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通道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梦月 郝秀清 +2 位作者 李子一 徐文豪 李亮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4-253,共10页
在微流控芯片中,微通道是进行微分析的重要保证,其成型质量直接影响芯片的分析性能。从加工机理、技术特点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对激光直写加工、光刻加工、热压印技术、微细铣削加工和3D打印等微流控通道主要加工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总结... 在微流控芯片中,微通道是进行微分析的重要保证,其成型质量直接影响芯片的分析性能。从加工机理、技术特点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对激光直写加工、光刻加工、热压印技术、微细铣削加工和3D打印等微流控通道主要加工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这几种加工技术的优缺点,这为实际生产提供了一定参考。最后,对微流控通道加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未来微流控芯片将会向三维化、精密化以及微小化方向发展,芯片材料也趋于多样化,这些发展将不断推动微流控通道加工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芯片 微分析 微流控通道 微纳制造 微加工技术
下载PDF
一种自封装技术制备PMMA微流控通道方法研究
2
作者 朱郑乔若 王时飞 +1 位作者 赵永恒 王旭迪 《真空》 CAS 2015年第6期70-73,共4页
本文结合湿法腐蚀技术、紫外固化纳米压印技术、热压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沟槽微结构,基于局部加热的自封装技术成功制备出了PMMA微流控通道。研究了硅模板结构参数的选择要求以及工艺过程中实验参数对实验的影响... 本文结合湿法腐蚀技术、紫外固化纳米压印技术、热压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沟槽微结构,基于局部加热的自封装技术成功制备出了PMMA微流控通道。研究了硅模板结构参数的选择要求以及工艺过程中实验参数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硅片与基片相对运动方向应与PMMA沟槽微结构方向平行,有利于制备出变形量小、尺寸均匀的微流控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自封装技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流控通道 柔性模板
下载PDF
双通道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及在RNP抗体和SmD1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袁榕晨 黄钊 +2 位作者 钱纯亘 吴力强 汤建新 《包装学报》 2022年第2期22-30,共9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治愈难度大,因而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从单通道单标志物的单一检测到双通道双标志物的同时检测,开发了一种具有加样孔、储存腔、特斯拉阀、混合区、反应腔、废液腔和流道的双通...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治愈难度大,因而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从单通道单标志物的单一检测到双通道双标志物的同时检测,开发了一种具有加样孔、储存腔、特斯拉阀、混合区、反应腔、废液腔和流道的双通道微流控芯片。将检测抗体储存于储存腔,利用特斯拉阀控制液体在芯片中的流向。用自制芯片对RNP抗体和SmD1抗体进行检测,检测范围分别为9.6~444.0 AU/mL和12.5~424.8 AU/mL,RSD分别为4.4%和3.5%,检测限分别为5 AU/mL和6.25 AU/mL,检测特异性、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快速便捷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通道微流芯片 混合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特斯拉阀
下载PDF
利用表面上的小分子控制细胞黏附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定斌 谢赟燕 +1 位作者 邵华武 蒋兴宇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5-1971,共7页
细胞黏附是重要的生理过程,多细胞生物体中大部分种类的细胞都依赖于在表面的黏附而进行其正常生理活动。细胞的黏附需要固定在表面的有机分子(例如蛋白质或多肽)作配体。我们利用表面上的小分子模拟蛋白质或多肽作为配体,通过与细胞膜... 细胞黏附是重要的生理过程,多细胞生物体中大部分种类的细胞都依赖于在表面的黏附而进行其正常生理活动。细胞的黏附需要固定在表面的有机分子(例如蛋白质或多肽)作配体。我们利用表面上的小分子模拟蛋白质或多肽作为配体,通过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促进细胞黏附到表面。聚乙二醇(PEG)可以抵抗细胞在表面的黏附,我们利用含有PEG的表面来调节细胞黏附。细胞表面的受体与胞外基质表面的配体结合是一个动态过程,在适宜时间和空间发生的时候,细胞就会产生运动和迁移,细胞的迁移也是重要的生理过程。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利用小分子的表面化学和微纳米结构控制细胞在表面的黏附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 细胞迁移 表面图案化 惰性表面 软刻蚀 微流控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