试剂熏显手印效果研究
1
作者 陈振乾 骆建新 《净月学刊》 2016年第4期64-67,共4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研制出微残留氰基丙烯酸酯手印熏显试剂XSX1,通过研究XSX1与普通502胶熏显手印的条件,分析了不同试剂熏显手印的熏显效果和试剂残留情况。在使用现有502手印熏显设备的情况下,XSX1的熏显效果不弱于普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研制出微残留氰基丙烯酸酯手印熏显试剂XSX1,通过研究XSX1与普通502胶熏显手印的条件,分析了不同试剂熏显手印的熏显效果和试剂残留情况。在使用现有502手印熏显设备的情况下,XSX1的熏显效果不弱于普通502胶,其熏显残留物少且易于清洗,有利于熏显设备的维护和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手印熏显试剂 502 微残留 熏显效果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及微残留病变
2
作者 胡淑芬 潘婉华 +1 位作者 罗韬 谭冬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3期3197-3199,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与毛细管电泳免疫分型在多发性骨髓瘤初诊及微残留病变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毛细管电泳免疫分型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初诊及微残留病变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例多发性骨髓瘤初诊病例...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与毛细管电泳免疫分型在多发性骨髓瘤初诊及微残留病变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毛细管电泳免疫分型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初诊及微残留病变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例多发性骨髓瘤初诊病例流式结果阳性30例,阳性率为90.9%;免疫分型阳性31例,阳性率为93.9%,采用可靠性(信度)分析,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追踪病例监测30次微残留病,流式阳性10次,阳性率为33.3%;免疫分型阳性5次,阳性率为16.7%,采用可靠性(信度)分析,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式细胞术与免疫分型都能比较好地检测出初诊患者,两种方法结合能减少患者漏诊,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术 微残留病变
下载PDF
地膜残留微塑料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温嘉佳 陈梓仪 +1 位作者 苏丹 刘沙沙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95-97,100,共4页
塑料地膜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利益,其在土壤中经过各种作用形成地膜残留微塑料,对土壤的性质及微生物产生影响。该综述主要总结了地膜残留微塑料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归纳了地膜残留微塑料存在下微生物多样性、组成、群落功... 塑料地膜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利益,其在土壤中经过各种作用形成地膜残留微塑料,对土壤的性质及微生物产生影响。该综述主要总结了地膜残留微塑料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归纳了地膜残留微塑料存在下微生物多样性、组成、群落功能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地膜残留微塑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塑料 土壤 性质 生物
下载PDF
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霞 靳永萍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并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方法相比较。[方法]应用FISH技术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CM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并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方法相比较。[方法]应用FISH技术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CM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进行分析。[结果]FISH检测对照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阳性率为0.8%~3.7%,其临床分界值为2.67%,CML慢性期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阳性率分别为(59.9±24.6)%和(66.4±21.9)%,加速期分别为(76.2±17.9)%和(84.8±13.2)%,急变期分别为(78.3±20.1)%和(79.5±19.9)%,两者和CML慢性期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融合基因bcr-abl阳性率呈现典型的线性关系,同时发现在临床症状缓解的患者中,经骨髓移植的CML患者较药物治疗患者有较高的分子生物学缓解率(P <0.05)。[结论]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较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CC)可特异性的检测CML患者治疗前后微残留状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靠性、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bcr-abl 微残留
下载PDF
微塑料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淑洁 左振江 +2 位作者 郝旺林 邓磊 许明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100,共10页
【目的】研究微塑料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农膜高残留农地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农业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采集低有机质水平的农田土壤(CK),通过添加有机肥后得到高有机质水平土... 【目的】研究微塑料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农膜高残留农地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农业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采集低有机质水平的农田土壤(CK),通过添加有机肥后得到高有机质水平土壤(S),在以上2种有机质水平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0.06,0.64,1.92,3.20,6.40 g/kg)、粒径分别为25μm和1 mm的聚乙烯微塑料(PE-MPs),以不添加微塑料的CK和S作为对照,制成土壤团聚体后进行室内培养,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微生物量碳含量及有机碳矿化速率,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微塑料粒径、含量及土壤有机质水平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CK相比,在低有机质水平的土壤中添加0.06 g/kg粒径25μm PE-MPs后1~5个月,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增幅最大可达24.98%;添加粒径1 mm PE-MPs,培养1个月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培养3~5个月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与对照组S相比,在高有机质水平土壤中添加粒径25μm PE-MPs培养1~5个月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总体无显著变化;添加粒径1 mm PE-MPs培养1~5个月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总体有所提高。②添加25μm PE-MPs,可使高、低有机质水平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大分别提高15.84%和38.64%,添加1 mm PE-MPs会导致团聚体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降低,最大降幅达33.17%。③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微塑料粒径、含量及土壤有机质水平会通过影响有机碳矿化速率和土壤微生物碳含量,进而间接影响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 0.25),以上三者对WR 0.25的总效应系数分别为0.065,-0.055和0.310。【结论】PE-MPs会降低低有机质贫瘠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土壤结构退化的风险;但可增强高有机质水平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残留 土壤有机质 团聚体 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三江地区残留微陆块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辉 《云南地质》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综合研究历年区调成果,发现西藏羌塘-三江地区残留若干微陆块,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组合,主要变质期(1800Ma)变质相、构造变形性相近。原是一个有成生联系的微陆块群,有层无序、顶底不全,多系构造接触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历年建立的羌塘戈... 综合研究历年区调成果,发现西藏羌塘-三江地区残留若干微陆块,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组合,主要变质期(1800Ma)变质相、构造变形性相近。原是一个有成生联系的微陆块群,有层无序、顶底不全,多系构造接触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历年建立的羌塘戈木日岩群,三江地区宁多岩群、雄松岩群、石鼓岩群、苍山岩群、哀牢山岩群、吉塘岩群、崇山岩群、大勐龙岩群等12个岩群,依据区域对比、上覆地层及同位素年龄,统归古元古界(Pt1),构成本区早期大陆地壳-结晶基底。羌塘 三江残留微陆块群南接越南"印支地块",北邻西域陆块,东邻扬子陆块,南邻冈底斯 察隅陆块,是介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接合部位,具有独立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的构造域,建议称为"羌塘-三江古-中特提斯构造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陆块 古元古代 结晶基底 羌塘-三江地区
下载PDF
Stathmin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建萍 胡建达 +2 位作者 李静 刘庭波 林敏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5-1110,共6页
本研究探讨stathmin1基因和蛋白在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缓解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5例正常人和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stathmin1 mRNA和stathm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人体内检测不... 本研究探讨stathmin1基因和蛋白在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缓解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5例正常人和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stathmin1 mRNA和stathm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人体内检测不出stathmin1蛋白表达,其mRNA在正常人体内则低水平表达。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stathmin1 mRNA表达高于正常人(P<0.05),急性白血病复发者stathmin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初治者(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stathmin1 mRNA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stathmin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9%,stathmin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表达明显下降或不表达,急性白血病复发者stathmin1蛋白表达与初治者无显著差别(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stathmin1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stathmin1蛋白和mRNA在急性白血病初治及复发患者体内高表达,而在缓解后体内仍有弱表达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stathmin1可能成为判断微残留白血病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stathmin1蛋白 stathmin1基因 微残留白血病
下载PDF
大型锻件孔隙类缺陷锻后白点萌生特性研究
8
作者 范俊锴 彭波 侯高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为探明大型锻件锻后白点萌生机理,在以往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内聚力模型、氢压理论和应力作用下的氢富集理论,以锻后残留微观孔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白点萌生扩展的内聚力模型。综合分析了材料中氢的体积质量分数,氢压应力场中氢的扩... 为探明大型锻件锻后白点萌生机理,在以往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内聚力模型、氢压理论和应力作用下的氢富集理论,以锻后残留微观孔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白点萌生扩展的内聚力模型。综合分析了材料中氢的体积质量分数,氢压应力场中氢的扩散,及氢作用下内聚力强度等多因素耦合对锻后白点萌生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体积质量分数氢是白点萌生的主要因素,高强氢压导致孔隙尖端应力集中,氢富集导致孔隙尖端的断裂强度降低,锻后微裂纹比微孔隙更加容易诱发白点萌生,而锻后微孔隙和原孔隙相比萌生白点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锻件 锻后白点萌生 锻后残留孔隙 氢作用下内聚力强度 氢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