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微浸润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凌 郭晓静 +4 位作者 范宇 郎荣刚 臧凤琳 傅西林 付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和其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MIC,按文献报道诊断标准分为两个亚型,并对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指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MIC占同期乳腺癌的1&... 目的探讨乳腺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和其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MIC,按文献报道诊断标准分为两个亚型,并对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指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MIC占同期乳腺癌的1·5%,乳腺钼靶拍片85·0%的病例(34例/40例)显示不同程度的泥沙样钙化。粉刺型和高核分级的导管内癌更易形成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2·5%(1例/40例)。31例平均8个月随访显示无复发及转移。两亚型各指标比较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IC是一种少见、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建议诊断标准:单个浸润灶时,最大径应<2mm;出现几个浸润灶时,其中单个浸润灶的最大径应<1mm,且几个浸润灶面积总和不应超过整个肿瘤组织面积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微浸润癌 浸润
下载PDF
肿瘤微浸润癌的诊断标准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皓皞 蔡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300-303,共4页
人体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发生浸润、转移的能力,微浸润是肿瘤发生侵袭的第一步。但实际工作中各肿瘤微浸润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不同,造成很多困惑,因诊断标准的不同,对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很... 人体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发生浸润、转移的能力,微浸润是肿瘤发生侵袭的第一步。但实际工作中各肿瘤微浸润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不同,造成很多困惑,因诊断标准的不同,对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很难取得共识,并直接导致治疗方案不一。本文就几种临床常见上皮性肿瘤微浸润癌诊断标准做一简单综述,以期让同行更好理解不同肿瘤微浸润的标准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浸润癌 诊断标准 差异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和ER、PR、P53和Ki67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敏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和ER、PR、P53和Ki67表达差异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病理学资料,分为乳腺导管内癌0期40例,微浸润癌I期20例。结果乳腺导管内癌粉刺型比例和并发坏死率均高...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和ER、PR、P53和Ki67表达差异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病理学资料,分为乳腺导管内癌0期40例,微浸润癌I期20例。结果乳腺导管内癌粉刺型比例和并发坏死率均高于微浸润癌,乳腺导管内癌ER、PR均高于微浸润癌;而P53和Ki67低于微浸润癌,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导管内癌进展为微浸润癌可能与细胞核分级和坏死密切相关,同时也和ER、PR、P53和Ki67异常变化关系密切,其中Ki67增高可以作为预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强的敏感标志,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 微浸润癌 病理 ER PR P53 KI67
下载PDF
乳腺微浸润癌与导管原位癌肿瘤大小关系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勇 朱林生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0期3136-3137,共2页
乳腺微浸润癌是2003年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提出的新名称,是指在大量导管内癌的背景下,乳腺(非特化的小叶)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分离的微小浸润灶。其发病率为0.68%~2.4%。目前研究认为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乳腺... 乳腺微浸润癌是2003年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提出的新名称,是指在大量导管内癌的背景下,乳腺(非特化的小叶)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分离的微小浸润灶。其发病率为0.68%~2.4%。目前研究认为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乳腺微浸润癌的发病率与导管原位癌肿瘤的直径密切相关,本文就乳腺微浸润癌发生与导管原位癌肿瘤的直径大小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浸润癌 导管原位 肿瘤直径大小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和ER、PR、p53和Ki-67表达差异分析
5
作者 郑佩赞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2期81-81,共1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对我院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患者2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乳腺导管内癌和微浸润癌ER、PR、p53和Ki-67表达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微浸润癌ER、PR表达均低于乳腺导管内癌...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对我院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患者2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乳腺导管内癌和微浸润癌ER、PR、p53和Ki-67表达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微浸润癌ER、PR表达均低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导管内癌的Ki67明显低于微浸润癌表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癌变的p53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癌进展和ER、PR、p53和Ki-67异常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Ki-67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预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强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 微浸润癌 病理 ER PR P53 KI-67
下载PDF
乳腺原位癌和微浸润癌超声声像图对比研究
6
作者 曲振鹏 吴光华 刘清求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3期3346-334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原位癌和微浸润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将经病理证实的56例乳腺原位癌和51例乳腺微浸润癌患者分为原位癌组和微浸润癌组,依据其超声声像图表现分为结节型、团块型、导管型,比较各型原位癌和微...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原位癌和微浸润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将经病理证实的56例乳腺原位癌和51例乳腺微浸润癌患者分为原位癌组和微浸润癌组,依据其超声声像图表现分为结节型、团块型、导管型,比较各型原位癌和微浸润癌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原位癌和微浸润癌两者均以团块型最多见.结节型原位癌和微浸润癌在各声像图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块型原位癌在形态不规则、毛刺蟹足征、Ⅱ级和Ⅲ级血流、腋窝异常淋巴结检出上均低于团块型微浸润癌(P<0.05),导管型原位癌在导管回声、导管内实性占位上与导管型微浸润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原位癌和微浸润癌声像图特征有一定差异,深刻认识二者声像图特征对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原位 微浸润癌 超声分型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7
作者 刘文清 王亚军 +2 位作者 蔡伟 王晓辉 高巍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IMPC患者55例,根据病理诊断学分类中是否伴有其他类型乳腺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IMPC患者55例,根据病理诊断学分类中是否伴有其他类型乳腺恶性肿瘤,分为单纯组(n=10)和混合组(n=45),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55例患者平均年龄(57.6±12.4)岁,平均肿瘤大小2.0(1.5,3.6)cm,54例(98.2%)患者的免疫组化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均为阳性,49例(89.1%)患者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28例(50.9%)存在腋窝转移。25例(45.5%)存在脉管癌栓。与混合组相比,单纯组患者年龄更高[(60.3±17.5)岁比(57.0±11.1)岁],淋巴结转移总数更多[2.0(1.3,3.5)个比1.8(1.5,4.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患者镜下肿瘤细胞呈“桑葚状”细胞团结构,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染色呈“极性倒置”特点。结论 IMPC患者淋巴结受累率较高,对于病理结果为IMPC的患者,应严格腋窝评估和清扫,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乳头状 免疫组化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乳头状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低剂量CT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纯磨玻璃样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
9
作者 王海林 林桂涵 +6 位作者 陈炜越 应海峰 翁雅琴 付伟东 翁巧优 卢陈英 纪建松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13,19,共8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中肺微浸润性腺癌(MIA)和肺浸润腺癌(I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表现为pGGN的23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和CT...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中肺微浸润性腺癌(MIA)和肺浸润腺癌(I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表现为pGGN的23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包括MIA 93例和IAC 146例。采用完全随机法以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167)和验证集(n=72)。使用Radcloud平台提取低剂量CT图像中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降维保留纳入模型的最佳特征。随后,建立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以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AUC)最高的分类器作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并将其结果输出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将P<0.05的临床和CT形态学特征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出鉴别MIA和IA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最终,基于Rad-score和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通过降维得到15个与鉴别MIA和IAC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在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中,RF具有最佳的诊断性能,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37、0.7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径较大、形状不规则和毛刺征是鉴别MIA和IAC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结合Rad-score建立列线图。ROC曲线结果显示,该列线图呈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在训练集中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13、87.25%、81.54%、84.94%;在验证集中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62、88.63%、75.01%、82.78%。结论:低剂量CT影像组学列线图能够较好地鉴别表现为pGGN的MIA和IAC,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计划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腺 浸润性腺 影像组学 低剂量CT
下载PDF
高分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亚厘米肺纯磨玻璃结节腺体前驱病变与微浸润腺癌的价值
10
作者 徐振宇 杨云竣 +2 位作者 段锐 郭莉 徐志锋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高分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表现为亚厘米肺纯磨玻璃结节的腺体前驱病变和微浸润腺癌(MI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亚厘米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共计68例(75个肺结节),包括6个非典型腺瘤样增... 目的 探讨基于高分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表现为亚厘米肺纯磨玻璃结节的腺体前驱病变和微浸润腺癌(MI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亚厘米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共计68例(75个肺结节),包括6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6个原位癌及43个MIA,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腺体前驱病变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和微浸润组(MIA),将其分为训练组54例(60个pGGN),验证组14例(15个pGGN)。采集临床资料(年龄、性别)、CT定性参数(边界、毛刺、分叶、支气管异常征、内部血管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及定量参数(最长径、最短径、平均CT值、最大CT值、最小CT值)。利用ITK-SNAP软件对每个纯磨玻璃结节行手动分割并导入AK软件进行影像特征提取。采取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出训练组中两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特征模型及联合模型。通过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各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使用Delong’s检验比较各模型之间的差异。采用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联合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应用性,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联合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拟合程度。结果 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训练组AUC=0.857,95%CI:0.764~0.951,P<0.0001;验证组AUC=0.84,95%CI:0.592~1.000,P=0.0071),高于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AUC=0.835,95%CI:0.735~0.935,P<0.0001;验证组AUC=0.82,95%CI:0.563~1.000,P=0.0145)和临床特征模型(训练组AUC=0.764,95%CI:0.636~0.864,P<0.0001;验证组AUC=0.63,95%CI:0.347~0.913,P=0.3677)。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预测观察值与实际观察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高分辨CT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有助于术前鉴别表现为亚厘米肺纯磨玻璃结节的腺体前驱病变和MIA,提升肺结节诊治及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磨玻璃结节 腺体前驱病变 浸润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和乳腺X线摄影特征分析
11
作者 陈佳儿 江森 +1 位作者 肖莹 李仰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经活检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IMP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其中20例行MG检查,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受体状态。结果25例患者中20例可触及肿物;MRI共检出33个病变,1例患者为非肿块病变,24例患者为肿块样病变。肿块形状以不规则为主,边缘多不规则或毛刺样,表观扩散系数为(0.862×10–3±0.135×10–3)mm2/s;肿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平台或流出型为主。MG显示1例患者无异常,19例患者共检出22个病变,肿块形状多不规则,边缘不清或毛刺状,10例患者显示肿块伴有微钙化。乳腺MRI、MG检查分别检出11例、6例淋巴结异常,最终病理显示14例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阳性24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2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7例。结论IMPC影像学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多毛刺、不均匀强化、软组织肿块伴微钙化,同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对IMPC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乳头状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病理
下载PDF
CT特征在鉴别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祖坤 郭静清 +6 位作者 陈国宁 李正宇 昝林婷 黄飞 周燕 普志凤 宋光毕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CT特征在原位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经病理证实为AIS或MIA的肺结节患者,收集他们的临床、病理及影像... 目的探讨CT特征在原位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经病理证实为AIS或MIA的肺结节患者,收集他们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等相关资料。分析AIS和MIA的CT图像特征,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哪些CT征象是鉴别诊断AIS或MIA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68人,平均年龄为(60±12)岁,其中病理类型为AIS的39人(57.4%),MIA的29人(42.6%)。直径>20 mm的MIA显著多于AIS(48.3%vs 10.3%,P<0.001)。MIA以实性成分(65.5%)为主,而AIS则以磨玻璃成分(38.5%)为主,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AIS相比,强化程度>40 HU的肺结节显著多见于MIA(34.5%vs 10.3%,P=0.015)。此外,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结节的直径>20 mm(OR=5.397,95%CI:1.178~24.726,P=0.030)和强化程度>40 HU(OR=9.220,95%CI:1.512~56.223,P=0.016)都是诊断MIA的独立预测因素。肺结节直径>20 mm诊断MIA的敏感度为77.8%,曲线下面积(AUC)为0.690(0.557~0.823);强化程度>40 HU诊断MIA的敏感度为71.4%,AUC为0.621(0.483~0.759)。结论肺结节的CT特征在早期鉴别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方面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原位 浸润 CT成像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闫晨名 蔡艺威 +3 位作者 程立浩 范晓瑞 贾中明 王晓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465-2469,共5页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浸润性癌,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且通常与其他组织学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存在,极易漏诊。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侵袭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多组学技术的进步,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分...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浸润性癌,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且通常与其他组织学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存在,极易漏诊。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侵袭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多组学技术的进步,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分子机制得到了进一步阐明,越来越多的潜在靶点已经被揭示。本文旨在综述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乳头状 多组学 分子机制 进展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CT影像征象对肺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诊断
14
作者 薛逸尘 安泰学 +1 位作者 林一材 张卫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对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32名个体的37个GGN的组织病理学资料和CT图像,并将其分为MIA组和IA...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对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32名个体的37个GGN的组织病理学资料和CT图像,并将其分为MIA组和IAC组。将AI相关定量参数(长径、短径、体积、胸膜距离、平均CT值、最大CT值、最小CT值、钙化比例)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37个GGN中,MIA和IAC分别有19和18个。两组基于AI测得的长径、最大CT值、体积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于AI测得的长径(OR=1.227,95%CI:1.032-1.460,P=0.02)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AI的CT影像学参数对早期肺腺癌亚型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基于AI测得的长径、体积、最大CT值对临床鉴别MIA及IAC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基于AI测得的长径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特征 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腺 浸润性腺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在肺原位腺癌及微浸润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陈妙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4期648-651,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作为分类依据,分别设...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作为分类依据,分别设为纯磨玻璃结节组、混合磨玻璃结节组,对比两组AIS与MIA的HRCT影像学特征,并以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影像学特征对AIS、MIA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纯磨玻璃结节组AIS、MIA结节直径、磨玻璃成分CT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混合磨玻璃结节组AIS、MIA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例数及结节直径、磨玻璃成分CT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纯磨玻璃结节组结节直径、磨玻璃成分CT值鉴别AIS、MI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2、0.761,混合磨玻璃结节组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者占比,结节直径、磨玻璃成分CT值鉴别AIS、MI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0.670、0.767、0.684、0.974。结论:HRCT能够为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及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的AIS与MIA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 肺原位腺 浸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男性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
16
作者 陈俊 李文仿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44-546,F0003,共4页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男性群体中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心理以及医疗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多男性患者对于乳腺结节抱着不重视的态度,导致其确诊后分期一般较女性晚。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男性群体中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心理以及医疗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多男性患者对于乳腺结节抱着不重视的态度,导致其确诊后分期一般较女性晚。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见于小肠、膀胱、肺等器官,癌细胞排列呈癌的特征是肿瘤细胞呈巢状、乳头状或小腺管状,癌细胞簇中心缺乏纤维血管组织等间质成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男性 浸润乳头状
下载PDF
CT鉴别肺浸润性腺癌与肺微浸润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随义 严鹏程 夏章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究CT鉴别肺浸润性腺癌(IAC)与肺微浸润性腺癌(MIA)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活检穿刺或术后病理诊断为IAC的75例患者作为IAC组,45例MIA患者作为MIA组... 目的探究CT鉴别肺浸润性腺癌(IAC)与肺微浸润性腺癌(MIA)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活检穿刺或术后病理诊断为IAC的75例患者作为IAC组,45例MIA患者作为MIA组。对比两组CT影像学资料,采用ROC曲线评估CT鉴别IAC与MIA价值。结果IAC组与MIA组结节部位、边缘清晰/模糊、胸膜凹陷征及病灶CT密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C组结节最大直径及最大密度区域CT值高于MIA组(P<0.05),且IAC组结节形态不规则、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占比高于MIA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最大直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最大密度区域CT值是导致病理结果性质出现差异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结节最大直径约登指数(0.636)最大时对应截断值为1.31 cm,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鉴别IAC与MIA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5.56%、88.00%;分叶征鉴别IAC与MIA的AUC为0.713,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6.67%、76.00%;毛刺征鉴别IAC与MIA的AUC为0.731,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8.89%、77.33%;血管集束征鉴别IAC与MIA的AUC为0.744,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5.56%、73.33%;最大密度区域CT值约登指数(0.542)最大时对应截断值为-531.75 Hu,鉴别IAC与MIA的AUC为0.801,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8.89%、85.33%。结论CT技术在鉴别IAC与MIA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结节直径、最大密度区域CT值、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对于IAC与MIA的临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鉴别 浸润性腺 浸润性腺 价值
下载PDF
浸润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的CT征象鉴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文 钱伟军 +1 位作者 李立 王亚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浸润腺癌(IAC)和微浸润腺癌(MIA)CT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IAC和MIA的CT表现,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并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35例患者中IAC 90例和MIA... 目的探讨浸润腺癌(IAC)和微浸润腺癌(MIA)CT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IAC和MIA的CT表现,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并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35例患者中IAC 90例和MIA 45例。IAC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平均CT值(HU)、实占比(%)、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的比例均高于M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AC和MIA的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等征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实占比(%)是鉴别IAC和MIA的独立预测因子。肺窗最大径的AUC为0.806,阈值为9.01mm,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8%。实性成分比例AUC为0.790,阈值为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69%。结论IAC和MIA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平均CT值(HU)、实占比(%)、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实占比(%)是预测IAC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术前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 浸润 CT征象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情况及超高分辨率CT鉴别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耀煜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析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两者的病理分化情况以及应用超高分辨率CT扫描对两者的临床鉴别指导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到本院就诊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患者中各抽取4... 目的探析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两者的病理分化情况以及应用超高分辨率CT扫描对两者的临床鉴别指导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到本院就诊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患者中各抽取46例、37例并设为原位组、浸润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超高分辨率CT扫描,分析扫描图像资料信息以及两种病灶内出现肺静脉异常、胸膜凹陷征以及空气支气管征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并在术后病理组织检验确认病情。在病理结果分析中,组间病灶分化程度虽有差异,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癌患者CT图像中病灶边界清晰以及边缘规则比例等高于浸润组,两组患者的病灶密度类型有明显差异(P<0.05)。原位组患者病灶平均直径短于浸润组,病灶平均CT值高于浸润组(P<0.05)。原位组患者病灶当中存在肺静脉异常、胸膜凹陷征以及空气支气管征等例数低于浸润组(P<0.05)。结论临床收治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两种病灶在病理分化方面并无典型差异,进行超高分辨率CT扫描后可得到清晰图像,呈现肺腺癌形态学特征,可作为医生鉴别两种病灶的重要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位腺 浸润 病理分化 超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肺磨玻璃结节HRCT征象对微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剑斌 蒋利军 +2 位作者 唐静 艾珺佼 陈宸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037-1038,共2页
目的分析肺磨玻璃结节高分辨率CT(HRCT)征象对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2例行胸部HRCT检查的肺磨玻璃结节腺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MIA组和IAC组,比较两组的肺磨玻璃结节HRCT影像学特征表现。... 目的分析肺磨玻璃结节高分辨率CT(HRCT)征象对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2例行胸部HRCT检查的肺磨玻璃结节腺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MIA组和IAC组,比较两组的肺磨玻璃结节HRCT影像学特征表现。结果两组的结节类型、结节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结节大小及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A与IAC患者的肺磨玻璃结节HRCT征象存在差异,其中肺磨玻璃结节类型、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结节大小及平均CT值对临床鉴别MIA和IAC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腺 浸润性腺 肺磨玻璃结节 高分辨率CT征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